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没开口。除了呼吸声外,房中没有任何杂音,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慌。
大堂中的欢呼声和哭嚎声错杂交缠,见缝插针得四处散开。
似有人三五成群地上楼,脚步声窸窸窣窣,交谈的声音由远及近,隔着一道墙穿进来。
“……听说今岁那位会元的文章写得极好,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有亲戚在朝中做事,他说摄政王对这位会元的文章很是赏识,赞不绝口呢。”
另一个人顿时唏嘘道:“若当真如此,只要殿试上不出差错,那他岂不是板上钉钉的状元?”
“当然。”
“若非冯公子甚少露面,我倒是想结交一番,提前瞻仰一甲的风姿。”
众人说笑着走远。
冯五担忧地转头,却见方才还忧色重重的少爷如今一扫沉郁,问:“姓骆的呢?”
仔细听来,还有几分轻快和洋洋得意。
冯五斟酌着回答:“按照约定,他如今已经在回梓州的路上了。少爷怎么忽然问起——”
问到一半,冯五顿时生出不好的预感,“少爷不会是想如法炮制,让他再去考一次殿试吧?”
“有何不可?”冯易翘着腿,大剌剌地反问。
“这可是殿试!”
“富贵险中求,和状元比起来,这点儿危险算什么。”
冯五最了解自家少爷的秉性,明明胆小怕事,却总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平时也就算了,总归梓州是自家的地盘,吃不得大亏。
可殿试毕竟不同以往。
冯五抬头觑了眼,冯易一脸喜色,仿佛已经沉浸在得到状元之位的狂喜中。
冯五试图劝道:“少爷,若是骆修文不听话,届时恐怕不好收场。”
“怕什么?”冯易不以为然道,“他未婚妻和岳家都被我爹派人盯着呢,谅他不敢做什么。”
“话虽如此,可——”
“没有可是。我爹不是说我有个姑丈在朝中做大官?他总会为我兜底的。”冯易摆了摆手,耐心尽失,催促道,“别杞人忧天了,快去把姓骆的带回来。”
*
殿试之期转眼便到。
三月十五,宫门大开,榜上有名的贡士在太监的带领下鱼贯进入红墙金瓦的皇宫。
举办殿试的场所设在了集英殿。
此时时辰尚早,偌大的宫殿内尚且只有守卫和侍奉的宫人。
贡士们进入殿内,迫于森严宫城的威慑,均不敢语出高声。
与大部分或是窃窃私语、或是悄悄打量陈设的人不同,大殿角落里的那位贡士安静坐着。他年岁不大,垂着眼,很是安分,但并不显得拘谨。
不多时,一道“陛下、摄政王到”的尖锐高声划破寂静。
贡士们登时起身,齐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江怀允牵着小皇帝从殿外走来。
待到高阶之上,小皇帝坐上龙椅,用稚嫩的嗓音一本正经道:“平身。”
礼部尚书适时出列,宣读殿试的规矩和流程,末了,合拢起手中的折子,朝上躬身道:“此次春闱所选贡士俱已准备妥当,请陛下、摄政王赐题。”
小皇帝眨了眨眼,下意识望向一侧。
江怀允神情淡淡,起身走到桌案旁,执笔蘸墨,敛着宽袖运笔如飞。不消片刻,两个架构和谐、工整又不失气度的大字便跃然纸上。
赶在太监拿起前,小皇帝探着脑袋看了眼,有些茫然地偏了下头。
江怀允搁下笔,居高临下,望着下首的一众贡士。扫视一圈,最后在第三排定了片刻。
太监们举着写了题目的纸去给贡士们展示。
江怀允淡声开口:“本王昨夜读《孟子》,见'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一句,感触颇深,故得此题。诸位久读诗书,见识卓远,便以'善'、'法'二字为题作论,畅所欲言。本王与陛下在此,静待诸位高见。”
众贡士异口同声道:“是。”
骆修文隐在一众贡士间,听到上头传来的声音,不起波澜的神情忽然一变,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般,趁着众人应“是”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朝上望去。
高阶之上,一位身形颀长的男子负手而立,站姿笔挺如松,俯瞰着众人。身着墨色朝服,金线滚边,内敛却不失尊贵,令人不敢直视。
隔得远,看不清他的表情。可已然辨认出那人相貌的骆修文,却在满心惊讶中勾勒出了摄政王漠然冷淡的神清。
似是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江怀允侧过头来,正对上骆修文的视线。
眸光淡淡,并未露出分毫意外。
骆修文忙不迭垂下头去,听到摄政王淡声吩咐:“开始吧。”
一场殿试持续三个时辰。
第一个时辰,小皇帝看着底下的贡士们奋笔疾书,饶有兴致地观望着。
第二个时辰,小皇帝开始感到厌倦,兴致缺缺地打着小哈欠,勉强乖乖坐在龙椅上。
第三个时辰,小皇帝腹中空空,又倦又饿,耷拉着脑袋,分外可怜地揉着小肚子。
江怀允盯着考生的间隙,偏头看了眼。小皇帝似是困极,眼皮打架得厉害,却还是坚强地撑着精神。
年纪小的孩子经不得饿,江怀允给候在一侧的云青递了个眼神。
云青登时会意,弯下身子,凑在皇帝耳朵边小声道:“陛下,小的带您去用膳?”
