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反派他爹佛系种田(穿越重生)——人生若初

时间:2024-09-27 08:05:07  作者:人生若初
  他对自己的手艺心中有数,就是舍得放料,那么多冰糖撒下去能不好喝吗。
  赵茂喝了一口就抬头夸:“是爹爹做的好吃,别人家就算放冰糖也没这么好吃。”
  赵馨用力点头,喝了一口就问:“爹,要给小弟弟端一碗吗?”
  “他又没吃撑,不用喝山楂水。”赵椿说,觉得锅里头那点还不够自己吃。
  赵馨却说:“爹爹做的最好吃,我想让小弟弟也尝尝。”
  “那就给他送一碗。”赵梦成也不吝啬,直接打了一小碗。
  赵馨高高兴兴的端着走了。
  后头赵椿老大不乐意:“三妹咋对那小子这么好,平时她都不乐意帮我端茶送水。”
  “她肯定是瞧小弟弟长得好看,三妹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她嫌村里头的人都丑,就跟曹五妹玩得好。”赵茂一眼看穿亲妹妹。
  赵椿更生气了:“可我也不丑啊,爹都夸我长得好。”
  赵茂看了眼五大三粗,一脸正气的大哥,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好看跟壮实的区别。
  赵梦成喝着山楂水,听着孩子们的相声,觉得滋味更好了。
  端着满满当当的山楂糖水,赵馨来到了隔壁书房,一进屋就瞧见床上的小孩儿正用那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自己。
  赵馨觉得小弟弟的眼睛特别好看,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惜脸上有一道疤破坏了。
  她笑眯眯的问:“我爹做的山楂水,可好吃了,小弟弟你要尝尝吗?”
  唐糖红着脸爬起来:“谢谢。”
  他伸手接过这碗简陋的山楂水,一时不知道从何下口。
  “快喝呀,凉了就不好喝了。”赵馨催促道。
  唐糖低头,就着碗边喝了一口,酸甜的口感袭来,让孩子享受的眯起眼来。
  “是不是特别好喝。”赵馨瞧见了他的喜欢,有些得意,“肯定是你喝过最好喝的糖水了吧。”
  唐糖顿了一下,又点了点头。
  赵馨更高兴了,坐在床边说起话来:“那你多喝点,喝完了锅里头还有呢,不过我家的山楂不多了,那是大哥秋天摘回来的,可酸了,能把人的牙齿都酸掉了。”
  “哎,早知道山楂糖水这么好喝,我就让大哥多摘点,这个比蘑菇好吃。”
  在她叽叽喳喳的声音中,唐糖一口一口将山楂糖水喝了个一干二净。
  山楂太小,不是新鲜的,口感有些涩。
  冰糖不够纯,放的多了一些,导致最后的口感偏甜。
  炖的时间不足,山楂不能抿一口就化开。
  唐糖能说出好多个不足来,但在这样的冬天,能喝上这般的山楂糖水就是享受,他知道对于普通人而言,糖是非常珍贵的。
  这家人却愿意分给他这个外来人吃。
  唐糖微微垂下眼眸,心底闪过一个念头。
  蓦的,一只小手抚摸上他的脸颊:“弟弟,你怎么了?”
  唐糖僵住,侧脸避开她的手。
  赵馨没感受到他的拒绝,低头看着他问:“你刚才看着好像要哭了,你是想爹娘了吗?”
