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师傅知道江寂急着扩建厂房,他又跟另外两个建筑队合作,帮着一起建的,所以厂房才能这么快建好。
孟大海写信来说, 机器已经都组装好了, 已经在开始招人了, 很快就能开始生产。
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江寂跟家人说道:“家里的新厂房建好了, 孟大海写信的时候已经开始招人, 现在几天过去了, 应该开始开工了。
赵茹欣喜道:“这么快建好了?可比之前的要大不少,竟然能这么快?”
“嗯,郑师傅找了人一起建, 速度快了不少。”江寂点头。
江霞高兴说:“那可以多生产很多布了, 咱家那布都抢着要呢, 都不愁卖。”
现在盛夏,暑热难当,除了陆怀舟要穿公服,江寂他们一家都是穿着自家的棉布做的衣服,柔软舒服, 又凉快吸汗。
就是陆怀舟到了休沐日,也都是穿棉布衣服的。
江寂给赵茹在家里也弄了纺织的一套机子, 就跟以前在老家一样,赵茹没事就自己在家里织布,除了他们一家,陆九他们这些护卫和王府的下人也都有了新棉布衣服。
陆夫人有时也过来织布,给自家人做衣服,这棉布软和,做中衣是真的很舒服。
江寂他们家来了京城几个月,平时只要不出去别人家做客,他们一家都还是维持着很朴素的生活习惯。
饭后,江寂提笔给孟大海写回信,让他多培养些纺织的人才、管理者,还让他们的布庄掌柜也要提前培养人才。
家里的棉纺织厂针对的是中低端客户,优点是客户群体大,但价格比较低。江寂还准备开个丝绸纺织厂,针对高端客户,专门做高级的丝绸,锦缎。
他现在最发愁的不是技术,是人才,各种管理人才。
钱他也不担心,家里的新厂房开始投入使用,以后也会很快把本钱赚回来,而且还有酒楼进账。
京城这个鼎盛食府,短短几个月,每天都客满,预约都排到了半个月后。
这里也不愧是京城,菜肴价格比老家贵了三四倍,赚的也是老家酒楼的好几倍。
江寂已经让韩青山培养新的厨师,让掌柜去找新的店面了,第二家店可以开起来了。
鼎盛食府一个多月前还出过一个事儿。
一个伯爵家的纨绔子弟在酒楼吃完饭喝醉了找酒楼的麻烦,摔坏了很多东西还不赔钱就走了。
然后第二天,他还没睡醒就被家里兄长拎了起来,要他去酒楼赔礼道歉。
那纨绔子弟还没搞懂,死活不去。
被他兄长收拾了一顿,揪着耳朵喊:“你脖子上长的是猪头吗?你就没吃出来那鼎盛的菜味道样式都很熟悉?”
“哥哥哥,松手,快松手,耳朵要掉了!”那纨绔一手捂着脑袋一边喊,“熟悉,我就在昌国公他们乔迁的时候吃过那么好吃的。”
“吃过你还不用你脑子想想。”兄长真是恨铁不成钢,恨这猪脑不想事。
纨绔想了一会儿,“哥你是说他们去过昌国公府做菜?下次我们家有喜事,也请他们来我们府里做菜。”
兄长:“……”
他手上一使劲,也不管弟弟杀猪般的嚎叫,说道:“昌国公府的乔迁宴都是他家厨师自己做的,那些厨师是昌国公亲自教的,懂了吗?”
纨绔脑子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点,这才反应过来:“哥你是说,那鼎盛的老板以前就是昌国公家的厨师?”
“你说呢?”
纨绔震惊:“鼎盛的幕后支持者是昌国公?”
他兄长冷呵:“吃进去的饭多少还有点用。”
纨绔愣了许久,然后老老实实去酒楼赔礼道歉,把他砸坏的东西都赔付了。
京城这些去过江寂家乔迁宴和鼎盛吃饭的人,基本上都能察觉出来这事,所以鼎盛开业至今还是很顺利的,有些小纠纷,不过掌柜他们都自己解决了,没有闹到江寂和陆怀舟面前来的。
江寂写完信,又研究了一下孟大海寄过来的新布料样品,孟大海根据江寂之前做的那些布料花样,举一反三,得到了不少灵感,弄出了些新花样。
江寂一一看过,又选出了自己觉得好的几种。
陆怀舟在他对面处理公务,看他看得仔细,问道:“家里的布庄是不是要开到其他县去了?”
