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宁已经消瘦许多,以前的官袍穿在身上颇有些空荡荡的感觉。
他面色沉凝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赈灾应尽快。何况如今天寒,戎狄若是走投无路必然兵行险招,当早做安排。”
“臣等请陛下早日派出钦差赈灾。”
说着殿中臣子哗啦啦跪下一地请愿,赵钰沉声道:“这是自然,只是不知何人可为钦差。”
裴远道:“陛下,如驿差所说如此严重,臣以为当请皇室宗亲出面,以示陛下赈灾决心安抚百姓。”
王常鸣此时也顾不得和陛下怄气,满心庆幸今年多采买了许多炭火。虽说这些于整个北方而言算是杯水车薪,可拉出去让人看着也是御寒的东西。
百姓们惯来自给自足,也可适当放松禁伐令,允百姓自行上山砍柴。但山上饿狼饿虎想必也多,只求当地村长里长安排好。
他想着国库中储藏的东西,库房里还有不少上好的棉花,届时拿出来赈灾只怕不合适。稍后便请示陛下允许官员以木棉、皮货换棉花,东西也能更多些。
“是啊。”
“有两位郡王,你瞧...”
“忠顺王爷...”
“若有□□该如何?”
“还有戎狄。”
下面大臣不知王常鸣等人心中所想,在下面低声商议该奏请谁去。赵钰也觉得该派皇室宗亲前去,好歹在百姓眼中皇室的人去了便是主心骨,最能安抚百姓。
一旁的宗人令出列道:“裴学士说得有理,兹事体大,该由皇室出面安抚。只是此去该带去多少赈灾银,不知王尚书可有数?”
王常鸣道:“大人说得是,只待清查建州赋税确定人丁即可。”
赵钰点头道:“这是正经事,你这便去办,尽快办好。喜春,去传两位郡王上殿。”
“是,臣等遵旨。”
赵钰心下思量,忠宁的年纪到底小些,倒不如忠顺经历的多些。何况此去形势不明,若是路遇反贼亦或是劫匪,还是忠顺能做好主。
忠顺此去既要表现出皇室的威严,又要展现皇室待百姓的关怀,并非易事。他还当细细叮嘱一番,省得出了纰漏。
至于百姓□□...这时候百姓们都等着官府表态,只要忠顺放聪明些应当无碍。不过还应安排个通晓世事又聪慧的,齐志也曾在太原赈灾,不如便让他同去。
兵部尚书徐晋城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戎狄只怕会趁此时机心怀不轨,应当拨银大量制造军用以备不测。”
“朕准了,你稍后便与王尚书拿个章程递上来。”
一群人在殿内商议了一上午,直至午时才觉得腹中饥饿。柳安早吩咐了御膳房今日多做些吃食,特意让内侍到宣政殿问过喜春。
赵钰听完喜春回话便道:“诸位爱卿也辛苦了,已然午时,还当用膳后再议。”
谢宁轻轻咳嗽一下,还未曾说话便见不少内侍抬着桌椅进殿。顷刻间便满当当的摆满了半个大殿,众人面面相觑后便一齐谢恩。
赵钰疑惑的看向喜春,喜春附耳道:“柳大人安排的,说陛下同大人们辛苦,特意摆上桌椅设小宴。”
赵钰恍然回神,见文官中不少上了年纪的大臣坐下后松了口气的模样,沉重的心情不免多了些感动。
宫女内侍们将热腾腾的膳食一一奉上,原以为中午怕是要饿肚子的大臣们心中颇有些感怀。陛下嘴上不说,心中还是念着他们的。
喜春为赵钰斟茶,赵钰清清嗓子道:“事出突然,倒是朕思虑不周,未曾想到几位卿家年事已高。朕当给诸位爱卿赔不是。”
这话让站了一上午未曾歇脚的大人们心里舒畅了些,连声道这是为臣的本分。
“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圣人之言犹在耳旁,若非景明提醒,朕竟未曾想到...”赵钰一脸歉意的看过去,沉吟片刻后道,“刘康,日后在金殿上为年逾六十的大人们看座。”
“是。”
此言一出,不少大人们面上都带上些许笑意,言语间也更是吹捧。到他们这样的地位,不愁吃饱穿暖 ,自然就更看重面子。
陛下如此恩遇,他们说出去也更觉面上增光。
因此不少大人都暗中打听那个景明是谁,似乎未曾听过这个人。
礼部尚书谢桂昌是赵钰的伴读谢齐志的生父,与赵钰关系也较为亲近。再加上谢齐志在家时常常提起柳安,他才知晓柳安的字乃陛下亲赐为“景明”。
身旁的侍郎向他打听,他只道:“内务府会计司的郎中柳安,陛下赐字‘景明’。因着我儿同他交好,便提过一句。”
这话以一传十,霎时就传遍了整个大殿。
作者有话说:
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出自《论语》
