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的目标,就是尽量能在有生之年把大清建设到迈入现代化的程度。
如果能在死之前看到大清制造的大型收割机,便再无他求。
所以对于中秋去明家做客,在场的几人都是很期待的。
虽然刘邦每天上下班能看到很多次现代农人在田间地头劳作,但是这跟去自家亲戚家中能够亲自参与劳动的感觉可是不一样。
明世界那个哥哥,也很厉害,听他们爹说,他们家的夏收秋收机器,全都是他哥自己维修,每年收获时都没有掉过链子。
嬴政想跟他探讨一下各种发动机的问题。
明世界是在家里吃过午饭才离开的,来时一大包,走时还是一大包,其中有半包都是跟着他们儿子过来投奔小森的老爷子自己种的菜,还有半包是政叔家的老人做的卤味和熟食。
坐上回家的公交,明世界看了看这一包东西,很担心回去被奶奶训,毕竟蔬菜什么的,他们家是真的不缺。
地头开个二分地,种一点豆角子黄瓜都能让人吃到怀疑人生。
*
晚上,明亮的房间内,小去病换好睡衣,伸出双手捧着奶瓶子吨吨吨一通狂喝,卫少儿就盘腿坐在床上给儿子叠衣服。
小去病只用一会儿就喝完一杯三百毫升的奶,小屁股蹭蹭蹭,蹭到母亲身边:“娘,高/祖爷他们去走亲戚的时候,我能去吗?”
今天是在家的刘彻接三个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听到家里人在说中秋节可以去走亲戚的事,伍堂知道他爹的出生地就在去明家村的路上,还说走亲戚回来的途中想去看看。
在现代也能走亲戚,对在本朝都不走亲戚的皇帝们来说是很神奇的经历,都挺盼望着呢。
小病已说要去,刘邦自是答应不提,小允熥也缠着他爷爷要求一起去,只有小去病安安静静的,朱元璋都夸他小小年纪便有大将之风。
谁知道这小家伙儿,在这儿等着呢。
卫少儿想了想道:“应该会带着我们去病一起,也不多你一个小孩是不是。”
她在现代见得多了,知道各处都比较富足的现代人跟以前不一样,怕亲戚。
现代人总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走亲戚,人情味儿都淡了,他们应该是很喜欢家里来很多亲戚的。
而且她知道,那个明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但也很富裕,绝对不会怕一群亲戚去上门。
因此多自己儿子一个,更不嫌多了。
小去病征求他娘的意见:“那我明天就跟皇上说。”
卫少儿笑着点头:“好。”
现在就有些想阿青,弟弟如果在的话,在小病已和小允熥闹起来的时候,自家小去病也会一起闹他的吧。
母子俩心有灵犀,小去病也想他舅舅了,爬过来窝在娘的怀里:“娘,舅舅什么时候回来?”
第209章 祈祷
卫少儿抱着儿子揉了揉,说道:“快了,快了,等你舅舅把匈奴人赶走,就回来了。”
小去病点点小脑袋,掰着他的手指头算年纪:“一、二、三……等我长大了,我跟舅舅一起去打匈奴人。”
卫少儿对自己儿子喜欢得不行,觉得现代人有一个说法真贴切,孩子就是过来爱母亲的小天使
当年决定生下儿子,她的目的不那么单纯,而且也有很多不确定和对未来的担忧,但是孩子真的出生了,带给她的却只有无限的力量。
小去病睡着之后卫少儿才去做自己的事,跟着手机里的美妆主播学学化妆,然后便看她拜托马皇后出门时给捎的针织书籍。
卫少儿跟着上面的织法学,已经织出来一只手套了,只不过因为手艺不够娴熟,整个手套松紧不一而已。
*
许森又开始了他穿梭时空之旅,这一次去的是清朝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的精美工艺品臻至大成,仅仅是珐琅彩一项便有很多可取的。
而且在现代,乾隆时期的文物是最多的,完整保留度也最高,其实遗憾最大的就是当年被侵略过抢走的十二兽首和无数皇家珍藏。
但许森斌不能把乾隆位面所有的皇家珍藏都给拿回来,只能去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和玉器罢了。
对了,还有一位风俗研究的爷爷专门跟许森强调过的,他要在古代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缂丝。
因此第一站就是历史上缂丝比较有名的苏州。
