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果然不出队员们的预料,这连绵的秋雨已经开始。
  第二天干活的时候,地里的土比前一天要湿不少,果然影响了挖土和清理红薯的工作。
  之后几天的日子同样如此。
  随着秋雨的连绵,地里的土越来越湿,挖出来的红薯都不能第一时间入窖。
  需要先在避雨的地方晾晒一段时间,使其表面的水汽干掉一部分,才能把他们运往窑窖中。
  好在九大队的队员们从霜降过后,就马不停蹄的忙着收红薯,终于在秋雨连绵的第五天把地里的红薯全部收完。
  况叶他们也随之轻松不少。
  不过红薯从地里收起来,并不意味着结束,后面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
  首先就是窖藏的红薯,需要封窖,让窑窖内保持一定的高温,杀死一些细菌,差不多七天之后,再次开窖通风,之后再次封窖,保持窑窖内11~15度的温度,就可以尽可能让红薯储藏更久。
  除了这些入窖的红薯,还有不少有损伤的红薯,这需要队员们处理。
  如今虽然是秋雨连绵,白天的太阳还是不错的,趁着这个时候,这些有损伤的红薯,被队员们洗净、切片、晾晒,干制后入库保存。
  这样一来,收红薯才算完成。
 
 
第25章 
  九大队红薯收完,时间也来到了11月,气温也随着一场场秋雨逐渐转凉,况叶身上的衣物不再单薄,而是加了一件有点厚度的长袖外套。
  之前在齐幺婶那里定的两双草鞋,如今也不能穿了,被他好好的清理过后,放置在床尾的储物柜的架子上。
  红薯收完后,地里的农活相对清闲起来。
  这期间况叶趁着赶集的日子,再去了一趟丰水场镇。这次两名同住的知青也同行,所以他也没有到熊哥黑市那边去,在集市上买的东西也中规中矩。
  这一次赶集三人没有忘了去趟邮局,不管是况叶还是简修文他们,都收到了家里寄来的回信。
  同时三人都各自收到了家里面寄来的包裹,虽然都不大,但这包裹代表的含义却十分重要。
  同住的两位知青,况叶平时没太听他们说起家中的事,他也没有随便打听。
  不过寄来的包裹表明,简修文和刘康民和家里的关系都还行,至少家里人都惦记着下乡的他们。
  况叶虽然有点意外收到包裹,但想到原身下乡前,况家父母为其准备的一切,也就能够理解了。
  只不过现在他成了原身,收到况家父母的包裹,拿这些东西也就不那么心安理得。
  但他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和任何人透露。
  面对原身亲缘的馈赠,只能想办法尽量的回馈回去。
  三人拿到包裹后,并没有当场拆开,而是准备回去后在单独打开看看有什么。
  况叶他们相处了快两个月,该有的分寸也不缺。
  当天赶集三人回到九大队,晚上倒是吃了顿相对不错的晚饭,洗漱之后比以往都要早些回到各自的房间。
  各自独处的时候,三人房间内的灯光比以往亮的时间都要久。
  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况叶拆开了况家父母寄来的回信。
  信件的内容,很平常,但里面有况家父母对原身的殷切关心。况叶之前写信的时候,并没有隐瞒原身发烧的事情。
  况家父母担心原身的身体,这次还专门寄了可以购买营养品的票证,让他到时候去买点补补身体。
  除了况家父母的关心,还有兄弟姐妹的问候。
  从这封信件上可以看出原身虽然在家中是存在感最低的,但和家人的关系还行。
  也可能原身下乡,让况家人有一定的愧疚,才有如今双方来往和谐的表现。
  这份关系究竟如何,况叶和况家人如今也只能通过信件联系,他不是原身却终究是收益者,如果况家人愿意保持这种友好的联系,他也愿意回馈相同的善意。
  信件中除了这些内容,还有这次一起寄来的包裹的明细,写明了包裹里面有什么,让他一一核对一下。
  信件最后,是况家人的祝福,以及希望他不时回信。
  把信件仔仔细细的翻看一遍,况叶心中叹息一声,原主如今已经看不到这些内容。
  他花了一点时间整理了一下心情,才把信件放到床头柜的桌面上,然后拿出今天收到的包裹,准备核对一下里面的东西。
  包裹看着不大,但里面的东西倒是挺多的。
  其中体积最大的是一包2斤的干红枣,还有一双胶鞋,其余的都是藏在鞋里的票证。
  两张麦乳精的票、两斤的棉花票、足够做一身衣物的布票。
  甚至还有一张汇款单,上面的金额是三十元。这些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况家父母寄来的票证全部用完,这些钱都还要剩一大半。
  包裹中的这些东西,都不好凑,却是况叶如今需要的。
