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况叶厚着脸皮请教了一下陆嫂子,陆嫂子到爽快,指点了一下豇豆咸菜该如何做。
  做法倒是简单,过程稍微麻烦点而已。
  豇豆摘去头尾,处理掉被虫咬的部分,之后洗净沥干表面水分,再把它们切成约一指节长的段,再加入食盐拌匀。
  静置一段时间,渍出里面的一部分水分,之后用力的攒掉尽可能多的水分。
  把这些攒去水分的豇豆节,均匀的摊在簸箕或者竹折子上,然后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晾晒。
  期间注意不要被雨淋,以及在不时翻动一番,等到豇豆节中的水分晒得差不多。
  用手抓一把捏紧,感觉不出水汽,但又不至于糟脆,豇豆节就差不多晒好。
  这个时候就可以装坛,为了保证其不腐坏,装坛之前还要用盐拌一次。
  装菜的腌菜坛也需要提前处理,清洗干净并且用滚水汆汤之后在晒干,且塔内不能有任何的油渍。
  装菜的时候豇豆节需要一定的压紧,且在坛口约八分的位置,塞进去处理干净(水煮晒干)的稻草压紧,封住底下的腌菜。
  之后腌菜坛倒扣在沿盖上,放入阴凉处储存,要吃的话至少等上一个月。
  如今刘康民收进房中的豇豆节,才切没几天,要装坛的话还得看之后几天的天气。
  看到况叶归来,刘康民招呼一声。
  “叶子,这交公粮这么样?”
  “挺顺利的,就是去的时候走得太慢!”况叶走进屋把背篓放下,语气有些无奈的说道。
  今天上午的路走得是真慢,以至于他今天竟然不觉得脚底难受。
  “哈哈,我就知道!”刘康民看到况叶脸上的无奈,毫不客气的笑出声来。
  去年他和简修文一样好奇交公粮的事,也跟着去了,结果路程慢的让超乎想象。
  又不能脱离队伍,就更加的难受了。
  “唉!下次不去了!”看着笑的开心的刘康民,况叶用眼神表示了一下自己的不满,最后还叹气道。
  刘康民稍微收敛了一些自己的笑容,但不忘拍拍况叶的肩膀,其中的调侃尽显。
  这样笑闹一番后,两人就继续干活。况叶放下背篓后和刘康民合作,把院子里晒着豇豆节的竹折子抬进堂屋。
  之后才整理自己放到一边的背篓。
  食盐和新买的腌菜坛放到厨房,一斤散装糕点拿出来三块,待会儿他和两名同住的知青分着吃。
  这次对于况叶给的糕点,简修文和刘康民拿着到没之前那么犹豫,三人生活了一段时间,相处起来自然了许多。
  晚饭过后,三人忙着洗漱一番后,外面也已经黑下来,自然也就早早的回房间。
  之后况叶也进入空间。
  今天他没有第一时间关注空间中的田地,而是准备把今天卖的东西整理一下。
  15个鸡蛋、核桃两斤、干菌菇一斤、干木耳半斤,这是他在集市中从老乡手中买的。大米三斤、菜籽油两斤、鸭蛋二十个、风干鸭约三斤,这是他在黑市熊哥那买的。
  这些东西足够他消耗一段时间了,想到今天从黑市小院据点出来的状态,这里还是尽量少去吧。
  把这些东西一一的归置好,容易变质的放进特殊的储物柜中,其它直接放到伙房中方便拿取。
  之后他才扛着锄头去田里翻地,后续加餐、洗漱再出来休息。
  第二天跟着简修文他们照常上工,今天他们干的活内容又变了。
  田地里的黄豆,经过时间的生长,如今已经是可以收获的时候,一小队的队员今天差不多都是拔黄豆秧。
  此时的黄豆秧叶片已经掉的差不多,上面的豆荚随着晃动,还能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黄豆成熟的标志。
  不过这些黄豆拔出来之后,还要经过晾晒,再脱去一些水分,才能进行脱壳,最后得到黄豆粒。
  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地里的黄豆秧拔完,这时的老天爷仿佛计算好一样,再次下起了雨。
  因为雨势的原因,况叶三人和队员们一样在家呆了一天的时间,之后随着天气转晴继续上工。
  之后几天的太阳不错,况叶在忙碌上工的时候,也看到了队员们是如何给黄豆脱壳的。
  晒好的黄豆秧,整齐的在竹制的晒席上铺了两行,然后队员拿着一个连枷不停的敲打这些黄豆秧,使已经干燥的豆荚裂开,包裹在里面的黄豆落在晒席上。
  这个敲打看似不太费劲,但需要长时间的劳作,一天下来,胳膊能抬起来都困难。
  被敲打过的黄豆秧,还会经过一道人工筛选,把连枷没有打到豆荚找出来,手动剥出里面的黄豆。
  而落在晒席上的黄豆,里面也混杂这不少黄豆叶、茎秆和一些杂质,也是需要清理干净的。
  最后这些黄豆还要晾晒几日,脱去其中的大部分水分,才能够归仓储存。
  这些黄豆到时候在年底的时候,将作为分配给队员的粮食之一。
  随着九大队的黄豆归仓,日子也到了霜降的日子,这天一过,整个大队就开始收红薯。
  况叶能知道是霜降的日子,还是在队员交谈的时候得知的。