苏州从宋朝开始便发展成为历史名城,对这一行许森很期待,出发之前在腰包里塞了好几块碎银子备用,另外书包里面也装着铜钱。
胤禛给小孩儿捎的铜钱,都是康熙通宝,他还不放心许森一个人过去,表示要可以和他一起去。
绝对不是他也对几十年之后的苏州感兴趣。
许森觉得去苏州买缂丝而已,只要带够钱就行了,不像皇宫那样的地方他一个普通人没有引荐人根本连大门口都走不到。
许森就说不用了。
嬴政也在,立刻皱眉反对,说道:“让他跟你一起去。直播历代位面都在看,你这张脸谁都认识,别让丧心病狂的人给绑了。”
小孩儿在清朝被绑走他们怎么追回呢?嬴政是很担心的。
许森:“---政叔,您也太小看我了。”
但是看到政叔不可商议的眼神,他只好说道:“好吧。”
胤禛笑了笑:“本王经常跟皇阿玛巡幸江南,对苏州的知名景点和缂丝名家很清楚,带着你禛叔,可不亏。”
许森看了看自卖自夸的禛叔:“我只是不想耽误您的时间而已。”
就在他们讨论的同时,乾隆位面的苏州,上到知府衙门下到民间小商家都欢欣鼓舞起来,官府和工商界召开了一个紧急联合会。
会议重点就是他们先帮小仙人把苏州城内外上等的缂丝集中起来,再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一溜儿摆开让小仙人挑选。
小仙人打算来他们这儿挑选东西,其实根本不用捎带康熙通宝什么的,只要带几瓶矿泉水和打火机保管就能换走很多。
只可惜,苏州知府没有跟小仙人联系的途径。
京城,乾隆也马上下发谕旨到苏州,让他们务必要接待好小仙人,还有他那二十多年前已经仙逝的皇阿玛。
正在乾隆位面各方都在动的时候,许森和雍亲王一眨眼的功夫便已经到了苏州。
他们降落的地点是苏州城内,因为以雍正为视角的直播还没关,他们一到,官府和京城的乾隆就知道了。
本来正在忙碌好用最好的面目迎接小仙人的街道两边商铺有一瞬间的安静,突然便有人高喊一声:“小仙人和雍正爷到了。”
“小仙人和雍正爷到了。”
一人一句,跟传话接力似的,许森还没有反应过来,那边巡街的衙役就跑来了七八个。
好在两边民众虽然激动,却也没有上前围住许森和胤禛,激动地大汉过后便难以激动地盯着他们。
许森甚至还听见有个小猫娃说:“终于看见活的小仙人了。”
没想到自己还能在几百年前体会一把当大明星的感觉。
腰挎大刀的衙役们拨开人群走来,在还有五六步距离的时候停下,整齐划一地半跪行参拜礼,许森可不敢受这个,忙躲到禛叔后面。
胤禛就从容地多了,他几年前才来过的苏州,和现在的几十年后的竟然没有什么差别,当初他带着十三弟走过这边的街道,而今在看竟然一家一家的商铺还是那老样子。
胤禛让衙役们起来,有个身高体壮的应该是衙役们中间的小头领便说道:“雍正爷,知府大人他们还在衙门商议,只吩咐了奴才们出来维护治安,那您看看,现在是去知府衙门,还是去别的地方看看。”
小头领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偷偷抬眼打量天空中的直播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映照出来的感觉,太神奇了。
这条街上也有小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天空做出各种动作。
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不敢想象,他们有朝一日也会在面临这般神奇景象的时候如此淡定。
盛唐位面的四个直播间正好有雍正的,看到他们此时身在清朝而清朝百姓又是这样表现的时候,再想想前不久他们才看见直播的大惊小怪,都是自愧不如。
李隆基再也没有心思整日跟美人一起去梨园鼓瑟鼓笙,看着此时此刻真到了那雍正帝儿子所治理的朝代,又忍不住瑟瑟发抖起来。
赵佶那张被他祖先揍肿了的猪头脸在李隆基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猛地站起来:“去皇家宗祠。”
趁着高/祖和太/宗都还没来,他先做做工夫,希望到时候祖先们能看在他表现还不错的份上,给他留点面子。
明朝永乐朝。
朱棣正在他的露天处理公事场所与大臣们议事,看了看天上,不无期待道:“你们说,下一个是不是该朕了?”
