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那么大,皇城精英云集,读书人那么多,不可能就这几个数值高的,看来等有条件了,还得开科举。
最高的才是橙卡,什么时候能捞到黄卡和金卡呢?
灰,白,绿,蓝,紫,橙,黄,金的分级,自己到现在还没见到最后两个等级的,也不知道何时能碰见。
不过现在,看看能够被录入特殊词条的箭术究竟是什么效果。
裴钰心念转动,他招了招手,轻声说:“常卿,你看那处聚集在一起的人群中,呈现众星拱月之势,身下为枣红色马,穿银甲,一看就特别亮眼的那个,战场上如此打扮,不给他一箭就对不起他,此时所处的位置,是否在常卿的射程之内?”
常静安听后,目测了一下距离,耶律承启所在,是寻常弓箭射程外,看得出来,他其实并不如表面粗犷那样毫无心机,还是比较谨慎的。
自己自幼学弓,如今已有二十多年,弓箭对于她来说,就像是自己的手臂一样使用自如,只需要摸到一柄弓,她就能迅速辨认材质,然后分辨状态。
拉起弓弦后,听一听声音,感受一下松紧,常静安有时候就能有种奇妙的直觉,这发箭射出后能否射中。
这种感觉跟随她数年,已经成为了潜意识,她有时候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有这种下意识的判断。
行与不行,拉开弓箭试试看就知道了。
于是,常静安估算着风力:“陛下,臣所负弓箭已经是难得的宝弓,臣自幼习武,身体康健,能拉四石弓,这已经超过了常人。臣之前曾经学习古人,射过落叶、铜钱等物品,也时有射中。如今弓箭在身,臣不敢妄言一定能中,只能说,如有机会,定当竭尽全力。”
四石的弓箭,就是120公斤,常静安身形精悍匀称,肌肉块垒分明,穿着甲胄还能行动自如,负重前行丝毫没有喘息,身体看得出来确实挺好的。
她本人体重应该没有到120公斤,却能拉开如此强弓,果然不凡,不愧是录入系统面板的特技。
既然这样,试试不亏,万一成功了,那奇楠怨龙棺不就用得上了嘛,自己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玩家不折腾点动静是不可能的,让他老老实实的等着勤王大军来救,那还是算了。
如果ai友军能解决问题,他又怎么在npc面前装,让他们震惊啊。自己装,比如扔陨石,还有表演召唤火海,龙卷风等等惊掉一地下巴是装一波大的,目前威望值和个人属性值还没这个条件。
他心里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大可汗加上他的那一大串的儿子女儿,一共是十四个重点敌对势力npc,都是他的击杀指标所在。等到把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嚯嚯完,估计就可以剑指王庭,实现封狼居胥。
这种成就,历史中最有名做到的就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这样大出风头的事情,他是一定要自己去做,而不会眼睁睁看着交给某个武将的。
因为最大最出彩的那些历史成就,必须得由玩家亲自达成,他不会容忍NPC跟自己抢风头,眼下就是第一个需要被斩杀的敌人。
现在先通过识人之明,把人才放到合适位置,看看能不能小小收获点威望值了。毕竟属下干得好,也是上司指导有功嘛。
想到这里,裴钰便吩咐:“常卿且倾力一试,如果有幸,也能缓解皇城压力,现在京中人心惶惶,正需要好消息来提振信心。但若是失败了也无妨,还可以去找其他办法来。无论结果如何,朕绝不怪罪。”
***
长孙坚正在府中,他在得知李晓、赵文、楚河镇密谋造反后,就始终密切关注着这场叛乱,想要借此机会看一看皇帝的虚实程度。若是不能很快扑灭,甚至还有会被洞开城门的危险,那么他就会去找人把这三人所作所为捅出去,因为放胡人进来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他已经年纪很大了,今年50岁,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在哪里,都已经算是一位老者,先皇也很体恤他这样的老臣,十分尊重,特许他们可以不必每次都去赶朝会,如若有事要禀奏,到时候再去参加也不迟。
每次开朝会时,都是星星还没有落下,月亮仍然在半空,外面一切都很安静的凌晨,只有各色的官员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或者精神抖擞的迈步进入,当然无论实质上感觉如何,表现出来的状态都还不错。
因此,有时候上朝时,长孙坚是不去的。但是皇帝登基后的召集,这次众人当然都去了,长孙坚也看到了那紫光,但他不那么信,觉得这也许是术士的把戏,他见得多了,知道是存在一些大修行者,伟力无穷,虽然不知道皇帝怎么请动的,但也有这种借助外力的可能性在。
因为如果不这样肯定,面对天意眷顾,他往日的筹谋只会显得像是个笑话那样。所以,事情只能是这样的,也必须这么解释。
长孙坚历经几位皇帝,从裴钰的三代前就已经在魏国做官了,第一个侍奉的君主年纪轻轻就死了,第二个兵败被俘被气死了,第三个二三十岁就病死了,第四个则是裴钰。
