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首辅的夸夸小夫郎(穿越重生)——不喜秋风

时间:2024-05-28 07:55:44  作者:不喜秋风
  开店需要在衙门处登记,一旦登记了这人就是商籍了,三代不得科举的代价太大,很少有人自愿入商籍,虽然钱给到位还是有人愿意的,但又不能随意找个人来顶替他们。
  事关钱财,择人方面势必要慎之又慎,不然以后双方闹得不愉快,就算闹到衙门去,对方来个打死不认账,他们忙和半天就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都捞不着。
  “爹,您不用担心,我们和俞三商量了一下,他挺愿意用自己的户籍为我们开店的。”应有初说。
  俞三确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人老实憨厚,又和俞安带点血缘关系但不足以影响到应有初。
  应财点头,嘱咐道,“有初你得将入商籍的事宜仔细给俞三说清楚,这种事万不能强迫人家。”
  “知道的。”应有初回。
  他们问过俞三,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考虑清楚。之后俞三也给了他们肯定的答复。
  俞三没跟着应家时每天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一个泥腿子没这么大志向也没这个能力向应有初这样读书考科举,在村子里时,他想着能吃饱穿暖就行,要是没有应家,以他自身的条件,别说三代考不上科举,就是十代他们的子孙也未必能走出那个村子。
  他不聪明,但科举这件事他看得比很多人都要明白,读书不是光勤奋就有用的,没有过人的天赋根本无法从芸芸考生中脱颖而出。他也并不像常人一样将希望寄托在后代上,他能让他的子孙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就好。
  他都不需要深思熟虑,应家一来问他,他直接就答应了,不过应家尊重他,还是让他认真考虑几天,过后他依旧是同一个答案,这件事才敲定下来。
  颗颗现在会爬了,就是力气还不够,爬不了多远,俞安将颗颗放在离他不远的软榻上让他慢慢爬过来。
  待颗颗好不容易要爬到俞安身边时,应有初从中捣乱把人抱回原点,颗颗不满的“啊”了一声又继续爬,应有初反复弄了几次,又回到原点的颗颗恼了,直接躺下开启假哭模式,俞安将人抱起来时又瞬间熄声。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这时朱阳从屋外进来急声道:“应大人,来了一位公公,说是奉皇上旨意让大人即刻进宫。”
  众人不解,什么事这么紧急?而且应有初只是一个七品小官,怎么突然收到皇帝的旨意了?
  “可有说什么事?”俞安蹙着眉头不安的问。
  应有初拍了拍俞安的手,安抚道,“别急,我看看就知道了。”他起身去正厅见公公,俞安也跟着在偏厅等应有初的消息。
  “见过应大人。”公公见到应有初来了先问好。
  应有初也回礼问道,“不知公公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奴才只是按陛下吩咐办事,具体什么事咱家又怎么会知道呢?还请应大人尽快更衣随咱家一共进宫吧。”
  应有初也不为难,对着公公作了一揖就要去换衣,公公见他礼数周全,没有因为他是个阉人而怠慢,便出言提醒着,“应大人不必忧心,陛下召见是好事。”
  应有初一顿,回身谢过公公就大步离去更衣了。
  有了公公的一句话,俞安他们也能稍稍放下心来,出行前又交给朱阳一袋银子,看着应有初随公公进宫的马车消失不见后才忧心忡忡的回宅。
  待到了宫门,他们就不能乘坐马车,只能步行前往。应有初一下马车,朱阳收到他的授意,悄悄的将一定银子塞到公公手里,公公喜笑颜开的接了。
  公公外出是替皇帝办事,他们给些银子算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了。收了银子的公公将他一路引到养心殿才离去。
  应有初进殿后才发现不少大臣都聚集在养心殿内,基本都是朝中重臣,也不知道皇帝特意让他这个小人物来干嘛。
  他带着疑惑忐忑地行完叩首礼,等候皇帝的发落。
  “爱卿请起,朕听闻你在南宁改良了织布机,其效率是原来的三倍不止,可有此事?”皇帝开门见山的问。
  立于下方的应有初心下了然,叫他过来原来是为了这件事,他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是他从翰林院拿文房四件套的事被人举报了呢。
  他寻思着偌大的翰林院不应该这么小气呀,因为一点纸笔就去告他御状,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他仔细回答着皇帝的问题,但皇帝好奇这改良了织布机是什么样的,他哪怕说得再详细也没有实物来得直观些。