第108章
在座均为三品以上官职, 亦或是皇亲国戚,自然对皇帝身边的亲近人很是了解。
只是柳安虽惹人注目,自身却是个低调的性子。再加上他自回京以后鲜少在外交际,不是正在办差便是在去办差的路上, 没有几个同龄的好友, 便无人知晓皇帝竟亲自为他赐字。
赵钰并不在意臣子们的窃窃私语,这也算是小宴, 总不至于让他们一言不发尴尬的用膳。况且这也是柳安做的, 得让众人知晓是谁想着他们。
众人集中研讨了一上午, 才算勉强将各方面都考虑周到。
在交通不便的如今,未雨绸缪是为官者的必备素质。否则一旦有突发状况, 乌纱帽丢了还是小事,若连累全家全族就是大罪过了。
建州一地十月便出现雪灾,建州以南的州县几乎可以肯定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接连雪灾。
而北方戎狄正虎视眈眈,虽说先前被建武将军打得溃不成军, 但缺衣少粮时南下劫掠的可能性极大。届时若驿道被雪埋住以至军粮运送不及, 便是滔天大祸。
即使熬过这一遭,若尸身收敛不及时, 来年开春怕是要滋生瘟疫。与此同时天暖雪化, 若不及时疏通河道便会引发大范围的洪涝,还有可能将瘟疫沿水带往各地。
赵钰面色沉沉, 近些年虽说渐渐冷了,但冷到如今这样程度的还真没几个。况且他如今登基不过半年就出了这样的事, 若有心从中挑拨是非, 只怕皇位不稳。
烦闷间见谢宁对着满桌子大鱼大肉不下筷, 只喝些茶水, 蹙眉道:“喜春, 去将这几道清淡的送到谢宁桌上。”
今日的小宴太过突然,只怕御膳房也没什么准备,便未曾做好搭配。放眼看去桌上大多都是肉菜,只有零星几道素菜。只有御膳是自己先前便选好的,清淡的也多些。
谢宁身患消渴症要忌口,便只郁郁的坐在那儿。一旁的裴远见了,试探道:“怎么不吃?宫里的热菜少,咱们也算是吃了顿热乎的。”
“没胃口,”谢宁叹了口气,“我的弟子便在建州,如何放心的下。”
裴远挑挑眉不再多言,抬头却见陛下身边的喜春端着几盘菜过来。他停在谢宁身边道:“陛下见大人愁眉不展,只怕吃不下这些口味重的,特命臣送些清淡的来。”
一时间不少大臣的目光都汇聚在这儿,颇有些羡慕嫉妒。谢宁胡子翘了翘,矜持的朝上方拱拱手道:“臣多谢陛下圣恩。”
赵钰微微颔首,正要说什么时忽然听到“叮咚”一声,系统自动弹出一则通知。
“系统升级完成,绑定宿主:二人。开启交易板块,请宿主自行探索。”
赵钰:“...不是说你有很多宿主吗?”
赵钰在心中默问,小光球闪了闪,心虚道:“完成任务后会解绑的,所以现阶段我手上只有你和另一位宿主。”
赵钰不欲在此事上纠缠,他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交易板块上了。他好奇的问道:“你绑定的另一位宿主也是皇帝吗?”
他有些担心会出现粮荒,若那边是太平盛世,他也好换些东西回来。
小励正忙着查看绑定两个宿主后的变化,闻言便道:“不是啊,我们又不是什么皇帝都收。他所在的世界比你们这个提前六百多年,是个术士。”
赵钰:“...你还记得你的全名吗?为什么不是皇帝的也能绑定。”
小励随口道:“这不是让陛下更容易理解嘛,在对面宿主那边我叫天下无双术士系统。”它说着就将交易板块调到赵钰面前,赵钰见上面的交易列表上只有一个亮着的小像,便试着点开。
小励道:“陛下不会拼音,按住这个标志就能和对面通话。”
赵钰应下,但此时并非研究的好时机,便暂且退出系统。用过午膳后赵钰便放他们离开,让他们将先前讨论好的事拿出章程来。
柳安上午便命人清点内务府的府库,将近午时才面带疲惫的回到偏殿去。他回去便见赵钰在屏风后摆弄什么,便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赵钰回头见是他,连忙招呼他在身旁坐下道:“你快来瞧这是什么。”
柳安依言坐过去,透过透明的一层薄膜清晰的看到里面白花花的稻米。他有些惊讶的看过去,上手一摸才发现不对。
这薄膜看着像是布料一般,摸上去却是硬硬滑滑的,手感与纸张、布匹都不像。上面还写着些字与符号,应当已然自成体系。
他在内务府见过的稀奇东西不少,却不曾见过印着这种字的类似物。可这也不像番邦之物,单这些字便与乾朝的同出一源。
“陛下,这是哪儿来的?”柳安见上面还有条缝合的线,便微一用力将其扯开,“里面的稻米成色极好,可是谁献上的?”
