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被淋成落汤鸡的况叶回到家中,看着屋外在大雨中被吹得东倒西歪的树枝,心中担心不已。
  在这里生活了快八年,当地的气象灾害他也摸到了一些规律。
  一年中从初夏开始到夏末,一旦遇上这样的强对流天气,不仅容易涨水,通常还伴有冰雹。
  这些年,他就遇上了好几场。
  午后两点多的时间,原本应该是天光明亮的时候,但此时却是乌云压顶,屋外黑沉沉的一片,仿佛是夜幕临近的时候。
  屋外大雨倾盆,况叶在屋内也静不下心来。
  地里的庄稼,再过不久就能收获了,这个时候的天气影响实在太大了,严重的话今年的粮食又得减产。
  按不住胡思乱想的心,他只得找点事做。
  换了一身干爽的衣物后,就在屋子里的各个房间装了一圈,查看是否有漏雨的情况,有的话及时撤开底下的物品,并且找一个容器接水。
  检查了一圈,他又忍不住望向屋外,屋檐一角的雨水如水柱一般倾泻而下。
  站在阶沿上的一角,伸手去感受一番,发现其中夹杂这一些冰粒。
  他担心的还是成真了,这次狂风暴雨中夹杂着冰雹。
  好在九大队这边的冰雹应该不大,没有造成什么较大的损失。
  雨一直下到深夜才停,第二天一早况叶就跟着队员们去检查水渠田坎,以及地里的农作物情况。
  这次大雨让一些地势较低的旱地被淹了不少,水田更是不用说,好在地里的作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倒伏,及时排水后,产量的影响能降到最小。
  除了被被淹的田地,还有一些坡地出现了滑石,以及一些水田的田坎被冲垮,况叶和队员们也得及时的修复。
  一些倒伏的农作物也的及时的扶正,一时间队里又忙的不行。
  就在况叶和队员们忙着这些的时候,一个消息也传到了九大队。
  就是这次的受灾情况。
  整个安琼县这次被水淹的地方不少,县城的南郊又被暴涨的河水淹了一次。而这次受冰雹破坏最严重的公社,还是丰水公社紧挨着的三汇公社。
  这次三汇公社不仅地里的农作物损毁不少,沿河的田地也被淹不少,更有数十人被砸伤,甚至两名队员身亡,房屋更是在这次灾害中损毁百十间。
  听到这,九大队的队员们一阵唏嘘。
  他们可就紧挨着三汇公社,三汇公社受灾最严重的生产大队,离九大队也不算多远,这次九大队算的上幸运,要不然也和三汇公社一样了。
  看到三汇公社的情况,队员们同情中带着庆幸。
 
 
第177章 
  三汇公社的受灾情况, 让九大队的队员们唏嘘不已,但所有人却没有停下手中的农活。
  忙着抢救灾后的农作物,尽可能的挽救这次造成的损失。
  八月上旬的日子,况叶也因此忙碌非常。
  这个时候请假制药, 显然非常不合适。他一边要忙着上工, 一边要忙着制药。
  好在夏季的白昼时间长, 地里的农活在温度最高的时段, 队里为了避免过多的人中暑, 上工会避开这个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正好被况叶用来制药。至于采摘药材,这次他就暂时歇着了, 尽可能的用备用的库存。
  忙活的一旬的时间,灾后的抢救工作算是初步结束。
  不过这之后队里并没有闲下来,现在已经是一些农作物的收获前夕,最是不能马虎。
  公社对这次受灾的后续处理也相当的重视,这关乎到今年的秋粮产量。
  这段时间, 公社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也忙着到各个生产大队指导灾后的处理。
  等到农作物可以收获,所有人又继续忙。
  况叶也不例外,等到玉米、水稻全部归仓,时间也来到了九月下旬初。
  今年这两样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也很快的统计了出来。和去年相比, 今年的产量减产了一成有余。
  显然七月底的那场狂风暴雨,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今年九大队种植的红薯, 有七成都是蜜薯,它的产量不低, 明年倒是不用担心饿肚子。
  当然今年红薯亩产也必然会减产一些,虽然地里的红薯还没收上来, 队员们已经有了心里准备。
  上了年纪的队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水灾过后就算及时的排水,红薯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地里的红薯藤会长得非常的茂盛,但地下的茎块却相对会减产。
  以前他们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何,这次问了来指导的农业技术员,才大致明白的其中的原由。
  雨水中含有微量的氮,这些氮元素会使作物生长旺盛。而农作物过于旺盛也不是一件好事,大量的营养被供应给了枝叶,那么其生殖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能及时的给农作施用一些磷钾肥,这样能够促进其生殖生长。
