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斯图尔特·科恩菲尔德看到了这部电影,他将林奇引向了《象人》的制片人。
大卫·林奇拿到了500万美元的预算和7.5万美元的导演酬劳,再次执掌摄像机,拍了又一个怪诞的故事。这一次,他直接拿到了好莱坞最顶尖颁奖典礼的邀请函。
奥斯蒙德没在接机口等待多久,他看过大卫·林奇的照片,男人前脚刚走出通道,他就一眼将其认了出来:为了见乔治·卢卡斯而准备了熨帖得当的萨维尔街手工西装,短发用摩丝固定发型...对比奥斯蒙德夹克加牛仔裤的打扮,他显然要正式得多。
不过奥斯蒙德并不在意,他只是和卢卡斯见面,又不是去参加晚宴。
朝着林奇挥了挥手,他迅速自来熟地凑了上去,林奇的身后还跟着就职CAA的经纪人瑞克·尼奇塔。
奥斯蒙德从经纪人迈克尔·奥维茨那里得来的印象是林奇性格执拗,在好莱坞显得稍为格格不入,听起来好像做事不动脑子全凭冲动。
但交谈了两句以后,奥斯蒙德认为他还挺正常,可能只是不熟悉圈内的规则而犯了错。
林奇说话带着浓郁的蒙大拿口音,但他也知晓自己的口音问题,所以说话刻意放慢,让奥斯蒙德能够听清楚他在说些什么。
“我看了你拍摄的《多格板箱》。”林奇称赞道:“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很厉害。”
他梗着脖子,在车上说出了对《多格板箱》的看法:“恐怖,但是既孤独,又温柔。”
“你是头一个说这部电影温柔的人,我听说那也是你对《象人》的看法,你喜欢逢电影就说温柔吗?”
奥斯蒙德并没有怀有恶意,他只是觉得好奇。怎么看《多格板箱》都不可能是个温柔的故事。
《象人》讲述了一个长相畸形、面部像是大象的男人被马戏团畸形秀利用,受尽虐待,最终被医生所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多格板箱》却是根植于爱的恶,打着“爱”、“家庭”、“神性”、“笑容”等等美好的词汇进行伤害,进行杀戮。
林奇摇了摇头,看起来似乎有些窘迫:“整部电影的色彩、是画面的部分让我察觉到一种小心翼翼的温柔和渴求。”
对方这个明显像是在示好的行为更加让奥斯蒙德起疑。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被迈克尔·奥维茨耍了。
有没有可能CAA也签下了《凡夫俗子》的导演?
为了全力帮他取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派自己打着为马丁·斯科塞斯拉票的名号来给大卫·林奇分票?
奥斯蒙德半眯起双眼,打量着前排坐在副驾驶上的CAA经纪人。
也许这样的做法确实违背了客户的意愿,但这位经纪人或许借此为大卫·林奇换来了更好的资源。毕竟在投资严重匮乏的当下,《象人》争不过《凡夫俗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就像奥斯蒙德所设想的,与其继续抗争头破血流,还不如退让一步拿些好处。
但林奇可能并不知情,经纪人早已经背着他偷偷行动,出售了手上的筹码。
他或许还在苦恼如何为了《象人》哄骗卢卡斯,如何给他一个含糊不清的承诺,让他以为自己愿意接手《星球大战》的续集。
也能理解,如果林奇继续这样僵持下去,死也不向派拉蒙退让,就非得要他的奥斯卡奖,这些筹码也只能白白浪费。
CAA的经纪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自然不可能坐视客户的资源就这样白费,不如拿去换取另一份有利的资源。
但这让奥斯蒙德有些不爽,在CAA的计划里,可能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棋子。
无论迈克尔·奥维茨是不是真心希望自己执导《星球大战》的续集,他都是利用了他,利用了自己想要为马丁·斯科塞斯获取几张奥斯卡奖投票的心思。
林奇显得有些失落,因为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似乎并没有想要和他聊聊《多格板箱》的心思。
他并不是如奥斯蒙德想的那样恭维他,而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林奇最开始学习的是绘画、雕塑,而非电影,他从未停下过画笔,也持续不断地追求着自己所认为的消沉的、痛苦的美。
所以他很轻易地从奥斯蒙德绝不会超过三种主色调的电影画面上看到了这个年纪几乎小他一半的好莱坞新任“票房金童”对美的极致追求。
《多格板箱》的主旋律确实是痛苦、抑郁、血腥,但正因为这些令人绝望的感受全部根植于爱,才清晰衬托了这部电影所渴求的东西:爱。
不仅是电影中的人物在渴求那份未被扭曲的真挚的爱。
仅仅是透过银幕,林奇便能够凭借灵敏的嗅觉,察觉到镜头前的摄影师,他的每个镜头、每一帧都在用针扎一般痛苦的无声哀嚎,小心翼翼呼唤着再寻常不过的爱。
所以林奇又说它是温柔的。
只不过它选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用恶来反衬美好的珍贵。
但奥斯蒙德可没有他那么执着于自己的电影,他抬起手指轻轻敲了敲车门上的扶手,眸中透出几缕探究,他直截了当地询问道:“你应该也不想接手《星球大战》的续集吧?”
