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以后她又回来了,裹着大衣,围着个大围脖,把头和脸都挡严了。带了一卷卫生纸,带了两片用自己秋衣剪的布条,还带了个瓷勺。
不等进去就能听见婴儿的号啕,进去了看之前那男警察正抱着。巡逻的警察已经回来了两个,正围着暖气片烤手。
警察看见她,问:“你咋又来了?”
庞清把那一兜东西往椅子上一扔,站在另一片暖气旁边烘自己一身冷气。
她这人连声音都冷,听着没一点感情,“那他让我捡着了,不也是命吗?”
那晚上庞清在派出所待了一宿。把从前帮着带弟弟妹妹的经验用上了,哭了要么喂,要么换。不哭的时候她就倚着暖气片,抱着睡觉。
三十多年前的背景下,一切放在后来不合规、无法实现的事,在当时都过得去。
一个女大学生捡了个孩子,家里谁劝也不听,说多了就一句“你管不着我”。因为这事家里闹翻天了,大学还没毕业,对象还没成,先带个孩子以后咋办呢。她爸连断绝关系的话都说出来了,庞清费解地看着他,问:“就一个孩子你至于吗?”
要说她那时候有多爱这个孩子、多爱心泛滥,那也真没有。她那时候的想法就是非常简单地觉得,不就一个孩子吗?吃饭多个碗的事,算什么天大的事。
她甚至没有给自己捡了个孩子的概念,也没觉得自己当妈了,就只是“捡了个小孩儿”。
当时正在追求她的男生姓韩,得知这事觉得是天大的笑话,说她要是非留这孩子就算了吧。
“算了就算了。”庞清依然费解地看着他,还是那句,“你至于吗?”
男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退让,最后的要求是这个孩子他可以出钱养,但是不能落在他们家,得放庞清爸妈家养,当个弟弟,而不是儿子。
那个年代养个孩子花费远没有后来高,中小学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凭考,庞清她爸是个干部,她从没觉得养孩子这点花费算是个事。
庞清说:“谁用你出钱了,他吃那几口饭能花几块钱啊。”
男生说:“我总不能婚都没结先有个儿子吧?他是哪来的我都不知道,我一辈子给谁养儿子啊?”
“那你就别结。”庞清说。
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这个孩子就落在他们户口上,成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庞清跟家里人说,既然都落在我家了,他就是我孩子,谁也别嘴欠。她这脾气也没人敢惹她,不敢当她面说这事,只是亲戚们都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小辈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当初那个包被里其实夹了张纸,上面写了这个孩子的生日。
那张纸被庞清扔了,落户口时把日期定在被她捡到的那天。庞清心想,有必要吗?孩子你都扔了,记你生他那天干吗,算了吧。
从此韩方驰的生日都按庞清把他从纸箱里抱出来那天过。
韩方驰真的像当初庞清以为的那样,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就长大了。他听话、聪明、懂事,性格不闹人,像个榜样小孩儿。
几年后生下的知墨像是复刻了一个女孩儿版的方驰,两个孩子没让庞清操过什么心,就像当初她说的,当妈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她该上班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
在生下韩知遥以前,庞清一直是这么觉得的。
韩知遥的出生对庞清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这是一个从幼儿期就难带的小孩儿,能哭能闹,脾气又大,一点不合心意就哭起没完。家里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没一个能长期坚持的。
她好像给自己生了个冤家,在那几年里每天心情烦躁,没了耐心,甚至变得易怒。
老韩在年轻时事业上精力花得多,能够为家里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但只要他在家的时候,他都能尽全力去陪孩子。他爱他的妻子,爱他的女儿,只是不爱儿子。