  但目前的情况却不怎么允许,主要是磷钾肥比较紧缺。
  安琼县去年开办的一家化肥厂,是一家氮肥厂。县城想要磷钾类的肥料,需要从外地调配。
  但磷钾肥在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还很低,大部分都是单质的化肥,且磷、钾含量也较低。
  这个时候,国内的复合类磷钾肥大部分都是靠进口的。
  没有磷钾类的肥料,也就只能使用更为低效的办法,尽量让产量的损失没有那么大。
  好在蜜薯的产量,就算受到水灾的影响也不算小。
  今年的粮食产量,况叶和队员们大致有了一个底之后,原本有些提起的心倒是放了下来。
  明年口粮中的红薯比例不会小,让已经吃伤了队员们有些为难之外,却也不至于饿肚子。
  这已经算的上难得的日子,至少比之前勒紧裤腰带还没得吃的日子好过。
  有了这个认知,队里的气氛也就变得轻松不少。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一则招工的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的知青们再次活跃起来。
  不过在得知招工的具体要求后,有一半的知青不得不偃旗息鼓。
  因为这次的招工有性别要求,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质,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劳作,所以这次只招男性。
  这一要求一出,女知青们也只能偃旗息鼓。
  符合标准的知青们,在这个时候都积极的走动,九大队的许诚也一样。
  况叶也从他人的口中知道了他这段时间的大致动向。
  这次招工的名额不少,整个丰水公社有二十个。
  听到这么多个招工名额,他也相当的吃惊。上一次才两个,这次二十个是在有些超出况叶和一众知青的认知。
  就是城里招工,除了那些新建的工厂,或者要扩大生产线的工厂,一般的工厂一次性都不可能放出这么多招工名额。
  更何况,这还只是在一个公社的招工名额,据况叶得到的消息,整个安琼县城的公社,每个都得到了不少的名额,整个县城加起来,都快有一千出头的名额了。
  许诚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在惊喜的同时,由有些不确定。
  为此,找人打听了其中的一些消息。
  况叶也和许诚等人一样,也有些好奇能有这么多名额的原因。
  最后得知,这次招收的工人主要是铁路工人和相关的生产线的工人,需要的工人直接是以万作为单位的。
  目前省内有一个连接临省省会的铁路项目,需要大量的人手。
  所以才有了这次相当夸张的名额数量。
  知道这个原因,况叶就不怎么奇怪了。
  这个时代修建铁路,先进的机械国家也用不起太多。在这个时代每一条建成的铁路,其耗费的人力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二十个名额,丰水公社这次符合招工标准的人,大致有五十人。
  不到三个人竞争一个名额,比起四月份的那两个名额,有八十多人竞争,这激烈程度降低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这个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五十人中有不少连体检这关都过不了,竞争强度又再次降低。
  再排除一些政治审查不过关的,一些在下乡插队期间表现不好的,竞争就更小了。
  最后二十个名额,公社这边没用和上次的会议表决。
  而是按照前边的那几个条件,筛选一番后,直接选出了二十个人。
  许诚就在这二十个人之中。
  确认了这二十个名额,时间也已经来到十月中旬,况叶和九大队对的其他几名知青,在恭贺了获选的许诚之后,不久后就送他离开了九大队。
  许诚和另外的十九人,和之前两名知青一样,先到县城和其余的人汇合,不过这次就没有培训,直接被送汽车送走了。
  这一次招工,直接让丰水公社的知青离开了约七分之一,留下来的知青们也人心浮动。
  况叶所在的九大队也是如此。
  队里的知青,加上他和陈繁仪,原本有八人,如今许诚离开,就剩下七人。
  除了新来的罗佳和王月兰,其余的都下乡满了两年。
  况叶、陈繁仪、以及周光旭,对于许诚的离开,到没有什么不甘的情绪。毕竟他们三个人,目前都没有离开此地的打算。
  罗佳和王月兰,因为还没下乡满两年,虽然羡慕许诚离开,但也知道现在轮不上她们。
  姜雨和朱静却不一样,她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因为性别不符合这次的招工标准被刷下来,一想到这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但招工的要求如此,两人也无法。
  难受之后,只能重拾心情,期待下一次招工的到来。
