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美食]——林小酒

时间:2024-04-06 10:09:22  作者:林小酒
  “那怎么一样,你好不容易来一次,再说我们家老太太和老太爷早就想见见你,”刘家家业下现在是由刘承父亲和他兄长打理的,刘承原是不管什么的,没想到刚开始做了些生意就做的有声有色的,刘家人都对宁澜都很好奇。
  刘承把宁澜带到一处安静的小院,屋内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正襟危坐,正中是一对慈祥的老人,刘承小声说,“这是我爷爷奶奶。”
  宁澜行了礼,“刘老太爷刘老太太好,恭喜喜添重孙,四世同堂。”
  “快起来,可不许这么多虚礼,”刘老太太头一回见宁澜就亲昵的很,拉着他的手说话,“早听我们家刘承说县里出了个不一般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
  “老太太谬赞了。”
  “你瞅瞅这模样长的多好,”刘老太太把宁澜拉过去叫刘老太爷瞧,“今年多大了,可有成亲?”
  “奶奶,咱家我几个弟弟还没成亲呢,你先去管管他们吧,”刘承适时出来截了老太太的话头。
  “多嘴,”刘老太太嗔怪地拍了刘承一巴掌,“可惜咱家没有适龄的女儿了,要不然我非得和宁澜结亲。”
  “承蒙老太太看的起,”宁澜礼貌笑道。
  “你说说小小年纪,一个人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刘老太太越看宁澜越稀罕,“家中可有弟弟妹妹,都定了人家没?”
  “奶奶,宁澜弟妹还小呢,你就别操心了,他拿来一样银丝酥你和爷爷尝尝,好吃了我分给弟弟们吃,你瞧他们都眼巴巴的瞅着呢,”刘承话音刚落,丫鬟们就端着盘子过来了。
  下面小辈桌上也有,长辈不吃,他们也不敢动,等刘老太爷和刘老太太尝过了,才各自拿起一块儿放进嘴里。
  “这般精致的点心,可得费不少功夫,怪不得刘承天天夸你,”刘老太太吃的笑眯眯的
  “不错,”刘老太爷也开口夸了一句。
  .....
  “爷爷奶奶,我带宁澜去和父亲哥哥打个招呼,”宴客厅那边快开席了,刘承和宁澜不好一直在这边待着。
  “我家老太太年纪大了,就爱啰嗦,你别在意,”刘承领着宁澜往前面走。
  “没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宁澜打量着刘家的院子,亭台花榭,小桥流水,冬日还是一股生机,植物葱郁,流水不断。
  “这可是我家老太爷花了大价钱请州城的人设计的,怎么样,你要不要也搬到镇里来?我给你留意留意合适的院子。”
  “谢了,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打算。”
  今日刘家请客其实是借着刘承儿子满月酒的机会笼络人心,所以都是刘承父亲和哥哥在招呼,宁澜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和刘承的朋友坐在了一桌。
  宴席上有一道烂蒸羔羊,羊羔肉蒸得酥烂,浇上杏酪,提鲜解腻,入口即化,吃的时候只能用勺子,不能用筷子。宁澜多吃了两勺,听见同桌有人出声讽刺,“乡巴佬,没见过世面。”宁澜闻言,索性把盘子端到自己面前吃了个够。
  饭后又坐了一会儿,宁澜就起身告别了,敬酒时他喝了两杯窖藏的老酒,头有些晕。
  “兄台,兄台稍等片刻,”宁澜才走了几步,听见有人唤他,转过身见着一个剑眉星目的青年。
  “冒昧了,在下赵耀,青州人氏,兄台有趣的很,我想同你交个朋友,”赵耀满脸真诚,不似作伪。
  宁澜听见赵耀这个名字心跳停了一拍,仔细想想不可能,这人和小胖子可截然不同,“宁澜,洞溪村人。”
  “咱们年龄差不多,以后就以名字相称,对了,听说这里有家蒸子鹅不错,配上共城香粳特别好吃,改日我请你去尝尝。”
  “你远来是客,我请你。”
  “好,那等你去青州了,我来招待。”
  一见如故,不外如是。
  ......
  龙须酥和姜糖在镇上卖的红火,宁澜在家门口摆了个摊子,村里人有想买的,宁澜都以每斤比零售价低五文的价格卖了。
  宁磊腊月十五就放假了,这摊子便由宁磊看着。
  年节下大家都舍得花钱买点儿好吃的,摊子前的人络绎不绝,虽然有一部分是为了吃免费的边角碎料。
  “婶子拿好,”宁磊把包好的糖递过去,又从糖堆里挑出一块儿小的送给婶子牵着的小娃娃,“啊,张嘴。”
  人们排着队本来有些不耐,看见宁磊的举动也不说什么了,他们大部分都是带着小孩儿过来的。
  宁二婶也在队伍中,排到了她,三样她各要了一斤,扔下十文钱转身就走,脚步跨的几步就走远了。
  “改日我去问问镇上学堂的先生,怎么他的学生家人买东西可以不给钱的?”宁磊在后面大声喊。
  还在排队的人听见了都忍不住哄笑,宁二婶气急败坏的回来,把糖往桌上一扔,“我不要了,退钱!”
