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周朝、春秋战国,还要更早的“古代”。
他们认识了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的诞生, 猿人的诞生与进化,新时期时代的开始……
直到这一天, 万里无云的碧空之中,天幕里又出现了数个流光溢彩的文字——
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
硕大无朋的汉字, 横亘在穹宇之上,每个字十分立体, 流转着无尽的光华。
大秦, 嬴政听见外面一声熟悉的音乐响起,似乎是, 宫商羽视频的开场音乐。
他将手里的奏折放下, 快步走出殿来。
殿外即是一座高台, 明晃晃拔地而起,从此处看向天上的光幕,视野堪称极佳。
早在许多时日以前, 嬴政便命人筑起高台, 后来又在高台之上, 筑造一座宫殿。
虽说是宫殿, 却也很小。
这是出于观看天幕的需要, 让他三两步就能快速走出来,避免在宫殿里走太久。
走太久, 会容易错过直播的内容!
如今的天幕,是在二十四小时播放, 平时一般会放映一些亘古久远的历史。
但令嬴政最为在意的, 还要数宫商羽的视频。
因为这位历史up主制作的视频, 大多都建立在他们的需要之上,对发展极为有用。
至于其他时间播放的内容,大多是在那些无版权视频里,随机轮播一些知识。
虽然也豁人耳目,但终究失于实用。
于是,对于这些无版权视频,嬴政常常命专人完整地记录下来。
等到积攒了一定数目,再统一进行阅读。
当嬴政快步从殿里走出来的时候,光幕上的历史视频,才堪堪播放完开场动画。
如今还显示着本期的标题。
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
这位天下的雄主,兴致盎然地坐在案前,望着远处的天空,眼中炯炯有神。
之前的那个系列,讲了很多农业相关的话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这些,皆有涉及。
现如今,大概是要开始直播工业的系列了吧?
在熠熠生辉的大字标题背后,还显示着一张颇为模糊的、经过淡化特殊处理的图片。
那显然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机械。
作为背景,这个机械在大字标题出现的时候并不是重点,所以才进行了模糊处理。
但不难看出,这应该就是:珍妮纺纱机。
嬴政目力所及,在眼中描绘着机械的结构,他的视力极佳、视野也好。
于是在这俄顷之间,便大致地将背景图片“珍妮纺纱机”的整体形象,映在脑海里。
但这仅仅是一个轮廓,自然还远远不够。
他目不转睛,只见天幕上的文字与图片,渐渐地开始淡化,直到消弭得无影无踪。
然后,光幕显得一片黑暗。
如同是巨大的漆黑幕布,在此刻遮蔽了苍穹的一隅,又好似有巨物将天空吞噬。
若不是各时空的百姓们对天幕的存在已经司空见惯,这会儿早已乱做一锅粥了。
他们知道,这是影像,而非神迹。
但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挡这些古人对天幕的惊叹与赞赏,后世技术实在是太神奇了!
