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乐意听着就觉得清清爽爽的,但:“明天放假了,我可以直接睡到中午吗?”
“不行,可以睡到9点。”
那不是还和上班时候一样?宁乐意不感兴趣地重新躺平。
姜易云把抱枕重新给他盖到肚子上,问姜宏宇:“你喜酒没吃饱?”
姜宏宇摆摆手:“一群人过来敬酒聊天,多少喝了点,没怎么吃饭,就吃了两口菜,没吃饭感觉哪里不对。”
宁乐意看了看酒酿汤圆,扭过脸不去看。
姜宏宇看他的样子,没好气地说道:“你们啊,早点去睡吧。”
两个人就懒洋洋地坐起来:“那我们上楼睡觉去了。”
拍视频也不知道要拍到什么时候,他们还是不去打扰了。
第二天宁乐意倒是很早就醒了。
姜易云起床不一定能叫醒他,但大黄和二黄一定能把他从被窝里挖起来。
他下楼的时候,姜易云穿着围裙在厨房里把青菜的菜梗切成细细的丝,旁边还有一碗在腌制的梅花肉丝。
“这么早就起来了?”
宁乐意打着哈欠,脸都还没洗:“大黄、二黄叫我起床。我看看今天给它们吃什么。”
“早上妈已经喂过了,应该是叫你出去玩吧。你出去多穿件衣服。”
“……哦。”宁乐意眯着眼睛找了几个玩具,跟已经开始骂骂咧咧的猫狗一起出门。
四黄在外面探索,看到他们过来也跑了过来。
然后两只猫一条狗,把宁乐意撵着跑了二里地。
宁乐意恍惚回到了冬天的中学,早上不做早操,让所有学生一起跑步。
人挨着人也跑不开,吸进去的冷空气弄得胸口疼,还是这么撒开了跑痛快。
说起来,他上辈子也没少晨跑,这辈子怎么就跑得少了呢?
哦,对。
这辈子小娇妻太凶,他经常早上起不来。
姜易云趁着一群人和小动物呼啦啦跑过来的时候喊了一声:“过来吃饭了!”
“哦,来了!”
宁乐意飞快地带着自己的阿黄部队,直接从厨房门口……哦,不行,还是绕去前门进屋,挨个给它们擦了毛和脚。
大黄去喝水。
二黄和四黄抢着吃了一小碗菜叶清汤面。
宁乐意看得都无语:“什么东西抢着吃都好吃一点?”
菜叶是姜易云切菜梗丝多出来的部分,菜叶略有点老,他就选了菜心。
肉丝脆嫩,菜梗丝反而一煮就酥烂,带着霜打菜特有的甜糯。
早上一碗热汤面下肚,整个人都舒服得微微冒汗。
宁乐意吃完,才突然跳起来:“我都没洗脸刷牙!”
他几步冲出餐厅,突然回头问:“爸妈他们呢?还没起床?”
姜易云说道:“爸妈、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去医院看小书姐了,顺便给他们送早饭过去。”
“爸呢?还睡着?”
“没,出去遛弯了。”
宁乐意“哦”了一声:“我还是全家最晚起的。”说完,他就上楼去洗漱。
大黄跟着他一起上楼。
没一会儿,宁乐意就换了一身已经蹭了许多猫毛的居家服下楼,跟去厨房给姜易云打下手,硬是把江阿姨挤走:“哎呀,厨房不用那么多人,你们没事去看电影打牌。”都工作了一整年了,该休息休息。
结果人没挤走,宁乐意自己倒是差点被挤走了。
江阿姨简单把他往外面一带一送:“乐乐别捣乱。”
这几天大鱼大肉吃多了,大家更愿意吃点简单的。
加上农庄今天一早送来了菜和新鲜刚杀好的猪,姜易云就准备包菜肉馄饨吃。
他看宁乐意实在很想参与,把馅料拌好之后,就把东西搬去餐厅,大家一起围着一边包馄饨,一边看电视。
馄饨开始煮,第一锅捞出来放在边上晾着,接着煮第二锅。
等他们吃完,姜易云拿着晾好的馄饨,在锅里放上一点薄油煎一下:“乐乐帮我拿一下饭盒,一会儿我们给医院那边送过去。”
“好。”
姜宏宇吃了一碗汤馄饨,又过来趁热吃了几个煎馄饨:“易云做饭的手艺可以啊,像我。”
姜易云听得想翻白眼:“我这是正经拜师学会的。”跟他爸有什么关系?
