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三国]香草门庭(三国同人)——青山见晓

时间:2024-10-17 20:33:43  作者:青山见晓
  “啊……这几日三人各如何表现?”荀柔披着一件氅衣,盘腿榻上,一手托腮,有些恹恹。
  近几日下雨气压低,他夜里不能平卧,身上哪哪都不舒服,又一直有点发热不退,所以对这些不重要的事,就不大理会。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如果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全都不利,最后让袁绍安好无损退回冀州老家,拿袁尚跟他交换议和,还是有用的。
  但至少要袁绍再打一场前几天那样的硬战,并且还要打赢大胜才有可能,发生的概率,比他荀含光眼下马上倒毙的可能还低。
  “嗯,”钟繇一脸正直,“陈孔璋有些不安,曾求见太尉,太尉拒绝后,其人就在帐中长吁短叹。辛仲治只求一死,未果后三日不进饮食,袁三公子先求见太尉不行,又求丝褥不得,又求澄酒,我念其毕竟是袁氏子,便让人找了一坛粗酒送去给他。”
  毕竟也不能放着不管。
  荀柔闭起眼睛想了想,“袁家三郎自然要随军。”
  还要追袁绍呢,说不定能有点用。
  “陈孔璋,辛仲治押回长安交给文若。”
  “啊?”钟繇一愣。
  “陈孔璋若愿意,就让他做个文书他必定是愿意的,辛仲治嘛,廷尉议罪,若无大案在身,就分二十亩田给他落籍。”
  他是不大相信辛评有绝食死的魄力,就是真的一时起了念,也忍不住饿,当年在颍川大家不是没有来往过,如何不知对方性情饥饿而死,几乎是世上最痛苦的死法,辛评并也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做出这等情状,也不知是仗着两家情谊装样子,还是真对袁绍忠心,但毕竟是姻亲,毕竟辛氏有一支随至长安,毕竟辛评的叔嫂是荀攸的姑母,已故衢兄的妹妹。
  况且,又是第一批俘虏,还是要做出点优容的样子。
  反正长安有荀彧坐镇嘛。
  荀柔轻松的想,一个辛仲治,还能在他堂兄荀文若眼皮底下翻了天?
  要真有这本事,他反倒还高看辛评一眼。
  钟繇一时觉得这处置太随意了,一时又觉得似乎也应该,到如今这地步,作为太尉的荀含光还有什么顾忌,但那毕竟是
  “太尉大度,繇甚钦佩。”
  荀柔睁着一只眼,诧异向忽然向他拱手的钟繇。
  “元常兄之意,是《代袁冀州讨荀柔檄文》是陈孔璋所作。”荀攸解释道。
  “哦……”荀柔其实已经忘了,不过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无所谓,“一篇文赋而已,当年何大将军府上时,有次酒宴,陈君作赋,也夸过我呢色耀春华,玄丽轶灵,佩玉嘤嘤,君子攸宁是罢,公达?”他笑意盈盈道。
  命题作文而已,当初在何进府里见面,陈孔璋也没多恨他。
  荀攸默默的望来一眼,垂眸拱手,“小叔父所记一字不差。”
  荀柔忍不住扶膝而笑。
  “既已决断,小叔父不如服了药,早些休息,明日启程,一路恐怕辛苦。”荀公达一板一眼道。
  荀柔笑容一滞,也知道荀攸说得是正理,只好点点头。
  他倒不是怕吃药,只是这不是忽然起兴么,不过也没关系,所谓越挫越勇嘛。
  这一日,在一片安静,只闻细雨沙沙声的军营,主帐的灯火照旧最后一个吹灭。
  次日,细雨薄了一层,受命的几部汉军,在泥泞中拔寨起程,竟也士气昂扬。
  ……
  七月流火,秋雨时至,一洗暑热。
  淅淅沥沥的雨,飘落在兖州牧府小院,新砌的小池塘中,带起点点涟漪。
  池中红鱼浮上水面,不时吐出一个圆亮得水泡。
  扎着总角,穿着短衫小绔的曹植,专注地盯着红鲤,对着吐泡泡,鲤鱼吐一个,他也吐一个,吐的小半张脸亮津津。
  从曹操手里收了肉干束脩的荀欷理也不理,召唤来一旁的曹操三儿子曹彰,让他取了檐下细竹竿,一头接池塘,一头对着吸气。
  “唯!”胖墩墩的曹彰欢快的应一声,双手抱起竹竿,卖力猛吸,嘬得两腮都瘪变形。
  曹丕站在檐下,望着两个傻弟弟,第一次对父亲的决定产生怀疑。
  “这是作甚?”他平日自有先生教授经诗,倒不太来荀欷这边,竟不知道这位名门君子,这么教导他两个小弟。
  “换水,小池没有活水,需常换新,方能保持不腐。”荀欷抄手与他同站在檐下。
  “父亲请先生教导小弟学问,不是让先生拿小弟消遣!”