  刚刚下乡的时候,队员们就开始割红薯藤,为收红薯做准备,然而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都没见有动静。
  他还在心中嘀咕了一番,没想到霜降一过,队里就开始忙起来。
  这天一早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在仓库集合的时候,就被小队长分配了挖红薯的任务。
  这收红薯的活计,其中最轻松的应该是抹红薯,也就是把挖出来的红薯上面的泥土清理干净,然后把它们装框。
  这个活计一般是分配给小孩,或者上了年纪的老人的。
  剩下的挖红薯和挑红薯,自然留给年轻力壮的人。而三个知青,看着干活还将就,但挑起担子来就不太行,特别是瘦弱的况叶。
  所以三人能分配到的活就是挖红薯这项活计。
  扛着锄头跟着队员们来到红薯地,此时红薯的土垄上已经见不到藤蔓的踪迹,只留下一个个接近根部的矮桩。
  对于挖红薯这活,况叶还得适应一番才行。他虽然跟着简修文他们,在屋子旁边的小院挖过几次,但那个数量非常的少。
  现在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挥锄头的时候掌握不好,把红薯挖断。
  有伤口的红薯放不久,所以挖的时候要尽量的避免伤到红薯。
 
 
第24章 
  关于挖红薯的技巧,况叶旁边的简修文和刘康民不吝啬指点,还有其他一起干活的队员,也不时说上点。
  况叶的没有花太久的时间,就掌握了挖红薯的技巧。
  虽然他如果想要尽量减少挖伤红薯,速度就会减缓许多。如果速度快了,挖伤红薯就会过多,很可能就会被小队长安排去干其他的。
  至于是更繁重的还是更轻松的,那就不好说了。
  红薯虽然是杂粮,但这也是队员们重要的食物之一,伤太多的话谁都会心疼。
  对于况叶这样的速度,队员们目前也没有过多的意见。
  知青干活,简修文他们刚下乡的时候就见识过,况叶比当时的两人瘦弱许多,干活慢点队员没也没失望。
  经过这一个来月的相处,一小队的队员们,对况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干活是慢了些,但不是拈轻怕重的,安排给他的活也都认认真真的在干。
  逐渐掌握了挖红薯的技巧,况叶就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挖出来的红薯上。
  掌握好角度,一锄头深挖进泥土,然后用力勾土,土垄的一大块泥土混合着红薯被刨出来,之后用锄背轻轻的敲松泥土,接着弯腰用手把露出来的红薯连着茎蔓提溜出来,稍微一抛堆放在一旁已经翻过的土地上。
  剩余零星的红薯也不能放过,也得一一的捡出来。
  经过小半上午的时间,况叶已经挖了不少红薯,通过仔细的观察,他发现这个时代的红薯,产量好像要比他印象中的差好多。
  挖了这么久,他就没有遇到特别大的红薯,个头都不算太大。
  他和队员们不断的挖红薯,后面跟着一群小孩和老人,也不停的在清理红薯的泥土并装框,况叶大致估计了一下。
  如今这个时代的红薯产量,远远不及他原本的时代。
  不过原因他其实也知道。
  这个时代化肥的使用率非常的低,这一个多月和队员们闲聊的时候,基本上没听到过说用化肥的事。
  队员们说的施肥,都是说的农家肥和土肥。
  还有一个原因,况叶猜测可能是品种的原因。
  虽然他自己本身不怎么关注农业这方面的事,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民,农作物的选育总是听说过的。
  农学方面的专家经过多年的艰苦钻研,培育的高产高抗性的农作物,是他原本的时空丰富的物资生活的基础之一。
  如今这个时代,还只是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印象中的高产高抗性,还美味的作物,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踪影。
  如今红薯的产量低,也是常理。但他却没想到,亩产连两千斤都够呛。
  有了这个估计,况叶心中不由的感叹,自己都穿越了,却好像帮不上一点忙。
  早知道要穿越,当年他就该好好的学习,说不定还能有点用处。就算没能好好学习,家中有点关于农业方面的书也行啊。
  可惜这一切都没有,如今除了感叹也是枉然。
  要知道这样的产量比起稻谷、小麦等主食的产量,看起来多了不少,甚至是翻了好几番。
  但红薯的特性并不能代替主粮。
  而如今的农村,红薯在人们的餐桌上其实占据的比例相当的大。
  多到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红薯敬而远之。
