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穿越重生)——微生恒绍

时间:2024-05-21 08:46:23  作者:微生恒绍
  如意来到三家村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里,他并不是全无收获,比如,他知道了萧正洋因为梁大夫不收他的事,一直看不惯谢澄安。
  顺带看不惯谢澄安家所有的人,萧正洋睨了如意一眼,懒得和他搭话。
  如意:“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不耽误学医,温柔贤惠,心思单纯,怪不得老爷和夫人那么喜欢。”
  萧正洋哼了一嗓子,说:“嫁了人还当陪护,摸了这个摸那个,贤狗屁!”
  如意:“哦?”
  萧·外行人·不懂·正洋言之凿凿道:“你不会以为陪护就是在旁边看着吧?”
  “不能动的病人多得去了,哪个不得擦洗?不得喂饭?一来二去的,不动心也难,谁知道他被多少人睡过。”
  如意:“这话可不能乱说。”
  萧正洋:“不信你去淮安府打听啊,看有没有一个叫姜佐玉的,食物中毒,吐上一顿就好了,硬是拖拉了一年。”
  “还教他识字,要不是干了那档子事,谁愿意为了一个陪护费心。”
  那么多病人,萧正洋却单独提到了姜佐玉,这个人一定不同寻常,如意记下了这个名字。
  人一多,问题就多,每来一个人,就得重新解释一遍,谢澄安的嘴巴都起皮了,但是只要有人问,他就笑着说。
  王黑娃看不下去了,他手一招:“来来来!我知道,我给你们说!”
  跟个死人一样站那不说话,说萧明允。
  曾经,他也像谢澄安一样,在大街上发表过演讲,心潮澎湃,势在必得。
  可是现在年龄大了,怪不好意思的,想喊也没有那个精力了,就不太喜欢这种叽里呱啦的场合了。
  李大毛:“不知道的来问我!”
  并不宽阔的小路上,进行着三场演讲,不好意思问的,听也听明白了,三家村五千多口人,共有三十人报名。
  因为听信了谣言,萧三婶来萧家闹过事,可是他们不但没有计较,没有讹钱,还让梁大夫先治萧有岭的腿。
  从那以后,夫妻俩就总是觉得,他们对不起萧明允一家。
  工厂刚开,邻里间的议论又不太好,光是招人一事就困难重重,所以萧有岭便首先来捧场了。
  魏知田也报了名,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即便分了家,魏家的四房也有十亩良田,即便回家以后,他又跟他爹大吵了一架。
  因为木工厂而吵架的,不止魏河风和魏知田父子,还有萧汉河和魏丽丽夫妻。
  魏丽丽:“我打听清楚了,不用天天去,也不用按时按点地去,干多少给多少,当天就给了,而且有师父教,你去试试吧?”
  萧汉河:“不去。”
  魏丽丽:“为啥不去?”
  等了半天,萧汉河都不说话,很显然,这件事不值得他再多说一个字,但魏丽丽还是觉得这是个赚钱的机会。
  之前让萧汉河学打猎,他不去,不去就不去吧,木工活儿又没有什么危险,而且很多人都报名了,也不存在丢人不丢人的。
  家里只有两亩田,农活儿不多,家务活也不用他干,与其跟别的汉子们玩骰子、说闲话、躲懒、或者喝酒,还不如去做工呢,切一块板子就有三十文钱,工钱不低的。
  时间也非常自由,不会耽误田里的活儿,亲朋好友家有事,也不影响正常的走动,哪天累了,想歇一歇,也可以,不是一直不让他休息。
  工钱当天就给了,他可以去试一试,合适了就干,不合适了就不干,不是非要让他当木工,魏丽丽一项一项说了个明明白白,但是萧汉河还是不说话。
  魏丽丽:“魏知田都去了,要是骗人的,那他爹和他叔公肯定会管的。”
  萧汉河剪起了指甲。
  魏丽丽:“你到底为啥不想去?”
  萧汉河吹了一下指甲缝里的灰。
  魏丽丽:“你有啥想法你说啊。”
  过了五秒萧汉河才说:“你不是也成天在家坐着?想去你去吧。”
  魏丽丽无了个大语:“我成天在家坐着?你的衣裳是谁洗的?你吃的饭又是谁做的?”
  萧汉河:“那不是你应该干的么?委屈啥了你?!”
  魏丽丽:……
  她委屈了吗?她只是说了一下,自己每天也在做事情,并不是在家里坐着而已啊。
  去年冬天洗衣裳,手上生的冻疮还在隐隐作痛,家里的房子冬天漏风,春天漏雨,真的没办法住了。
  不想再跟萧汉河争辩,她每天是不是在家里坐着这个问题,魏丽丽把三个孩子拉了过来。
  魏丽丽:“你看他们手上,再看这脚上,你不考虑我、也得考虑考虑、”
  “死不了就行,”萧汉河的眼睛都没有抬。
  魏丽丽就忍不住要发脾气了:“我要是个男人、还指望你了?!养不起为什么要生?!”
