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古代搞发展(穿越重生)——奇遇木木

时间:2024-10-03 08:50:13  作者:奇遇木木
  毕竟衙门以往管理松懈,工作风气不好是事实,许多人都是混日子的。
  说起来高文生和富商高老爷的并不是一家的,高老爷是他大伯罢了。
  高文生能识文断字,却连童生都不是。
  读书读不好,干啥都不成,纯纯一废物,于是父母求着高老爷托关系花钱给他找了个典吏当。
  反正户房两个典吏,有没有他都无所谓,他不想来,衙门又管的不严,大家何不卖高文生一个人情呢。
  但自打叶如尘整顿衙门纪律后,大家立刻改正了态度。
  衙门变化如此之大,各房各部都在上进,连条狗都打起精神了,只有高文生一个拎不清的。
  他当然也知道叶如尘在说纪律,毕竟开会也不是什么都没听。
  他甚至还担心过会被人告发,所以私下请大家喝了酒。
  只是没想到是知州大人亲自发现的。
  毕竟真没有知州往六房跑,还三天两头的跑。
  高文生不会知道,叶如尘第一次去户房没见他,就已经刨根问到底了。
  户房和吏房人思想觉悟都很高,张人杰和林东第一次就主动坦诚了错误,并把高文生卖得连裤衩子都不剩,
  官场哪有交心朋友,喝酒归喝酒,真出了事,谁也不会莫名替别人担着。
  再说好处,除了多吃他几顿饭,还真没收过啥钱,主要这档子小事也用不着,反正以前没人管。
  叶如尘当时问完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其他人也不敢私下告诉高文生这事。
  所以高文生压根儿不知道叶如尘去过户房。
  高文生来到户房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
  户房的人对他要走的消息丝毫不觉得意外,毕竟后面叶如尘再到户房,都会顺口问一句“高文生又没来吗?”
  户房的人几乎都在心里认定,知州大人是故意不管高文生,就看着他放肆,等越来越严重才方便收拾。
  高文生当叶如尘面不敢多反驳,离开衙门后在路边啐了一口,“谁稀罕留呀,屁大点工钱还想让老子干活,怎么可能!”
  几日后,衙门又要开会了。
  这次是百姓代表大会,乡绅富甲,城郊十八村村长,和城内唯二两个较大书院的山长、老先生,共请了四十余人。
  本次会议目的是思想教育,脱贫致富不能只有官府的人干嚷嚷,需要全民参与。
  哪怕不是一开始就让所有人动起来,但消息也必须传达到位。
  做好思想基石,如此百姓才不会惧怕突如其来的改变,方能勇敢地踏出舒适圈。
  众人收到消息均是头脑发懵,知州大人请他们开会?没听错吧?
  请来的商人代表有六人,其中正包括了高文生说的冯、曾、高那三家老爷。
  三位老爷住的挺近,在路上遇见便一起赶了过来。
  路上还在讨论,知州大人好奇怪,为什么要约在衙门见面,还以开会的名义。
  他们已经订好了酒楼,只等中午请叶如尘去吃饭。
  等到了地方三人彻底惊呆了,什么情况,这么多人?!
  原来,开会真的就只是开会。
  十几位村长一早就赶来了,有年长的老者,也有中年壮汉,有人翻出了压箱底的长衫,有人还是打着补丁的粗布短衣,但都洗的干净。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知州大人,大家都显得有些拘束。
  书吏们守在外面,热情地将人领入会议室坐下。
  位置不分好坏,先来的往前坐,依次排开。
  叶如尘还没来,会议室里只有几个书吏和帮着干活的衙役。
  大家坐到位置上后小声与同伴交谈着,一个汉子指着讲台上方挂着的横幅问身边的长者:
  “那写的什么?”
  “小康陇州”
  老先生捏着胡子眯着眼睛,“好字。”
  “小康...小康是什么意思?”汉子喃喃地跟着念,然后不解的问道。
  老先生解释道:“就是生活安定,不仅能吃饱穿暖,还有闲钱。”
  汉子瞪着眼睛点了点头,“这样呀,那陇州可不小康,我们村很多人都吃不饱呢。”
  老先生盯着那副字若有所思看了片刻,缓缓收回神与汉子聊天。
  老先生见汉子的装束较为寒酸,一幅大老粗模样,与这地方格格不入,与他同来的人也差不多,于是好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是洛河村村长,我叫洛大有。”
  汉子说完又指着自己认识的人介绍,“他是林沟村长,那个是谢庄村长,那边第四个是老树村长,那个...”