方驰和知墨在那几年里尽可能地哄妹妹不哭,有时庞清看着他们,会在心里想,幸好还有他们俩,也不算完全失败。
但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也有不气人的时候,偶尔不知道冒出一句什么机灵话来,庞清又会觉得,虽然没那两个省心,倒也挺稀罕的。
天生就性格淡漠的人,不会因为结了婚就转性了,也不会因为当了妈妈就情感表达浓烈起来。抱起任何一个孩子亲亲脸颊,说“妈妈好爱你”,这样的事一辈子不会在她身上发生。
庞清知道自己不是个好妈,对每个孩子,她在情感上或许都给得不够。她天生性格有缺陷,又冷又犟,这没法改变。
可在她这里,三个孩子从来不是靠是否亲生的划分,也不是靠儿子还是女儿划分。她一直把方驰和知墨化成一拨,知遥自己在一拨。依据是每个孩子给出的作为母亲不同的感受。
作者有话说:
庞姐得写,正常这一部分应该在63章方驰回家的时候插个回忆,怕你们追连载看这些觉得没意思,还是把这一整块都单独放番外了。一章没写完,明天也是庞姐,不感兴趣的话下一章别买哟。
第65章 番外2
韩方驰最小的那段时间庞清因为还在上学, 还是她妈帮她照顾更多,后来他能说清楚需求了就送托儿所了。
实际上,最初那几年她依然没有直观的作为一个“妈妈”的自觉。大部分时间里, 这个小男孩儿就像生活在家里的一个人,并不讨厌他, 也会照顾他,可并没有更深的心灵上的牵绊。
如果说就像在养一只小动物, 也没那么随意。或许更接近于一个侄子的感觉,是一个亲人, 可她并没有因为养了一个小孩儿就自动生长出一根母子间的“脐带”, 产生母亲和儿子之间紧密的羁绊。
后来这根“脐带”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或者有没有长出来, 庞清从来没考虑过。
她就不是一个会主动去琢磨情感关系的人,她天生在这方面少根神经, 感知不到,也懒得想。
方驰和知墨都是听话的乖小孩儿。可小孩儿就该是淘气的,会跟父母撒娇的。特别听话的小孩儿多数都有着敏感的内心,且聪明柔软, 他们知道什么样才是父母希望的,越是这样的孩子,对情感的感应就越敏锐。
庞清能尽到作为一个母亲该尽的义务, 能把她的孩子教育得很好,但她无法提供满溢的情感,也从没跟她的孩子们有过单纯情感上的交流。
知墨还能从她爸爸身上感应到明显的偏爱, 方驰不能。
他从小就隐隐地感到似乎所有人都对他有着额外的关注, 他莫名地背负着更多期待, 亲戚们落在他身上的眼神总比别人多。他像是总在被评判, 似乎得做得更好。
老韩一直没拿韩方驰当过亲儿子,但生活上也没差过,没在物质上亏过他,只是情感上他始终没真正接纳过。从最初他就是被迫接受的这个儿子,这些年想法都变过。表面过得去,实际心里不亲。
韩方驰高中时听到他们夫妻的对话而从家出去那个夜里,庞清其实脑子也很乱。
老韩说:“就借着这次跟他们都说明白算了,也养这么大了了,都知道了以后他们之间也能注意。”
“注意什么?”庞清烦躁地说,“你把嘴闭上。”
老韩要跟家里三个孩子都说清楚,庞清说:“那你干脆把他撵出去得了。”
“我没那个意思。”
“有区别吗?”庞清皱着眉,“你有完没完了?”
老韩当时说:“家里多个不是亲的孩子,我有的候感觉连咱俩都隔着一层,就像你带了个自己的儿子。”
“那你就当我二婚的。”庞清本来就烦,张嘴就来,“你能过就过,过不了离。”
韩方驰住在何乐知家的那几天,家里也在闹矛盾。
老韩因为庞清这么随意地把离婚给说了出来,觉得不能接受。她当初非要带个捡的儿子,他也接受了,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庞清因为这个儿子轻易说出离婚来。老韩对家庭的爱毫无疑问,庞清这句话这让人觉得她把这个家看得太轻了
当然家里的矛盾永远是老韩妥协,后来老韩承诺了会把嘴闭好。
庞清说:“如果不是你也没这么多事儿了。”
老韩说:“早晚得知道,这事儿哪有能瞒住一辈子的。”
“知墨知遥不能知道。”庞清只说。
“我不都答应了吗?”老韩说,“我不说。”
韩方驰再回家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常,一如既往地叫着“爸”“妈”,他们也没正式聊过这些。韩方驰依然是个优秀的孩子,只是对自己的要求似乎更严格了,也更加独立。
庞清从来没要求老韩非得把韩方驰当亲儿子,就让他把表面和谐装好。老韩装得也还算可以,如果不是韩方驰突然回家说他是个同性恋,或许老韩真能这么装一辈子。
毕竟同在屋檐下天天见面那些年都过去了,韩方驰从上了大学以后就不常回家,现在隔段时间才能见一次,韩方驰也从不在家住了。