“嗯,到时候看下新厂房的产量,如果其他县的都到我们这边进货,不开新布庄也可以,还可以省了我们的运费和开店成本。”江寂笑着道,“如果布匹销售得好,让那些其他布庄的来找我们也好,那我们只要专注生产就行了。”
市面上很多布庄其实没有自己的纺织作坊,都是从别的纺织作坊进货的,赚个差价。
“如果供大于求了,再出去开布庄也行。”
“嗯。”陆怀舟见他已经想好了,不再多说,专心看起奏折来。
江寂看完布料样品,放到一边,把墨迹干了的信折起来放进信封里再封好。
弄完,他起来走了一圈,靠在陆怀舟的书桌边,随手拿了一本奏折过来看了下。
这是陆怀舟还没看没批复的,江寂便自己看了一下,这一看顿时惊住了。
“雍县大旱,还发生了蝗灾?”江寂皱眉,“损失重吗?”
说起这件事,陆怀舟好看的眉头也不禁蹙起,忧愁道:“雍县接连一个月一滴雨没下,河床水量都少了一半,粮食眼看就可以收割,全被蝗虫吃了。很多农户不得不提前收割,但损失惨重,灾民在饿肚子。不止雍县,隔壁的陈县临近雍县的地方也开始出现了很多蝗虫,雍县蝗灾还没控制下来,正在往陈县迁移。早上朝堂上讨论过了,让户部先做好赈灾准备。”
“蝗虫是能迁移的,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强,光是赈灾是不够的,得把蝗虫挡下来,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灾民。”江寂拧着眉头问道,“出现多久了?”
“有十一二天了。”陆怀舟说道。
江寂皱眉沉思片刻,当即坐回自己的书桌前,“我给你一些治蝗虫的办法,你让人赶快传到灾区去,特别是要让蝗虫迁移地做好准备。”
“你有办法?”陆怀舟顿时走到他身边来。
江寂点头:“已经发生的蝗灾,只能想办法多灭蝗虫,但是也保证不了完全有用,只是尽可能把损失降低一点,抢救一点粮食回来。还有就是,最好在它们产卵前就消灭掉,如果不行,就要尽量把那些虫卵找出来灭杀,蝗虫二十天左右就能产一次卵,那些卵最快的半个月就能孵化出来。”
陆怀舟闻言面色一沉,这情况已经刻不容缓,“你写,我让人去办。”
陆怀舟也不走了,就在江寂身边站着,看着他写。
江寂搜寻了脑子里所有对付蝗虫的方法,然后先是画了些图,都是捕捉蝗虫用的工具。
太现代的方法这里用不了,然后他又写了些古代人民用来防治蝗虫的方法,各种工具捕虫,以后种蝗虫讨厌的植物,多捉些鸟之类的,怎么找蝗虫卵,怎么灭杀蝗虫卵之类……
陆怀舟看着江寂刚刚写出来的,眉头微拧,疑惑问道:“运送大量鸡鸭过去?”
江寂点头:“嗯,就跟我们稻田养鸭一样,让鸡和鸭子去把卵和幼虫都翻出来吃掉,防止蝗灾越来越严重。”
陆怀舟:“成虫呢?鸡鸭不吃吗?”