  他身高还及荀欷肩膀,却颇有城府,在外也一向被称赞稳重,此时纵使发怒,也是正色质问,仪态一丝不乱。
  “这就在教。”荀欷平静道,“叔父当年就如此教我。”
  “什”
  “哗啦啦”
  曹彰嘴上印红的一圈,欢快地将竹竿一头放在檐下排水的暗渠石板边。
  曹丕忍耐看了一会儿,看不出什么特别,水当然要往低流的。
  “今日之事,我必告诉父亲。”他板起脸严肃道。
  “请便。”荀欷看出曹丕不明白,却懒得解释。
  难道是他想帮曹家带孩子的?
  “二兄,先生这是虹吸之术,并不简单。”曹植跑过来,拉拉他哥的衣摆。
  “荀先生教你们术法?”曹丕心中微动,又瞥荀欷毫无心虚的态度,心中顿起波澜,面上却露出嫌弃之色。
  “物理之学,法天象地,精深处,穷究宇宙大道,岂是巫医术士之类可比。”荀欷冷哼一声。
  曹彰也道,“先生果然照着荀太尉之书教我们。”
  两个弟弟都来劝解,曹丕这才下了台阶,解开怒容,恭恭敬敬向荀欷行礼道歉。
  心里却暗想,自己两个亲弟,性格并不温顺,荀伯昭能将这二小驯服,倒也不是无能之辈。
  荀欷挥挥手,不同他计较。
  他是不大喜欢这曹家老二,不过也无所谓。
  在曹家关了许久,他得的最大好处就是被磨出了耐性。
  在长安,在青州,由于叔父无子,他听得各种风言风语,原不以为意,其实还是受了影响,反倒是东出这一行,让他认清许多事。
  曹孟德既不能杀他,也不会放他,叔父又将颍川时编写的格物书送进来,他也就沉下心,做起学问。
  “丕公子是贵客,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父亲让我来告诉荀先生,太尉在中条山大破袁绍。”
  荀欷神色一振。
  “父亲欲会同常山、乐安两处荀家兵马,共击翼州,希望荀先生以大义为重,俱书二封,向两处陈说厉害,共攘天下。”
  荀欷脸上立即浮起怒气。
  厚颜无耻!
  他抿紧唇克制住了。
  曹丕还站在一旁等待他回答。
  “可以,”荀欷冷静下来,“只是军国大事,我才微德薄,友若叔父或是我父,皆不会听我之言,况且叔父必有安排曹兖州已经迟了。”
  信,写与不写,不会有一分影响,曹操都会出兵。
  不过,这又如何。
  他虽不通军政,但还是能看得着大局,且天下必有许多人看得出大局。
  大局就是,袁绍这一败,天下定矣。
  这次换曹丕脸色一沉。
 
 
第271章 何为继
  天下已定么?
  曹操听过曹丕的回禀,只是点点头,然后将两封信浏览一遍。
  “回去读书罢。”曹操将信递给郭嘉,程昱等不及,凑上去一同看。
  “是。”曹丕恭敬的行了一礼。
  曹操端坐着,望向次子,他与长子,一年也难通一回信,丁氏前几年不时有信来,说一些家事,这两年也少了,今年起一封也无。
  老爹倒两三个月来封信抱怨他弟弟一直不得受官,家中田产少,只够吃碗干饭,日子过得艰难云云,都是些旧话胡话,对他无甚慈爱关怀,对长安局势变化,也一点不知。
  “我儿近来治何经典?”曹操忽而起兴。
  “方学《尚书。禹贡》。”曹丕更加恭敬端坐的回答。
  “荀太尉文章,可曾读过?”
  “荀太尉之作,言辞平朴,嗯……虽略失典雅气韵,然立论别具一格,与众家不同,”曹丕小心斟酌字句道,“《四民论》体查民情,议论清楚,《矛盾论》似近似阴阳家之说,至于《论史序》、《实践论》……未免有些悖于常理”
  “小子无知!”曹操指之道,“太尉作文意邃深沉,穷究人事天理,你一介童子,岂敢随意褒贬?”
  曹丕浑身一紧,低头颤声道,“是。”
  “二公子毕竟年少,主公何必苛责。”郭嘉笑吟吟抬头劝解。
  “荀太尉在此子年纪,已经造竹纸、辩六经、诛张角、为王师他哪算年少?”曹操摇头,语气缓和下来,“你去之时荀伯昭在做什么?”