  萧汉河哐当一声站了起来,把剪刀往桌子上狠狠地一砸,瞪着眼睛,抬着下巴,扯着嗓门喊道:“谁说老子养不起?!”
  “没让他们吃饱、还是让他们睡在野地里了?!照你这么说、所有没钱的都别要孩子了?!”
  打雷似的,这个家又是鸡飞狗跳的一天。
  九岁的老大不哭不闹,只无足轻重地劝了一句:“爹,娘,别吵了。”她已经习惯了。
  两个小的吓得哇哇大哭,可是争吵中的人,根本顾不上安慰别人。
  郝英又被请到了三家村,萧明允又要在破院的旁边买地,为了不影响识字班上课,萧明允是在破院的另一头选的地方。
  跟他们住的院子一样,这块地的地契上,也只写了谢澄安一个人的名字。
  盖工厂、进木料、定工具、一切都很顺利,萧明允还请了两位老木匠,来工厂做师父。
  神奇法器的载体跟普通的家具一样,只要把尺寸裁对了就行,老木匠很快就能上手。
  木匠通常不需要自己到处揽活儿,都是谁家有需要,才会去找他们打,有生意了就干,没生意了就歇着。
  有时候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人找,有时候又会往一起赶,活儿多了又做不过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意跑掉,所以木匠的收入很不稳定。
  这就是百姓们宁愿种田,却不愿意做木匠的原因,也是木匠们不愿意教太多徒弟的原因。
  给萧家做工就不一样了,每天都有活儿干,还不用承担木料积压、或者存储不当的风险。
  工钱很丰厚,不比自己单干挣得少,里面包括了教学的钱,所以他们愿意带带新手。
  木工活是个细致活,尺寸一厘都不能差,料子得刨平,不能高高低低,也不能浪费木材。
  水平和垂直就有很多人搞不了,干不来的结了工钱,劝退了。
  留下的十八位工人,分成了三队,两位老木匠各带一队,张铁牛的大儿子张青禾带一队。
  张铁牛是入赘张家的,他的前妻在逃难的过程中去世了,张青禾是张铁牛前妻的孩子,年十五,已经学了三年木工了,带新手没有问题。
  不论是切割还是刨料,都必须先由队长检查,再由萧明允验收,合格的才算数。
  “咱们到底在做啥?”
  “尺寸也不大,装书的?”
  “装首饰的吧。”
  “管它呢,能结了钱就行。”
  萧明允:……
  等他的神奇杂货铺开张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吧。
  新手负责切割、刨料、处理普通的木材,为洗衣箱的普及准备板子,做生意得有钱投资,也得敢于承担风险。
  老匠负责开榫、雕刻、打蜡、处理名贵的木材,先为优质的客户生产冬暖箱和夏凉箱,萧明允最后结阵,神奇木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在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的工匠之前,萧明允每天都要跟老木匠们一起做工,从早到晚。
  萧父和萧母不想主事了,萧思谦又要教书,所以记工和记账这样繁琐的事,是曲令仪在负责。
  工本按照日期记录,几月几日,天气如何,来一个,记一个,切割还是刨料,开榫还是雕刻,分别做成了几件。
  曲令仪先跟工人核对清楚以后,再拿给谢澄安过目,由谢·小老板·澄安来给大家发工钱。
  工钱要当众领,领了的需要在钱数上摁个手印,一页记不满就画叉,避免伪造账目的可能。
  每一页的末尾都要汇总一下当天钱和货的总数,方便月底和年底的清算。
  除此之外,需要进什么料子,运输和存储上的耗费,也是曲令仪整理好了,找谢澄安拿钱,然后再跟木材商和运输队交涉。
  还没见回报呢,光是买料就花了上百两,谢小老板都有点心疼了。
  关于曲令仪掌管银钱方面的事,还引起很多不好的议论。
  大概就是说她一个女人,成天抛头露面,不知检点,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她,也没有影响木工厂的开展。
  吉祥得寸步不离地跟着谢澄安,所以他每天上午都要去梁大夫家,或是进山采药,或是做些杂事。
  下午陪着谢澄安读书,谢澄安也不叫他白陪,他一边读着论语,一边在教吉祥写字。
  如意跟在萧府的时候一样,跑跑腿,做做杂事,最让他无奈的是,从萧思谦成亲到开办工厂,事情那么繁琐,萧明允和谢澄安竟然一次架都没有吵过。
  好吧,比起两个人的感情,他更在意那些箱子。
  直到李秉文的到访,如意才知道萧明允开书局的事,按部就班地汇报给联络人,但是四皇子早就知道了。
  只是他知道的时候,青云书局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毕升之名已经享誉天下,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发掘了。
  如此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错过了,好吃懒做的李秉文才没有这个脑子,这一定是萧明允的主意。
  于公于私,四皇子赵升都比以往更加强烈地想要得到萧明允。
  赵升叫如意仔细地盯着,萧明允做的东西,肯定不是寻常木匠都能做出来的。
  这一次,他要赶在李秉文之前,给予萧明允资金支持,甚至是政策支持,倘若又是利国利民的事,那么一定要有他的份额。
  给李秉文展示的那天,如意被派去县里置办东西了,茶要东街上香茗轩的,面要西街上李记粮油的。
  布要北街上章氏布行的,调料要南街上泰安粮油的,等他买完东西回来,李秉文已经带着夏凉箱走了。
  怎么看都是普通的木箱,衣裳、书、首饰、银子,随便装什么,它就是个箱子。
  一个两个都叫他盯着,他亲眼见过萧明允组装,都开始招工了,能是什么稀奇之物?