  “这一斤龙须酥三十文,”宁澜拆开龙须酥,里面被摔的稀碎,“二婶还要再补给我二十文。”
  “呸,想的美,”宁二婶见那十文钱要不过来,气呼呼地走了。
  这一小段风波宁磊本不想说出来叫哥哥和笑笑姐烦心,可宁爷爷宁奶奶晚饭时就来了。
  “怎么回事?”宁澜小声问,宁磊才把白天的事说了。
  “爷爷奶奶是代二婶来陪不是的?”
  宁爷爷宁奶奶坐下就等着宁澜主动开口,可他一开口就把他们气的半死,“你二婶是有不妥,糖是我们想吃的,我们俩连你一口糖都吃不得了?大庭广众之下下我们的面子。”
  “可以,爷爷奶奶想吃糖直说就好,从我每个月孝敬你们的五十文钱里扣就成,”宁澜淡淡道。
  “你,你,”宁爷爷拿起拐杖就要打,“不孝子孙,你买个人都四两,我们吃你一口糖还要算这么清。”
  宁澜手疾眼快地拦住了,“是呀,若当时你和二叔肯站出来为我说句话,我用得着花这冤枉银子吗?”
  “谁教的你顶撞长辈,你就不怕我告上衙门,那宁磊就别想考功名了!”
  “爷爷真当我和以前一样好欺负不成,你去告,我倒要看看官府会不会听信你的一面之词,”宁澜冷冷道,“村里大部分人都在我这里做工,有几个肯为你说话的,族里我每年给两成酱油作坊的利,你以为是白给的,我怕你都走不出这个村,就被人拦住了。还有爷爷怎么越活越回去了,就算你告成了,宁磊有我的生意不考功名又如何,你的宝贝宁安也只能回家种地了。”
 
 
第38章 
  宁爷爷听了这一番话就要晕过去, 没想到宁澜继续道,“爷爷保重身体,文书上白纸黑字我一个月只用给你 50 文钱,其余都不用出的。”
  “你是不是非要气死你爷爷, ”宁奶奶跳起来指着宁澜鼻子骂。
  “祸害遗千年, 奶奶没听过吗?”宁磊也气地摔了筷子。
  宁奶奶声嘶力竭,“你个野种, 这儿没你说话的份!”
  宁澜拿过那包碎的龙须酥塞到宁奶奶手里, “摔碎的东西没有不赔的道理, 二婶给了十文了,另外二十文钱我就从孝敬钱里扣了, 没什么事爷爷奶奶请回吧!”
  宁奶奶泼劲一下就上来了,掀了饭桌,一桌子汤汤水水的洒的满地都是,就这她还不罢休, 在屋里找到小可怜父母的牌位就要摔, 被宁磊和笑笑死死拦住了,只能大声喊, “放开我, 小野种,别脏了我的衣服。”
  “小黑, 阿黄,”宁澜大喊一声, 两只大狗就过来守在了门口, 表情恶狠狠的, 把宁爷爷宁奶奶吓的不敢动弹, 宁澜把宁磊和笑笑揽过来, “奶奶慎言,宁磊和笑笑是正经入了族谱的,容不的你诋毁。还有你摔的这些东西,就用明年一整年的孝敬银子抵吧。今时早不同往日,我劝二老以后做事前多想想,若还像今日这般,我不会轻易放过你们。”
  这一趟糖没要着,还损失了六百文钱,宁爷爷和宁奶奶想再说些什么,小黑和阿黄虎视眈眈的,随时都要扑上来咬人的架势,俩人只能狼狈的走了。
  “哥哥,没事吧?”宁爷爷宁奶奶走后,俩小孩儿懂事的把一摊子乱糟糟的收拾了,还上前安慰他。
  “没事,”宁澜欣慰道,“我把牌位放回去,再换些新的供品,一会儿给你们熬汤喝。”
  ......
  腊月二十三,村中酱油作坊分了八十多两银子,州城那边刘承送过来一百两的分成,宁澜便知道原来那一百两是张九如的私房银子,糖作坊这边虽说压了一批原料和糖,也有三十五两的结余。
  腊月二十七,糖作坊停了工,宁澜给宁大旺几人还有张叔一家多发了半个月月钱作为奖励,另外还发了糖和酱油。
  早早地忙完这些事,趁着好天,宁澜就带着宁磊和笑笑去镇上了。
  “好久不来,感觉镇上变样了,”宁澜忍不住感叹,这一阵儿没来,镇上多了很多新鲜东西。
  “哥哥一直忙着,哪有时间,最近瘦了好多,”笑笑心疼道。
  “是呀,哥哥太辛苦了,得多注意身体。”
  “没事儿,过年多吃点儿就胖了,”宁澜摸摸自己的脸,“等年后作坊里多招些人,我就轻松了。”
  “快看看你们俩想买什么,不必拘着,”宁澜松口气,之后没什么再用大钱的地方,不用老想着钱不够花了。
  “磊弟想买什么姐姐给你买,托哥哥的福,我也赚了不少银子,”笑笑温温柔柔说道。
  “我花哥哥的钱,”宁磊少有地露出孩子的顽皮,“姐姐的钱攒嫁妆吧!”