从青年起,他就已经旁观了太多的起起伏伏,皇帝这样至高无上的宝座,本来是多么神圣的东西,结果坐在上面的一个个要么短寿,要么没有能力还瞎折腾,这逐渐让他生出了不甘的心思。
裴氏如今这皇室子弟是一代不如一代,就连鲁王这种脑子不清楚的货色都敢一窥大位,长孙坚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胜于鲁王,为何鲁王能肖想皇位,甚至于搞得满城风雨,都传播开来。自己就非得臣服于这些软弱、自大、无能的皇帝脚下,任由驱使呢。
而且还有比皇位更加至高无上的位置存在吗?幼帝体弱,无法承担这万里江山的无边厚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负担过重了,但是自己还算有精神啊,而且年老经验丰富,交给他代管不正合适。
就算看到皇帝杀人以及鲁王之死,也未曾打消登位这个念头,只是他收回了先前的一些轻视。但这充其量就是让长孙坚意识到了对手难缠,非一日一时之功可以解决,也不会像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但皇室子弟,如果个个都愚笨还蠢,那魏国根本存在不到今日。长孙坚侍奉的第一位主君,虽然有才略,但是没什么用处,最后还是早亡,这让他变得善于忍耐和等待。
况且他昔日所作所为比起小皇帝的举动,还要毒辣多了,所以并不害怕。反正除爵后,也未曾再见到有太大动静出现,此时小皇帝和他之间的差距,又没有大到令人绝望,他为何要放弃自己多年的坚持及夙愿。
长久的忍耐,已经叫长孙坚越来越受不了自己头上还有人了,他只想站在最高处,叫别人仰望自己才好。
会逐渐生出这种想法,除了皇位的不断动荡外,也跟长孙坚本人的经历有关。从前日日都要点头哈腰,他厌恶这种生活,心底就像是有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在催促着他,叫他快往上面爬。
他扪心自问,自己从最开始的低品级官员做起,见到那时候的上司时,心中就会涌动起不甘心,都是凡人,为什么不是自己来做人上人。
为何这种蠢笨之物都能身居高位,而自己只能在他手下呢,这世道并不公平,他清楚,这是因为自己家族的门第不如对方高贵,所以才会这样。
就算是各种事物都是他这个副手去处理,但是真正可以被记住功劳的,永远都是他的上官。自己是具体做事的又怎么样,没什么用处,因为他的家族人脉宽广,所以就可以这样漠视他的功绩。
这叫长孙坚心情郁郁,野心不断的从他心间孕育而生。这世间总爱以门第高贵来论人定品,寒门永远是被踩在脚下,家世高贵的不论子弟多么愚钝,连字是否认识不认识都不重要。
只要出身好,就可以被定为上品,肥缺任由挑选,为了叫这些人能在任上过得更轻松,还会有人主动去帮助他们筛选有能力但是门第低微的人,来去帮助这些高官子弟。
就是这样,长孙坚遇到了他的上官,度过了压抑灰暗的一阵时光,别人也许会就此屈服,迫不及待的去巴结讨好上官,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可那时候的长孙坚还有自己的坚持,他有才华有能力,现在有了施展所能的平台,为何不大展拳脚,好好表现自己,来希望有人能赏识他的才华。
他也是这样做的,结果办了很多漂亮干脆的事情后,只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工作,他的辛苦全成了上司的美名,甚至于对方家族帮他运作一番,他很快就高升了,没有给他任何补偿,好像拿走属于他的名声和功绩,本就是他这个下等人天经地义要奉献给上等人的。
长孙坚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越飞越高,自己却无动于衷,他更不是什么不争不抢的善良性子,反倒是记仇的很,而且有耐心进行布局。
在这种被夺取功劳的事发生后,他终于不再忍耐,去忍耐心底日夜不息的大火,他要报复,要想尽一切办法往上面爬,爬也要爬到最高处,再也不要面对这样的狼狈和窘境。
他确实有点天赋和运道,因为之前就考虑过会被夺走功劳的可能性,所以他在处理事物时,悄悄漏了点尾巴,这些藏得很好,如果能顺利帮他升官,他自然会悄悄抹平,不留下痕迹。但此时此刻,这成了他翻盘的机会。
他做的工作是修筑河堤前的准备,这是个辛苦活儿,他在大太阳下跑了很多天去测量水位,又去向周围的老农打听往年的水位线和各个时节的变化情况,还去翻阅了很多留下的水文资料以及当地的县志等等。
终于到了一切准备做好,将图纸绘制完毕,他犹豫了片刻,在上面改动了几个数字,如果没人去跟他抢夺这份方案,他自然会改回来。如果谁跟他抢,他也不会叫对方好过。
果然,这份图纸没留住,长孙坚冷眼旁观上官习惯了他的能干,也没有防备他笑脸相迎下的憎恶,连验证都没有,就这么安排人去按照图纸修筑河堤。
他像是毒蛇一样等待着,上官在修好河堤后,借着这份功劳就升职了。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进入了雨季,暴雨滂沱,接下来的事情可以想象,新修筑的河堤溃败倒塌,淹死了不少百姓,这件事闹得很大,上官最终得到了处罚。
