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家没有什么看法,那店里就交给小礼和晓月嫂嫂看着呢。”
余时仁,“招俩人?”
贺晏:“三人吧,两个做豆腐的,一个跑腿加打杂的,到时招了人,店里有个人一直看着,送货那边小礼肯定腾不出手了……索性小礼就管着账本和盯着其他人吧。”
余晓月眉梢一动,“那太好了,这账我是记烦……累了……小礼,就拜托你了!”
余庆礼神情幽怨地看着自家大嫂,你别以为我没听出来你什么意思啊!
而后,余庆礼余光扫到了角落的小毛和余六。
“余六哥这边要不要干脆让他跑堂或者做豆腐,大家都这么熟……”还未说完,余庆礼又否定了,六指他们是不在意,但若是让客人见了估计又不知道传成什么样了。
跑堂必定是不可能的,但做豆腐……
贺晏率先摇头,“余六哥我想到时候让他直接去工坊,这样不用来回奔波,到时候这边忙不过来就再招短工就是。”
余时仁道,“做豆腐是当学徒,学徒不能太大年纪的。”年纪太大,谁知道有什么心思呢,而年纪太小,又没办法做豆腐,毕竟做豆腐就是个力气活。
因此余时仁觉得,最好便是二十岁上下,刚成婚两三年的,这种年纪没有十几岁的汉子那般冲动,而且更好拿捏。
再签个契约吓一吓,担保他们不敢拿着方子出去乱说。
“也对,那便招收十八到二十三的汉子?等小满醒来后,小礼你帮我说一下,可以吗?”
“好。”
……
余记的店门前贴着一张招工的告示,好些人围在前面说着话。
“谁识字啊,快念出来听听!”
“我来,我看看……招一跑堂加打杂,一月八钱,年龄在二十周岁到三十之间,优先招收哥儿……”
“什么,招哥儿,跑堂不都是汉子更多吗?”
识字的这人说,“这话问的我哪知道人家东家怎么想,人家告示这么写,不过我猜应该是店内招呼客人的是姑娘和哥儿吧,这样好相处一些?”
他回忆起之前见到文哥儿他们的模样。
“这样啊,怎地只要二十以上的,我家小哥儿是没这福分了,你快说说,下面还有好些字,都是写了什么?”
“哎别着急,底下,还有……嗯……我看看啊,招俩学徒,做豆腐的,下面要求很多……你们自己看吧……”
这人快速记下内容,说罢直接跑了。
跑堂就不用考虑,他这年纪和性别都不合适,但这学徒,他得赶紧去找儿子过来。
“哎你这人,说完再走啊!学徒什么条件要求啊。”
好些人气得指着这人的背影叫骂起来。
后面还是余庆礼送完货回来,看到他们骂骂咧咧,余庆礼便说,“学徒工,要求手脚干净,眼睛有活,品行优良,年龄十八到二十三,哦对了,平日没事不能回家,一开始没有月钱,但做得好后月钱会涨,一钱到三钱不等,至于学到的手艺保证三年内不得外传,不得……不得在阳东县贩卖,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都是要签契约的,有意愿的再过来。”
这条件对于时下的学徒工已经是优待了,当学徒工竟然还有月钱,做得好一日有十文呢!这可不少后面的不得有很多条件,但总归是三年内不能在阳东县售卖,三年后就能在阳东县卖……
这岂不是说明当学徒三年,就能把所有做豆腐的手艺学回去!
这可是可以祖传的手艺啊。
因此不少人听了十分心动,纷纷回家去。
若是半年前,余庆礼见到这条件,肯定也会去。
哪怕时下当学徒的人不少,可真的学到手艺的却不多,好些汉子从七八岁被送到师傅家,学到三四十了都不一定学到真本事,当然,这种师傅多半是故意借着收徒的名义找个免费长工的。
就算是这样,能有一个机会学到一门手艺,让他贴钱也愿意的。
更别说,只是一开始没有月钱而已。
见人走了大半,他放下空背篓,松了一口气,“忒多人了,还好小满把告示贴在侧边,不然门口都让人给挡住了。”
余庆义笑道,“怎地,把你累着了?”
“可不是嘛,人太多了,差点没把我挤跑。”
作工坊已经建了大半,马上就要落成,他们这边得抓紧招人才行。余庆礼想到自己要学得复式账本,简直欲哭无泪啊。
不说了,他休息了一会儿,又一头扎了进去。免得到时候轮到他记账的时候,记得乱七八糟的。
那可对不起他一月二两的月钱!
