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眼儿发亮,连偏头与周遭的人言:“当真有香蕈!”
“这如何做得假。”
伙计端身姿来:“娘子可还说先前那大相公是我请的托儿不。”
大娘面上堆了笑:“好小郎,是老娘子老眼浑浊没识清好吃食;你贱老娘子些价,也好教老娘子买一罐子家去年节里吃,与街坊邻居,亲戚好友都夸说你家的酱菜好如何?”
“不是俺不愿意与大娘子让价,大娘子识货,也知晓俺这酱菜的好;这三十个钱,全然是贱价了,再与娘子让,俺今朝非得赔了本。”
眼见伙计不让,那大娘心中不欢喜,可奈何这油酱菜实在馋人嘴得很。
到底还是不多情愿的从身上掏出张手帕来,掀开取出了一吊子钱与伙计:“你这小郎,生意做得忒抠门儿。”
“大娘子吃得欢喜再来。”
伙计装听不见她的弯酸,笑着接下钱来,把编拴了谷草的罐子提与她。
在茶楼上的两个人,瞧看得津津有味,上来的热茶水冷了也都没动口。
萧元宝面上的笑容藏不住,扬起脸与祁北南道:“这京都城里可真是处处的人精,瞧一个看铺子的伙计,打得快板,说得来顺口溜,生意起来一套一套的。”
“京都繁荣,在此处讨生活的人,自然也更能耐些。”
祁北南道:“你也不想想咱花了多少钱雇他来的。一贯余的铜子了,要没些功夫,咱多亏。”
萧元宝点点头。
眼下瞧着生意开头还不错,且也还便捷,他只消将油酱菜做出来就成;
一应的食材,料子的采买,出摊,买卖,都有人帮着打理,生意做得还怪是轻巧。
可他人是轻巧了,成本也跟着上去了,只怕赚不得几个钱进口袋里头。
倒是不等他忧愁这些,两人瞧看了摊子是生意便回了家去。
才至午间,摊子那头捎了口信儿来,说是酱菜卖得差不多了,还能不能供货去,要是不能够,就只得早早的打烊了。
萧元宝闻这口信儿,又是欢喜又是忧的。
一早出摊的时候,足足拿了四十个罐子去,这才多少时间,竟就卖得差不多了,那一日下来不得卖上百罐子油酱菜?
可他此前就做了百十罐子的酱菜,这要一股脑儿的送去,那明日可就开不了门了。
便先添送了二十个罐子,教伙计这些卖完就打烊。
另一头,又唤了家里的人赶紧前去外头买香料、笋干、雪菜、还有坛子,今日提前将笋干和菇子泡着,明儿就能赶着做出新的一批油酱菜。
祁北南见萧元宝吩咐办事仅仅有条的,这般屋里屋外的忙,不比他上职的时候松闲。
萧元宝吩咐罢了,见着祁北南在书房的门栏处立着,只露出了半个身子,也不吱声儿。
只怕是人在笑话他,萧元宝大步过去:“作何窥视我?”
“萧老板生意兴隆通四海,日进斗金达三江,小人心生敬仰。”
萧元宝嘴一瘪,就晓得这人是在暗戳戳看他的笑话。
他扬起下巴插着腰,做出自傲的模样:“冲小祁这份敬仰,待萧老板腰缠万贯之时,必与你盖座金屋。”
祁北南失笑,他伸手将萧元宝拉到了自己身前来,闭了书房的门。
“要金屋藏娇呀?”
萧元宝抿了抿唇,心想他挣不得来盖金屋的钱,哥哥可也并不娇。
祁北南见他不说话,不由得捏了一下他有点冻红的耳朵。
萧元宝怕人又亲他的耳朵,便连忙抬手将两只耳朵给捂上了。
“这是做什麽?”
祁北南看着动作怪是滑稽的哥儿,好笑道。
“冷。”
祁北南瞅着两只圆圆的眼睛自下扬来望着他,像只不谙世事的小兔子。
他微眯了下眼睛,偏身吻了一下小兔子的鼻尖。
冰冰凉凉的,好似一颗教井水湃过的葡萄。
“还冷不冷?”
