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成炮灰皇子后(穿越重生)——珑韵

时间:2024-04-10 09:09:55  作者:珑韵
  流民的首领看了一地的流民尸体,以及长长的车队,最终下令将所有运粮兵全部诛杀埋了。
  一军军粮,自然足够他们吃很久很久。
  流民以为他们将运粮兵全部杀了,就没人知道粮草被劫的消息,但却不知原州和兰州那边都发现了。
  但是他们两边,没有一方派兵剿匪,甚至于他们一同盯上了西州军的另一样东西。
  ——军饷!
  西州那边粮食不多,所以粮草都是由兵部在近处购买后,运到西州去的。除了日常粮草外,当兵的也是可以分到军饷的,而这些军饷并没有与粮草一起运送,而是另外派了一支队伍。
  毕竟与粮草相比,运送军饷的队伍,要不起眼的多。不起眼,也就更加安全。
  但是架不住有自己人要动手。
  最先动手的是原州那边,他们直接派人伏击了运送军饷的队伍。等到兰州那边的人赶到的时候,运银队的人已经全部被杀。
  知道自己晚来了一步的兰州这边,立即指责原州那边不干人事。原州则表示,大家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双方吵了一架,最终决定军饷一人一半。
  余达听到这,不禁问道:“他们居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将运银队全都杀了,就不怕被人追查吗?”
  韦宗康刚要回答,就听到云舒猜测道:
  “莫非这些人是打算让原州那些落草为寇的流民背锅?”
  韦宗康:“……”
  殿下还真的是一点就透。
  只是这么丧心病狂的栽赃,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
  韦宗康点头,“他们确实将军饷被劫的事,推到了流寇身上。”
  余达气氛道:“这些人也太恶毒了!但这事都已经是去年的事,距今已经半年多,为何后续的粮草也一直没有运过来,难道朝廷一点动静都没有吗?”
  半年多的时间,他们的粮草怎么也不该就运那一次。
  韦宗康更觉得羞愧,“第一次军粮军饷被流寇所劫的消息,传回京都后,陛下震怒,下令让原州和兰州共同剿匪。但是没想到原州和兰州那些官员,在尝到了甜头之后,根本就不想真的剿匪。”
  毕竟好不容易出了流寇,若是这些流寇死了,那他们以后还怎么坑路过的粮草和军饷呢。
  于是,那些人表面上喊着剿匪,但背地里却干着匪贼的勾当。
  因为那些流寇除了第一次真的劫了粮草外,后面根本没有再劫粮,而后续的军粮军饷,全被那些剿匪的人给劫了。
  他们将劫到的粮草转手卖给百姓,套成现银分成。
  云舒皱眉,“原州和兰州的官员剿匪不利,难道承……呃,父皇没有处罚他们吗?”
  粮草次次被劫,就这还能容许那些人安然无恙地尸位素餐?
  在云舒看来,就算不砍脑袋,也得将官职一撸到底关起来先,怎么还能容许他们继续干这么久?
  对此,韦宗康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反正京中大牢里已经装了一堆人了。
  “兵部那边有人被收买了。后续的那些事,并没有传到陛下的耳朵里。”
  所以就是兵部照常运粮,然后粮被劫走但人放走。若是追究,就说是流寇干的,若是不追究,就继续相安无事。
  云舒沉默。
  所以只有西州军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而韦宗康说的京中震动,也是萧谨行泣血的奏折摆到了面前,又有萧丞相领命调查,于是京中兵部一堆人落马,而原州和兰州的官员,也是撸得七七八八。
  云舒听着韦宗康说着兵部、原州、兰州所有人的处罚,但他却没听到最关键的一个人,“六皇兄呢?”
  六皇子云玮,正是原州和兰州两地的藩王。
  打死云舒都不行,这两地如此离谱到丧心病狂的事情,云玮会不知情。
  “本来是要严办六皇子的,但是六皇子提前得到消息,跑去了陛下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说自己一直待在京中,并不知道属地上发生的事。若是真的要治罪,那他只认监察不利的罪。”
  云舒:“……”
  在他印象当中,或者说在原主印象当中,云玮并不是个会到承安帝面前痛哭流涕的性格。他一向自视甚高,做任何事都要求有格调。
  痛哭流涕情绪外放,不是云舒才会干的事吗?
  若是云玮在,他定要说,他就是收到了云舒的启发,才发现承安帝居然吃这一套。
  而承安帝果然放过了他,认为他离原州这么远,肯定不能管到那边的官员。就如同兵部还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依旧欺上瞒下,但他作为一国之君,也没有察觉到。
  “六皇子被罚俸一年,并禁足三月。”
  对这个处罚,云舒只想说:就这?