只见玉宇上的那块黑色,渐渐地开始有些亮堂起来。起初是有了一些微弱的光。
随后,传来一些窸窸窣窣的声音。
嘎吱的一声,仿佛是一扇门被推开,然后有一个男人,从屋外走了进来。
哐当。
屋子里,忽然响起这么一声沉闷的声音,大概是有什么东西被男人踢倒了。
【这个男人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英国布莱克本的纺织工。晚上回家,他不小心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
天音的语速有些快,节奏也颇快。
画面里的男人踢倒纺纱机后,立刻下意识地去扶纺纱机,但忽然之间却愣住了。
视频里,仿佛默片一般。
而熟悉的天音却在不停地解说着,让视频看起来完全没有难度,非常便于理解。
【哈格里夫斯想把纺纱机扶正,但他弯下腰的时候,突然看见那个被踢倒的纺纱机,居然还在转动,而且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与解说同步的是——
天幕画面里的哈格里夫斯,看着被踢倒的纺纱机,看着它的转动,愣怔在原地。
“如果竖着排列这些纱锭,用一个纺轮带动它们,不就可以快速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这位纺织工站在原地,心潮澎湃。
【哈格里夫斯马上产生了灵感,激动不已,当即决定进行试验。很快,他就制造出了一个新型的纺纱机。它是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纺纱的效率,瞬间就提高了八倍。】
与快节奏的解说同步的是,天幕的画面彻底明亮了起来,是白天哈格里夫斯试验的情形。
他时而坐、时而立、时而半跪在纺纱机前面。
最后大功告成,制造出第一台“珍妮纺纱机”。这是新型的、更加高效的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制造出的纺纱机,被他命名为珍妮纺纱机,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
【这种纺纱机,装有八个锭子,以罗拉喂入纤维条,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
天幕之上,显示着一个名叫诺丁汉的地方。
正当这个时候,哈格里夫斯与另外一个人并行,两人走入了一家“纺纱作坊”。
这是他们合资开办的纺纱作坊。
随着他们二人的步伐,镜头切入到纺纱作坊之中,映入眼帘的,正是数台珍妮纺纱机。
只见纺织工人们各自运作着珍妮纺纱机,看起来十分高效,纺出来的纱质量也很好。
光幕画面的结尾处,哈格里夫斯生意兴隆。
随着这一段影像的结束,光幕之上又缓缓显露出一个人影,看起来俊美无双。
分不清是男是女。
【珍妮纺纱机,是在1764年至1767年的某个时间里,英国布莱克本的一位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兼木工,发明的一款简单的手动机器,同时也是一款现代化的机械纺纱机。】
伴随着天音的娓娓道来,光幕之上显示出一个地理位置的图片,并标注了一个点。
——Blackburn
历史时空里,很少有人能够认出这些字符的含义,只要极为少数的一部分人——
例如秦始皇、汉武帝。
他们记得,在先前直播火药等视频的时候,也曾出现过,一些颇为类似的符号。
嬴政、刘彻:我们复习过!
倒不是说他们的水平远超过众人,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很多专业的人才在完整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国君,譬如秦孝公、齐桓公、晋文公等人,同样也是如此。
他们看见地图上的文字,虽不知其意,但大概可以猜测到,这是一个地名。
这些歪七扭八的符号,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地名。
而地图上展示的这一片区域,似乎是在天幕之前曾经说过的欧洲一带吧?
莫非,这些符号是他们那里的文字?
秦始皇想到这里,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之前讲炼丹、火药的时候,那些金、银、铜、铁,要用他们的文字来表示啊?
还有那一串一串的原理,代表着各种金属之间产生反应的东西(化学方程式)。
——似乎也是如此?!
当天幕之中又出现:
珍妮纺纱机(Spinning Jenny)
这些字样的时候。
历史时空里的人们,更加坚定了这个猜测。这些符号,就是一种外地的文字!
【最初,珍妮纺纱机可以同时纺六七股线,到了后来,可以同时纺八十股之多。】
【珍妮纺纱机——】
【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与蒸汽机一起,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作为工业革命的早期成果之一,】
【它还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誉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春秋末期,鲁班盯着视频已经很久了。
当他看见视频开头的背景图片——珍妮纺纱机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机械可能不简单。
虽然说天幕直言,这是一款简单的手动机器。
但对于两千多年以前的他们来说。
那肯定不简单啊!!
可以同时纺六七股线,以至于后来又可以同时纺八十股之多!这哪里简单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
他们种桑植麻,纺织织造,已经较为普遍。
有着纱、罗、绢、绮、锦、绣、绦、纨、缟等等丝织物,染织工艺也迅速发展。
人们还创造了手摇纺车,用来纺纱。他们已经开始使用锭子,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看着天幕——
手摇纺车,进化吧!!
虽不知天幕所言的“棉”是何物,但他们至少可以用来纺织麻线、麻纱!!
天幕言: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
这种现代化的机械纺纱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鲁班决定了,他要制造!
