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替身编号005(玄幻灵异)——Llosa

时间:2024-11-13 07:16:52  作者:Llosa
  家是空寂的,基地也悄然无声。新闻中的隆隆炮火与现实的寂静对照着,他忽然感到恐慌。
  他拿起大衣,走出门,隔着围墙,能看到对面的空军宿舍。他想象着里面的一张张空白床铺,它们的主人正在云端飞翔,他们出发时已经在飞往天堂的半途中。
  再往前,走到家属区边缘,忽然出现了几张桌子,几排队列,密集的人群。祁染对其中几位有印象,应该是上校们的家属。
  他们显然也认出了他,双方一时都不知作何反应。
  祁染和这些家属一样,虽然没有进入基地内部的权限,但城里城外是可以随意逛的。他一直闷在家里,除了性格使然,还是身份尴尬。出门遇到太太先生们,也不知道如何自处。未免双方麻烦,他干脆闭门不出。
  其中一位女士终于作出反应,走了过来。“你是来报名志愿团的吗?”她问,“想参加哪个组?”
  祁染望了望桌子后的横幅,上面写着:家园同守,胜利可期。他想了想,问:“有哪些组?”
  “教会祝祷,义卖筹款,医疗援助……”
  医疗援助听起来很有意义。“可是我没有接受过医疗训练。”祁染说。
  “我们主要负责收集医疗物资,”女士说,“你可以负责盘点库存、对接医院之类的。”
  他问女士要了报名表,然后对方问他:“你要信纸吗?”
  “信纸?”
  “我们会分发免费信纸,你可以用它给前线写家书。”对方拿出一张纸,递给他。纸面上有着细微的纹理,散发着淡淡的木质香气。
  祁染不好意思拒绝,就接了过来。信纸是特制的,中间有折痕,叠起来之后,刚好可以放进军装的上衣口袋。
  他见过类似的新闻。上战场前,士兵们会抬手放在胸口,将信紧紧贴在跳动的心脏上。一种慰藉,一种遥寄。
  他很难想象钟长诀做这个动作,只能仓促道谢,收好信纸。女士说具体的任务会通过邮件告知他。
  接下来的日子,祁染开始了志愿工作。那张信纸放在沙发上,每天回去,他都能看到它,却迟迟不动笔。
  他不知道能写什么,倾诉思念、乞求平安?这似乎是恋人和家人做的,他和钟长诀是这种关系吗?
  不是吗?
  恋人会做的事,相互倾诉、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和照顾、各种亲密接触,他们都做过了。
  然而,他们的关系却依旧朦朦胧胧,止步不前。
  他知道,问题出在他这里,他一开场就把他们的关系弄成了死局。
  为了对方,他应该抛弃过去,又不应该抛弃过去;应该说明真相,又不应该说明真相;应该向前一步,又不应该向前一步。
  他就这么混沌地活着,混沌地停滞着。他怨恨这个懦弱庸碌的自己。
  可他依旧提起笔,又放下,借口自己有事要做,走出家门,随着车队去医院。
  军区医院,大部分是前线运输回来的伤兵。医护人员忙碌地进进出出,病房中时不时传出痛苦的呻吟。
  忽然,他的目光定在了一张病床上。
  一个年轻女孩跪在地上,攥着床上男孩的手——太年轻了,只能叫做男孩——泪如雨下。她的表情悲切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她身上。
  她手中攥着一张信纸,在抽泣的间隙,还在断断续续念着字。泪水把字音吞没了,只是一片模糊。
  祁染的心猛地震动起来。
  那封信大概是没寄出去,因为背面没有军部审阅的章印。
  信中承载的思念和祈愿,还没来得及送出,就没有了归处。她盼来的不是近日归家的回应,而是一句尸体。
  生命不重来。祁染想。
  过去是惨痛的,是需要直视的,未来是灰暗的,是注定悲剧的。
  可因为这样,他就要放弃现在吗?