小皇帝颓色一扫,当即就要喜气洋洋地点头。刚坐直身子,想起什么,迟疑着看向一边。
江怀允朝他点了下头,小皇帝这才喜笑颜开地连连点头。
云青轻手轻脚地抱着小皇帝绕去偏殿,正要把人放下,便听到一道含笑的嗓音:“你看我说什么来着,陛下定然撑不到结束。”
有人紧接着开口,敬佩道:“王爷果然料事如神。”
小皇帝认出来人,从云青怀里蹦下来,似是离弦的箭一般冲到谢祁跟前,奶声奶气地问:“无衣哥哥,你怎么来了啊?”
“买了些果脯,味道甚好,便送来给陛下尝尝。”
康安适时将东西呈上去。
小皇帝忙不迭尝了一块,登时眼睛一亮。酸酸甜甜的东西素来让人欲罢不能,小皇帝也不例外,他不知节制地往嘴里送着果脯,转眼就用了大半。
谢祁笑着敲他的手,提醒道:“等会儿还要用膳,别吃太多。”
小皇帝“哦”了声,听话地收回手,待云青替他擦拭完毕,小皇帝当即手脚并用地爬到谢祁身上,凑在他耳边悄声道:“无衣哥哥,我方才在大殿上见到了你的那个朋友。”
怕谢祁不理解,又补充道,“就是那日把我撞倒又救起来的那个人。”
看他这迫不及待分享的样子,可见是忍了许久的。
谢祁笑了声,故意逗他:“观察人这么仔细,看来陛下今日很是认真啊。”
小皇帝嘿嘿笑了声,颇有几分心虚道:“是小王叔看了他好几眼,我才注意到的。”
似是没有料到是这个答案,谢祁愣了下,才意味不明地重复:“……你小王叔,看了他好几眼?”
【📢作者有话说】
好酸啊,是醋坛子被打翻的味道。
*
事实证明我就是个万字都攒不出来的菜鸡[叹气.jpg]
第一次在连载期入v,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不离不弃,这章评论区依然有小红包掉落,让我康康会有多少小可爱出没[搓手期待.jpg]
第57章 考题
“是呀。”小皇帝不解其意,乖乖巧巧地点了下头,不待谢祁有所反应,又掰着手指,一本正经道,“不过无衣哥哥的这个朋友看起来似乎很厉害。”
谢祁心不在焉道:“嗯?何以见得。”
小皇帝无知无觉,窝在谢祁怀里,舒服地蹬了下腿,兀自和他分享道:“我看其他人写文章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停笔,总之痛苦极了。可无衣哥哥的那位朋友和他们都不一样。我看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特别顺利,好像一点儿也不觉得难!”
说着,小皇帝有些幽怨地叹了声气,垂头丧气道,“我做课业的时候要是也能这么顺利就好了。”
“我听齐太傅说,陛下近日来的课业完成得很是不错。”谢祁揉着他的脑袋安抚道。
小皇帝叹了声气,一头撞在谢祁肩上,闷闷不乐道,“很快就写不好了。”
鲜少见他这般长吁短叹。
谢祁敛回心神,好笑问:“太傅又出了什么题?”
“他要拿这次殿试的题考校我。”小皇帝苦着脸,委委屈屈地控诉,“可殿试的题连这些读了许多年书的大人做起来都不顺利,我还是个小孩子,怎么可能做得出来啊。”
谢祁拎着他的衣领将人从肩膀上拉起来。
小皇帝瘪着嘴,黑白分明的双眼蒙了层水意,雾蒙蒙的,瞧着可怜巴巴,十分具有迷惑性。
谢祁不为所动,屈指敲了下他的额头,好整以暇地问:“殿试的题目不是早就拟好了?你如今想到了些什么?说来听听。”
“题目有这么——长!”小皇帝举着软乎乎的小手认真比划,对上谢祁似笑非笑的眼神,小手一拍,“啪”地一声捂住半张脸,心虚气短道:“有些字我还不认得。”
换言之,还没读懂题。
谢祁刚要说话。
小皇帝想到什么,忽然抬头,皱着小眉头不解地问:“可是为什么小王叔写的题目只有两个字啊。”
“两个字?”