  他正要说回去让自己老父亲做一台给皇帝开开眼时,皇帝开口了,“既然爱卿不便描述,那便画个大致给朕瞧瞧吧。”
  皇帝往后一靠,用缓慢又不容拒绝的声音继续说,“正好检验你去上书房学习的丹青怎么样了。”
  陆景时还想替应有初代笔的,他见过改良的织布机,把它画出来不是什么难事,但听到皇帝后面的一句话,他又将嘴边的话生生咽下去了。
  应有初愣住,想到一个月都不一定有一节书画课的上书房就头疼。
  还怎么样?不怎么样!他心里暗自反驳。
  皇帝一开口,小太监立马为他备上桌椅和笔墨,被架在上面下不来的应有初,他掀起眼皮悄悄看了一眼孟老,只见孟老心虚的旁边一瞥,装作看不见的样子。
  应有初又将求救的眼光投向陆景时,而后者只给他回了一个好自为之的眼神。
  孤立无援的他紧抿嘴唇,执笔一咬牙一跺脚心一横开始画起来。
  既然你们都不帮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应有初画画完全没有技巧可言,想到哪部分就画哪部分,最后画出来的成果可想而知。
  他在纸上洋洋洒洒的挥墨画着,颇有一副泼墨成画的大师风范,看得皇帝连连点头。片刻,他郑重的搁笔。
  旁边要拿画呈现给皇帝的小太监看到应有初的画时眼里难掩惊讶,手微微一抖,还是硬着头皮呈交给皇帝了。
  拿到画的皇帝在看到的一瞬间也沉默了良久,随后用力的闭上眼睛,缓了几息,挥了挥手,“拿下去,给众位爱卿都看看。”
  应有初的画先是传给两皇子过目,只有七皇子见过他的画,殿内的两位皇子还没见过,听皇帝说的话不难猜出这位新科进士的丹青技艺不佳,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如此不佳!
  两位皇子看到画的真实面貌,先是震惊了一下,之后对着应有初一阵打量。
  应有初耳尖泛红,被看得不好意思的转头,害羞ing……
  他的画被小太监捧着走在大臣面前供他们参观,他一个接着一个的走过大臣身边,孟老向下瞥了一眼,心道一声果然……
  殿内的人除了孟老和陆景时没有太多的表情外,其他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应有初望着自己被公开处刑的画,心中默默的流泪,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一看一个不吱声儿的。
 
 
第117章 
  “应卿,朕让你去上书房学习近两月,为何半点长进都没有?”皇帝揉着眉心十分头疼的问着。
  应有初“噗通”一声跪下哀声道,“陛下,臣已经尽力了。”
  “孟阁老,你可有什么要说的?”皇帝点名教书的孟老。
  孟老和应有初一般,不过他年纪大了,只能做到缓缓跪下,“回陛下,老臣也尽力了。”说罢,他摇了摇头,一副他用心教导,可应有初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模样。
  应有初暗自吐槽,你尽力个der,一个月也不见得上一次书画课。
  这时,陆景时也站出来表示应有初的画技在南宁就如此,已经定性了,改不过来的。
  一番话下来,应有初心中悲凉无比,经今日一事,他画技烂只怕朝中无人不知了。
  最后,皇帝让陆景时画出改良的织布机图交到工部,由工部大量制造,更换织造局的织布机。
  “陛下,在原来的织布机上稍加改动即可,不用大费周章的重新制造。”应有初出言提醒道。
  在场的人除了陆景时知道改良织布机的样子外,其他人光凭应有初画的草图也想象不出来,都以为要重新制造织布机,现在听到应有初说可以直接改动,能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是好事。
  皇帝对此表示很满意。
  “应卿有心了,年关将至,各部事务繁忙,翰林院人手众多,改良织布机又出自你手,你择日便到工部报道,改良织布机此事由你全权负责。”皇帝淡淡的说。
  应有初和工部尚书立刻行礼谢恩,在场的官员那个不是人精,纷纷附和着“陛下英明”。
  他们心中都知道,皇帝说这话,明摆着等应有初干完织布机这活儿后就能名正言顺的留在工部任职,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皇帝会给这位新科进士升做几品官。
  年末的财政会议结束了,散场之时,应有初刚出养心殿就有不少的官员上前搭话,他都一一虚心回应着,做足了后辈该有的谦卑之态。
  这时孟老也慢悠悠的径直走过来,其他官员见状皆是识趣的退下,应有初对着孟老行了一礼道,“孟阁老。”
  “汝可知自己的天赋在何处了?”孟老想到之前应有初不清楚自己的天赋,从今日应有初的表现,他方能窥出他的长处在何处。
  仔细想来,应有初虽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他却能做出一些实实在在利民的东西,算是个好苗子,加以培养,往后前途不可限量。
  孟老正一脸慈祥的等待着应有初的回答。
  “学生好像知道了。”应有初回想到自己每次得皇帝青睐都是因为一些他制作出来的实用好物,这一次的改良织布机更是让他实现了跨越阶级的晋升。