  唐糖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我不记得他们了。”
  赵馨学着赵梦成的样子,轻轻拍着他的肩头:“一定是你还太小了,所以忘记了,不过没关系,等你长大就能想起来了。”
  “馨儿,小弟弟吃完了吗,爹说吃完就把碗送过来。”赵椿大嗓门的喊。
  赵馨立刻捧着碗出去。
  外头传来一家人热闹的声音,赵梦成不知说了什么,逗得三个孩子都在笑。
  笑声隔着屋子传递过来,显得朦朦胧胧的不太真实。
  屋里头,唐糖再一次躺进了被窝,将自己包裹成一个茧,他心想,这家的主人看着和善,愿意花钱花力气救回他这个陌生人,但在他醒来之后,却对他并不关心。
  小孩儿敏锐的察觉到,对方救了自己,就跟救回一只小猫小狗没什么区别。
  想要在这个家留下来,他还得想想办法。
  唐糖扯着暖洋洋的被角,陷入沉思。
  赵梦成确实没多关注养病的孩子,只每日帮他熬了药,又把刘大夫自己配的药膏递给孩子,让他每天自己涂药。
  至于其他的,他并不太上心。
  家里最上心的是赵馨,她这会儿过着大姐姐的瘾,每天都要盯着唐糖涂药膏,眼巴巴的希望他脸上的疤痕能消失,彻底变成一位“小仙女”。
  正月初五一过,村里因为过年而暂停的豆腐生意再一次开始。
  原以为过了一个年,豆腐生意立刻就能红火起来,隔壁王家乐淘淘的做了许多豆腐。
  哪知道王明兴冲冲的出门做生意,傍晚时分才回来,车上的豆腐还有一半没卖出去。
  当天晚上,王明就找到了赵梦成:“哥,城里头情况不太好。”
  “说说看。”
  赵梦成去年便发现了镇上的冷清,但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不止王明发现了,村口原本热闹的豆腐市集,今天也受到了冷落。
  王明拧着眉头:“我原想着好些时候没去卖豆腐了,只怕不够卖,哪知道街头上人都不多。”
  按理来说,就算周围的村子受了灾,镇上的人多少有积蓄,日子影响不大。
  王明多了个心眼,趁着卖豆腐打听了一番,才知道真相。
  “几个熟悉的老主顾说,去年情况就不大好,粮食价格涨得太厉害了,光是口粮就让人吃不消,哪有余钱买别的。”
  “不只是我家的豆腐卖不出去,如今除了米铺粮食,其他生意都不好做。”
  赵梦成听了,便知道情况比他预计的还要糟糕,不免也有些担心。
  王明叹气道:“如今豆子价格在涨,豆腐的利润原本就少,再卖不出去的话,这桩生意怕是要黄了。”
  赵梦成便劝他:“既然粮食珍贵,倒不如先把豆腐生意放一放,好好春耕。”
  “也只能这样了。”王明叹了口气,打算再看两天,要是生意做不起来,就先回家管春耕。
  “还有一件事,如今镇上都说圣人要办千秋节,下头大人们都忙着献上寿礼,咱镇上也得出。”
  赵梦成头一次知道这件事,忍不住拧眉:“丰州受了灾,还得给上头送寿礼?”
  怪不得大周覆灭的那么快,老皇帝这操作简直是在老百姓心里头扎刀子,逼得百姓造反。
  王明也是气愤不已:“皇帝老儿只顾自己逍遥痛快,哪里管我们百姓死活。”
  等人走了,赵梦成若有所思。
  “爹,那咱家的豆干还做吗?”赵椿跑过来问。
  赵梦成想了想,便道:“明日去镇上看看,正好唐糖也好的差不多了,咱去拜访黄县令,最好能找到他家人。”
  正坐在小板凳上,任由赵馨给自己梳头发的唐糖愣住了,抿着嘴低下了头。
  第二天一早,赵梦成没带三小只,将唐糖抱到了驴车上。
  赵馨有些舍不得,但还是拉了拉唐糖的手:“小弟弟,你乖乖的,马上就能找到你爹娘了。”
  唐糖没吱声。
  驴车上,赵梦成看了眼孩子,难得安慰了一句:“别担心,黄县令会有办法妥善安置的。”
  唐糖张了张嘴,却又把话都咽了下去。
  一直到看到城门的时候,小孩儿忽然拽住他的衣角,仰起没有受伤的半边脸:“叔叔,我能留在你家吗?”
  赵梦成摸了摸他的头发没说话。
  唐糖有些着急:“我会帮忙干活,不会给家里添麻烦,你别把我丢了好不好?”
  赵梦成却只问了一句:“唐糖,叔叔不能收留来历不明的人,那会给赵家惹祸。”
  “还是说,现在你愿意告诉我自己的来历?”
  从孩子醒来的第一天开始,赵梦成就知道他藏着许多秘密,孩子不愿意说,他也没兴趣听。
  可把孩子留在却是另一件事,赵梦成只想顾好自己的小家,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并不想牵扯到是是非非中,平白给自己找事情。
  唐糖被他的眼神一刺,猛地低下头不再说话。
  赵梦成说不上是失望还是松了口气,只是驾了一声,过了城门。
  驴车直奔县衙,黄县令显然还记得他,见他带着年礼上门倒是也客气,还亲自面见了他。
  赵梦成道了几句新年话,才提起捡到的孩子。
  黄县令眉头微皱,却还是说:“你先把人留下,回头送济慈院吧。”
  济慈院原本是朝廷办的“孤儿院”,能够收留无家可归的幼儿和老人,给他们一碗饭吃不至于饿死。
  可时间久了,济慈院名存实亡,如今都是一个破落院子,顶多有个老婆子看着,至于别的,那就看当地父母官。
  黄县令还算好的,至少上河镇的济慈院从没饿死过人。
  唐糖听着他们三言两语决定了自己的去处,头垂的更低,拳头微微捏紧。
  黄县令摆了摆手,让人把孩子带下去。
  赵梦成按了按小孩儿肩膀,塞给他一个小荷包,里头藏着一些钱,足够孩子在紧要关头应急,他的善心仅限于此,再多,就没有了。
  唐糖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到底没说什么。
  黄县令见状,倒是夸了一句:“你也算是有善心。”
  “比县令您差之远矣,若不是县令主持,上河镇只怕早就乱了起来。”赵梦成说道。
  黄县令听了这话反倒是长长叹气:“本官也只能止步于此,只怕最后落得个鱼肉百姓的恶名。”
  赵梦成眼神一动:“大人可是正为寿礼发愁?”