  核对完包裹中的东西后,况叶没有第一时间回信,而是思考下次寄信回去的时候,给况家人回些什么礼。
  空间中的农作物产出肯定是来不及了,只能到时候去熊哥那里看看有神可以淘换的东西。
  心中有了决断后,况叶把信件收好,包裹中的东西票据收到空间中,至于胶鞋和干红枣则放到外面就行。
  做完这一切不久后,另外两间房中的灯光也逐渐熄灭,屋子里逐渐安静下来,况叶在这个时候才进入空间。
  况叶来到这个时代近两个月,空间中种下的作物,如今也打理的差不多。
  最先种下的红薯已经剪过两次藤蔓,移栽了近七十平米的土地。
  小小的一行小麦,如今已经长得像韭菜般茂盛。大蒜早已发芽,如今每一株都很健壮。而当初移栽的小葱,葱叶已经有约有30厘米高,这两天根部甚至有分蘖的新芽。
  后面一点种下去的生姜,也长出了茎叶,如今看着绿油油的。
  而最早育苗的辣椒,如今也全部移栽完,占据着单独的一亩田地。
  玉米因为数量有限,虽然全部都发芽且苗情健壮,最后移栽也只占了不到10平米的地。
  当初糊弄的水稻育苗,其发芽情况也出乎况叶的预料,竟然长得非常的不错。看到这些在育苗床内开始分蘖的水稻,他也不得不选了一块地移栽。
  当初那一把稻谷约有三百来粒,发芽率也接近百分之百。移栽的时候因为不缺土地,他干脆就一株一个穴位,这些秧苗总共占地约15平米。
  黄豆、豌豆、绿豆、花生,这些杂粮如今也已经顺利发芽,每个种植穴都有植株,都用不着补种,它们的长势看着都非常不错。
  这四种作物加起来,所占的面积约有两百七十多平米。
  除了这些,还有八种蔬菜。之前育苗的苦瓜、茄子、番茄、黄瓜,也都已经进行的移栽,各自都占据了约10平米的地。
  而面直播的白菜、萝卜、四季豆、豇豆,这些也都顺利的出苗。这段时间况叶还给白菜和萝卜间过几次苗,这些拔出来的菜苗,作为加餐中的蔬菜进了他的肚子。
  这样一来,地里的活也就干的差不多了。
  后续只需要准备些竹条,给需要爬藤的作物搭架子。
  如今他进入空间,一下子就悠闲起来。先到地里看一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情况的话,就简单的处理的一下,之后就基本上闲下来。
  当然进入空间后,况叶并不想无所事事。
  前几天他直接采收了一整棵青蕴竹的竹酒,之后就把那棵青蕴竹砍倒,准备用它来制作后续要用到的蔬菜架子。
  青蕴竹的韧性和坚硬程度,比一般的竹子要高出不少,他砍伐竹子还是使用的小院工作间存放的砍刀。
  否者用他自己的菜刀,刀就得废。
  经过几天晚上的努力,青蕴竹已经被他劈成大小长短合适的竹条,枝丫中能够用来搭架子的也没有浪费。
  至于剩余的枝叶,则被放到一边干燥,最后作为柴火使用。
  准备架子的事情结束,况叶终于有精力来探寻一些事。丹修当初留在空间的还有书房中的不少书册和玉简。
  玉简他可以直接读取,并不需要认识里面的字,就能明白其中记载的是什么。
  但书册上记载的文字不行,如果想要读懂这些书册,他必须学习这些字。
  好在有玉简的存在,可以作为对比。
  如今况叶准备一一等对照,学会这些字,到时候读懂这些书册到底写的是什么。
  这件事相当的繁琐,他从昨天晚上才开始做,拿着丹修的手札作为参考,逐步学习这些字。
  当然为了不产生疲劳厌倦,况叶每天给自己定了一个相对轻松的目标,每天二十个字,这样一个月下来就能认识六百来字,花一年的时间也差不多能够把字认齐。
  当然期间少不了笔记,用他熟悉的汉字作注释,到时候忘了的话,还可以拿笔记当字典用。
  完成每天的识字任务后,况叶花了点时间加餐。
  回到房间后也不能确定准确的时间,看来得找个机会弄块表,这种无法确定时间的感觉,对他来说有些难受,也很不方便。
  第二天继续跟着队员们上工,这段时间虽然活不重,但也闲不下来。
  随着气温的降低,观市这边要准备种冬小麦、油菜、胡豆等作物,在这之前得把地整好。
  这天上午况叶和简修文他们还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一个人匆匆的往地里赶,还没走近就喊道。
  “勋大哥、宪二哥,应大伯喊你们回去,说家里有急事。”来人是陈繁勋隔房的一个堂弟,匆匆的赶过来,看表情好像比较急。
  陈繁勋和他二弟看他的表情,也不由的有些急,连忙收拾一下,和周围的同伴说了一下,扛起出头就往家里赶。
  看着匆匆忙忙的赶回家的陈繁勋和他弟弟,况叶和队员们都比较好奇,其中一个和来人非常熟悉的队员,拉着他问了一句,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急着叫两兄弟回去。
  来人被拉着无法走,也就简单的说了两句。
  好像是陈繁兰有事,找了从县城回来的人传来一个信,让陈繁勋兄弟几个去一趟县城,说事有事要请家里人帮忙。
