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赵梦成大吃一惊。
赵文成家的日子一直过得还不错,即使这次秋收有损失,赵文成断了腿,也不至于立马就要卖女儿。
王婶走过来:“是真的,以前还说他家疼女儿,哪知道一场大水就现原形了,家里也没断顿,怎么就到卖儿卖女的地步了。”
“作孽,好好的姑娘不知道卖去了哪儿,俩口子也不肯说。”
村人们都这么想,发大水大家都有损失,可粮食还在,冬天不至于饿死人,怎么样也不该把亲骨肉卖了。
老村长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没看住,赵文成夫妻俩能干出这种事情,拍着桌子骂:“你们还是当人爹娘的吗,那可是你们的亲骨肉,舍得送出去让别人糟蹋。”
赵大嫂撇嘴:“村长,我们是送她去享福了,这事儿我们夫妻俩都商量好了,你别管。”
老村长被气得够呛:“我们青山村就没有卖女儿的人家,你们这是要坏了村里的风气。”
“都说了是让她去享福,等她将来风风光光的回来,别人只有羡慕的份儿。”赵大嫂喊道。
老村长气得直打哆嗦,看着赵文成问:“你也这么想,穷人家的丫头卖出去能有几个落得好下场的?”
赵文成闷声闷气:“我腿坏了得花钱治病,不卖她卖谁,要不村长你借我银子。”
老村长被他气的够呛,转身走了,发话以后再也不管他家的事情。
赵梦成看了个七八,心中闪过一条线索,万家,皇室,搜罗的美女和未来的皇后。
他眯起眼睛,大概猜到赵小花要做什么。
不知该说她幸运还是不幸,刚进门就被万三送往丰州,如今不知道去了哪里。
赵梦成不理解赵小花的选择,但也对这事儿不上心,自家三个孩子已经够他操心了。
“走,回家吧。”赵梦成拍了拍孩子脑袋。
三小只跟在他身后走,赵椿歪着头说:“大伯他们太过分了,小花再讨人厌也不能卖了她啊。”
“也许小花自己也是愿意的。”赵茂却这么说。
赵梦成有些意外老二的敏锐,从怀中掏出糖果来:“来,一人一颗,其他的放着慢慢吃。”
“糖!”赵椿惊喜的喊道。
赵茂被塞了一颗,美滋滋的眼睛都弯成了小月牙,含糊不清的说:“好吃,爹爹也吃。”
赵梦成往自己口中也塞了一颗,饴糖的味道一般,没啥新意。
赵大哥夫妻俩卖女儿的事情成了青山村茶余饭后的笑料,赵梦成却没工夫管,因为他家新房子开始动工了。
赵梦成原本还担心造房子速度慢,年前没法住进去。
哪知道刘炳坤人脉广,第二天就拉着一堆青壮上门,迅速就把事情定下。
建房之前,一群人看着赵梦成拿出来的“图纸”面面相觑。
为首的大汉挠了挠头发,为难道:“你这图纸太新奇,我真不会啊。”
第33章 新房
赵梦成只得手把手教, 房子大体的框架拉出来后,其他就变得清晰起来。
“这块是客厅,左右各两个厢房用来住人, 两侧的院子一边搭一个厨房,另一头是库房, 屋后这块是茅房和洗浴间。”
“厢房库房我都能看懂。”大汉拧起眉头, 疑惑的问:“哥,你要把茅房搭在屋后头吗,这夏天不得滂臭。”
青山村一带如今用的都是旱厕,也就是直接挖一个大坑,往上头搭一块板子, 上茅房的时候站在上头。
时间久了木板被腐蚀,人往上头走都是提心吊胆的,还真有人掉进去过。
条件好的人家, 会在坑里头埋一个大水缸, 一来是干净, 二来水缸也能存粪水,更方便他们挑粪去地里使用。
赵家原本的茅房也这样,搭建在距离屋子十步之外的竹林旁, 上厕所麻烦不说, 那味道简直了。
赵梦成打定主意要改:“你看这儿, 我在茅房下头埋了下水道, 到时候只要用水一冲, 脏东西就能冲到旁边的大坑里。”
虽然还是要定期清理,但这样一来显然比现在干净卫生。
如果他乐意, 还能用粪坑搭建沼气池,但赵梦成嫌弃粪坑恶心人, 放弃了这个想法。
刘炳坤在旁边听见了,惊讶不已:“哥,你这想法能行的话,以后咱茅房都能干干净净的。”
泥瓦匠也不反对了,只说:“就是废水,麻烦的很。”
“只要干净,我不嫌麻烦。”赵梦成一口咬定。
主人家要求,泥瓦匠也不反对,又指着旁边的洗浴间:“洗浴间又是什么,洗澡还得单独拉一块地方吗?”