  孟老双眼饱含期待,眼神鼓励着他说出来。
  “学生的天赋就是,运气特别好!”应有初坚定道。总所周知,运气也是一种天赋。
  孟老听到这个答案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喘着粗气指着他说,“你想了半天就想出这个来?真是…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应有初连忙上前替孟老顺气,一边拍着孟老的背,一边提醒他深呼吸。
  待孟老缓过来后,应有初才出言解释道,“孟阁老,您想说什么学生其实明白,可这天赋,学生真的不敢认,我能改良织布机,往后或许还能做出别的小玩意儿来,但这些都不能算作我的天赋,”
  应有初认真的看着孟老继续说,“学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就如同没有原来的织布机,学生也不能将其改良是一个道理。”
  他很清楚,自己能做出这些东西来都是依赖于他在现代所学的知识,因此,他不敢居功。
  孟老倒是愣了一瞬,他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见过太多一朝龙在天,凡土脚下泥的人。
  其中不乏从寒门中举的学子,高中后就忘了一直供养他们读书的老母或者糟糠之妻,将自己寒窗苦读的日子视为耻辱,随后用铜臭把自己包裹起来,试图加入到“人上人”的行列中。
  可谓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孟老十分唾弃这样的人,他知道应有初也是从寒门考出来的,因此在上书房教导皇子的那段时间里,他对应有初一直都是可有可无的态度,直到今天,或者更准确点,此时此刻,应有初说出他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话时,他对应有初彻底改观了。
  “孩子,你以后若有什么不懂的,可来老夫府上寻我。”孟老拍了拍了应有初的手,说罢转身坐上轿撵。
  孟老说这句话时并未避讳任何人,很多离他们不远的官员都听见了,也明白孟老是要做应有初一个新人的后台。
  “有初,”孟老坐在轿撵上阖上眼睛,念了一声,“是个好名字。”
  应有初会心的一笑,行礼道:“学生也这么认为。”
  他立在远处,抬头望了望天,又飘起碎雪,冰凉的触感落在他的脸庞,他长舒了一口气。
  “还不走?”一道声音从他背后传来。
  应有初回头,是陆景时。“一起吧。”他邀约着,从养心殿到宫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皇帝惜孟老年纪过大,特许他可以乘轿进宫上朝,他们则是步行。
  “孟阁老和你说什么了?”陆景时随口一问。
  “哦,他夸我名字好。”应有初诚恳的说道。
  陆景时已经习惯了他的不着调,便在路上和他说起来他没来之前的会议内容,他这才明白事情的始末。
  说完会议大致内容后,他们也走到了宫门口。
  应有初一想到他以后就要去工部上值了,心中升起一阵怅然,“陛下让我择日去工部,大概率以后我都不能回翰林院了。”
  陆景时还以为应有初是在舍不得他在翰林院的同僚,刚想出言安慰,就听到应有初说,“那我以后是不是就得花自己的钱买文房四宝了。”说完,他还重重的叹息了一下,脸上尽是惋惜之色。
  “……”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陛下让你去工部,是要……”升你的职,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应有初打断了。
  “快呸呸呸,桑榆是我宝贝儿子,不要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应有初义正言辞道。
  陆景时无奈的配合他呸了三声,应有初才作罢,“不过,你说得也对,虽然不能薅翰林院的羊毛了,说不定工部有新的羊毛等着我薅。”
  当中央公务员就是好,公家饭香香。
  应有初作别陆景时喜滋滋的上了马车回家。
  下午,他去了躺罗府,和罗平商议一些事,虽然他明天还要去一趟翰林院交接事务,但有些话不宜在翰林院说,只能他来府上找人了。
  应有初简单的交代了今天在养心殿的会议内容,随后步入正题,“罗兄,照如今的情形,接下来几年百姓重桑已是定局,后面说不定还会出相关的国策,我想,罗兄何不把握这次机会,你向严老提出撰写一本农桑的书,”
  “你将织布机的改良和养蚕事宜都写在书里,到时候国策一下来,你写的农桑书也将随之印刷发行在各地。”
  应有初没有说完全,但罗平已经领悟到了其中意思,等国策强制执行在各州各县,而他写的这本农桑书势必当做官府特定发行的书籍。
  到那时,那本农桑书肯定能成为当下最热的书籍,被广大读书人争先拜读,即时,他的名声也将打响整个大越,说名誉满天下都不为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