  陈庆应听到来人传信,第一时间就拜托来人帮忙喊下人,而他自己也忙着去自己几个兄弟家请人。
  况叶他们得到答案,知道是和陈繁兰有关,但具体是什么事却又无法得知,心下不由的猜测几分。
  但事情的原由,怕是要等陈繁勋他们从县城回来才清楚。
 
 
第26章 
  陈繁勋家里的事, 只是让况叶等人在忙中闲聊一会儿,之后他们再度把注意力转到手上的农活上。
  翻了一上午的地,中午况叶等人照常回去吃饭午休。
  等到下午上工的时候,倒是从队员来听说了陈繁勋他们回家后的后续。
  陈繁勋两兄弟回家去后, 他们父亲陈庆应也找到其亲兄弟, 把几个侄子也叫上了。
  陈庆应, 况叶之前定竹编的时候见过, 如今已经接近五十岁。
  经历过那些动荡的年代, 他还有两个兄弟建在,两个兄弟和他一样都有两个儿子, 且具已成年。
  小队长陈繁荣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陈繁兰传信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陈庆应竟然让两个儿子和四个侄子全部都去一趟。
  六兄弟被叫回家中之后,也不知道听说了什么,都没有推辞, 连忙找大队长开了介绍信,马不停蹄的前往县城。
  六兄弟这么大的阵仗,让队员们猜测不已。
  有人找陈庆应这边打听,却没有什么结果。
  但也不是什么收获也没有,据打听的队员所说, 当时陈庆应的表情并不好,想来是陈繁兰那边的事可能是不好的方面。
  见此打听的队员也没在多问,毕竟他和陈庆应还是隔房的堂兄弟, 关系也还不错,要不然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到其面前打听。
  最后见陈庆应这边的确脸色不好, 也表示如果有什么事的话,可以招呼一声, 他这边能帮忙的话也不推辞。
  众人听了一耳朵,但具体是什么事却仍然一头雾水。
  不过因为是同族,九大队的陈家内部相处得都还不错,虽然平时有些小摩擦,但大冲突却是没有的。
  如今陈庆应这边显然是有些麻烦,陈家其他人也没有刨根问底戳人痛处。
  众人虽然好奇,此时却按下打听的心思。
  况叶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此事他自然也好奇,但他却不会主动的大听。
  不说他本身性格的原因,就说他知青的身份,也不好过于打听这些事。
  如此这件是就暂时按下,只是在陈繁勋六兄弟第二天未归时,众人免不了说两句。
  就这样,地里的活暂时有记分员安排,况叶他们跟着队员已经开始给油菜育苗,陈繁勋六兄弟才回来。
  从他们离开那天算起,总共离开了四天,不过六兄弟归来的时间是半上午,算起来的话其实是整整的三天。
  陈繁勋六兄弟归来的时候,况叶和简修文他们上工的地点离队员的聚居地比较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知晓。
  不过在当天下午上工的时候,这消息他们也知晓了。
  还知道这次回来的不仅是他们六兄弟,还有陈繁兰和她的女儿佳佳。
  这次陈繁勋六兄弟去县城的原因,随着他们归来,陈庆国也没有再瞒着,反正这件事只要时间一久,怎么也瞒不住,不如一开始就由他们自己说清楚,免得外面的人猜测徒惹些是非。
  原因就是,陈繁兰这边离婚,请娘家人去县城帮忙撑场子。
  离婚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特别是下乡,还是十分少见的事。
  除了建国后关于前□□妾问题,所产生的离婚问题,陈家人这边其实很少听说离婚的事。
  而如今陈繁兰却离婚了,这对九大队的人来说,是一个大新闻。
  而且其中的主角还是陈繁兰,就更加的引人瞩目了。
  陈繁兰是谁,要说起她,其实也是在九大队有名的姑娘。
  陈家人虽然没那么重的真男轻女的思想,但对于女孩子读书却也没有太多支持。
  偏偏陈庆国家不一样,对于女儿读书不仅没有阻拦,反而让陈繁兰读到了高中毕业。
  要知道高中生在这个年代在乡下有多难得,更何况是一个女孩子。
  陈繁兰亲兄弟和几个堂兄都没有谁高中毕业的。
  当初陈庆国支持陈繁兰上学,不是没人嘀咕。甚至有人在他面前说道,最后被陈庆国怼了回去。
  他支持陈繁兰读书,也不是他不重视儿子,但两个儿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反倒是大女儿有这样的天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