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营的驻军在萧胜雪的指挥下,一千人驻扎在沿海的海岸线边的一处密林。萧胜雪算了算日子,又命两千人驻扎在一座海边的孤山下。萧胜雪又选了东北大营善乐者若干。如此这般。
正月逐渐过去,某天孤山上的灯火一点点燃起。萧胜雪一声令下,埋伏的几千人迅速围了山。
山中的人一时间慌乱成一团,迅速组织起来就要突围,粗粗看去竟也有千百人之众。只听山中南郊方言齐声响起:“朝廷换了,编户分田,田地私有,不佃士族。”
十六个字,一遍一遍重复着。山中的人窃窃私语起来。这时,不知那里传来哀怨的笛声,无数笛声汇在一起,然后是层层叠叠的歌声。唱的是宁城郊当地的民谣。
民谣里有他们讴歌的沃土,有他们辛劳的长辈,有他们考取功名的孩子,有他们温婉贤良的妻子。有他们世世代代放不下的祖辈,有他们对未来会越来越好的质朴想象。
原本慌乱被围的人哭做一团。
这时,南郊的方言又一遍一遍响起:“朝廷换了,上岸分田,田地私有,不佃士族。”
终于有人问了第一声:“你们会不会骗人?”
萧胜雪传了令:“来去自如,不想分田者,给20文钱路费回家。”
哭作一团的山越民终于选择招降,不降的小部分,被给了20文钱送到了岸边,让他们自行回家。
萧胜雪令派出的三千军士齐聚,连夜清点山越的人数,竟有一千多人。于是摊开地图,画了几个位置的农田,连夜修书给宁城城主,让武思静带着圣旨去让城主派人协助分田,就说救了一批流民。
萧胜雪则在海岸线附近继续安排,如此这般。
山民中有不少是出于恐惧招降的,今夜萧胜雪调出了东北大营宁城籍的军士若干。和这些山越聊起了家常。远处是肃穆的驻军,近处是新设的用来临时安置降民的帐篷。
众人几十个几十个围坐在篝火旁,驻地就成了声势浩大的欢宴。军士和乡民间或坐着,拉起了家常。萧胜雪也被其中的温馨感染,挑了一个篝火旁坐下。掏出笛子慢慢地吹着。
“公子,您也是宁城人?看着不像啊。”老乡是四十多岁的胖妇人,听出来了曲子:“我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也常常唱这个曲子给我。”
“嗯……我的老师和母亲……”萧胜雪哽咽了一下:“我家在宁城郊外。我小时候就在宁城郊的‘恩义学孰’长大。现在和人成婚了,随丈夫搬到了外地。”
“那个学孰我小时候就有,这么多年了啊。现在还在么?我在海上二十多年了,都不知道宁城的情况了。”
“去年……还在。今年要是不在了,可以重建一个。”
萧胜雪安慰一笑,又拿起笛子,吹着刚才的曲子。胖妇人慢慢地哼起了小时候她奶奶教给她的歌谣,篝火旁的好多人,老的、少的,都听过这个曲子,大家齐声唱了起来。
然后隔壁篝火边的人跟着唱,然后唱的人越来越多。整个驻地都是歌谣的声音。
萧胜雪收了笛子,发现歌谣声还在自发继续。心中也觉得欢喜很多。他哼着歌谣,仿佛回到了儿时在母亲身边学这首歌的时候。
然后,他抬头望向北方。
周晟,我有点想你了。
第二天中午,城主派来的官员和武思静就赶了回来。明确了地址,由萧胜雪亲自带队,分批带领山民迁回宁城郊区。这批在海上流浪了二十多年的宁城人,终于第一次回了家乡。
---
接下来的一个月很忙。
流民需要重新编户,朝廷需要派发农具,安置临时住宅。开春春耕在即,需要派发种子。编户东部山越的效果不错,萧胜雪又组织了宁城籍的山越民和东北大营军士组成义军,一边给海上山越散播分田的消息,一边在沿海港口设立接送站,以收编更多拖家带口来投奔的海上山越。
宁城城主派出若干负责编户的官员,派驻在城郊协助,但总理各种事务的萧胜雪依旧忙得脚不沾地。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直到稍微走上正轨。萧胜雪在书房里盘点着最近完成的事,稍微松了一口气,就觉得眼睛一黑。晕倒前,他撑着传唤下人叫了军医。
再醒来时,军医一脸担忧地说:“大人,切勿操劳过度。您已经有一个多月身孕了。”
第31章 齐民
萧胜雪听到军医的话瞪大了眼睛。
他看着书案上厚厚的文书,推敲起见到郑铎和萧铮可能会有的恶战,想了好多有身孕之后的不良情况,一旦这些被敌人发现会如何拖累事情的发展。
