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成炮灰皇子后(穿越重生)——珑韵

时间:2024-04-10 09:09:55  作者:珑韵
  “你用你自己的碗盛。”
  庞农撇撇嘴,有点失落,“我就是想试试这翠绿碗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
  余达却白一眼他,“那是殿下送给将军的碗,怎么能给你用?”
  庞农还是不明白,“之前碗不够的时候,将军的碗,也给我用过,怎么以前行,现在不行了呢?”
  余达只觉得跟庞农这个直脑筋讲话太累,索性不再给他解释。
  云舒也完全没料到萧谨行会回答有点甜,他明明是让对方品评一下碗的质量。
  见云舒狐疑,萧谨行觉得脸有点发烫,但是话说出去了,怎么能收回呢,于是他一脸严肃道:“确实有点甜,不信你尝尝。”
  见他递碗过来,云舒也不好直接拒绝,同时他也想知道,这碗盛的汤是不是真的会变甜?
  难道还能多一个卖点?
  就着萧谨行的碗喝了一口后,云舒再次确定,萧谨行还真的能睁眼说瞎话。
  这汤不光不甜,还很苦涩,毕竟现在没有什么青绿色的菜,煮汤的菜是一种冬季长的苦草。
  见云舒皱了脸,庞农也不再嚷着要喝萧谨行的汤了。
  很明显,没有变甜嘛,将军的舌头一定出现了问题。
  萧谨行也没有再坚持说是甜的,而是一口饮尽,然后将碗放在了手边,只是这个位置这个角度,让庞农根本无从拿到手。
  萧谨行咳嗽一声,转而问起正事,“你做这样的碗,是要干什么?”
  虽然这是云舒送的碗,但是他并不觉得云舒会无缘无故送自己碗。
  余达闻言,看着萧谨行一脸的一言难尽。
  收到礼物不立即表示感谢就算了,还要公事公办问干什么,活该二十五六了,还娶不上媳妇儿。
  但是余达刚想完,又不禁一愣。
  他为什么要将这件事,跟娶媳妇儿联系在一起?
  庞农的心思没有余达那么复杂,将军问为什么,他也好奇地看向云舒,问为什么。
  云舒笑着说道:“这碗是用一种叫玻璃的材料做成的,玻璃除了可以做成这样的碗外,还可以做成花瓶、酒杯、盘子等等,由于色彩多变,甚至可以做成各式发簪头面。
  你觉得他与玉石或是瓷器比,如何?”
  萧谨行闻言,重新拿起了碗,仔细端详了一阵。
  “如果是当做宝石镶嵌在发簪头面上,以他的透光性来说,应该能与南红珠相差无几。但是这样的玻璃,你若是还要制成杯碗花瓶,那价值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这个问题,云舒之前也有考虑过,玻璃到底是做成珠子当玉石卖,还是做成各式器皿,以高于瓷器的价格,成为有钱人家里的日用品?
  玉石和瓷器,这中间的价值相差太多了。
  若是一颗玻璃珠等同于一颗南红珠,那么一只玻璃碗,得相当于多少的红南珠?
  毕竟很多人能买块玉石打造头面,戴在头上,一用就是几十年,甚至还能传给下一辈。
  但又有多少人,吃饭的时候,用的全是玉碗?
  当玻璃的价值被捧得如玉石一般高,而玻璃坊又要开始大批量制作玻璃,到时候有多少人有那样的财力,能大量购买玻璃?
  就怕到时候玻璃的价格被抬上去了,达官贵人买了回去,也是当做工艺品摆着那里,几十年都不坏不烂。到时候云舒手里一直源源不断的玻璃该怎么销?
  他的玻璃要么降价,要么烂在手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利于玻璃今后的发展。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因素。
  玻璃毕竟不是真的玉石,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知道,玻璃源自普通的石头。
  以假玉充真玉,以欺骗的手段,从大雍百姓手中,获取数万倍的利润,这种事云舒他干不来。
  虽然不能用玻璃获取玉石般的暴利,但是玻璃器皿独此一家,他如今垄断了玻璃市场。
  只要能将玻璃推广开,到时候也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最主要的,还是安心。
  至于销往西边的,当然是珠子和盘子一起了。毕竟瓷器往那边销也很贵。
  “我准备做一套酒壶酒杯,带去沙州。”
  云舒并不打算对萧谨行隐瞒自己的打算。
  两人几日后,要一起前往沙州,到了沙州后,两人的行动都是绑在一起的。他的动作,根本瞒不过萧谨行。
  甚至萧谨行在沙州待过的时间比较长,他还需要萧谨行给他做参谋。
  闻弦知雅意,萧谨行立即明白,这东西虽然晶莹剔透,但是应该比不上玉石的价值。
  只是余达和庞农在,他也不好直接问云舒,这东西价值几何。
  他想了想问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去沙州?”