到时候他爹也会来吧。
朱棣可盼望着渐渐自家老爹了,虽然很大可能会挨打,但是想让老爹看看他当上皇帝也没有做得多差的愿望更强烈。
朱棣双手合拢做祈祷状,在心里默念:老爹老爹你快来。
他知道明朝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将航海事业延续下去的时候,就给全国各地的造船厂拨了很多钱和工匠。
现在大船已经齐备,他就要送郑和下西洋了,希望老爹他们能尽快来,赶上这波送的,好叫小森那个小孩儿多拍一些画面带到现代。
对于现代那群研究所人员的震惊,朱棣是很乐意收取的。
看看你们的老祖宗,其实跟清朝末年留下来的那种愚昧懦弱是很不一样的,老祖宗们中间有很多的思想和能力都不差于现代的科学
朱棣正热血澎湃的时候,乾隆年检的苏州,雍正帝对衙役们说道:“你们随着维持一下秩序,这里有我们要买的东西。”
许森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就是88定位到此处一个小巷子中居住着一家缂丝大能。
衙役们马上答应,随后在那大个子的指挥下形成半圆形状,跟在许森和胤禛后面,护送着他们去两边的店铺买东西。
什么布鞋店、成衣店、剪刀店这里都有。
许森都进去买了,然后在付钱阶段,总会听到的一句就是:“小仙人,我们能不能不收康熙通宝,您身上有带的塑料袋或者打火机没有。您给一个那样的东西,这店里的东西便随您挑。”
没想到这里和他曾经多次去过的秦汉一样,最受欢迎的竟然也有打火机。
想想也对,这个时候就是皇宫里的御厨做饭也离不开火折子,有个便携的打火机真的不知道要省多少事。
许森不好意思道:“我没带打火机,只有康熙通宝和银子。这样吧,你要是信得过我,我先把东西拿走,下午来给你送打火机。”
店铺主人马上把里面货架上摆的布鞋陬下来好几双,放到柜台上任由许森取,哈哈的笑道:“小仙人这是什么话,我自是信您的,再说这些东西也不值什么,您白拿了去给那些现代研究者研究也是可以的。”
他说着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些都是咱们这儿的街坊邻里手做的,比不上现代鞋子的精致。”
“怎么不精致,”许森不同意这话,一边毫不客气地把柜台上的鞋子往书包里装一边说道,“这样好手艺的手工布鞋,在我们现代都见不到了。”
里面有好几双,都是千层底,只存在于文人笔记中的千层底,都是不可多得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
胤禛看书包被小孩儿那几双鞋子装满了,也不提醒他,只是伸手把这个包接过来自己拿着。
后面一直跟在衙役围出来的半圆后面的百姓们:先帝爷竟然一点架子都没有,还帮着小仙人拎包儿呢。
许森和他禛叔就是在这么多双眼睛的围观下,走过了苏州一条商业街,后来自己的书包装满了,一家卖布的无偿给拿出来一个碎花布让他当包袱用。
第210章 激动(二合一)
许森和他禛叔就是在这么多双眼睛的围观下,走过了苏州一条商业街,后来自己的书包装满了,一家买布的无偿给拿出来一个碎花布让他当包袱用。
他们还买了这里的土棉布,此时的苏州不愧是清朝繁盛时期衣被天下的大城市,只棉布一项就有很多种类,斜纹织平纹织暗纹等等。
许森把每样都买两三米,这些就用碎花布包装。
而在采购期间的有趣事儿便是,所有这些商家都不接受他的康熙通宝或是碎银子,每一个都笑着说:“不值钱的东西,小仙人您拿着去玩吧。摆到那些个玻璃罩子的博物馆里,也是我们光宗耀祖了。”
可是许森哪能白要,出来一家便拍一张照,免得买得多了忘了具体的商家,而且谁家是什么货物这样也好记。
该多少打火机塑料袋就多少,别这家是丝绸那家是棉布,最后得到的打火机塑料袋还是一个样的最容易让人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半个时辰后,江苏巡抚带领一众官员前来求见,胤禛想了想,带着已经买的差不多的许森去见了。
不想禛叔刚一出现在这群官员面前,底下瞬间响起一阵一阵哭泣声,跟要送走了谁似的,许森转头看他禛叔。
知道您当政期间以严酷闻名非常不受底下这一帮员工的爱戴,但也没想到君臣之间的恨竟至于此,一见面就要把您再次送走啊。
胤禛:这熊孩子是什么同情的眼神?我以后的皇帝当得再不好,也不至于一个真心拥戴我的官员都没有。
如此想着,胤禛心平气和地道:“各位大人都起来吧。”
现在站在他们面前的还是雍亲王,所以王爷的平易近人必须要有。
许森就听到底下的哭声有几道更加大了,一道声音突兀道:“呜呜呜,王爷,先皇啊,您终于回来了,您看看吧,这江南的官场又乱成什么样子了。”
其实这个时候的乾隆还是以英明为主的,就算奢侈自大了一些跟后面的二十年相比也还是悠着的,但是乾隆登基之后为了巩固地位的确是对先皇的大部分政策做了颠覆性调整。
随后继承的便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平和。
不要说康熙晚年对吏治的腐败采取的是不聋不哑不做家翁的和稀泥态度,便是康熙帝年轻时期,他对贪污腐败的打击也没有雍正的严厉。
所以在大多数官员们心中,雍正爷当政的十三年简直就是朝廷的至暗时刻,终于乾隆帝上位拨乱反正了,战战兢兢干了那么两年之后便很快拾起早年的作风。
166/269 首页 上一页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