姜宏宇不听,反正他们家以前都是他做饭。
儿子做饭手艺好,总不能是像他老婆。
他老婆糖和盐都分不清的。
姜宏宇冲他们摆摆手:“好了好了,快换个衣服去医院,一会儿馄饨冷了。”
宁乐意和姜易云赶到妇幼保健医院,单人病房里已经挤满了人。
他们简单看了一眼,就退出了病房。
其他人也拿着饭盒准备到医院食堂吃饭。
只剩下简明和蔡舒书在病房里吃。
哪怕是单人病房,那么多人还是太挤了。
大部队出去,宁乐意和姜易云倒是有空间进去了。
蔡舒书笑得一脸无奈:“我说我没事,小明就是太紧张了。”
现在感觉全家人都很紧张,就产妇完全不紧张。
“预产期就这两天了。赶在年前生就是猪,年后生就是老鼠。”他还想给宝宝准备生肖用品呢。
生娃的事情,宁乐意和姜易云也没什么好说的,能做的就是蔡舒书的父母今天晚上过来,到时候安排住在家里。
本来他们肯定是要住在女儿家的,但现在这个情况,住女儿家也不方便。
他们连附近菜场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是直接住宁乐意家方便点。
反正亲家也跟着一起过来,正好一起热闹过年。
简明这时候是一点不客气,写了一张菜单给姜易云:“兄弟,麻烦了。”
姜易云看了看,也就是简单的两菜一汤:“是不是太清淡了?”
“现在不好吃太油的。”
“行,那我晚上给你们送过来。”反正过年在家也没什么事。
他连元宵节的赛博花灯都提前做好了。
晚上简家舅舅们和蔡家父母一起过来,没让人去接,自己打车过来的,手上提着大包小包。
宁乐意都佩服他们把这么多东西带过来。
人多,干活也快。
大年三十,宁翠芬也回来了,很快就收拾出了三桌子菜。
简大舅和蔡家夫妻打包了一份,一起带去医院吃。
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吃了一顿饭,还开着视频跟宁欣聊。
宁欣那边今年和几个学长学姐一起过年,收拾得也像模像样。
宁翠芬叮嘱:“晚了就别回家了,先住下,明天再回去。”
她一直对米国那边的治安很不放心。房子没围墙还一个比一个住得偏,怎么想都不安全。
欣欣身边跟着保镖她都担心,欣欣的这些同学们的安全她更担心。
宁欣开开心心地答应下来,又跟家里人都挨个拜了年,连大黄、二黄、四黄都凑了个数。
二黄显然认出了宁欣,很激动,哼哼唧唧个没完,被简惠春抱在怀里才安静下来。
吃过饭,一群人刚准备去打牌打麻将,简明的电话打了过来:“菜菜要生了,怎么办怎么办?”
准爸爸显然已经六神无主。
宁乐意立马说道:“你找个椅子坐下,打开你随身的小本本,翻到第一页,上面写着你该做什么,照着上面做,不要慌。我们马上过来。”
简明深呼吸一口气:“好的!”
简惠春立马说道:“我和文山去医院就行了,你们该干嘛干嘛。”
宁乐意把她拦下来:“别了,你们去打麻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我和老姜去送点东西过去。你们明天早上过来换班。”毕竟蠢爸爸准备的都是女宝宝的东西,到时候会迎来一个男宝宝。
大年初一的钟声刚过,蔡舒书生下了一个六斤六两的男婴,大名简蔡星,小名糖糖。
第116章 吃哪儿补哪儿
由于简糖糖小朋友的到来,整个春节显得转瞬即逝。
简大舅和蔡家夫妻,来之前各种纠结,本来都已经商量好了,怎么照顾儿媳/女儿坐月子。
结果到了之后,发现月子中心照顾得非常妥帖,完全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连简明这个提前做了许多功课的爸爸都成为了编外人员,只能够提供一些情绪价值。
家里更是准备得特别精心,连蔡舒书坐完月子回来后的保姆都确定好了,宝宝屋也是现成的。
双方家长都有些依依不舍,带着放心和诡异的失落回了山城。
他们这边走了,卓外公却没回来。
小老头没明说,但显然追妻之路不是很顺利,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姜易云的工作量又增加不少:“平时外公也不怎么进公司,进公司也不干什么,怎么他人一走,活那么多。”
宁乐意过来卓逸总部接人,就听到他的抱怨:“累了?”
“还好。”姜易云把宁乐意的手和牵引绳一起拿到自己手上,看他一身轻松,“你都已经回家好一会儿了?”