  “十日后吧,等学院那边的开学仪式举办完,我们就出发。对了,沙州那位刘都统有什么喜好吗?”
  萧谨行一开始以为云舒说的那套酒具是送给刘都统的,现在看来应该有其他的用途,他想了一下,说道:
  “他平日里得空了会写写字、画画画。”
  云舒当即了然,一击掌道:“那就做支玻璃杆的羊毫笔。”
  玻璃笔杆可太好做了,难度几乎为零。至于羊毫,他们这里养的羊也很多。
  对于云舒来说,这礼几乎零成本。收的人开心,送的人更开心。
  同时也让云舒打开了思路,文人也可以用很多玻璃制品。
  万物皆可玻璃!
 
 
第34章 
  送了碗,又确定了玻璃笔的制作,云舒开开心心告辞回了住处,留下干瞪眼的余达和庞农,以及看着碗发呆的萧谨行。
  余达忍了忍,问道:“殿下今日过来,就是特地给将军送碗表示感谢地?”
  庞农大着嗓门,理所当然道:“自然,不然还能干什么。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用上这样的碗?”
  说着,他就想伸手去摸萧谨行的碗,却被萧谨行一巴掌拍开。
  “我去洗碗。”
  打完手的萧谨行直接起身,拿着他的翠绿碗走了。
  庞农揉着红成一片的手面,满是疑惑地问余达:“将军何时这般小气了?看都不让看,摸都不让摸。”
  余达白他一眼,“殿下给将军的东西,你少碰。”说着舀了一碗已经放凉的汤,一口气喝完。
  “嗯,确实一点都不甜。”
  余达喝完也走了,临走之前还吩咐庞农,“最后一个人收拾碗筷。”
  庞农愣愣地看着余达的背影,不明白今日这是怎么了。
  随后他起身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嘀咕,“不过话说回来,将军那只碗是真好看,殿下手可真巧。”
  云舒回到书房,展开纸张,画了一支玻璃羊毫的图纸,让人送去玻璃坊交给杜乔。
  几日之后,丁嘉禾来向云舒汇报西州学院招生情况。
  “其中,小学部招到学生,共五百一十八人,中学部,仅二十人。”
  “这么少?”
  云舒皱眉,他预料到学生数量不多,但也没想到会这般少。
  “西州五至十二岁的少年这么少吗?”
  丁嘉禾翻开册子,查看统计的招生信息,回道:“其实这五百多人中,主要还是五至八岁的幼童,八岁以上只有五十多人。”
  八岁以上的孩子,不可能这么少。
  云舒问道:“八岁以上的,为什么不愿意来上课?”
  丁嘉禾合上册子,表情有点尴尬,“小人特地走访了几家,问了一下情况。都说是孩子在家能帮着干点活,不想浪费时间去上学。”
  云舒没料到,免费上学他们都不愿意,宁愿让小孩在家干农活。但是八九岁的孩子能干多少活呀?
  云舒见丁嘉禾似是还有话要说,于是问道:“你一次说完,不用遮遮掩掩的。”
  见云舒这般说,丁嘉禾才鼓足勇气将话说完。
  “殿下您此举是为百姓谋福祉,免了他们的束脩。但是除了束脩之外,往后数年的书本、笔墨纸砚都是很大一笔钱。他们不觉得自家的孩子,能读出什么名堂,于是就……”
  丁嘉禾的声音越说越低。
  他既觉得免费入学是天大的恩德,百姓们应该赶紧将孩子送到学堂,同时又能理解大家的行为,对这样的事感到无奈。
  云舒了然。
  说白了,还是读书的沉没成本太高。
  靠读书出人头地的,都是千万里挑一。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
  这年头,书本都是有钱人才用得起的。书局收的手抄本,都能卖出很高的价。
  学子们为了省钱,平日里用的许多书,都是从书局借阅抄写而来。甚至因为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帮书局抄书,赚取微薄的收入。
  即便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是笔墨和纸张这两样,就让一般人扛不住。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至于大家愿意将五至八岁的孩童送过来,还不是因为孩子小,手也无力,并不适合提笔练字,自然能少掉一笔钱。
  就怕等到这些孩子大一些,家人为了省钱,会让他们退学回家学着种地。
  到时候,教育依旧推行不下去。
  云舒并不觉得种地不好,他只是想给大家多一些选择的机会,万一将来的科学家,就在这些人里呢。
  他沉默片刻,道:“这件事暂且这样,开学仪式正常举行,你再多宣传一下,让多一些人来观礼。”
  丁嘉禾也知道大家不愿上学这事,根本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夏王殿下也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能办到。
  “好,小人这就去办。”
  丁嘉禾刚要离开,云舒又将人喊住,“你去将那二十名要上中学的学生叫过来。”
  丁嘉禾虽然不知道殿下为何要召见那些孩子,但还是立即应下了。
  看着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出门,云舒眼睫微垂,又思考了一阵。
  很快,丁嘉禾带着二十多名学生,来到了都护府的会议厅。
  这些学生大多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也就比云舒小了三四岁,其中有几人云舒看着还有点眼熟,正是前段时间在广场上打架的那两伙少年。
  云舒挑了下眉笑道:“你们可是有打架的不良前科,来学院真的能遵守院规吗?”