  黄县令看向他:“你也知道了?”
  “镇上传得沸沸扬扬,赵某也略有耳闻。”赵梦成怀疑这话是黄县令传出去的,好让百姓知道,不是他这个县令要钱,而是皇帝。
  这般去想,黄县令倒不像是愚忠之人,否则不会这么做。
  黄县令淡淡道:“本官倒是想只送两三样土产应付,只可惜就算本官敢拿乌纱帽冒险,东西也送不到圣人跟前。”
  “大人考虑的周全,若大人因此触怒上峰,落了官职,上河镇的百姓还能依靠谁。”赵梦成不提黄大人私心。
  黄县令听了这话,脸色和缓下来,眉宇还是发愁:“本官可以不要名声,却不能不顾这一地百姓,此事实在是让人为难。”
  最为难的是,即使他愿意鱼肉百姓,现在的上河镇也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
  赵梦成忽然开口:“大人,赵某倒是有个讨巧的法子,既不用劳民伤财,又可以皆大欢喜。”
  黄县令忙追问:“你快说说。”
 
 
第55章 无赖
  赵梦成来之前便早有准备, 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
  “黄大人,请看。”
  黄县令一脸疑惑的接过去,翻开第一页便看入了迷。
  只见小小的册子上, 书写的却是务农增产之法,从育种, 催芽到沃肥应有尽有, 零零总总,让黄大人一眼便认定,若能落实下去,今年上河镇必能丰收。
  他心头一喜,眉头却皱得更紧。
  将册子放下, 黄大人看向赵梦成:“法子确实是好法子,与百姓有利,乃是利国利民之良策, 可惜了。”
  赵梦成像是看不懂他眼中遗憾和郁卒, 开口问:“若能得稻穗百颗, 扎成两束呈上,岂不妙哉。”
  “百穗为百岁,双呈为双乘, 取义百岁乘百岁, 恭贺圣人万岁无疆。”
  黄县令自然也知道这办法好听又实惠, 更难得是能表彰他这个当地父母官爱护百姓, 一心为民, 实乃一举双得。
  但一切的前提是,圣人得是个明君。
  黄县令脸色沉沉, 许久才开口:“本官曾在京城为小吏,六年前, 曾有御史当朝弹劾圣人耽于享乐不顾民生,闹得沸沸扬扬。”
  “你可知道那御史是何下场?”
  赵梦成侧耳倾听。
  黄县令想起当年的事情,鼻尖依稀还是血腥味:“他被拖出去当庭杖责,牵累三族,自此之后,朝堂上再无人敢提民间疾苦。”
  “圣人说,他乃是天子,自有天佑,大周理应年年丰收,岁岁有余,既如此,又哪里需要什么丰产之法。”
  他背着手踱步:“朝廷官员报喜不报忧,各地灾祸都不敢报到圣人跟前,丰产之法是好,献上后却福祸难料。”
  赵梦成听懂了他话中未尽之意,当今皇帝就是个贪图享乐的昏君,只喜欢美女财宝,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
  下面的官员害怕送命,一味逢迎,以至于如今正经的治理一地,倒不如溜须拍马有用。
  黄县令沦落到上河镇,可见在朝中无人,几次三番的请求免税无果,可见当地知府的态度。
  看来大周的皇帝比想象中还要荒诞。
  赵梦成心知大周也没剩下几年,能熬那么多年算他底蕴身后。
  “大人辛苦了。”赵梦成起身作揖。
  黄县令见他如此,深有知己之感,连忙将他搀扶起来:“只恨本官位卑言轻,无能为力。”
  赵梦成反握住他的手:“大人,赵某还有一个办法。”
  “圣人千秋,意在吉祥,不如拿出十两金子,请工匠打成最薄的金箔,再让上河镇百姓按下手印,写下贺语。”
  黄县令微微一顿:“这……可行吗?”
  赵梦成劝道:“十两金子,上河镇富贵人家凑一凑也就够了,难就难在这份心意,需要上河镇上上下下所有百姓都参与。”
  “有什么比整个上河镇百姓都送上恭贺,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更能证明大人您一心为君,忠君爱国呢?”
  黄县令立刻明白过来,赵梦成的意思是,要让城中富户出这个钱,十两金子虽然不少,但上河镇的大富人家扯一扯,确实能凑出来。
  金子的延展性好,十两金子足够打造成一副画卷,到时候百姓们按下手印,卷起之后,倒也有几分像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