  那天,祁染几乎是狂奔回家中,拿起沙发上的信纸。
  他不会写什么动人的情话和诗句,踌躇许久,也只能写下:
  新闻中说你们打到了塔纳,我在地图上找了好久,发现那是片干旱的戈壁。
  寒冬降临了,我不知道如何帮你抵挡戈壁上的寒风,只能发出空洞的祈愿。
  过去,我不理解那些将希望寄托于神明的人,可现在,我有时也会走到教堂,参加祝祷。
  我忽然明白,有些人并非真的相信神迹,只是已经穷尽了所有办法,依旧无能为力,只能紧紧攥住虚幻的力量,那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只要有一丝希望能保住他们的亲人,他们什么都会做。
  所以,我也来到神坛前,默默祝祷。
  希望春天早日降临,希望你们早日归来。
  信件送出去,很久没有回应。祁染安慰自己,指挥官有太多事务要忙,总有比回复信件更紧急的事。
  可他还是不免担忧。
  直到他打开信箱,发现一个信封,发信人一栏是空白的。他在桌前坐下,小心拆开,几朵花掉了出来。枝叶已经干枯,但仍能看出它们生前的魅力,花朵有粉色与白色两种,花蕊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祁染轻轻抚摸着花瓣,终端自动搜寻出了它的种群——沙生玫瑰。
  封里发现一张小小的便签,字迹潦草,像是仓促中写下的:你会惊叹于戈壁上生命的坚韧。
  他把信纸放进上衣口袋,然后将手贴在胸口,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这个动作。
  心跳声隔着信纸传来,那一瞬间,他恍然明白。他是如此思念那个人。
  他了解他,信任他,思念他,就一段感情来说,这开端已经足够完美。
  或许在某天,所有美好都会崩塌,但那又怎样,那也是未来的事了。
  等他回来,祁染想,等他回来,就把这个决定告诉他。
  他摘下了脖子上的项链,放在了一个铁盒中。
  也许是这段时间情绪起伏太大,他经常梦到从前制造005的事。这天晚上,他再次从睡梦中惊醒。墙纸被他调成了气候模式,能模拟外部的天气。他望向对面,墙壁上正飘着鹅毛大雪。
  睡意已经消散,他沉思片刻,裹上绒衣走出家门,外面确实大雪纷飞。他踏过冰封的石板,走过被压低枝头的雪松,在寂静的黑夜中踽踽独行。
  雪夜中的教堂静谧而神圣,彩色玻璃窗透出温暖的光。
  他在门廊上拍了拍雪,推门而入。教堂里空无一人,只有祭坛上的蜡烛发出柔和的光。
  他走到第一排,坐下,想起上次主教莅临时,他与钟长诀坐在后排,聆听唱诗班清亮澄澈的歌声。
  他望着生命之树的塑像。
  如果你真的存在,他在心中默念,能否回应那些可怜之人的祷告……既然你曾派出过一次方舟,既然你认为人性中有美好的部分,为何不能再拯救一次这摇摇欲坠的世界?
  他闭上眼睛,双手紧握,放在胸前。脑中浮现出那熟悉的、高鼻深目的面庞。
  烛光摇曳,蜡油一点点滴落,聚成虬结的疙瘩。
  “你在为我祝祷吗?”
  祁染猛地睁开眼睛,站起身,难以置信地回头望去。
  钟长诀站在教堂门口,帽檐上积了一层雪花,军装下摆有些褶皱,显然是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可他眼中炽热的光并不疲累。
  “你……”祁染一时说不出话来,“没人告诉我……”
  “结束得比预想快,”钟长诀一边说一边走来,“我们攻下了戈壁地区,很快你就能看到新闻。我先赶回来……”
  他没有说完,因为祁染忽然快步走过来,抱住了他。
  这欢迎的热情超乎想象,所以他隔了一会儿,才搂住怀里的人,搂得很紧。
  我要留住他,祁染想,直到我抓不住他,直到我迎接命运审判的那天。
  他或许说不清对于面前人的感情,但他知道自己此刻的感受。
  “你回来了,”他说,“我好想你。”
  钟长诀看着他的眼睛,目光由惊讶转为严肃。
  “你现在很清醒。”钟长诀确认道。
  他点了点头,然后踮起脚,吻了上来。
  作者有话说:
  很好很好,第一阶段终于结束了,下面可以破镜了(不是)。
  提前说明一下,下章是“幕间”,但凡标题是“幕间”的,都是弟弟(副cp)相关章节,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购买。
 
 
第38章 幕间
  江印白走进那扇铁门。“彩虹之家”的牌子已经换了新的,浅金色的凸字闪闪发光。
