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陆顺走了,孟大海跟夫人面面相觑。
孟夫人看着那梳妆台,问道:“我们真要用这么贵的家具啊?这要是磕坏了……”
孟大海看了眼对面的东厢,看到江寂和陆顺进去了,他点头道:“用吧,国公爷看着不像是会刁难人的。”
孟夫人点点头,又去看了下儿子的房间,见是普通的木床,松了口气。
晚上,江寂家摆了好几桌,欢迎孟大海一家。
孟大海看着江寂和下人们都有说有笑的,还喝了好几杯酒,好像是真没那么多规矩,也稍微放开了点。
特别是,国公爷家这饭菜,真是太好吃了啊。
看着夫人和儿子吃得很满足的样子,孟大海感觉,来这里好像也不错。
次日,上工的时候,江寂带着孟大海去看了纺织厂。
孟大海看到工厂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工人都带着口罩,墙上还贴上了很多注意事项,操作要求和流程之类的,非常规范,比一般的行家都还要做得好。
得知这些都是江寂要求的,他便知道国公爷是懂纺织的,是个行家。
特别是他看到那轧棉机和纺纱机的时候,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
“这,这,原来王爷说的是真的!”孟大海激动道,双眼看着那纺纱机目不转睛地,仔细研究着那机子构造。
江寂闻言问道:“王爷跟你说了这机子?”
“对,王爷说您这边有新的机子,速度更快,纺出来的纱也更细,织的布更软,我就很想来了。”孟大海说道。
江寂恍然,原来陆怀舟不仅是拿高薪吸引了他,还有新机器和新技术。
说起来也是,孟大海本身就是京城那边的人,要让人家背井离乡这么远,没有大的吸引力还真办不到。
这个孟大海也是个追求行业精尖的人,他本身技术过硬,听到有新机子能做出来更好的布,便心动了。
“原来如此。”江寂笑道,“那我得多谢王爷。”
孟大海看着纺出来的细纱,感慨:“不仅快,纱也细,韧性也够。”
还有那边的织布机,也是一种新机型,操作更方便,织出来的布更细腻。
他心里对国公爷就不仅仅是身份上的尊敬了,更是一种打心眼里的敬佩。
他起身对着江寂就是一拜,“国公爷,在下今日真是大开眼界了。”
厂子也看过一圈,江寂认真问道:“那,咱们可否去签约了?”
孟大海点头,伸手:“国公爷,请。”
两人到办公室签订了一份雇佣合同,月钱比孟大海之前在那富户家时还要多三两。
孟大海的身世背景陆怀舟那边都调查清楚了,人品是没问题的,江寂很放心地跟他签了个长约。
签完约,孟大海把契约收起来,当即就开始上岗了。
江寂拿来他准备好的布料样品跟孟大海讨论起来,样品有纯色的,也有带花色的。
“孟先生,我是准备生产这些样式的布,您对市场比较了解,给看看。”
工人们在熟悉机子,江寂他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定下来接下来要生产的布料样式。
孟大海翻看着那些布样,布料柔软,十分舒服,是孟大海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棉布了,有这种品质,不愁卖。
这里的样式有二十多种,一半是纯色的,一半是有花样的,纯色的布料颜色很好看,有清雅一点的,也有浓烈一点的,而那些花样也很新奇。
他有些惊讶地问道:“东家,这是您设计的样式吗?”
“对,但是不知道符不符合现在的潮流,我给村里几个婶婶和小姑娘看过,她们说喜欢这几种。”
江寂指了其中几种,又指了指其他三个样式,“男的他们比较喜欢这几种,不过这些还都是村民们的喜好,对于城市稍微大一些的城里人,我不太了解他们的喜好。前阵子我在京城观察了一下,好像京城那边的人可能更喜欢这几种款式的。”
孟大海欣喜地点头:“东家说得没错,京城那边的人确实更喜欢这几种,东家您是想把货直接铺到京城吗?”