赵钰摇摇头,斜躺在榻上笑道:“是神仙给的,景明可信?”
柳安怔愣后便点头笑道:“玄泽说的我都信。”
赵钰一用力将柳安拉进怀里,下巴蹭在柳安的颈窝处闷笑。不过现在还不是透露此事的时候,他便也不多言,只道:“用些许银钱就能换,换不换?”
他先前回殿后便试探着联系了那边的人,对方也很快给了回应。两人一起试验了一番,发现在形成交易前需要将预备交易的物品放在台上进行评估。
所谓评估,并非指物品在系统中的价值,而是物品在对方世界的评估。当然,这个评估也只是作为参考而已,如果成心要送东西也不必在意这个。
乾朝的一两银子在对方的世界价值八百币,换成稻米也有三百五十斤。虽说一两银子在乾朝可买三百七十斤,可若真遇到荒年,只怕是有价无市。
“多少银子?”
“一两白银换三百五十斤稻米。”
柳安心里算了算,又问道:“不限量?那糙米可能换?”
赵钰道:“不限量,只是若是换糙米不合算。倒也能换棉花,比咱们这儿的市价略便宜好些。”
只是棉花确实价贵,可如今冰天雪地到处都要用棉花,反而是买棉花更要紧。对面的那人听说自己买粮买棉花就是为了防雪灾,特意给自己推荐了什么“工业盐”,说是融雪最好的。
柳安很是惊喜,心下有了主意。他想了想道:“陛下,那换回来的东西是存在哪里?既然是神仙,想必是能将这些忽然变出来吧?”
赵钰没忍住看了看柳安的神情,见他果真没有丝毫怀疑,反而有些不敢相信。柳安见他不回答,戳了戳他的腰催促道:“陛下。”
赵钰将他的手握在手心道:“自然是能直接变出来,你想如何?”
“百姓忽然遭难,陛下除派钦差赈灾外也当命朝中诸位大人祈福,自身也当有所表现才是。不日便是吉日,陛下不妨率群臣祭天谢雪,祈求平安,如此也可使百姓安定。”
赵钰和柳安对视一眼,半晌忽而笑道:“此计甚妙,妙极!”
君臣为雪灾一事忙碌了整个上午,他们谁都不敢提起为何陛下身负天命,登基半年却有雪灾。赵钰也心知肚明,此事一出他的来历定然也会受到质疑,但气候如何并非人力可强,他也无可奈何。
若如柳安所言,在祭天时果真有天神降下稻米,谣言也必然不攻自破。只是...不管粮食还是棉花,说到底都是要拿银子换。
但只有稻米应当还不够,应当顺势购置许多棉花。届时天神惩罚一说自然消弭,自己再派人宣扬些“天降大任”,他便也能稳坐钓鱼台。
作者有话说:
系统的全名:励精图治皇帝系统,天下无双术士系统
赵钰:你还有哪面是我不知道的?
柳安:世上真有神仙吗.....算了陛下说有就有
第109章
因着建州雪灾, 衙门原本下衙的时间也延后了许多,赶着将章程递到内阁才下衙。
赵钰也从私库中调取了不少银两,提前与对面的术士订下稻米、棉花、工业盐等物,又请系统帮他去掉包装。
赈灾的板车在户部库房的门口停了整条街, 不少衙役来来去去装车。周围的百姓也时不时过来瞧, 私底下也议论纷纷。
京中时常有这样的事,大多是地方上有灾害, 户部便要装上赈灾物资送离京城。
建州的人口土地等自然还未完全统计出来, 但这样紧急的情况, 王常鸣便令衙役们先装车。临近申时,已然装了大半条街的板车, 户部才来人骑快马赶到。
“大车三百辆装粮草,赈灾银四十万两,御寒物资三百辆车。”
管着库房的提着钥匙,听得此言有些惊讶的看过去, 谨慎道:“如此数额需陛下旨意, 可有印信?”
那衙役将盖国印的圣旨呈上,管事的检查无误后方才招呼衙役们继续搬运, 两人便趁着空闲寒暄两句。
“今儿怎么这样快, 我还以为到明日才能出来。”
“你不知道,户部来了位新检校, 那算学怕是比尚书还厉害。十几位大人围着卷宗急的满头是汗,一个时辰才算了一本册。那陆检校上去不过一个时辰, 一个人就算了两册出来!”衙役说着便压低声音, “说是答了皇榜上的题被选上的, 还是个被休的妇人。”
“哟, 这可是有大本事。但她若是个无品德的妇人, 入户部怕是不妥。”
70/146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