祁北南见着红了一张脸的哥儿,轻声问了一句。
萧元宝想着这人可真坏。
第96章
过了些日子, 进了腊月。
京城节日味道浓,十二月的头一日,沿街夹道的商铺就已经开始挂红灯笼了。
灯笼的样式且还繁多, 再不似单一的红圆灯笼。
这间铺子食肆挂上两只四方纱灯, 隔壁的绸缎铺子便挂两只八面儿的赛宫灯,下一间也不愿落人后,挂上扇形一般的趣味扇灯。
家家比攀,不说城中热闹, 单是花灯就瞧得人眼花缭乱。
萧元宝从街上家来,一路上马车的帘子就没放下来过。
夹道上这许多的花灯,有些他在县里的灯会上都没得见过, 到底还得是京城。
这阵子他忙得头脚倒悬, 日日忙着做油酱菜。
酱菜卖得好, 早间拿出去几十个罐子, 午间就卖了干净, 一日下来最少也能卖出去八十个罐子, 多的时候百余个不在话下。
他亦是咂舌, 到底是京中人口多, 日日能有许多的人买卖。
若换在县城上,再是好, 生意红火,只怕也没得这么多的人能买。
这卖得多, 用得食材料子也就多了,要不得两日就十几斤的雪菜笋干往家里采买。
他打着算盘, 唤人前去与采买食材的两家铺子谈生意。
往后就在他们家里固定的拿笋干料子, 拿得量多量大,看能不能与一个外头拿不到的低价。
有利倒是不难谈, 两间铺子从原价上减了两个铜子下去,如此这般,拿得越多,也就能省得铜子更多些。
外在又去了陶行,原先在那处拿得罐子是两个铜子一个,这阵子没少往那处去。
一去就是上百个的拿,一回就能教陶行的老板进两百个铜子去。
虽他们拿得都是那般低价货,自是比不得那些上好的盘碟,一套就能卖几贯几十贯钱去。
可那般的大桩生意却不是日日有,这样的小桩生意却多,若能得稳固二字,算下来不会比卖一套贵碟少挣。
一番讨价还价,老板言说五个铜子拿三个罐子去,还在罐身上与他们落下响当当三个字。
萧元宝还不全然满意,唤秦缰与他谈,三个铜子两个,也落字;作为回馈,他们家卖油酱菜的时候,与客人说是谁家买的陶罐,夸说两句好。
陶行的老板觉着有利可图,便应了下来。
萧元宝坐在马车里头,心中美滋滋的。
这一趟下来,压低了成本,他们原本一罐子挣十二到十五个铜子的油酱菜,此番能增个一两个铜子。
甭看一两个铜子,百个罐子那就能多一两百个钱。
他们这小本经营,就要从中“抠”,才能挣得起钱来。
回到宅子里,他钻进了库房,拨了拨算盘。
这大半个月过去,二十来日的模样,摒却了成本,油酱菜竟然挣了三十贯钱。
瞧着喜人的进项,他心中大慨,还得是做生意挣钱。
不过欢喜之余,他又愁起来。
先前没想过酱菜会这般好卖,手头上的那些菇子也不如何多了。
他写了信递回去,教老家那头再多送些菇子来。
不过这一来一回的得好些时日不说,算来成本又要多上一笔不菲的路费。
秦缰在镖局里待过,言一车子的货物从县城要运送到京城来,熟人也到要上十贯的钱镖局才肯接。
若是散箱子不足一车,路程远了镖局也不会单接,不过若有顺路的,倒是能捎带。
所要费用就实惠,用不上几贯钱。
可这样捎带得赶巧,寻常是难有碰上的。
萧元宝听了更是心头没底。
若往后算上运送菇子的费用,虽肯定是不如在京城里头买菇子花用得多,但成本增加是必然的。
今儿他买了豆豉,要做新的油酱出来。
就是想丰富些摊子上的口味,能省些菇子做酱菜,也好等到家里的菇子送来。
萧元宝靠在椅背上,脑袋后仰着,他头回经营这样的生意,其间不乏惊喜,但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其实有些问题在做生意以前就可以考虑起来的,提前考虑就能提前想出办法。
就好比是做油酱菜中最重要的一门食材香蕈,当时他手头上确实有不少的存货,但是却没有想过一旦用完以后该如何。
他想着手上的香蕈已经能做不少的油酱菜,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将这桩生意长久的经营下去,一来冬日里打发时间,二来挣点散碎铜子,家里多个进项开销。
想着手头上的香蕈做得油酱菜卖完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看着生意这般好,收益也很可观,这朝要他不做了,他哪里舍得。
再来这厢还谈好了旁的食材和装酱菜罐子的价格,更就不可能中途放下了。
萧元宝在库房里头挠着脸蛋儿想着怎能将生意好好盘起来。
晚些时候,祁北南回来,遇见邮驿的信差,有他们家的信,他顺道拿了进去。
见着萧元宝还在库房里挠脸蛋儿。
“萧老板为甚么事如此烦恼?”