  洛大有介绍完自
  己认识的人又问老先生,“你是什么人?”
  老先生说:“我是文尚书院山长,陈先平。”
  洛大有立刻拘谨起来,对读书人发自内心地敬仰,“山长好,山长好。”
  众人相互介绍了一圈,相互间大致有所了解。
  洛大有挠挠头,想不明白,“啥人都有,咱八竿子打不着呀,大人到底为啥把我们叫一起。”
  陈山长道:“你没有发现吗?再做多少都是有些许影响力的。”
  “啊?没有吧,我能干什么。”
  “你不是一村之长吗?”
  洛大有后知后觉,点点头,“对,可我才当了一个月。”
  陈山长:...
  另一边冯家老爷还在和曾家老爷小声讨论,“还吃饭吗?”
  “不知道,这究竟干什么!”
  高家老爷神色凝重,并不太好看,心里直骂高文生是个废物,竟然好端端让人赶出衙门了。
  今日一踏进衙门就感觉气氛不对,变化太大了,高家老爷第一时间就明白是新任知州大人的缘故。
  还没见面就已经能感觉出来这位大人不一般了,该死的高文生,都这么久了居然什么都没说。
  高家老爷只在心里默默祈祷新任知州不要因为高文生对高家产生什么意见。
  民不与官斗,也只有高文生那个蠢货会以为家里有点钱多了不起,他们这些小富商在知州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
  “知州大人来了!”
 
 
第97章 开动
  随着衙役一声呼喊, 会议室内立刻安静了下来。
  大家扭头望向门外,只见几名官员交谈着款款而来,为首是一身着白鹇青袍的俊美男子, 面色严肃、举止儒雅, 散发着独特的气质。
  看叶如尘年纪不大, 一人不确定的拉着身旁书吏小声问道:“哪个是知州大人啊?”
  “走在最前头那个便是。”书吏回答。
  “当真?知州大人看着好年轻。”
  文尚书院的山长说:“听闻叶大人乃新科探花, 果然是青年才俊。”
  随着叶如尘等人越走越近,众人都自觉站了起来。
  “诸位好,久等了。”叶如尘进门后微微一笑,抬手挥了挥, 有那范儿了。
  屋内众人受宠若惊,连忙行礼, “草民见过诸位大人。”
  “不必多礼,大家都坐吧。”
  整个会议室按照叶如尘的要求布置,采用课堂式, 座位前方都有桌子,便与书写或放东西。
  讲台位置原本只有一个主坐, 现在也换成了主席台,三张长桌并排放着,上面铺了墨绿色台布,美观且肃穆。
  参会的百姓代表都没见过这样的会议室,除了书院的几位先生稍微适应些外,其余人都坐得格外拘谨。
  主席台上放着叶如尘和谢同知的名字台签,两人来到相应位置坐下,其余官吏则同百姓代表一起坐在下方, 首排靠窗位置坐了两名书吏专门负责会议记录。
  确定所有人员就位后,衙役关上了门, 因为两侧窗户都大开着,所以室内光线充足。
  书吏递给了叶如尘一个卯册,是参会人员名录,有大家的亲笔签名,来的十八位村长虽是庄稼人,但身为一村之长多少都会写几个字。
  众人坐直了身子,室内安静的只剩呼吸声,大家都等着叶如尘发话。
  “各位父老乡亲代表们,上午好!本官叶如尘,乃陇州新任知州。”
  叶如尘说完站起身,再次冲大家招了招手,紧接着下方坐着的官吏们啪啪啪带头鼓起了掌。
  众人一脸呆滞,手比脑快的伸出来小心翼翼跟着拍了拍。
  叶如尘坐下后接着说道:“本官左手边这位是同知谢长观谢大人,大家掌声欢迎。”
  随即又一阵热烈鼓掌声,谢同知略带僵硬的起身,面带笑容,也向叶如尘那样招了招手,“大家上午好。”
  纵然私下练习了好几次,但谢同知依然有些尴尬,前几次他们自己人开会都是真奔主题,才没有这种流程。
  可这是叶大人专门交代演示过的,说对外要庄重点,一来表示对百姓重视,二来能展现他们亲民的面貌。
  谢同知之后,叶如尘依次又介绍了周词、全勇两位判官,吏目王中安,和各房典吏,大家同样在被念到名字时站起来露了脸。
  不止谢同知等人觉得尴尬,就连下面众人也感到十分别扭,不过几次鼓掌后都放松了神经,不再像初时那般紧张。
  虽然这样有些奇怪,但能分清几位大人谁是谁真的很不错。
  不等大家缓过神儿,叶如尘接下来的话又让众人愣住了,特别是有几位村长脸都红了。
  “金秋时节,很高兴能与诸位欢聚于此。”
  只见叶如尘翻开签到卯册,“初次见面,本官也不知你们是谁,不如大家都做个介绍。”
  “从右至左,从前之后。”
  第一排右边坐着的几位都是衙门自己人,叶如尘伸手对位置偏中间的一位老者做了个请的姿势。
  “这位老先生,可否为大家做个表率。”
  陈山长不紧不慢地起身,对叶如尘行了礼,又转身对后面人拱了拱手,“老朽文尚书院山长,陈先平。”
  有了开头,后面大家松了口气,也都放平心按照顺序做了介绍。
  叶如尘依次记下,会议正式开始。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为何突然将大家召集过来,请向上看,理由就在这里挂着。”
  “小康陇州”
  “大家都知道,咱陇州百姓生活并不富裕,本次会议就是告知大家,从今日起,陇州正式打响脱贫致富第一仗!”