虽然是罚俸禄和暂停职务,叫人去避风头。这点惩处,简直轻的跟没有一样,此人压根没有放在心上,更不会察觉到暗中有人始终盯着自己了,也就没有把长孙坚给推出去顶罪,毕竟他这个职务,明面上就是因为这份功劳才得到的。
但是打蛇不死深受其害,长孙坚暗中煽动人前去请愿,说是要严惩狗官,都是狗官贪污腐败,材料用料不足,这才会河堤倒塌。
这请愿当然没什么用处,毕竟谁也不会为了一群庶民来去惩处高门子弟,尽管对方此时正在家中闭门反省。
但长孙坚要的就是这份不同意,他真正的目的是让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讨不了公道的暴怒民众,在高门子弟没当回事,出去继续花天酒地时,趁机就故意泄露他的行踪,使得出去玩乐,所以没有带其他人的高门子弟没有防备的被捅死。
直到这时候,长孙坚的报复才算完成,很快他就转手把那个被教唆的百姓卖给高门子弟的家人,因为他之前一直用假身份蒙面和他接触,那时候的说法,是害怕告诉他太多,他万一泄露出去,自己会被高门子弟报复,所以才会蒙住脸,也不担心自己会被认出来。
解决了仇人后,长孙坚借着这份恩情逐渐往上爬,高门子弟的家人给了他不少帮助,期间,长孙坚始终表现的和自己的前上司关系很好的样子,还十分怀念他,谁也没看出来,这件事都是他在谋划。
感谢那些高门大户,也习惯了眼睛朝上,不肯低下高贵的头去细细观察他这个小人物。他知道自己所作所为,被发现了绝对没有好下场。但人生在世,不想冒一点风险,自己家里也没有帮助,那凭什么是他能爬上去。况且,他已经观察过了,这户人家平时就嚣张跋扈,对于身份地位不高的人,是不会认真打量的。
他确实是有运气的,在前期瞄准后果断行动,这把豪赌他赢了,因为长孙坚在这家人看来,身份低微,还没有值得被正眼看待的资格。就算是随手赏他一点资源也无所谓,反正家族里有的是更多更好的,也能叫外人瞧见他们的大方。
但这些资源和一些庇护,已经足够让长孙坚不用再担心自己功劳被夺,还借此升职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后,踩着前上官的尸体,长孙坚一步步的往上走,他也逐渐习惯起了这种方式,躲在后面操控局面,想办法调动不同的人来帮他实现目的。
因此,在萌生了皇位为何自己就不能坐一坐的想法后,长孙坚也付出了行动,他积极的想办法经营人脉,来为自己做准备。他不着急,最不缺的就是耐心。裴氏的君主总是不长久就身亡,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但这是个好消息,长孙坚就是这样慢慢蛰伏等待,鲁王是个不错的选择,藏在他的旗帜下,长孙坚则在暗暗发展自己的实力。
如果魏国灭亡,草原人可不会给他想办法政变的机会,那些人排外,不会重用信任魏国人,也同时这些人的心态还没调整好,还在抱着抢完就走的心,并不是合适的篡位对象。
所以,长孙坚还在观望着,预备等到最合适的机会再去出手。就在这时候,他派出的心腹在远处,看到了控鹤卫抄家的一些动静,然后慌忙回禀。
长孙坚缓缓垂下眼睛,看来是失败了,小皇帝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好对付,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第27章
数百米外,耶律承启正和周围的谋士商议,此人名为路景苑,为大魏一个落魄读书人,因为出身不显,难以被定品,就连能认字,都是靠家里面拿出全部积蓄供养出的。他连求学都如此艰难,更别提拿出银钱去给老师或者中正官送礼了,因此始终摸不到合适的门路。
他虽然有才华,但是原本有些感兴趣的贵人,只要一听他的家世就选择了放弃。因为他家连最低品的士族都不是,寒门再不怎么样,那也是士族。而路景苑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庶民,家里都称不上有门第,为人有些聪慧又如何,将这种人提拔进来,显然打破了士庶之分。
这九品中正制,可是他们士族能够代代相传,世代都有官职可做的重要保障。要是打破了这个先例,引进了庶民,无疑会撕开一个口子。
别管这个口子最后会不会封住,过程中能放进来几个庶民,士族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存在。这不同于别的,九品中正制是皇室向世家妥协的结果,这是他们的底线,绝不允许撼动。
路景苑就算再有才能又如何,这世间上,有才略却无法发挥重用的还少吗。不,这种人多得是,他们往往数年都在苦苦钻营,希翼通过各种手段来去做官。
为此不惜给那些贵人们卑躬屈膝,各种当牛做马,忍受着嗤笑和谩骂,以及对自己的嘲讽,还要拿出笑脸来去面对,就怕被记恨在心,影响到前途。
而这里面有的是寒门和世家旁系之人,这些里也有大量的聪颖之人,同样是饱读诗书,从小学到的只会比外面学堂里教授的东西更深奥,懂得的更多。提拔这些要比找个平民容易多了,而且也没有那么大的阻力。既然这样,无亲无故的,谁会冒着风险去拔擢庶民呢。
23/134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