江寂:“咱们现在这个厂还太小,产量还不多,还有就是,这一批棉花收上来的价格比较高,我是想先铺周边县、州和省城,再慢慢延伸,周边我们更容易把握市场,方便管理,运费也低。”
“如果卖得好,旁边的十亩地咱们可以用来扩建厂房。到时候,等明后年棉花的价格慢慢降下来,可以抵消运费,咱们就扩大生产,生产京城和其他城池风格的布。我是这样打算的,您看呢?”
旁边的地江寂原本是打算留着建住宅的,但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他那时候也没想到,他们一家有一天会搬到京城去,这边也就没必要建宅子了,正好可以用来扩建厂房。
孟大海见他不急不躁,也没说一下子就要铺到京城那些大城市,而是稳扎稳打,心里一下放下了心。
起码东家心里是有计划的,是靠谱的。
“我跟东家想的一样。”孟大海说道,“不过我们还是要去县城、州府、省府都看一看,才能知道各地的人们的穿衣偏好,以及那些布店的售卖情况。”
“是这样,要做好市场调查。”江寂高兴道,“这阵子正好先做纯色的棉布,我们可以抽时间去看看。”
“好。”
于是,把厂子先让陆顺看着,第二天,江寂带着孟大海和孟平,开始去做市场调查,陆九带着几个护卫跟着。
县城、府城、省城,他们一路看过去,转了一圈回来已是大半个月后。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南边其他各州府、县衙组织的买种子队伍陆续抵达云州,按照朝廷划定的指定购买县,开始购买谷种、红薯玉米土豆的种子。
交易都是在各县的县衙举行,农户们只要把自己家的种子拖过来,价格都是统一的,按照江寂当初卖的价格售买。
江寂他们在好几个县城都看到了种子买卖的现场,热火朝天。
农户们光是卖种子都忙了好几天,特别是红薯和土豆,产量多,体积又大,得运好几趟。
但是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看着拿到手里的银钱,农户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单是谷种,一户农家如果家里有水田三亩,一亩田一季能产五百斤左右(晒干后的),第一季种一亩,第二季种三亩,谷种四十文一斤,剩下一点自己做谷种,其他的全卖掉的话,就能得七十多两银子。
就是后面只种了一季的农户,也都赚了好几十两。而且还有红薯玉米和土豆,还有些还有棉籽的钱,加一起就是笔巨款。
他们一辈子都没这几天赚的钱多,不敢想的数目。
农户们各个脸上都是笑容。
“幸好我们县就挨着昌平县,不然这种好事就轮不到我们了。”
“是啊,昌平县他们那几个第一季就种了新谷种,还种了红薯玉米的县,真是赚翻了。”
“是啊,但是也羡慕不来。”
“如果每年都能这么赚就好了。”
“你倒是想得美,明年全都种上了,谷种卖给谁?”
“哈哈哈,我就说说,今年能赚这么多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但是新谷种的大米好吃,明年卖谷子也会贵一点吧?北方都还没呢。”
“那倒是,明年可要继续好好种好田。还要买红薯玉米那些,也都种上!”
“对对对!全种上,还有棉花!”
“咱们能赚这么多银子,这可真要好好感谢昌国公啊!”
“是啊,要不是昌国公,咱们今年冬天都还得饿肚子。”
“没错,我今年赚的这些钱,都差不多可以建个新房子了。”
江寂特意去交易现场看了下,看到农户们开心的样子,他也不禁扬起了笑容。
正要走的时候,正好碰上陈大人带着人下来巡查种子买卖情况。
陈大人看到江寂,大吃一惊,赶紧跑了过来,深深作揖:“拜见昌国公。”
“陈大人不必多礼。”江寂看着陈大人,笑着问道,“好久不见,大人是来巡查的?”
“对,范大人和徐大人到昌平去了,还说要专程去拜访您。”陈大人好奇道,“国公爷您怎么在这个县?”