这段时间他基本在卓逸总部上班,为了方便就住在了姜家。
宁乐意每天通勤距离延长,但还是天天晚出早归。
两只乍一看长得一模一样的黄猫,一只尾巴高高竖起;另外一只尾巴耷拉着,只有尾巴尖微勾,在到处嗅闻探索。
照顾着猫的速度,两人走得不快。
这会儿正值下班高峰期,遛猫的还是小老板和小老板……娘(?),路过的员工都纷纷笑着打招呼,有些走远了一点,还悄咪咪回头给他们拍几张照片。
“没呢,刚回家,大黄就吵着出门,正好把四黄也带出来走走。”
大黄原来在村里面散养,拆迁之后的住处显然不足以满足它的活动量,奶奶遛二黄的时候,顺便遛猫。
现在大黄早就习惯到处遛弯,四黄才刚开始适应,刚开始出门的时候都是匍匐前进。
卓逸大楼距离姜家原本步行20分钟的路,两人愣是走了40分钟。
姜宏宇都到家了:“我说怎么回家没见到诚诚呢,原来是被你们牵出去了。诚诚~来爸爸这里~”
四黄理都不理,进门直冲水碗,低头猛舔。
大黄也差不多。
“爸。”
“爸爸。”
两人招呼了一声,脱掉外套,换上拖鞋,去洗手准备吃饭。
吃过饭,三个人坐在沙发上,聊起卓逸的事情。
姜宏宇听儿子说累,就笑:“老头子这是给你机会,方便你彻底掌权。”
想想老头子其实这些年改变也挺大的,也不知道是因为女儿病逝,还是因为确实是岁数大了,很多事情竟然能想开了。
老头子花了两三年时间,一点点把宁乐意引进他的圈子里;又把手上那么大的公司,直接交给了姜易云。
他自己也知道,只要自己在,公司里始终会有另外一个声音,不利于外孙掌权,就直接走了。
反正姜宏宇是不信老头子出去,只是单纯追妻。
要说老头子对他丈母娘没一点感情,那肯定不至于;但要说感情有多深厚,他不信。
真要感情深厚,早几年干嘛去了?
丈母娘出国都快20年了。
想到这么长时间,姜宏宇不由得看看坐在对面的姜易云和宁乐意,笑了笑。
眼睛一眨,都20年了。
姜易云一看就知道他爸想他妈了,当儿子的也不能说什么,只能继续说起公司里的事情。
“研发、财务都在我手上,业务……”他看向宁乐意,“业务很多人服乐乐。这几天一直有人提,让你去公司。”
宁乐意“咦”了一声,在家里也不讲究,有什么说什么:“我又不懂什么机械,我去干嘛?教他们炒股?我最近忙着呢,没空。”
姜易云想着他傍晚牵着猫散步来接他下班的样子,实在看不出哪里忙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他在忙什么,尤其是姜易云。
现在已经是二月底,再过不到三个月就要爆发惨烈的大地震;到八月份,米国金融危机彻底爆发。
地震是一场难以预测的灾难,但金融危机其实从去年开始已经有所征兆。
许多金融从业人员已经看到了引信被点燃,只是不确定引信有多长,后头跟着的炸药有多少当量。
宁乐意两边都要兼顾。
地震那边除了抓紧建设抗震等级高的建筑,一些救灾抢险物资也开始陆续到位。
另外一些紧急通讯设施设备,有些已经投入使用,但有些还在抓紧研发。
保障这些,宁乐意能做的只有抓紧赚钱投入。
剩下的一些救援需要的设施设备,他是完全不懂,幸好他有一个很不错的基金团队在做这些事情。
这几年也确实帮助了一些遭受其它地震的灾区,算是积累的一定的经验。
时间进入到五月份,地震的征兆在地震研究院的长期监测下变得已经非常明显。
有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一些处于地震危险点的人们被以各种理由迁出。
这份工作其实十分不好做。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离开家园,尤其是一些老人的想法十分固执,还有的前脚刚听话搬出来,后脚就偷偷回去。
另外有一些老弱病残孕,不方便搬动。
全市组织的地震演习,许多人也不以为意,有些配合的也就是像郊游一样逛一圈,不配合的还是自己该干嘛干嘛。
各路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信息轰炸各种地震应对避灾措施。
有的人觉得烦人,有的人却嗅出气氛不对。
有条件的干脆举家往安全的省市出去旅游个十天半个月,没条件的开始购买各种饮用水、压缩饼干、药品、睡袋、帐篷之类的物资。
132/174 首页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