  众人呼吸一滞,叶如尘适时的停顿,大家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
  商户们敏感万分,率先开启防备,其中有几人明显变了脸色,下意识就觉得叶如尘是要拿他们开刀,用他们的钱去帮助穷苦人脱贫,这是万不能接受的。
  冯老爷问道:“请问大人准备如何脱贫?”
  叶如尘会意,但没专门说让商户放心,不用他们钱的话,只道:“脱贫致富靠的不是某一个人,而需要整个陇州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将对陇州脱贫致富做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认真听讲,有疑问可以举手提出。”
  “待结束后,大家回去多多宣传,把思想精神传达下去,这也正是叫大家过来的目的,各位都是身负话语权、公信力的人,务必将消息传遍每一个角落,让全城百姓都打起精神,为好日子奋斗起来。”
  会议指出四个坚持: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坚持全民教育,以教为本,以教兴城。
  三、坚持城镇、乡村共同富裕,不抛弃不放弃。
  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抵制骄奢淫逸等各种不正之风。
  叶如尘说:“我们不能只喊口号,要落实到位,真正动起来。”
  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众人从开始的迷茫听到后面越发热血沸腾。
  衙门中午管饭,有意愿详细了解的人可以留下吃顿便饭,下午接着聊。
  包括十八位村长在内,选择留下的人有三十左右,叶如尘对此较为满意。
  六名商人只留下了三人,其中还有高老爷。
  因为高文生一事,高老爷担心叶如尘对他家有意见,还惦记着找机会吃饭的事呢。
  而与高老爷一同来的冯、曾两家,在会议结束后立刻就跑了。
  还有一位商人蹦跶的最欢,叶如尘讲了半天他没听进去,就会反复确认是否要让他们商人出钱,生怕损害到自己的一丝利益。
  就连最后离开的时候,他还坚定的认为官府就是变着法子想让他们商户去造福陇州。
  可笑至极,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要知道陇州那么多人,就是将他们几人家底掏空,都不够百姓分的。
  而且这六位商人代表其实并不算多大的富商,因为陇州真正的有钱人都不在陇州,早就拖家带口去外地定居发展了。
  他们中或许有
  人还比不上叶如尘豪,毕竟叶如尘还有两千两家底呢。
  叶如尘要的根本不是靠某一个富商出钱帮忙修路搭桥,而是让各行各业各层级都动起来,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出路。
  愚蠢的人还在自以为是,聪明的人就已经开转脑袋抓机遇了。
  另外几个商人和叶如尘详谈后拍着胸脯表示,“我等大力支持官府决策,若有我们可以出力的地方大人尽管说。”
  新区的选址,叶如尘和谢同知在地图上研究了大概后决定实地勘察一下。
  这日他便带着顾青辰,与谢同知、工房几人来到城内西市。
  与此同时,一群衙役、书吏带着东西出了衙门。
  不多时,城中各处挂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奇奇怪怪的标语:
  “建设陇州,人人有责”
  “陇州是我家,富强靠大家”
  “打响陇州脱贫攻坚战”
  “共创美好家园,携手奔赴小康”
 
 
第98章 拆迁
  各标语周边都围了一圈百姓, 众人议论纷纷,十分稀奇,通过口口相传, 不少人都知道了知州大人要带陇州脱贫的消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