萧胜雪沉声吩咐军医:“这件事不要告诉武思静将军,你给我按照堕胎的方子准备药来。”
军医愣了一下,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一小碗药煎好了。萧胜雪单薄的唇碰到碗的边缘。
可他脑中不自觉想起新年夜里周晟对他说过的话,手中的药碗便重若千斤。他倒了手中的药,又唤了军医来。
“帮我安排一些安胎的药,对外封锁消息,就说我水土不服,强身健体的。”
然后又叫了武思静来,让他配置一辆轻便的马车。武思静没多想,领命而去。
---
均田的事初见成效,萧胜雪喘了口气,又安排探子到南部山越和东部群庙收集情报。
宁国东部是大片的丘陵地区,中间夹杂着很多小平地。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寺庙在不同丘陵上高低分布。其中有三个寺庙规模最壮大,分别是“万福寺”“宝相寺”“溪隐寺”。寺庙的门口偶尔有流民请求收留,多的十几个,少的几个,据说是在破国期间一路南下逃荒的。
半个月后,萧胜雪拿着探听到的群寺情报,叫来武思静如此这般。于是行动迅速的东北大营,再次开拔。
“万福寺”是群寺中最大的一座,今天天降大雪,飘飘洒洒的雪花如鹅毛一般飞扬在山间。宁城地处南方,不如燕城寒冷,但这冬末的大雪依然冻得人轻轻打起了哆嗦。
“开门啊,我们是北边逃难过来的。无家可归,请您收留。”几个胆子大的叩动了大门,佛寺大门缓缓打开。
几十武僧持棍列在门口,和门外的灾民对峙,场面虎视眈眈,似乎一触即发。灾民中有不少老弱妇孺,雪下得很大,天冷路滑,一个少女被这阵势吓到了,呜呜地哭出声。
“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么这样子!”拍门的灾民并不是真正的灾民,而是东北大营的一个百夫长。
是的。这是萧胜雪的计谋。几百人里大部分确实是征召的真流民组成义军,还有一小半是混在里面的东北大营的人。萧胜雪和武思静带领军队早就埋伏在周围,只为用计骗开寺庙大门,冲进寺庙。
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方丈来了,原本虎视眈眈的武僧散开成两队,从中走出一个清瘦的老年僧人。看着流民,念了一声佛号,吩咐武僧,准备开门安置流民。
萧胜雪这边没等下令,就听老年僧人开口对那个百夫长说:“施主年轻力壮,并非流民,来此地看样子另有所图。你们或许为打家劫舍而来,但你身后的妇孺是无辜的,今天我请诸位入寺,并非不知道诸位的欺瞒。而是众生皆苦,佛家万法皆为度化世人,便不可以见死不救。愿诸位喜乐。”
方丈做了个请的姿势,武僧开始安排这半真半假的流民入寺。
百夫长听着这句意料之外的话,愣住了,茫然望向正规军埋伏的方向。
萧胜雪原本坐在马车里,听到这句话,眼中一动。
他走出马车,带领亲兵现身,萧胜雪没有强攻寺庙,而是高声说:“方丈高义,我今天更为大义而来,还求方丈花些时间听我一言。”
萧胜雪身体原本就糟糕,又在雪里冻了大半天。即便穿得很厚,如今脸也变得惨白。
---
武思静已经在寺庙门口等了半个时辰了。
萧胜雪只带了两个亲兵进寺和方丈谈话。武思静心中不免忧心,他不能理解萧胜雪作计谋时行事周密,可到了关键时刻,却如此大胆是何故。
明明寺门已开,强攻也完全不成问题。
又半个时辰,武思静内心慌张。萧胜雪谈判之前曾经吩咐,一个时辰之后他要是出不来就不用管他死活,直接强攻。如今该不会……
这可是周晟捧在手心里的人,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周晟要是疯了可能会干出更不可思议的事……
武思静等不了了,准备调集人强攻。就在这时,“吱嘎”一声,沉重的寺庙大门开了。
萧胜雪手里多了个粗糙的暖炉,旁边是两个亲兵,而方丈则带着两个武僧亲自迎出了门。寺庙门口,萧胜雪郑重地对方丈施了个文人的大礼:“我替东边的百姓,还有大盛朝廷感谢法严大师。”
法严大师便是这方丈,他念了一声佛号,点点头。
“对了,大师。”萧胜雪突然想到什么,回头说道:“如果朝廷有意向将群寺列入特别管理,上设寺庙监管的衙门,法严大师可否屈就当第一任首席?”