车内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起来,林奇迎着经纪人的目光,支吾了两声:“...也?”
“没错,我算是你的备胎。如果你拒绝接手的话。”
奥斯蒙德简洁明了,并不在意CAA的经纪人尼奇塔频频向他递来的视线:“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一定需要卢卡斯的那几张票以至于明明不感兴趣也要来见他一面吗?你应该是清楚现在奥斯卡的局势的,对吧?”
尼奇塔轻咳了一声,帮着客户解释道:“事实上,大卫并不是没有兴趣...”
“因为那是奥斯卡啊。”
大卫·林奇却打断他的话:“我并不觉得我还有下一次摸到奥斯卡的机会,《象人》只是侥幸被我撞上了剧本。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我是应该见好就收,不要惹怒派拉蒙和《凡夫俗子》剧组里那些大咖。但捧杯和获得提名的含金量是不同的,我想继续拍电影,我没有钱,所以我想要全力拼一把奥斯卡。”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没能真正地进到圈子内,也一直穷困潦倒,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为别人做各种各样的木工。
买一架售价4500美元的摄像机都要纠结许久,最好的时候,他的年收入也只有两万块,永远不可能拍得起自己想拍的故事。
但自从他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奥斯蒙德能够理解他。
只不过,实际上无论是库布里克还是乔治·卢卡斯亦或者大卫·林奇在电影路上的领路人,都是因为《橡皮头》对他产生了兴趣。
所以无论是自己还是CAA还是派拉蒙,都不认为大卫·林奇是好运撞上了《象人》的剧本才收获了奥斯卡的青睐。大卫·林奇本身是有能够导演出学院喜爱的电影的能力的(他本身曾经凭借短片获得了电影协会的奖学金,还在美国电影学院攻读电影研究,可以说他的风格非常贴近学院的审美),所以他还有机会。
但大卫·林奇则认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嗯...
奥斯蒙德只能说,可怜的乔治·卢卡斯,果真没有人为了接手他的《星战》续集而来,大家都是为了他手上的几张票。
三人很快就下了车,来到了卢卡斯的公司。
乔治·卢卡斯是个看起来文质彬彬颇为和善的中年男人,但实际上他只长大卫·林奇两岁,就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科幻IP的所有者,赚得盆满钵满。
他先是欢迎他们的到来,然后领着几个人参观了《星球大战》的模型。
大卫·林奇明显兴致缺缺,实际上他对科幻片不是很感兴趣,心中又有些惴惴不安。
但奥斯蒙德很有兴趣,他东看西摸,甚至有闲心朝着卢卡斯要了个娃娃,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宝丽来拍立得为自己和卢卡斯拍了张合照。
卢卡斯见他这么感兴趣,也由着他乱来,还听从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的指示,抽出笔在拍立得拍出的照片上写To.签:“你要给谁?”
“不清楚。”
奥斯蒙德回答道:“先不要写名字,我计划把它卖掉。”
他很坦诚,但意外地不令人讨厌。
卢卡斯挑了挑眉,签上了“To 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不许卖掉这张签名照。”
他很满意地看了两眼,才将照片交给了奥斯蒙德。
介绍参观完毕,卢卡斯又领着两人走进了一家他常去的沙拉店,因为他有糖尿病,所以需要控制饮食。
在这里等候的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斯皮尔伯格就坐在桌前,朝着他们招了招手。
但大卫·林奇的脸色却不知道为何越来越差,沙拉吃到一半,他就惨白着一张脸先行道了抱歉,自己联系经纪人尼奇塔离开了。
卢卡斯探究的目光看向奥斯蒙德,奥斯蒙德也不明所以:“我不知道啊,也许他不喜欢吃沙拉?”
再过了一会儿,三个人正说着《星球大战》前几部的内容还没用完餐,卢卡斯突然接到了来自提前离席的林奇的消息:他向卢卡斯道歉,并表示自己没办法答应他。
也许是他的良心过不去?