  “好啊你敢取笑我,我不理你了,”笑笑佯装生气,“我去点心铺看看,你们先去逛吧。”
  赵平一家三口的卖身契都给了笑笑,虽说开着工钱,但一日三餐也要管的,平日采买赵平都包揽了,笑笑这次去也是学着她哥哥给赵家三口发过年福利。
  “成,笑笑老板去忙吧,一个时辰后我们在这儿会和,”宁澜便领着宁磊先去采买年货了。买年货是个累活儿,粮食、调料、肉、菜都要买,今年各色点心糖果是不缺的,酒得挑两样。
  一路见着了不少官差,往日可没有这么多,宁澜拉了个路人问了,原来是镇上的宵禁已经解了,并且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这么大的阵仗官府怕出乱子,所以多派了两倍人手巡逻。
  宁澜听了就不打算回去了,把采买年货的事放到一边,找了个客栈定了三间房。
  “哥哥,那我回家里一趟把小黑他们四个安置好。”
  “不用,我回去,你去找笑笑姐,我一会儿来客栈找你们。”
  回了洞溪村,宁澜给小黑四个添上吃的和水,又去了文伯家,软磨硬泡的让文伯一同去,“文伯,你快去换衣服,穿厚点儿,冻病了我可不管你。”
  宁致文拉下脸凶他,“我不去,你别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
  “你学生今年不陪我,你得陪我,生债师偿,”宁澜耍无赖,“你要不换,那就这样走吧,大不了去镇上买新衣。”
  “等着!”宁致文在这不要脸的架势前只能妥协,甩了袖子进卧房了。
  “冬衣这么厚,文伯也能甩得动,当真是老当益壮,”宁澜和管家吐槽,“管家伯伯同我们一起去吧,我在镇上定好客栈了。”
  “成,我也去瞧瞧热闹,”管家虽说是管家,和文伯亲厚,平日并没有主仆之分。
  ......
  “热闹吧,”到了晚上整个清远镇灯火通明,说书的、耍杂技的、弹琴的、唱曲的、摔跤的、变戏法的各种表演层出不穷。
  还有很多好吃的,什么芙蓉饼、油酥泡螺、水晶脍、羊头、羊杂、煎白肠、粉羹、酒蟹、卤鸭、炒肺、鸡碎、蒸韭饼、澄沙团子等,瞧着新鲜的宁澜都要买上一点儿尝尝,一天下来几人吃了不少东西。
  这里还流行一种叫“关扑”的游戏,很多摊前都可以玩。比如一只烤鹌鹑八文钱,你想五文钱买,同摊主商量好,把这五文钱压下,摊主会拿出四枚硬币让你猜正反,若猜中了,鹌鹑就能五文钱买走,猜不中,白给摊主五文钱。
  宁澜参与了两回赔了十文钱,正准备拿原价买,宁致文把他推开,上前猜了两回都猜中了,之后摊主就不让他玩了。
  “哇,文伯你好厉害,”宁磊和笑笑围着宁致文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
  “吃吧,”宁致文把两只烤鹌鹑递给俩小孩儿,脸上遮不住的笑意。
  “我的呢,”宁澜也凑上前去要。
  “多大的人了还和小孩子抢吃食,”虽这样说宁致文还是掏出八文钱给宁澜买了一只。
  逛了大半天都有些累了,宁澜带着几人去了镇里最高的茶楼,一会儿官府要放烟花,镇里好点儿的位置早被人占了,这里花了不少钱才订到。
  烟花唐代就有了,宋代时就有很多“五色烟火”的记载,比起现代燃放的烟花,丝毫不逊色。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写的元宵节晚上漫天的烟花纷纷如雨下的画面。
  宁澜点了几份乳糖圆子,是茶楼的招牌点心,与汤圆类似,但做法上更加考究,尤其是汤汁,有桂花糖蜜渍和牛乳两种。一会儿该睡觉了,宁澜都要了牛乳的。
  宁磊和笑笑看向窗外,一脸兴奋地等着。宁致文也一样看着窗外却满脸都是忧思,宁澜看向管家,管家轻轻摇了摇头。
  宁澜便小口吃着乳糖圆子,加了牛乳打底,香香甜甜,很像现代喝的珍珠奶茶。
  不一会儿,震耳的炮声响过,阵阵的惊呼声传来,天空上接连不断地绽放着五彩的烟花,各种颜色花样,最漂亮的是那点点如繁星的。
  让宁澜惊奇的则是走线兔子,是将一兔形烟火器悬挂在一条长线上,燃烧后在尾部喷火而沿线迅速奔走,当走线悬在水面上时,兔子可以潜入水中,再蹿出水面奔向线的另一端,又称为“水兔子入水穿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