江寂说道,“聚居期的成虫会产生毒素,鸡鸭不吃,但是它们要产卵的时候,会停到土壤上,这时候毒素会消失,鸡鸭就可以吃了。所以鸡鸭要赶快运过去。”
顿了下,他继续说道:“咱们昌平和隔壁几个县今年很多人实行了稻田养鸭,离雍县是三四天的路程,不是很远,可以让人去那边收鸭子。”
“以后哪里容易大旱发生蝗灾的,就让他们多养鸡和鸭子,田地里多种些香蒲、苦楝之类的,蝗虫讨厌这些植物的气味。”
陆怀舟是跟着江寂种过田的,知道稻田养鸭的好处,很容易就懂了江寂的意思。
江寂洋洋洒洒把脑子里关于怎么防治蝗虫的办法都写了出来。
他一晚上写了太多字,手很酸。
陆怀舟见状,拍拍他肩膀:“你休息会儿,你说,我写。”
江寂起身让出位置,站在他身边说起来。
两人交替写完,陆怀舟当即叫人来把这些方法带走去印制,然后分发下去。
“我还能兑换一些粘虫板、捕虫网和散的渔网出来,但是运过去太费时间,我跟他们一起下去吧。”
陆怀舟虽然不舍得他,但现在情况紧急,也只有让更懂的江寂去了,他摸着江寂的脸:“辛苦你了。”
“没事,把蝗灾控制住要紧。蝗虫灾害历来都是损失惨重的,那些容易发生旱灾的地方,务必要让他们把预防工作做到位,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嗯,我明天就把要求下发下去。”
江寂说道,“让户部赶快把赈灾的粮食运过去,安稳民心。”
“知道,明天一早就会出发。”
等江寂全部写完,忙完,已经深夜。
江寂休息了四五个小时,陆怀舟连夜进宫去安排事情了。
第二天一大早,江寂带着陆九和陆文,还有带上摄政王签发的文件和防治方法,一起快马加鞭出发去正在遭受蝗灾的地方。
同行的还有一名宣威将军,带着军令一起去的。
户部的运粮大部队随后也启程往雍县去。
还有一队人出发前往了各个县,让他们调集鸡和鸭子送过去雍县。
早朝时,有许多大臣听说了摄政王昨晚大半夜让人到衙门书局印发了蝗虫防治方法,还让人运了许多东西去灾区。
还得知,昌国公已经带人去往灾区了。
此刻,他们看着手里的蝗虫防治方法,都很震惊,对昌国公去治蝗灾也很疑惑。
沈相问道:“摄政王,这防治方法是您写的?”这可是昨天还没有的。
陆怀舟摇头,“是昌国公写的。”
“昌国公?”
“竟然是昌国公?”
“昌国公去雍县了?”
“昌国公还会治蝗灾?”
“为什么要调这么鸡鸭去?”
陆怀舟跟他们解释了一下,众人听完都震惊了。
“竟然是这样。”
陆怀舟道:“等着看吧。”
灾区在西边,江寂他们快马三天赶到了那里,他没去雍县,先去了陈县,蝗虫已经到这里了。
拿到防治方法的陈县知县大人很高兴,他们这里蝗灾已经好几天,都是从隔壁县迁移过来的。
那些蝗虫铺天盖地黑压压的,防不胜防,好多庄稼已经被吃光了。
整个县的百姓都惶惶不安,都在想办法赶虫子,抢收粮食。
除了防治方法,朝廷还下发了一份通知,告诉他们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听昌国公安排。
知县大人看着那防止方法,里面有一条是从别的县会调很多鸡鸭过来,他想不通,这么多蝗虫,都飞在天上,鸡鸭有什么用?
不过朝廷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用意的,他照做就好。
江寂到了那里,就跟知县大人开了个会,把事情安排下去了,也让人同步到了雍县。
江寂找了个空山庄,把那些捕虫网、粘虫板和渔网都兑换出来。
知县大人当即把昌国公说的事情印发到了各个乡镇,还把那些捕虫网、粘虫板都分发了下去。
江寂他们到这里,离蝗灾发现快二十天了。
江寂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先把水田里灌满水,防止蝗虫把卵产在田里。
第二件事,阻止大家捕杀蝗虫。
百姓们看朝廷派了昌国公下来帮助他们,顿时都充满了信心。
这一年来,昌国公在百姓中间的名气可是很响亮的。
他们今年好不容易种上新稻种,眼见的稻穗沉实,看着就要丰收,谁知发生了蝗灾。
这可是蝗灾啊,大家听祖祖辈辈说过,蝗灾过境那就是一粒粮食一片叶子都不给你留。
现在昌国公来了,昌国公一定有办法的!
大家顿时都来劲了,跟着昌国公一起,纷纷拿了粘虫板、网子去捕蝗虫,没网子了,就按照大人发下来的书里说的,做哪些捕虫子的工具。
不过很多人还是用渔网缝了细密的捕虫的网,就跟朝廷发下来的那个一样,这个能捕好多,方便好用。
他们还按照昌国公说的,几个人拉着大网,用杆子兜着,几个人走在田埂上,一路跑过去,就网住了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蝗虫。
有些没工具的,都直接徒手抓了,还有人用衣服去兜。
录县掀起了一阵捕蝗虫的狂潮,他们连粘虫板都不舍得用了,!
晚上再用篝火诱杀蝗虫。
宣威将军带着朝廷的军令,把周围驻守的士兵都带了过来帮助灭蝗虫。
过了几天,周边县的鸡鸭陆陆续续被送了过来。
江寂让他们把鸡鸭都放了出去。
这些鸡鸭都提前饿了一天,此刻看到蝗虫都眼冒绿光,扑着翅膀就上了。
161/170 首页 上一页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