小皇帝重重点头,偏着头思索半晌,苦恼道:“而且那两个字我没在拟定好的题目里见到过。”
谢祁沉吟片刻,问:“是哪两个字?”
“善,还有一个字我不认得。”小皇帝面带羞愧,小声道。末了,灵光一闪,弯着眼睛补充,“不过我听到小王叔说要他们以'善'、'法'二字为题作论。另一个字应该是法?”
善,法。
谢祁在心里稍加揣摩,忽而轻笑了声,意味不明道,“你小王叔这道题出得倒是极好。”
“当然啦,毕竟是我小王叔出的题嘛!”小皇帝煞有介事地附和。
谢祁慢悠悠问:“那你说说,这道题好在何处。”
小皇帝自然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他皱着小脸,嗫嚅半晌。
谢祁笑了声,没多为难他。正好云青带着人端来了膳食,谢祁拍拍他的背,道:“行了,快去用膳。”
小皇帝“喔”了声,从他怀里爬下来,扯着他的袖子道:“无衣哥哥一起。”
谢祁无可无不可。他不大饿,但也无心去扫小皇帝的兴致,于是陪他草草用了些。
小皇帝风卷残云,吃到酣足,仰头问:“无衣哥哥,小王叔出的那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呀?”
“想从我这里套答案去应付太傅?”谢祁一眼看出他的小心思。
小皇帝嘿嘿直笑,摇着他的手臂,软着嗓音求道:“无衣哥哥,真的太难啦。”
谢祁乜他一眼:“这回还把我供出来吗?”
小皇帝一脸正色地摇头。
谢祁轻轻敲了下他的额头,解释道:“这道题是在论为君治国之道。君主存仁心、施善举,以为天下之表率,称'教化'。但善者恒善,君主的表率不可能感化所有人。先辈定法,以成文定式规范百姓之所为,制定惩处措施来威慑世人。但这是在外的规范,行之愈久,规避之策愈众,即所谓'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①。单靠定法,仍不能成。”
小皇帝皱眉苦思,见谢祁停顿,茫然问:“没啦?”
“时变法易,论善论法皆大有可述,你如今知道这些足矣。”谢祁将小皇帝扶起来,给他正了正衣冠,笑道,“快回去罢,你小王叔要等急了。”
小皇帝原还有几分恋恋不舍,闻言顿时精神起来,痛快地朝他挥手告别。
送走小皇帝,谢祁并未在宫里多待。他带着康安离开集英殿,刚出宫门,便沉声吩咐:“派人将子平唤来,本王要见他。”
康安应了声是,忙不迭去安排人传信。
韩子平纵马远比谢祁坐马车快得多,等谢祁回府时,他已经在正厅等候多时。
“王爷。”
谢祁抬了下手,制止他的行礼,开门见山问:“这几日你盯着冯易,可有收获?”
韩子平如实禀明:“冯易这几日都在客栈闭门不出。前日他身边伺候的小厮出城,将骆公子从回梓州的路上截了回来。还有一事,属下觉得蹊跷,也一并查了。”
“何事?”
韩子平道:“冯易带着小厮昨日将入夜时去了花满楼,只在里头待了一刻钟左右,举止鬼祟,不像是来寻花问柳。属下恐其中有异,已经着手在查。”
谢祁意会:“你的意思是,冯易与盛京中人有所勾结?”
韩子平点了下头:“梓州冯氏并非高门望族,属下这几日也并未查到冯氏一族有仕途亨通之人。若非朝中有靠山,他们怎么敢在科举一事上大动手脚?”
“这桩事本王会留意。你带些人,替本王跑一趟梓州,看看骆修文在梓州的亲眷近况。”谢祁眉心微蹙,沉声道,“暂时不必打草惊蛇,余下的你自行斟酌。”
这便是要在保证骆修文亲眷性命无虞的情形下,放长线钓大鱼。
韩子平心领神会,当即领命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待他离开,康安不解地问:“王爷,裴大人如今在江南,去梓州方便得紧,这桩事缘何不交给裴大人去做?”
“本王答应过他,待他离京后会给他清净自由。”谢祁阖上眼,淡淡道,“世上已无裴永年,此话不必再提。”
36/75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