  给萧父萧母和萧思谦的神奇法器,还没有送过去,所以他们也以为萧明允做的,只是普通的收纳箱,从他们那里根本打听不到什么。
  问吉祥,吉祥只是说:“二公子做事又不跟我交代,想知道什么,直接问去二公子啊。”他越来越不喜欢如意了。
  如意一筹莫展的时候,谢·小老板·澄安的日子却滋润得很。
  他上午学医,下午读书,每一天都特别充实,有病人请,就去忙,没有,就在家里待着。
  偶尔去厂里溜达一圈,看看进度,先不管厂子能不能赚钱,光是当老板这个感觉,就很不错。
 
 
第100章 谢澄安发现如意的古怪
  感觉不错的事除了当老板,还有当萧明允的偏爱,谢澄安做梦都没有想到,成亲以后的核桃没有壳,石榴只有籽。
  成亲以后的苹果是一块一块的,每日的点心不重样,这些东西都是萧明允趁着他午睡的时候准备的。
  谢澄安本来没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多睡觉才能长身体,萧明允说他不睡午觉,就不教他读书了,于是谢澄赡养成了午睡的习惯。
  柳暗花明,草长莺飞,又是一年好春光,谢澄安咕叽咕叽地吃着桃子,结果还没吃了两口呢,他家的门就被敲响了。
  王文娟:“小大夫?”
  一年前,三家村的前任村长郑宝来,得了跟段双喜一样的消渴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却在减轻。
  郑宝来是本村的,所以谢澄安就没有要求他住院,只是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
  甜点和甜汤绝对不能再吃,瓜子、花生、核桃等榨油的东西不能吃。
  营养太丰富的比如牛奶和牛肉,要少吃,饮食要少盐少油,多活动,每个月复诊一次。
  郑家的宗房有很多良田,但是郑宝来清闲了几十年,把一身的力气全都给闲没了,他也不愿意再干农活儿。
  分家以后,各家种各家的田,各家吃各家的粮,郑宝来也不好再指挥侄子们替他干了,他便雇了工人。
  粮食是第一大事,播种的时候糊弄田地,收获的时候,田地就糊弄人,春天正是农忙的时候,王文娟每天都在田边盯着,没有人敢不用心。
  一忙起来,王文娟就经常忘记郑宝来的病,如今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叫谢澄安复诊了。
  大夫不是仆人,一般不会特地记着某位病人复诊的时间,按时按点地上门看诊。
  消渴症病情不严重的时候,是不需要吃药的,饮食严格地注意,这个病慢慢地就好了,谢澄安以为郑宝来是病情好转了。
  谁知道郑宝来不仅体重下降,还经常头晕疲劳,三个月没见,竟然严重了很多,一看就没听大夫的话。
  吃点心了吗?没有;大鱼大肉?没有;酒?没喝;饭菜?淡的都没味道了。
  如果饮食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除了用药控制,病人自己能注意的,就只有多走走了,争取能把多余的营养消耗掉。
  走多少路才算多?对郑宝来来说,去田里溜达上一圈,看看工人们有没有偷奸耍滑,就算多。
  实在迈不开腿,就只能管住嘴了,可饭是王文娟做的。
  自从郑宝来把郑丰年的三个孩子卖掉,王文娟就再也没有和他吵过架,嘘寒问暖,温柔小意,很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郑丰年死了,宗房的家产当然都是郑丰收的,郑宝来以为王文娟是得偿所愿了,所以才对他改观。
  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饭菜就一天比一天咸了,盐是慢慢增多的,所以郑宝来适应了,他的口味越来越重,自己却没有感觉。
  每天都有下午茶,还搭配不同的甜点,吵吵闹闹了那么多年的媳妇,如今高高兴兴地亲手给他做吃的,做的又香又好看,那不得多吃几个,夸赞一番?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