法严大师没拒绝,也没回话,又念了一声佛号。萧胜雪猜到这件事有推行的余地,再次道了谢。
---
于是万福寺开始忙碌无比。萧胜雪在寺庙组织僧侣还俗,又将北大营的军士分成若干队伍。
一部分将还俗的僧侣迁往上个月画好的分田区内异地分田。
收缴的寺庙内武器由一部分军士送至北大营后勤,北大营又调集部分粮食到寺庙。
拿到寺庙的田产册后,萧胜雪又着一部分军士快马去到宁城城主府,再次加派均田的官员人手来到寺庙周边,参考收归山越的策略,如法炮制进行分田规划。
再派出一部分北大营军队护送一个月内归降但是没有分田的东部海上山越来此地分田。
最后留下法严大师,将寺庙一小部分不还俗的僧人中的大部分调出,着手安排在宁城官方的驿馆内。
城主府的人到了之后,萧胜雪又组织了一队可以识文断字的军民,作为“分田处”,教他们如何识田、分田,如何绘制图册和对接待分田的居民。又组织起一队军士,作为“齐民处”,以办理寺庙招降后人员流动的事宜。
萧胜雪还不忘增派探子到宁城以南,让他们密切监视南部山越的动向。每隔两天用最快的通信手段报一次,一有异常立刻来报。
好在万福寺和周围几个小寺关系不错,法严大师一开口,周边几个小寺也归降,“分田处”和“齐民处”创立得及时,对各个的安排如法炮制,迅速走上正轨。
萧胜雪已经在群寺忙碌了一个月,两个月余的腹中胎儿并不显怀,但依旧牵扯了萧胜雪不少精力,让他特别疲倦。但考虑到后续事情还有很多,他不敢怠慢,只能尽可能保证休息的同时,白天忍着疲倦和不适继续着手安排各项事情。
万福寺和周边的寺庙的事情结束,萧胜雪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大寺——“宝相寺”。有了前面的胜利经验,即便宝相寺的主持不太愿意,萧胜雪仍旧恩威并施地拿下了寺庙的控制权。
---
傍晚,宝相寺内。
萧胜雪太累了,吃过晚饭后疲倦地躺在躺椅上休息,连月忙碌不休,好在随行的军医帮忙稳住了胎儿。
如今众寺归降,可谓大势所趋。驻扎万福寺的军士有密信来报,几个小寺庙又投诚了几处。
萧胜雪看到有几个寺庙的地址离宝相寺更近,但是寺庙仍然选择了去万福寺投诚,便猜测这两天拿下宝相寺控制权的事还没有在群寺传开。
最后一座“溪隐寺”在群寺最往南,不知道消息得到的如何。但从探子那些寺庙和周边密林有车辙的推测看,这座离南部山越最近的寺庙,很显然就是和郑家关系最密切的据点。
萧胜雪缓好了身体,打开最新的情报——矿脉往山越部分的车辙变多了。
第32章 美色误国
萧胜雪打开地图。感慨一件事一件事,片刻不得闲。
线报显示,南部山越开始大规模武装,想来说私冶矿脉有了进展。
萧胜雪心道,这时一定要掐断山越的武装速度,不然等山越做大,局面便会进退失据。
尤其宁城再往南就是蛮族地界,一旦山越逃蛮,与南蛮狼狈为奸,便再难阻断郑铎和萧铮了。
萧胜雪叫来武思静,安排后续事宜。
萧胜雪身量不算高大,但颀长俊秀,并不是那种坊间常见的、以柔美见长的坤人。可此刻的他双腿屈膝坐在座位上,整个人疲倦地蜷缩在宽大的椅子里。萧胜雪把整个身子都缩在宽大的白狐裘里,只露出披风下一双仅着云袜的脚面,远远看上去,只有红褐色的森严座椅里的小小一团。
萧胜雪此时美丽脆弱得如同一盏琉璃灯,轻轻一碰就要碎了似的。他的神色淡淡的,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轻轻的,甚至是语气虚弱的。
不熟悉萧胜雪的人看到这番景象,一定会觉得,眼前的脆弱小公子有了小情绪,正在和自己的夫主撒娇或者闹脾气。
此刻只有武思静知道,眼前貌似柔软的萧胜雪说出口的计策是怎样的惊天动地。
“武思静,你对南边大营的了解多么?”
“南部大营约有2万人驻扎,战力不错,我手下有几个副将也是南部大营出来的。”
“南部山越异常活跃,极有可能是萧铮、郑铎两人的手笔。现在我需要两支队伍,一支攻陷溪隐寺切断山越的后路,一支带领南部大营取山越。你留下攻打溪隐寺,把那几个南部答应的部将,拨给我,我去南部大营调兵打山越。”
“萧殿下,您亲自去?”
“嗯,机不可失。”
“我不是怀疑萧殿下的本事,您编户齐民、调兵遣将的能力有目共睹。可您现在的身体……不如我去南部大营带兵,您去溪隐寺。”
更何况,陛下要是在,也不会看到您犯险的。武思静默默说。
萧胜雪摇摇头:“南面剿匪和均田、山越、灭佛,这些事一体多面,一旦拖延,后患无穷。我更了解萧铮和郑铎,彻底消灭他们,没有我不行。”
武思静劝了好一会儿,但是萧胜雪心意已决,武思静无奈答应了:“殿下一心为国,臣深感高义,愿意领命。但也难免为殿下和陛下忧心。您如今的身体不比当年,执意犯险又是何必?更何况陛下……也是人,不是没有感情的物件。您当初失踪,陛下几个月不能安眠,生怕再见您便是天人永隔。您如果有什么意外,陛下知道后,又该怎样呢?”
16/21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