萧元宝没急着与他说手上菇子不多了的事情,人忙碌了一日好不易下职来,热茶还没喝上一口,如何好教他还要烦恼家里的事。
“我在算账,多了生意,账目没有以前算起来轻巧了,牢骚以前没有好好学算术。”
祁北南点了萧元宝的额头一下:“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不说这些,快来瞧瞧,我将新靴子与你做好了。”
萧元宝放下手上的事情,拉着祁北南去了屋里,从软塌上取了一双鹿皮长靴。
祁北南摸了摸靴:“试试。”
萧元宝教他在凳上坐下,官服都不消脱,他蹲下身子与他试。
拨开了原穿着的鞋,一双大脚便露了出来,祁北南的身形高挑挺拔,脚也大,他比了比,全然有他两个手掌长了。
“常言道脚大走四方,祁伯父又与你取了个北南这样的名字,如今瞧来,倒是印证了俗语。”
祁北南看着萧元宝,道:“你与我做了鞋子,便被你套住,走不得四方了。”
萧元宝轻拍了一下鞋背:“说来倒是还怪我了一般。好了,走两步试一试塞不塞脚。”
靴子面软,长至小腿肚儿,将裤子和贴的塞进去,怎么跑跳都不会跑出来。
鞋底子为防水和泥污做得厚实,鞋里还有一层浅绒毛,赤脚塞进去又软乎又暖。
祁北南左看了右看,怎么都觉得贴心合适。
“穿官袍常服都没有不妥。”
萧元宝看着也怪是满意,祁北南本就英俊,配一双好鞋子更出彩了。
祁北南在屋里走了几圈,问萧元宝买靴子的皮料费了多少钱。
“不足五贯钱,我捡着价廉的拿的,又不是整块皮子,价便不高。”
说是不高,五贯钱的鞋,穿在脚上未免也是贵重得很了。
萧元宝道:“也是瞧着油酱菜挣了些银钱出来,这才拿出与你买了皮子做了鞋。”
祁北南戏谑道:“我这也是吃上软和饭了。”
两人欢喜了一通,方才想起信的事情。
开了信封,是家里那头递过来的。
两人并头一道读了信。
“他们无耻!本就是老师受了亏,自村里的人不护着,竟还吐这样的恶语出来。”
萧元宝瞧了信儿,立变了脸色,骂了出来。
原是今年秋,乡里的席面儿多了起来,蒋夫郎出去与人做席的时候,教外村的一个独身男子瞧中。
他打听得蒋夫郎一个人寡了多年,就想与他一道过日子。
冬来遣了媒人去说亲,遭蒋夫郎拒了。
寻常人家也就作罢了,可那男子见蒋夫郎看着年轻,又有手艺能挣银子,得不到人心里多不甘心,生出些贼心思来。
他偷摸进了蒋夫郎家里藏着,人多时衣衫不整的跳出来,故意教那些个妇人夫郎瞧去,想着坏了蒋夫郎的名誉,也就只能嫁了他。
村里的长舌妇见此,果真是议论纷纷,蒋夫郎的名声都给他坏了。
赵里正气得不成,上那户人家去寻公道,不要脸的竟然一口咬定了是蒋夫郎唤他去的屋里。
萧护得知了事情,使了两个好手,等着男子出门时,将那得瑟的东西拖去打了一顿。
这般泼皮无赖,与他说理说不通,吃了拳脚痛在了身子上就晓得老实了。
可那男子虽出来澄清了事情原委,也同蒋夫郎告了歉,事情却不得全然平息,那些长舌人总还在背后多言多语。
席面儿上人多会上更是不得了。
蒋夫郎话少人多思,觉着受了异样眼光,多不痛快,席面儿都不爱出去做,在家里头好多的日子了。
赵里正忧心,来说与萧护听,教他来了这么封信,意思是想萧元宝劝劝人,只怕蒋夫郎想不开。
萧元宝怎么看信怎么生气:
“我只恨不得将那男子撕碎了去,怎就有这样不要脸皮的人。老师一个人那么些年,打我小就许多说媒的人打着他的主意,多少好人家他都没应,凭啥瞧上他一个几十岁了还讨不得媳妇的人,使些下三滥的手段。”
“他这般坏人名声还想着人嫁他,做甚么大梦!”
祁北南眉头发紧,寡妇门前是非多,蒋夫郎有里正家里照拂着,且还安生一些,没想到还是有那起子贼心的人,反向行之。
只以为拿下了蒋夫郎,还能多里正一家的助力。
“当着面劝且还不好劝,这信上就更难劝了。”
他默了默,道:“过阵子明家要送咱们定下的家什来京,不妨你书信一封给蒋夫郎,教他随着商队来京,参加咱们的婚宴,当是散心了。如此长久的在村里那么大点的地方屈着,就是再开朗的人,非也逼得郁上病。”
萧元宝眉心一动,道:“那我倒是不如教他这趟来就留在京城了,省得在回村里受人说长道短,有酱菜的生意教他打理,想来他也待得住。”
祁北南想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京城里无亲无旧的,要有个长辈在,确实也能多个照应。
114/140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