“哦,我们有点事过来这边,正好看到大家在卖种子,我就来看看。”江寂挠挠头,“那我不是跟范大人和徐大人错过了?我还得好多天才回去呢。”
上次从京城回来的时候,江寂路过州府的时候特意去见了下徐大人,恭喜他升任的。
“那也没办法,您的事要紧。”
两人正说着,知县大人看到陈大人赶忙过来了,他不认识江寂,陈大人给他介绍了一下。
得知是昌国公,知县大人和他身边的人都赶紧行了礼:“拜见昌国公。”
声音有些大,把周围的农户们都吸引了过来。
“什么?昌国公?”
“昌国公来了?”
“哪位是昌国公?”
“昌国公怎么到咱们县来了?是哪位啊?”
农户们一下都围了过来,江寂穿着很普通,他们一时没认出来,陈大人干脆跟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昌国公,给大家带来新稻种的昌国公。”
农户们顿时都看向了江寂,然后纷纷跪下拜见。
“拜见昌国公!”
江寂无奈地看了眼陈大人,“……”
陈大人还冲他笑。
“……”江寂赶紧说道,“老乡们,大家快起来,不用多礼。”
众人又纷纷起来,略微拘谨紧张又带着感激地道谢。
“谢谢国公爷!”
“国公爷,谢谢您,我们家今年冬天不用饿肚子了!”
“谢谢国公爷,我一辈子都没今天赚的银子多!”
“我们可以过个好年了,谢谢国公爷!”
大家诚挚地道着谢,脸上都是感激的神情。
“不用谢,大家好好地过个年。”江寂扬起笑容,抱拳道,“我提前祝大家过年好了!提前给大家拜个年!”
“祝国公爷福寿安康!”
不知是哪个大哥大喊了一声,随即,所有农户们都齐声喊了起来。
“祝国公爷福寿安康!”
“谢谢大家,我还有事先回去了,大家再会!”江寂赶紧带着人就跑。
陈大人看着江寂跑那么快,好像生怕被人围堵的样子,都有些想笑。
旁边知县大人感慨:“没想到国公爷竟然如此随和。”
陈大人笑道:“嗯,国公爷可能是咱们大盛最没有架子的一位贵人了。”
江寂带着孟大海他们跑到了另一条街才停下。
孟大海想到刚才农户们的感谢和那些话,不禁对江寂更加敬佩了。
江寂他们到好几个城市走了一圈,回来后,巡抚范大人和徐大人他们因为不知道他们归期,已经到其他县去巡查了。
江寂和孟大海商量过后,先确定了六个花样,决定先用来试试水,其他的都先做纯色的,纯色的布料是需求最大的。
确定好布匹的样式,江寂跟孟大海又去县城看了铺子,铺子是江寂早就买好的,就在东大街,而且已经装修好了。
孟大海看过后挺满意的,又提出了几个小建议,江寂让人按照他说的整好了。
这时已经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大家也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开始买布做新衣服,江寂决定开始卖布。
经过一个来月的生产,纺织厂已经生产出了三百多匹布,各种纯色的居多,带花色的还只有二十多匹。
腊月初八,“江记布庄”开业了!
第094章 第94章
进入腊月, 年味一日比一日浓,许多商家都在卖年货,人们也在准备着年节, 过年的一些吃穿用度,以及年节的年礼。
腊八这天, 正逢节日,街上有很多人。
东大街中段忽然一阵炮竹声响起,噼里啪啦的,放完后, 随即锣鼓声轰然敲了起来, 喜庆声音响彻整条街道。
“怎么了?哪家有喜事了?”
“听说是前面有家布庄今日开业。”
“是国公爷家的布庄, 三天前就贴了布告说今天开业大酬宾呢。”
“国公爷家的?那得去看看。”
“在舞狮子!”
“快去看看,听说国公爷家今年收了好多棉花, 看看他们的布!”
大家纷纷往那边热闹的地方跑去。
江记布庄门口, 聚集起了很多人, 大家看着舞狮表演,不时为精彩的表演喝彩,为冬日的街头又增添了一份喜气。
热热闹闹的舞狮后, 江寂和江霞一起揭开店铺牌匾上的红绸子。
江霞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哥哥说店铺登记在她的名下, 特意让她来揭牌。
145/170 首页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