  不过许诚离开后,知青宿舍的就只剩下周光旭一个男知青,其余的四人都是女知青。
  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一时间生活上有了很多的不便利。
  况叶一次采药的时候遇上周光旭,两人聊了一小会儿。
  因为这些不便利,周光旭甚至有搬出知青宿舍的想法,但最终考虑一番后还是作罢。
  他和周岩柏的关系,虽然没有在队里公开,但其实很多队员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但要是他搬出来和周岩柏他们住一起,就太明目张胆了,不利于他以及周岩柏三人维持难得的平静生活。
  周岩柏和其妻子吕兰生,以及刘存厚,毕竟是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的。
  他们如今的政治身份,让他们极易被人攻讦。
  九大队这边不折腾三人,甚至还尽量照顾,已经是队里尽力了。
  要是太明显的偏颇,一旦被人发现,九大队的大队长等人怕是不好过。
  考虑到这些,周光旭就不可能搬到其外公周岩柏现在的住所。
  况叶这边,到也是一个选择。
  但况叶住处,现在已经是他的私产,并不是大队上的公有资产。
  周光旭想要住这里,就得征得况叶的同意才行,思考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相法。
  除了以上两个选择,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那就是他单独一个人住,反正最开始九大队给知青安排的安置房屋,现在还能住人。
  不过一个人住,事情都得一个人做,这其中消耗的精力更是不少。
  最后,周光旭两相对比,还是放弃了这想法。
  相比现在和姜雨她们住在一起的不便利,一个人住的难处更让人难受。
  而且知青宿舍的修建,所用的资金还是从他和姜雨等四人中的安置费中出的。
  搬离知青宿舍,显然划不来。
  周光旭现在的烦恼,况叶听完后倒是能理解。
  除了周光旭和姜雨她们因为性别不同,生活上的一些不便利,比如有些话题周光旭必然会被排除在外。
  还有一件事是让其有搬出来的想法的原因,这个时代时人的观念中,男女大防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知青宿舍如今性别比例不平衡,必然会招来一些闲言碎语。
  这让况叶想起当初,张友岁和陈繁仪下乡的时候,当时住宿的安排。
  如果不是陈繁仪本来就出自陈家,一开始住在了其堂叔家,大队长这边必然会给她另外安排住处。
  许诚离开后,知青宿舍的几人,心思浮动了一段时间,也就平息了下来,期间也没有影响上工这些事。
  况叶察觉到几人的状态变化,对几人的感官倒是再提升了一番。
  这段时间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也因招工落选心态变化不小,其中有和周光旭他们一样,再怎么也没影响干活的;但也有破罐破摔,上工都不积极的。
 
 
第178章 
  等到这次的招工影响逐渐淡去, 时间也来到了十月中旬。
  下了许久的秋雨,也终于停歇,九大队的队员们忙着收获地里的红薯。
  尽管八月初,在雨后及时抢救了地里的红薯, 也做了一些善后的处理, 今年的红薯还是不如往年正常的产量。
  红薯藤哪怕是经过控旺, 也还是长得非常茂盛, 而地下的茎块比往年要小。
  红薯藤一部分可以晒干食用, 一部分可以留作牲畜的饲料,甚至还可以晒干后当作柴火。
  不过在有粮食可以吃的情况下, 这个年代的人很少会选择食用红薯藤,哪怕是嫩尖也一样。
  和后世不一样,红薯藤或者红薯尖,是许多人喜爱的蔬菜之一。这个时代因为缺少油水,这些东西想弄的好吃, 那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队员们,只弄了少量的红薯藤制作成干菜,算是添加一道菜色,更多的就没有了。
  这事况叶没跟着一起弄,实在是他空间中的干菜已经不少。
  空间中种植的蔬菜, 在吃不赢的情况下,大多被他制成了干菜或者酱菜。尽管他现在的饭量不小,想靠他一个人消耗完却是相当的困难。
  为此他还减少了空间中的蔬菜种植面积, 还不时寄些干菜、酱菜给况家,或者简修文他们, 尽可能的减少库存。
  红薯藤制作干菜这事他不掺和,但每天的事依然不算少。这几年在收红薯的时候, 他都被安排去挑红薯。
  两个箩筐磊满红薯差不多有一百多斤,这样一担的红薯,队里的劳壮力挑一两趟还好,但要不停的来回,时间持续整天,那就是相当的辛苦了。
  这活一般只有能拿满公分的劳壮力能做。
  况叶的体力远超普通人,如今干活每天基本上都能拿满公分,所以这挑红薯的活自然有他一个。
  这活对于其他人来说辛苦,对他来说也还算轻松,但每天也要耗费不少精力。
  这天上午他正挑着红薯,往队里储存红薯的窑窖走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