  也难怪大雍后面会乱了。
  承安帝有雄心,也一直希望对外扩张国土,从他支持萧谨行的行为就能看出来,但大雍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了,整个王朝的权利机关到处都是蛀虫,而承安帝本人又不够杀伐果断。
  也或许他清楚,但却无能为力。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几个人身上是干净的?
  能不能拔出蛀虫是一个问题,若是拔出蛀虫了,有没有人可以用,又是另一个问题。
  云舒再次感叹,当皇帝还真的是个苦差事,特别是王朝发展到后期,各种弊端都显露了出来。
  其实云舒还想问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不管是承安帝,还是朝中大臣,难道都不好奇西州军在断粮数月之后,是如何撑过来的?
  按理来说,西州军早就应该弹尽粮绝,饿得皮包骨头了,怎么还能打败突勒联军,甚至是夺了乌思三城呢?
 
 
第85章 
  寅时五刻,天刚擦亮,城外百姓正挑着担排着队,准备将正新鲜的蔬菜卖到城里去,而城内各坊也陆陆续续开了店,迎接早晨第一批客人。
  只是时辰尚早,除了一些早餐铺子有人逗留外,其他铺子正是最闲的时候。
  掌柜的有一搭没一搭地擦着面前的一小块桌子,想着最近的生意很是不景气,也不知道今日会不会好些。
  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道急促的马蹄声,同时还有个声音在高喊着:“报!西州大捷!”
  掌柜的赶紧扔了手中的抹布,三两步跑到了门外,但对方的速度太快,他只来得及看到一道黑色的身影,从自己面前闪过,随后对方的身形就彻底消失在街道尽头。
  但刚刚那道“大捷”的声音,仍旧响在他的心头上。
  西州又打胜仗了,这下夫人该放心了。
  街道上的百姓,都如掌柜的一般,在听到西州大捷的消息后,伸着脖子往皇宫的地方看。虽然他们什么都看不到,但仍旧面带笑容,口着念叨着:
  “萧将军又打胜仗了!”
  -
  这个时间的承安帝,正由丽妃服侍着穿好朝服,准备吃完早膳后,就去上朝。
  而丽妃一边服侍着承安帝,一边温声软语地为自己的儿子云玮说着好话。只因前一日云玮又办砸了差事,被承安帝一通训斥。
  云玮觉得在兄弟们面前落了面子,于是气呼呼跑去找自己母妃,让丽妃多给承安帝吹吹枕边风,少找自己一点麻烦。
  云玮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就觉得是承安帝偏心,听信了兄弟们诬陷自己的话,才让自己当众难堪的。
  云玮不仅不觉得差事搞砸了是自己的错,甚至不觉得身为儿子,跑去母亲的面前,让母亲多给父亲吹枕边风,是一件多么失礼的事。
  当然了,丽妃与云玮不愧是亲母子,她也不觉得儿子让自己讨好承安帝,从而为他自己铺路有任何问题。
  “陛下,玮儿他还小,差事上办错一星半点,也是无意的。”
  承安帝刚从丽妃手中接过筷子,闻言立即将筷子拍到桌上,气愤道:
  “小?他还小?不说他下面的几个弟弟,样样干的比他出色,就说小十五都能独自去西州,成为一方父母官了。
  他身为六哥,朕让他去兵部办差,他居然能想出缩减骑兵战马的主意。
  他是小吗?他是没有脑子!”
  丽妃原就是小宫女出身,因为美貌温柔才被承安帝看中,不管是军事还是国家大事,她通通不懂,所知也不过是从承安帝或是云玮那边漏出的一星半点。
  云玮的这个主意,昨日也与她说了,于是她就为云玮辩解道:“一人也只能骑一匹马作战,现在一人两匹,多的那一匹除了浪费粮草,也没什么用……”
  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承安帝无情打断,“妇人之见!”
  在承安帝被气得没了用膳心情的时候,高常侍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躬身低声禀报道:“陛下,西州来信了!”
  承安帝顿时眼前一亮,一甩衣袖起了身,“宣!”
  见承安帝要走,丽妃急着喊了声“陛下”,但承安帝早就头也没回地离开。
  -
  卯时上朝,但大臣们一般在寅时就要在午门外候着。
  萧芜从自家马车下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同僚在三三两两聚着聊天。
  大雍朝廷派系杂乱,萧芜也并非独善其身。为了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他自然也有自己一派的人。
  他下车后,缓步走到其中几人面前,户部尚书杜昌明见是他,顺嘴聊起了原州那边的境况。
  “去年原州大旱,陛下不仅免了原州的税,户部还掏了不少赈灾银两,也不知道今年那边的农耕恢复得怎么样了?”