木工之魂,燃烧起来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文献:《工业革命(1760-1830)》T.S.阿什顿,李冠杰译;《全球通史》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李云哲译;《纺纱技术发展历程回顾》蒋少君,孙春芳;等。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 3瓶;余生 2瓶
第68章 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2
不仅仅是鲁国的公输班, 还有春秋战国等时代的墨子、范蠡、许行、管仲等人。
他们尽皆聚精会神地看着天幕。
珍妮纺纱机,它能同时纺八十股线!!
同时纺八十股线啊!这还等什么!又一个行业要在朝阳之中冉冉升起了!
纺织业!!!
战国时期,正在发展立体农业的许行同学, 看着自己养的一窝蚕宝宝。
大力发展的养蚕缫丝,更有用武之地了!
虽然他们有缫车、纺车、脚踏斜织机等手工机器, 但这还不够!他们还要向后世学习!
他们要提前制造出珍妮纺纱机!
两千年后的珍妮纺纱机!!
西汉,氾胜之当即将《养蚕法》发送上天, 分享养蚕的蚕室、蚕架及蚕箔等等。
还有一些关于桑麻栽种的方法。
天下以农桑为本,桑麻的种植技术, 对于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人们, 都非常重要。
氾胜之看见,碧空中多出一个巨物。
那是一张精细的结构图, 图的笔画工整, 线条笔直, 结构也十分清晰。
就仿佛是1:1复制了现实的物体。
不用猜,光幕上的这个巨物,自然就是后世之人所说的“珍妮纺纱机”了。
只听天音不疾不徐地说道——
【我们先来看看珍妮纺纱机的结构, 它的结构比较简单, 用了四根支柱与几根横木, 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机架。】
春秋末期, 墨子始终看着天幕。
天幕上展示的珍妮纺纱机, 乍一看上去确实没有太难,但也绝对称不上简单。
墨子:鲁班, 造一发?
鲁班信誓旦旦,真诚地表示没问题。
四根支柱与几根横木、长方形的机架, 加上天幕也说,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结构。
没问题, 好办!
春秋战国各时空的许多人,也都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虽然光幕里的机器,显得有些复杂。
但是凭借他们的实力,肯定分分钟造出来推广出去使用了!纺织业马上发展起来了!
之前,哪一次不是如此!
楚庄王、吴王夫差等人,信心十足。
他们意气风发地凝望着迢遥的天际,听见熟悉的天音,缓缓叙述起——
珍妮纺纱机,具体的结构。
【机架的一头,安置着两排并列的纱锭。机架的上方,横着两根相贴着的木杆。这两根木杆,放置在一种托架上面,可以随意地前后滑动。】
【机架的一侧,有着一个带有摇柄的大轮子。大轮子上面,则是绕着皮带。皮带又绕在机架下面的一根转轴上。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两排竖着的纱锭相连接。】
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
齐桓公已经召集了一批专门管理纺织业生产的工师,与管仲、鲍叔牙、宁戚一同观看。
说到纺织业,自然要数我们齐国!
他们这里,可以说是在这一大片辽阔的土地之中,最早出现的丝织业中心了。
我们的丝织业,拥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齐时期——
齐地的桑蚕业,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
植桑,进入大田生产。
育蚕织丝,相当发达。
当年姜太公封齐,因地制宜、随俗而行,非常重视纺织业的发展。
自然,也得到了良好的成效。
齐桓公:太公以后,我们历代国君,也都非常重视桑蚕丝织业的!
管仲:没错!
我们还会调查从事纺织业的人数有多少!
管仲还曾向齐桓公建议:
民之通于桑蚕,使蚕不疾病者,
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
若有精通桑蚕技术、使蚕不生疾病之人,给予黄金一斤的奖励,免除兵役!
不仅如此,
他们对桑蚕丝织业还有很多优惠政策!
宁戚:是的,比如在春天给予桑农贷款,届时用丝织品来抵偿就可以了。
——春赋以敛缯帛!!
这样的方式,对桑农来说可以保证正常的生产与产品的销路。
国家也保证了蚕茧、丝织品的基本来源。
齐桓公:我们齐国,到处都是桑树!百姓的住宅四周,空闲的地方,必须种植桑树!
66/88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