奥斯蒙德擦拭着嘴角又要了杯奶昔,坦然地将自己和林奇此行的求票目的毫无保留地道了出来,由卢卡斯自己做决断:“我也不想接手《星球大战》,坦白说,导演无法避免在电影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但《星球大战》是你的电影,你的脑中已经有想要的电影的雏形,如果找我或者林奇,在导演时与你产生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斯皮尔伯格也是知晓这一点才会拒绝卢卡斯的执导邀请。
如果担心自己会被卢卡斯牵连,被工会仇视,他就不会继续与卢卡斯往来,更不会出现在这里。
卢卡斯明显得非常失望,但主要是为了大卫·林奇。
因为奥斯蒙德看起来没有一点紧张感,好像根本不在乎卢卡斯会不会选中他,所以卢卡斯一开始就确定这个小孩对执导《星球大战》没有兴趣。
“好吧,我会把票投给马丁的,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
不过这次邀请奥斯蒙德前来,也不是自己的主意。
虽然打着自己的名号,但身旁的好友才是真正邀请他来的人。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大卫·林奇同龄,看上去却沉稳许多,他带着圆框眼镜朝着奥斯蒙德露出笑容,看起来还有几分和蔼:“你对外星人和小孩的故事感兴趣吗?”
啊...
奥斯蒙德抑制不住自己的讶异,稍稍瞪大了双眼,他不会要和自己谈那部全球累计票房7.9亿美元的《E.T.》吧?
第38章 交易
有兴趣。
不过倒不是对《E.T.》这部电影本身感兴趣, 而是对一千万美元投资搏来的几十倍的票房成绩感兴趣。
奥斯蒙德不由自主地伸手更加用力地握住了表面冰凉的奶昔杯,眨了眨双眸:“展开说说?”
虽然《E.T.和我》成了新撰写的剧本的名字,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希望通过名字泄漏故事, 对外一致称呼为这个剧本最初的名字,《夜空》。
斯皮尔伯格正在为《夜空》寻觅合适的导演, 原本他打算将这个机会交给《星球大战》的场景设计师罗恩·柯布。
说来可能有些奇怪,尽管斯皮尔伯格已经三十多岁,看起来成熟可靠,但他的情绪却颇为敏感细腻。
在拍摄电影时, 他很少会投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因为那会让他觉得将自己放在了镜头前任由观众解析,这会让他觉得非常尴尬。
但《夜空》...
正如斯皮尔伯格在《E.T.》上映后的采访中将电影描述成:“...它是一个很私人的故事...关于我父母离婚时我的感受。”
《夜空》的故事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内心的真实写照,他非常渴望一个父亲一样的人物出现在他的电影中。而剧本中,斯皮尔伯格无疑就是小主人公, 外星来客E.T.对他来说是亦友亦父的存在, 也是斯皮尔伯格一直在渴望、在幻想得到的情感弥补。
《夜空》这部电影融入了他太多的私人情感,因此, 斯皮尔伯格只打算担任制片人。
对于另一部档期接近的、同样投注了太多他个人情感的《鬼驱人》来说, 情况一致,他也会担任《鬼驱人》的制片人, 而不是导演。
《夜空》展示的是斯皮尔伯格所爱的,《鬼驱人》展现的则是他所畏惧的,是他人性中黑暗的那一面, 斯皮尔伯格亲口承认:“也就是小时候把妹妹吓得魂飞魄散的那个我。”
他本人则更期望担任一部音乐剧的导演。
看起来, 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似乎更适合担任《鬼驱人》的导演。
但斯皮尔伯格已经邀请了拍摄了《德州电锯杀人狂》的导演托比·胡珀, 剧组正在紧张地筹备中,预计会于两个月以后开机, 但上映档期已经定在了明年。
而从《多格板箱》中,斯皮尔伯格看到的不仅是奥斯蒙德对恐怖片节奏的绝佳掌控,还有他对光影、镜头,艺术感的深刻个人理解。
还有那个电影中的孩子,奥斯蒙德似乎将他调.教地非常好,小孩子的演技流露非常自然,狞笑也异常恐怖,令人印象深刻。
以前拍摄《夺宝奇兵》的时候,《闪灵》的剧组就在隔壁,斯皮尔伯格看过奥斯蒙德作为摄影助理时为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的镜头。虽然他现在只有18岁,斯皮尔伯格却不敢小看他作为导演的才能和艺术造诣。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继续在沙拉店与他谈下去,他和卢卡斯一起开车领着奥斯蒙德回了卢卡斯的住所,取出了一份保密协议给奥斯蒙德签署。
待奥斯蒙德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斯皮尔伯格才又取了几张纸——几个短小的样章过来给奥斯蒙德看:“你先看看梗概和几个片段,再告诉我你对它有没有兴趣。”
这部电影先是因为他的电影《1941》票房惨败而被环球影业否认,拒绝投资,又被哥伦比亚否认剧本,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蹩脚的沃特尔·迪士尼式电影”,商业前景有限,只能吸引青少年观众。
奥斯蒙德接过梗概只扫了一眼,就知道这部名为《夜空》的电影正是大名鼎鼎的《外星人E.T.》,于是故意问道:“受众定位是?”
31/234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