  另一人说道:“我看很悬,且不说十五殿下去西州的时候,拉走了一波流民。就说剩下的那些,不少人都落草为寇当了匪贼。
  原州那边前些日子还上奏折说,匪贼至今没有剿灭。我估计那些匪贼人数不少,不然怎么会这么久还没剿匪成功呢?”
  杜昌明闻言,叹了口气。
  这么看来,原州今年的税收,是又指望不上了。
  “若是十五殿下没有将原州百姓带去西州就好了。”
  那原州今年恢复耕种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萧芜一直没吭声,闻言道:“此言差矣。若是十五殿下没有将一部分原州百姓带走,那那支流匪的人数会更多,对朝廷的威胁更大。”
  杜昌明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心疼地方税银收不上来。国库空虚得他每日里掉头发。
  朝廷处处都要用钱,每个人都想从他这边挖出一点,但他是真的没有了。剩下来的那些,都是要用到救命的地方的。
  正因为这,才有了昨日六殿下提议削减骑兵战马的事。虽然战马归兵部管,但兵部管户部要钱养。
  几人刚长吁短叹,就见一人骑着马在道上狂奔,冲着午门飞奔而来。
  等在午门外的众大臣,纷纷让开了道路中间的位置,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一骑绝尘是什么人。
  待到近了,众人俱都看到了马背上插着的军旗。
  杜昌明回头看一眼萧芜,惊讶道:“萧相,这是西州又来消息了?”
  与大臣们不同,马上的人根本不需要在外等候,守着午门的侍卫见到来人,验明军报上的印记后,立即打开了宫门。来人翻身下马,跟了进去。
  宫门打开只放了一人进去,随后再次关闭,得等到寅时七刻才能打开,将众人放进去。
  另一人说道:“是战报。快马加鞭万里加急送回来的战报,不出意外,应当是大胜的消息。”
  萧芜望着宫门,轻轻地点了下头,幅度小的其他两人都没看出来。
  他们也不用过多猜测,不多久就到了朝会时间,宫门打开后,大臣们排好队依次进入。
  龙椅之上的承安帝脸色阴沉,在高常侍唱赞、群臣叩拜后,承安帝面无表情道:
  “朕今日有一喜事,与诸卿分享。”
  他虽然说着是喜事,但表情却明显不对。座下群众都在小心揣摩着,莫非西州来的不是大胜的消息?
  若不是大胜,为何要说是喜事,但要说是喜事,为何陛下看着又很不高兴?
  众人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承安帝身侧的高常侍,就已经俯身接过了承安帝手中的战报,随后高声将战报的内容读了出来。
  “四月初,发现突勒三王子率兵进入乌思边镇轮台……”
  萧谨行的战报没有什么花团锦绣,只以最简练的文字,描述了一场危机四伏的战斗。
  当众臣听到突勒派出十万大军进攻西州城时,心都凉了半截。
  就连一向老成持重的萧芜,都差点失了态。他藏在袖中的手指,忍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篇幅的原因,萧谨行并没有在战报中详细描述作战过程。只是讲了来龙去脉,例如时间地点,对方的人数,以及最终大胜后,我方战损数,以及敌方阵亡及俘虏数。
  听到斩杀万人,又俘虏了五千多人,众人再次惊叹,要知道整个西州军的战斗人数不足三万。
  面对十多万大军的袭击,他们不仅没被破城,甚至孩用极小的战损,赶走了侵袭者,并让对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别人都在感叹萧谨行用兵如神,只有萧芜听到最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里。
  人没事就好。
  作为萧谨行的父亲,他自然不会立即上前去恭贺陛下。那不是为萧谨行邀功,那是借着萧谨行的军功,为自己脸上贴金。承安帝看着萧谨行的面上,也亏待不了他。
  他自然不会抢夺自家儿子用命换来的东西。
  左相王居明见萧芜没有动静,明白对方是不想抢萧谨行的风头,于是他眼珠一转,给自己的人递了个眼色,让其出列。
  至于他为什么不自己出列,则是因为面对西州军这般的胜仗,承安帝即便不喜形于色,也不应该脸色阴沉才对。
  其中定然还有什么事。
  能做到宰相位上的,都不是傻子,在没弄清楚之前,他是不会随意开口的。
  于是礼部尚书薛怀率先出了列,他俯身行礼道:
  “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为承安帝送上一通马屁,就听到承安帝语气深沉道:“那你来说说,到底哪里值得恭喜贺喜?”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承安帝不对劲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