  少年们一开始被云舒叫过来,还有点欣喜,但是听到夏王殿下的第一句话后,顿时就慌了神。
  余子安看了一眼同伴,立即仰首挺胸表态。
  “殿下,我与梁方早已经握手言和,新城那边的树,还有井渠附近的树,都是我们一起种的。您放心,以后我们一定遵纪守法,绝对不给您添乱!”
  另一个叫做梁方的,也赶紧出声。
  “殿下,余子安说得对,我们已经冰释前嫌了。”
  两人虽然都信誓旦旦地抬着头,但目光交错之时,还是闪过了火光,那意思仿佛是说“暂且放一边,日后再说”。
  他两这演技在云舒眼里,实在是拙劣得很。但云舒也不是真的要责问他们,于是笑着点了点头。
  “暂且相信你们。”
  随后他问道:“都有读过什么书?”
  还是余子安抢先说道:“跟着父亲学过一些字,现在正在读论语。”
  这倒让云舒有一丝意外,这个年纪读论语虽然有些迟,但至少也是正经读了书的,于是开口问道:“说说看,读到哪里了?”
  余子安张口就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云舒点头,“还行。才开始读?”
  余子安嘿嘿一笑,“不敢瞒殿下,昨日刚读。”
  云舒倒没想到他这般实诚。
  丁嘉禾在一旁赶紧补充道:“这是余达余副将的长子。”
  余子安见身份被丁嘉禾说破,冲着云舒呵呵笑,“父亲想让我读书,但我之前觉得当兵没什么不好的,就一直不肯学。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既然殿下您说读书好,那我就来读书,万一我真的是块读书的料呢。”
  迷之自信,连云舒都沉默了。
  西州军几万人戍边,朝廷允许家属随行,所以西州城内的军属并不少,余达一家正是如此。
  余达本就是军户,少时识得些字,参军之后也肯下功夫,后来跟着萧谨行,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各种艰辛不足言表。
  所以,他更想要自己的孩子,换一条路走。
  只是一开始余子安并不愿意读书,他想要像萧将军一般骁勇善战。这才有他带着十多名少年在广场练武的事。
  云舒不禁感叹,这孩子倒是与余达相去甚远,也不知道平日里是不是与庞农混得比较多。
  不管如何,愿意读书,就是好事。
  接着,云舒将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位。
  梁方顿时紧张了起来,也不用云舒提问,立即仰着头道:“禀殿下,我还没正式开始读经书,只识得些字。”
  他与余子安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西州人。他的爷爷因为识得一些字,曾在突勒人的手下做过事,日子过得算是比普通人家稍微好一点。
  正因如此,他家里人才更明白,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虽然之前他跟余子安抢地盘学武,但那也只是因为当初的最高长官是萧将军,萧将军是武将,那他学武,才可能走萧将军那边的路子。
  但是现在,明显殿下这边的路更好走一点。
  云舒不知道这些人心里的小九九,即使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他并不介意大家有自己的想法。
  梁方说完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说了自己的情况。大多数是只识得几个字,是余子安或者梁方的兄弟,跟着大哥一起来学院的。
  “反正家里也管不住我们,我们愿意学什么都可以。”
  丁嘉禾之前只记录了每家的家庭情况,没料到他们居然是这样的人。
  很明显他招了很多刺头进学院。
  丁嘉禾有点担忧地看向云舒,生怕殿下对他心生不满,但云舒却很淡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