没过多久,余满送完小冬回来,远远就见店外喧闹不止,来了好些人,听生意都是来招工的。
文哥儿见状,扬声道,“正好,小满哥回来了,外头好多人来招工的……我已经让他们排好队了。”
“好,辛苦文哥儿了,”余满拿着笔墨出去,“我现在就去看。”
余满坐下椅子上,看着面前的汉子,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旁边还有一个三十出头的夫郎。
“坐下。”
年轻汉子愣了愣,侧过头看了一下阿么,中年夫郎朝他点头,他“哦哦”两声坐下。
余满见他坐下就不说话了,便说,“年纪,姓名,家住哪里……都说一说。”
汉子又支吾两声,他阿么见状很是着急,“他叫马光,今年十七,我们就住在南街小柳巷,东家,李夫郎你知道吧,他是你们这的熟客,这消息还是他特意跟我们说的呢,我儿老实,当学徒工最好。”
余满一直看着那汉子的表情,“抱歉,你儿不太合适我们的店。”
“下一位——”
第100章
“为什么不招我儿子,你这哥儿给我解释解释!”
马光阿么摆出“今日不给个交代,这事没完”的架势,膀子一甩,一巴掌排在桌子上,马光站在一旁看着他阿么给他争取,很快,这豆腐手艺就是他们家的了!
身后跟着排队的汉子却道,“人要的是十八岁的,你这才十七岁,都不够年龄。”
“这也没差几月,凭什么不可以,十七十八看着有甚区别,你说啊!”
“这个……”
余满顿住手中的笔,抬头看去,“今日我要不说,你是不是还得在这撒泼打滚啊?”
“既是如此,那么我有一句话想问了,我记得招的是十八到二十三的汉子,不是三十以上的叔么,回话的时候,只你说没他说,你这儿子今年确定有十七吗,而不是七岁?”
此话一出,队伍里连着“噗嗤”了好几声。
直把马家父子俩笑得面红耳赤。
马光阿么打小性子要强,在家中掐尖掐惯了,加上丈夫是个耙耳朵,养得小孩也唯唯诺诺的,老是被人欺负了去,他也不乐意,就整日带着儿子出门干活,一晃就是十几年。
偏生自己还觉得儿子这般乖巧懂事,找不到活干那是别人不识货,儿子干不长那就是老实人受欺负了,相看相不中那就是人没眼光……
万万没想到这不一下子被人点破,他儿子马光是十七岁啊!十七岁的汉子好些都当爹了,怎么找了营生也要找阿么上场啊?
这不是奶娃娃才干的事情嘛!
在众人的嘲笑声下,马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丢下他阿么,跑了。
“儿子,儿子,你别跑那么快啊,小心摔着了……”夫郎在后头追。
“哈哈哈——”
大家笑完,身后的汉子上前介绍道,“我叫王小五,今年二十有二,上有……”
面试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跑堂很快招了一个身高五尺三的夫郎武阳,武阳家中是开镖局的,只不过他爹前年出镖的时候出了事,亲娘没两日就改嫁,镖局也被人夺了去。
他夫家见他爹没了,立马找了个三俩个小妾回家,武阳气不过,大打出手,最后就被他们休了。
这些事武阳也没瞒着,一开始就告诉了余满。
余满见他这体魄,感觉跑堂正合适,便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这学徒工确实不是好招的,排除掉一些举止不当、眼神充满蔑视的汉子,一早上也就只有个王小五能入眼。
巳时初,余庆礼提着食盒出来,“小满,大嫂煮了面条,一会儿他们吃完回过来替你,我先去给小冬送面条去了。”
“好,记得和小冬说一声。”余满头也不抬,继续问询下去。
“让开让开!”
一妇人大喊着就要穿过前面的人群,从中挤进去,不料三俩下便被人推搡开来。
张娘子生气地看着推搡她的人,指着他骂道,“你这汉子为何推人!”
这汉子翻了个白眼,“我们好端端的在前面排着队,你非要挤进来,我不打你就算不错了,怎地你还想找事?”
“这条路又不是你家的,谁都可以来,你凭什么不给我往前面走?”张娘子抹了下凌乱的发丝,恼怒道。
“我管你是谁的,这么大一条路,你不会走出点吗,总不能你想插队吧?”