不知道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还是这些年跟韩知遥的针锋相对把她的冷淡打碎了,庞清在近些年觉得,她的性格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情绪起伏比以前大,气急了会流眼泪,对情感的感知也比从前多,虽然多数时候都是负面的。
可作为一个母亲的感受,却也变得更加明显。
韩方驰回家说会跟个男人在一起,庞清在错愕之下流了眼泪。
有韩知遥的种种“劣迹”在前,庞清作为母亲已经“千疮百孔”了。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在最初和她并没有“脐带”联结的孩子,已经变成了最能让她感到踏实的一个。
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韩方驰作为第一个孩子,给的所有反馈几乎都是正向的,小时候不用操心,长大以后也能尽力帮她分担。做他的妈妈一点也不辛苦。
他毫无疑问是一个母亲心里可靠的、能够信赖的孩子。每一次跟韩知遥的战争过后,看到他回来会得到一点安慰和治愈。
就是这个最优秀的、已经能够让母亲当作倚仗的孩子,说他是个同性恋。
在那一瞬间,对庞清的冲击要比得知韩知遥早恋的时候强烈得多。
她震惊地看着眼前视线坚定的韩方驰,觉得自己心里最踏实的那一层塌了。
他说“我可以为你们做任何事”,庞清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老韩当着韩方驰的面说的那几句话,就是他在那一刻的真实感受。
他从最开始就没想过要接受这个孩子,被迫养了这么多年,养出了个什么来,简直就是个笑话。
韩方驰在他们面前久久地鞠了一躬,老韩冷眼看着,庞清擦掉了又落下来的眼泪。
他走后,两人都没动,仍在原处坐着。
老韩又说了些什么话庞清根本没听,只是沉默地坐着。人变得感性确实没什么好的,情绪这东西就多余。
“白养。”老韩在旁边又说了句。
庞清突然拿起茶几上的说明书,在他身上用力地抽了两下。
“你打我干吗?”老韩往旁边躲了下。
庞清站起来,冷着脸问他:“你扯什么来路不明,说这些干什么?”
“不是这么回事儿吗?”老韩也来了脾气,“我从最初就说别养,你养出什么好来了?”
“你把嘴闭上。”庞清皱着眉,“你拿他当过儿子?”
老韩冷笑了声,说:“我没有。”
“你没有你就别说这些。”庞清又抽了张纸,擦掉眼泪,“用你管了?”
“你也就能跟我来劲。”老韩说。
“我知道来路。”庞清把那张纸攥成个纸团扔了,“我从来路上抱起来的。”
庞清总觉得韩知遥在这三个孩子里是不一样的那个,其实韩知遥有些方面最像她。
比如脾气最犟、最不服软。
平时跟韩知遥闹了矛盾两人动辄一两个月不说话,像韩方驰这次的事,如果放在别的孩子身上,庞清不可能给出任何台阶。
可韩方驰到底跟另外两个不一样,他知道自己和别人没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联系。
要是没人给他这个台阶,这个家他就回不来了。
最初的冲击退下去以后,愤怒、震惊、失望等等情绪消散,最终只是反复想起他在“谢谢爸,谢谢妈”时的眼神。
他已经长大了,是一个能为自己做出任何决定的成年人。
可庞清每次想到他那个眼神,总觉得是一个懂事的、不爱说话的小不点儿被从家里赶了出去。
“——我想不想看见不也得看见再说吗?”
这句话以后,韩方驰回了家。
“这谁啊!”韩知遥看见韩方驰开门进来,一嗓子喊起来。
韩方驰说:“你喊什么。”
“庞女士你儿子回来了!”韩知遥扬声说。
庞清走过来,冷着脸问:“回来了?”
韩方驰笑着叫了声“庞姐”。
“你别嬉皮笑脸的。”韩知遥在旁边说,“你什么态度啊!”
庞清没等说话,韩方驰顺着韩知遥,又叫了声“妈”。
韩知遥又说:“你道歉就好好道歉。”
韩方驰说:“知道了。”
庞清让她烦得闹心,说她:“你回你屋去。”
又跟韩方驰说:“你过来。”
韩方驰答应了声,跟着过去了。
韩知遥撇撇嘴,回自己房间了。
庞清在挨着后面小院的小客厅坐下,韩方驰跟着过来,坐在她旁边。
“喝茶吗?”韩方驰问。
庞清摇头说:“不喝。”
韩方驰在坐了会儿后,开口说:“谢谢妈。”
他没说谢什么,可能是谢庞清给的台阶。
庞清看他一眼,问:“谢谢我,以后好跟我不来往了?”
“怎么可能。”韩方驰马上说。
55/56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