  况叶还记得家中的长辈,特别是爷奶那一辈,大多不喜欢吃红薯。当时还疑惑过,红薯的味道和口感他还很喜欢。
  爷奶给出的回答是,当年缺衣少食的时候,红薯顿顿当饭。这东西吃多了不仅屁多,还烧心,想起它就直冒酸水。
  如今九大队的红薯人们却还是十分珍惜,一筐筐被装好的红薯,被队员们用扁担挑起来,两头的沉重的箩筐使扁担被压弯。
  而被担子压弯肩膀的队员,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一挑挑的把红薯运往窖中。
  当然能够入窖储存的,只有那些被挑选好没有伤口的红薯,有伤口的红薯被单独存放到一边,这些得近期处理掉,否者要不了多久就会腐烂。
  对于储藏红薯的窑窖,况叶也知道在哪。
  在收获红薯之前,小队长就提前安排队员,把要装红薯的窑窖准备好。
  九大队这边的窑窖,是在山坡的底部依着坡坎,在这里掏出以个窑窖。
  窑窖的内部大致呈一个球形,只不过底部和顶部相对平整,其出口的位置和家中的房门差不多大小。
  不过这窖门,是做了特殊的处理的,其门框两侧有特制凹槽,后续关门的时候,底部先镶入2~3块石板,之后镶嵌的就是木板。
  这样窑窖封闭的时候,尽可能的保证里面的密闭,保证其内部的稳定温度。
  因为红薯的储存需要干燥,且温度稳定的环境。
  在挖红薯之前,况叶跟着队员们,在修补窑窖的同时,还用石灰水喷洒窑窖的内部,进行杀菌等工作。
  窑窖在经过几天的通风晾干,就可以储藏红薯了。
  九大队红薯种植的面积不小,从霜降之后况叶等人一直忙着收红薯,他也在这不间断的劳作中,熟练的掌握了挖红薯的技巧,速度也逐渐提起来。
  白天忙着收红薯,晚上在空间中也不得空闲。
  因为前期育苗的辣椒、玉米已经到移栽的时候。
  如果再不动作,以它们在空间中的生长速度,到时候就不是最佳的移栽时间,会影响后期的生长。
  至于红薯的移栽,他之前已经剪过第一茬藤蔓,也已经移栽完成。
  辣椒苗在收红薯之前,其实已经移栽了一部分。不过因为其数量比较多,得忙碌好几个晚上才行。
  好在之前他以及把需要的田地翻好,甚至还根据不同作物的移栽要求,挖好了种植穴。
  反正这是在空间之中,挖好的种植穴能保持住。
  这些前期的准备,也让他的移栽工作轻松不少。
  就在他把所有的辣椒苗移栽完,在空间中加完餐,洗漱一番回到房间,就发现了屋外的动静。
  滴嗒嗒~滴嗒嗒~
  外面竟然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想到队里还没有收完的红薯,这场雨不知道影响大不大,入睡前这样的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
  不过因为过于疲劳,他仍然是沾到枕头不到两分钟就陷入了梦乡。
  “昨天晚上下雨了?”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听到况叶说晚上下雨,刘康民不由的有些疑惑。
  他昨天晚上一点感觉都没有,早上起来的时候,外面并没有听见雨声。
  之前洗漱的时候,是感觉周围有些潮湿,还以为是早上湿气比较重。
  简修文也差不多,这几天收红薯太累,他晚上睡得很沉,也没有听见雨声。
  “应该是下了,看来今天挖红薯要麻烦些了。”看见况叶点头,结合他今早的感受,简修文倒是相信昨天晚上下雨。
  不过这样一来,地里的土被打湿,对于他们干活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下得应该不大。”看出了两人的担心,况叶提了一句。
  雨不大的话,影响还好,土应该润湿不了多少。
  直到三人扛着锄头再次和队员们抵达地里干活,也证实了况叶的话。
  昨天晚上的雨应该不大,地里的土只是表面浸湿了,挖土的时候还不至于粘锄头。
  不过队员们今天干活的速度却又加快了一分,其原因也是昨天晚上那场不大的雨。
  之前况叶他们检修屋顶,就是为了应对秋季连绵的秋雨。
  观市这边的秋雨有一个特色,其持续时间长,且大多在晚上下。
  昨天晚上的雨,显然预示着秋雨的到来。
  虽然秋雨大多是在晚上下,但对农活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相对干燥些的土地,比起被雨水浸湿的土地,要好打理许多。
  而且窖藏的红薯,也需要其保持一定的干燥,要不然到时候整个窑窖的红薯都腐坏了,这大半年的忙活都白费。
  这天况叶他们收红薯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小队长甚至抽调了其他岗位的队员。
  到了晚上,况叶再次从空间出来的时候,不期然的又听到了雨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