  曹丕赶忙将荀欷差使曹彰之事说来。
  曹操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你回去将荀太尉《四民论》诵读百遍。”
  “唯。”曹丕长揖以应,躬身正待退下。
  “主公,此次出征,不如让丕公子随军如何?”郭嘉忽而又道。
  曹丕立即期待得抬头,只不敢开口。
  “含光《实践论》的确有些道理,事不亲践,难知其要,赵括之纸上谈兵此之谓也,听闻公子亦尝习箭,能作左右射,主公不如亲教以兵法,以增之能。”
  “也罢,”曹操凝视了片刻,看得曹丕差点再次埋下头去,这才一挥袖,“你还不去准备,出征时跟随而来。”
  “是!”曹丕心情一振,当即大声一应。
  见他比来时步伐轻快的离开,曹操却抬头倚案扶额。
  “主公,可是头风犯了?”郭嘉与程昱连忙弃了信,围上去。
  曹操浓眉紧锁,忍了半刻钟,这才一头冷汗的呼出一口气,将信递出,“此次出征后,仲德(程昱)留守兖州,与子孝(曹仁)一同、继续照长安之法推行新官制,此时还要多多费心。”
  “主公放心。”程昱长揖,双手接信,见曹操不再说话,他连忙知机告退。
  “奉孝以为,天下果然已定么?”
  程昱离去后,曹操豁然而起,负手转身,望着身后兰锜架鲨皮所裹的重剑上。
  郭嘉一摆袖,做出放松姿态,倚席一笑,“棋局未完,如何称定?况天下之事,非在一时,况含光才智超脱,行事切急,恐为庸人所挠。”
  “不错,天下大局尚未有定。”曹操缓缓拔出剑,双手擎住剑柄,跨出厅堂,于细雨飘潇间,执剑而舞,且舞且歌。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我愿于天穷,天意以余菲薄。虽怀一介志,是时何能与!
  不戚年岁往,但忧世不治。将何照光曜,释衔不如雨!”
  秋雨初歇,天色未霁,庭树染黄,一片戚寥,郭嘉拍席而和,目光悠远。
  “何以立功名?何以酬知己?何以助王业?何以慰平生……”
  ……
  “你家将军邀我共击袁氏?”荀谌放下手中信,笑向使者道。
  “正是。”使者连忙点头,“袁氏久有不臣之心,据冀州而欲天下,今绍新为太尉所败,正是冀州民心动荡之时,其子谭为庶孽,不得众心,必不能守,一战卒可定。”
  “虽如此,曹兖州无王命,岂能越界干涉他州之事?”
  “如今天下板荡,朝廷在西,消息缓慢,军情如火,我家主公只是担心一但失机,又使袁氏重整旗鼓。”使者立即道。
  “这倒不必担忧。”荀谌笑着摆手,“曹兖州不知,太尉前些日便下令,命平难中郎将张燕南下,攻打邺城,如今已走在半路,若待曹兖州至,”他复又一笑,“倒可以在邺城,候太尉至,共把酒言欢。”
  “……啊。”使者一时愣了。
  “不过,若曹兖州果然要去,也未为不可,”荀谌依旧笑道,“闻孟德与我族弟含光乃是旧友,二人数年不见,今得相见,亦是美事。”
  使者不过是寻常舌辩之士,听得此话,慌忙回去复命。
  荀谌遥望其背影摇头。
  曹孟德多狡诈一人,手下居然这么好忽悠。
  邺城哪里好打,袁绍三子中,中子袁熙为庶出,最不得喜爱,却常于外领兵,而留下辅佐其人的,又是冀州名士田丰,田元皓,虽不得袁绍之心,却是其麾下少有真正知兵的谋士。
  不过,这一来一去,本也不过是对方客气客气,说不定曹操此时兵马已出界了,多半夺清河郡去了。
  曹操不比袁绍,他家族弟要天下归心,还要长久计较。
  “阿父,何以摇头?”堂外哒哒跑进一个白皙圆润的三尺小童。
  小孩穿着一身红绸衣裤,蹬着一双五彩绣花丝履,端是个五光十色的大红包。
  “这莫不又是你外舅孙家送你的?”荀谌一揽抱住儿子。
  他一向不从世俗作严父,小儿圆润可爱,该抱抱,该亲亲,顺意而为。
  因和孙家结亲,早早取名荀闳的小朋友眨了眨圆溜溜的眼睛,“阿母说,这是好意,不能拒绝。”
  “当然,你外姑真是疼爱你。”荀谌指着儿子领缘上细细的花纹,“就是宠坏了你,孙家女郎麻烦大了。”
  荀闳还未到知男女之情的年纪,只不高兴的反驳,“不会麻烦,不会宠坏。”
  荀谌一笑,“那你要好好习武,否则孙家那可是世代将才,女儿又得宠爱,打不过你几个舅兄,将来要吃苦头。”
  孙家近来态度颇为殷切,恐怕是按捺不住,想要朝廷支持讨伐袁术,也就是期望朝廷能在西南稳固刘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