赵梦成指了指厨房:“这块跟厨房连在一起,中间放一面火墙,这样厨房做饭的时候后头屋子也热乎起来,冬天也能在里头洗澡。”
原本他还打算加上热水系统,但现在的技术条件达不到,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
泥瓦匠啧啧称奇:“还有这样的法子,咱们这块用火墙火炕的少。”
赵梦成笑了笑,只问:“入冬前能造好吗?”
泥瓦匠拍着胸脯保证:“只要砖瓦足够,一个月就能给你盖完了。”
他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带着人直接上门,开始打地基。
赵梦成不想把原来的房屋拆除,索性找村长又批了一块宅基地,就在老屋后面不远。
这块地地势更高一些,地方也宽敞,就是稍微偏僻一些,后头就是大片大片的竹林。
别人嫌弃这地方冷清,赵梦成却不嫌弃,反倒是十分喜欢。
造房子第一步便是打地基。
赵梦成过去的时候,就瞧见一群大男人光着膀子正挥舞着夯锤敲打地基。
这是夯土地基的法子,捶打的过程中,工人还会往里头加石渣土、灰土和当地的一种特殊土。
瞧见赵梦成一副感兴趣的样子,泥瓦匠笑着解释:“这样捶打出来的地基牢实,住上一百年都不会坏。”
不止如此,他们还会往里头加上芦苇的枝条,让地基更加牢固。
赵梦成转了一圈:“我听说南边会用红糖、鸡蛋清和糯米来造房子,造出来的房子坚固耐用,不怕水淹火烧,历经百年风雨都还完好无损。”
泥瓦匠显然也听过这个,点头道:“南边是有这样的做法,但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红糖鸡蛋糯米哪一样不贵。”
周围的小工也惊讶纷纷:“富贵人家可真奢侈,又是红糖又是鸡蛋的,不吃往土里头塞。”
赵梦成也只是随口一提,要是他真拿红糖鸡蛋出来造房子,村里指不定传成啥样。
“要不让我试试?”他看上了夯锤。
泥瓦匠瞧着他文弱的长相,犹豫道:“这活儿看着轻松,干起来可累得很,您别扭了腰。”
“不至于。”
赵梦成接过夯锤就挥舞起来,一开始还生疏的很,但他立马适应干的又快又好。
泥瓦匠看了忍不住称赞:“你还有这手本事,以后不卖豆腐也能靠造房子挣钱。”
“我哥有的是法子挣钱,哪儿要去给别人造房子。”前来帮忙的刘炳坤笑道。
泥瓦匠一听也是,洪水刚过,许多人家都在为年底的口粮发愁,能在这时候造房子的家底肯定不薄。
就他家也被洪水打得措手不及,这才急急忙忙的出来接活儿干。
赵梦成试了试,就知道夯土是个体力活,他笑着开口:“大伙儿把地基打严实了,中午有肉吃。”
青山村上门干活都是要包一顿饭的。
小工们一听,纷纷高兴起来,一个个都喊:“保证给你打得严严实实。”
赵梦成算着人头,除了请来的泥瓦匠和小工之外,村里刘炳坤王明等人也都来帮忙,工地上闹闹哄哄的一群人。
他索性割了十斤肉,往里头加上萝卜豆腐和酸菜炖了满满当当的一大锅。
王婶过来帮忙,瞧见了为他心疼:“去别人家干活顶多见点肉末,你也太实诚了。”
“头一天打地基费力气,吃好点地基也打得牢实点。”赵梦成也没打算天天这么吃,否则人家真把他当冤大头了。
等到晌午时分,赵梦成端着大锅,三小只捧着饭盆到了工地上。
碗筷不用拿,工人们都会自己带过来,否则人多主人家拿不出这么多的碗筷。
“吃饭了,吃完了大家再好好干。”泥瓦匠一看居然有肉,大声招呼道。
他拍着赵梦成的肩头:“怪不得阿坤老跟我夸你,你这人确实是厚道,放心,吃了你这顿饭,以后房子只要有问题,你尽管来找我。”
赵梦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那房子就拜托你们了,我指着能住上一百年。”
赵椿跟赵茂拿着铲子,工人们排队过来他们俩就给打饭,一碗饭,一碗肉,饭可以再加,但肉菜吃完就没有了。
赵椿负责打菜,他一脸严肃,力保自己每一碗都分量差不多,并且要有菜有肉有豆腐。
赵茂就随意许多,反正吃完了还能添饭,干体力活的就没一碗饭就停下的。
工人们带来的饭碗都额外大,比他们家最大的海碗都大,有时候赵茂连挖了三勺饭都塞不满。
小孩儿心底疑惑,觉得待会儿要问问爹爹这是为什么,人家的饭碗为啥比他们家的都要大。
赵馨帮不上忙,就拽着赵梦成的衣角好奇的往地基看。