他都排了许久了,眼看着就要轮到他,虽说招学徒是不招妇人,但谁知道她是不是帮人占位置的,总之,谁都别想插队!
学徒工,必有他一个!
张娘子白了他一眼,“我又不是来招……我就是来帮人问问的不行?”
“哎对了,你知道谁应聘上了吗……”张娘子还未说完,就被他丈夫给拉了回去。
张娘子讪讪道:“相公……”
“一会儿没看着你,就跑没影了,我不是和你说过,我们不做这门生意吗,卢家现在什么状况你没看到啊,把你的心思给我按回去,听到没有?”张娘子的丈夫家是开粮油店的,这腐乳虽是新鲜了些,但对他们影响也不大。
李博实在搞不懂自己妻子为什么老是想着打听余家的消息,他疑惑地看着妻子,把她扯到角落去。
“莫不是那小妾交代你的吧?”
小妾指的便是那卢家大姐儿,王县丞的小妾,张娘子与王大姐儿未出嫁时是手帕交,俩人关系极好,哪怕之后一人嫁给了粮油店当少东家妇人,一人送进了高宅大院里当小妾,这关系也从未断过。
前不久王大姐儿因为卢家的事来找过张娘子帮忙,被李博当面遇见了。
张娘子矢口否认,“不是,不是,相公,你相信我,她来只是来找安慰的,跟我哭了一场就回去了。”
“这套说辞我听了上百遍了,”李博厉声道,“我就是太信任你了!要真像你说的这样,今日你为何非要凑过去看!”
张娘子也恼了,她是有些小心思,但作为丈夫这么对她未免太过了些,“我现在做了什么了,让你这么对我?我是杀人了还是放火了,我不过是来看看人家为什么排长队而已,我好友家里因为他们一家出事,我还不能过来打听打听吗,我冷眼旁观我还是人吗?!”
“你为何要打听是谁应聘上了?你没想做什么会这么问?你就直说吧,那小妾到底让你帮她做什么!”
他已经不想再劝了,先时劝过好多回,那卢家本就是自作自受,现在受了些皮肉伤,但也不见得就赔得一干二净。
说到底也不过是挨了二十板赔了一百多两出去,人和家底都还在,东山再起也未尝不可。
“他们卢家需要你一个出嫁了的妇人去帮忙?张惠,今日你不一五一十说清楚,我把你送回张家去!”
张娘子刚要发泄,就对上丈夫冷静的眼神,整个人怔住了,他说得是真的。
如果我不说,他一定会送我回去。
可是……
“她真没让我干什么,她只是找我哭了一场,她还劝我不要生气,是我,”张娘子委屈道,“是我想帮她,才想过来打听是谁,看有没有买通人从中教训他们一顿。”
“真的,相公,你相信我。”
李博震惊地看着她,那王大姐儿要真不想她跟着生气,还会特意趁他不在家,跑过来哭一场吗?
“……你真是蠢得要命!”
随即拂袖而去。
俩人的唇齿官司压根影响不了余满,队伍慢慢向前移动,直到招收齐了人,余满总算松了一口气。
站起来朝身后的人说,“齐人了,大家快回去吧。下次再有活你们再过来。”
“这么快就招够人了,小余老板,不再看看?”
“不看了不看了,这都一天过去了,先这样,若是不合适了,再招过。”
余满拿着纸笔,和大家闲聊了一会儿,才起身离开。
……
话分两头。
河西村这边也在密锣紧鼓地招收人手中,作坊即将落成,里面分为了五个区域,磨豆子、煮豆浆各为一个区域,里面石磨就有三个大,两个小的,而点豆腐、压豆腐分为一个区域,还有一个做腐乳的前期区域,加一个成品制作区。
贺晏算了算,磨豆子需要六人,加三头畜力,人力和畜力轮换,而煮豆浆有三个灶口,同样是六人,点豆腐、压豆腐、则少人一些人即可,而前期准备即是切豆腐,切完放入适当温度去发酵,最后再把香料研磨,大概也是六人。
最后的成品制作区,就是滚白酒、滚香料和装坛,整个过程繁琐而且需要耐心,十人左右。
拢共要招收三十二人左右,贺晏牙疼般“嘶”了一声,迄今为止,他就已经拿了八十多两出来丢进去了,毛驴还得花个十几两才行。
好在模具、陶罐都已经付了订金,剩下的一半也不多,估摸着最后花上一百二两吧。
89/109 首页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9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