泥瓦匠目光落到三小只身上,忽然问:“这就是白龙救童子里面的金童子吧。”
赵梦成笑着摇头:“就是一出戏,你们还当真了。”
“害,别人不信我肯定信,阿坤都说了他亲眼所见,就是百米长的神龙把你们从水里头救出来的。”
泥瓦匠也是个健谈的,滔滔不绝道:“如今万家倒了大霉,黄大人真是个青天大老爷。”
又说:“怪不得你力气那么大,这都是老天保佑,你这三孩子看着就有出息,一脸聪明相。”
赵梦成听得哭笑不得,白龙救童子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村里人看他们父子跟看神仙似得,居然还有人大半夜的偷偷在他家门外烧香。
有菜有肉米饭管够,吃完这顿饭,工人们干活更乐意卖力气了。
赵梦成这才放心,带着锅碗和孩子离开,他待会儿也得过来一起干活。
路上,赵茂就问了:“爹,为什么他们的饭碗那么大,比咱家的大好多。”
赵梦成便解释:“他们都是出门干活的,有些地方只许吃一碗饭,或者吃完一碗饭再去打饭就被吃光了,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他们带的饭碗才会特别大。”
“原来是这样。”赵茂点了点头。
赵椿却兴致勃勃的:“爹,待会儿我也要来帮忙,我力气可大了,多干一点咱们就能早点住进新房子。”
赵梦成没拦着,他可不想把孩子养得四肢不勤。
帮忙的人多,赵梦成也舍得花钱,砖瓦准备的齐全,伙食也好,造房子的速度就快。
不到半个月的功夫,房子的雏形就有了。
知道赵梦成要造新房子,村长特意将自己珍藏的一块榆木抬了出来,让他拿去做房梁。
赵梦成一开始不肯收:“叔,这么好的木头你自己留着,回头造新房子,给阿坤用都成,我自己买一根就成。”
“房梁难寻,你一时半会儿去哪儿买,现在买价格也贵。”
老村长却坚持的很:“再好的木头也是给人用的,回头你找到好木材还我一根就是。”
“说起来这根房梁还是当年你爹在的时候帮我一块儿找的,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爹九泉之下要是知道,肯定也高兴。”
刘炳坤也说:“我成亲造房子都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哥你先拿去用。”
老村长更是说:“收下,不然你就没把我当叔。”
赵梦成见他们真心要给,这才收下。
老村长的木头解决了赵梦成的燃眉之急,木头好找,梁木难寻,房梁架起来后,整个房子的框架就有了。
只是赵梦成的要求多,泥瓦匠有时候也是一边问,一边下手,等框子搭好后速度反倒是慢了下来。
幸好泥瓦匠保证,再慢落霜前也能造好,赵梦成这才放心。
房子还没造好,曹家倒是找上门来。
洪水褪去后,上河村家家户户多少有些损失,很快就恢复豆腐生意开始挣钱。
如今村口又成了那副热闹的样子,因为附近的村子多少有受灾,百姓们为了糊口,更乐意来贩卖豆腐挣一个糊口钱。
正好天气变冷,豆腐放上两三天都不会坏,甚至还有人不远千里的奔赴丰州卖豆腐。
他们几个人组成一个豆腐小团体,直接坐船走,一次带上成百上千的豆腐,利润居然还不错。
赵梦成家的豆干、霉豆腐、豆皮也很受欢迎,这些东西更放的住,要不是他供货不足,进货的能一口气都买。
曹家人坐着牛车赶过来时,看到的就是热闹非凡的村口集市。
曹老爹惊讶的张大嘴:“咱没走错地方吧,这儿是上河村吗,怎么这么热闹?”
跟城里头比也没差多少了。
曹大是打听过的,解释道:“赵兄家里是卖豆腐的,之前万三就是想强买他家的豆腐秘方,所以才会对他下手。”
“知道他是卖豆腐的,但没想到他家生意做这么大。”曹老娘也感慨起来。
曹二笑道:“这个赵梦成是个有本事的。”
曹大回头说:“听说赵兄自己发达后不忘村里人,将豆腐的秘方教给了他们,所以现在上河村许多人家都在做豆腐卖,反倒是他们自家不再卖豆腐,改卖豆干豆皮了。”
“娘,你不是很爱吃霉豆腐吗,霉豆腐就是他家做的。”
曹老娘反应过来:“原来是他家,怪不得会被万家盯上。”
提起万家,曹家人无一例外都满脸厌恶。
34/192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