  他本来带着战地记者的荣耀,升职当了夏厅的通讯记者。可没多久,枪击案爆发,官方和媒体都下了定论,他还在联系虹鸟联盟的成员穷追猛打,结果就接到调职的通知,去里兰分部报道城市新闻了。
  在来里兰的路上,他已经想好了下一个选题——战争孤儿。里兰是军事重镇,有大量一线士兵,他们的儿女、遗孤过着怎样的生活,也是个很重要的议题。
  正巧,上司也发下指示,让他去一个名为“彩虹之家”的托养所进行采访。
  军队出台了新的遗孤抚恤政策,除了在基地附近新建托养所,已有的托养所里,军队也会发放补贴,修缮设备,指派人手,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
  政府下了这样的血本,自然要让社会各界都知道这个政策,于是,一夜之间,几个托养所作为典型,在国内声名鹊起,“彩虹之家”就是其中之一。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在里兰,而第四基地是执行政策最严格的部队。半年内,小楼修整了,院里的游乐设施焕然一新,主屋也有了正儿八经的食堂。
  同托养所一起出名的,还有它的所长。
  林弋阳照顾了两代军人遗孤,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又成为了新的军人。这样为国家培育有生力量的所长,自然应该大力表彰。
  江印白将名片递给所长,她礼貌接下,神情却透出疲惫。
  “已经有其他媒体来过了?”江印白问。
  “得有七八家吧。”林弋阳说。
  “采访很耗费精力的,”江印白说,“累了吗?”
  林弋阳摇摇头:“军队给了钱,配合宣传也是应该的。更何况,我们出名之后,社会捐款比之前翻了几十倍。”
  现在物价这样高,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恐怕连温饱都保持不了了。
  可是……总有哪里不对。
  “这儿也被称为战士之家,”江印白说,“你就是那些战士的母亲。”
  是的,这里的孩子成年后,很多都上了战场。这并不是她的“精心培养”,相反,是她没有资源精心培养。
  入伍有补贴,更重要的是,如果几年后,你能活下来,就有资格去大学念书,国家公费的。
  每次谈起那些孩子,林弋阳都感到浓重的悲哀。他们没有亲人,讣闻也只能发到她这里。世界上没有比她接到过更多孩子死讯的母亲。
  恍惚间,她听到对面说:“你一定很难过。”
  她回过神,望着年轻的记者。
  “把他们养大,又送他们离开,”江印白说,“那么多生离死别。”
  她知道,他已经懂了。即便她什么都没说,他也一切都明白。
  “你不会把报道重点放在这儿吧?”林弋阳说。
  “当然不会,”江印白低头看了眼稿子,“在拿到军队资助之前,你是怎么维持运营的呢?”
  “把孩子送来的父母会按月打钱,政府有一点补贴,不过要看财政情况,之前经常拖欠。”林弋阳说。
  “没有捐款吗?”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林弋阳说,“哦,有时候,以前的孩子回来,也会留下一点钱。”
  “是吗?”
  林弋阳露出微笑:“我不知道他怎么攒下来这么多钱,多亏他,外墙和管道终于修了修——当时院墙都快塌了。我想感谢一下他的,可他走得太急,什么联系方式都没留下。”
  江印白记下笔记,笑着说:“说不定看到这篇报道,他会回来看看。”
  做完采访,江印白收工回家,想起这周的生活物资还没买,半途拐进了一家商场。
  一进门,他顿时感到寒意。
  商场开着暖气,按说应该让人感到舒适。然而,价签上的数字却让人如置数九寒冬之中。
  一个普通的鸡肉罐头标价800克朗,一瓶水竟然要100克朗,面包和牛奶的价格也翻了数倍。
  显示屏悬挂在空中,新闻播报员冷静地宣读着战况:“弗林海峡的激战仍在持续,昨天,海军特种部队成功击沉两艘驱逐舰,并摧毁了十五个沿岸炮台。在西线战场,敌军不断试图突破我军的防御工事,但地面部队在空军支援下,成功击退了数次进攻。目前,我军正在巩固防线。存亡在即,政府呼吁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江印白深吸一口气,只拿了几瓶水,一袋面条。他走向结账台,将东西放到传送带上。带子将商品送到另一头,机器给出了总价。江印白只看了一眼就觉得头疼,拿起东西塞进包里,脑中计算出陡然攀升的物价曲线。
  他是全国最大新闻台的记者,收入不算低,可最近过得也清汤寡水,更别说老人、失业人员了。他用右手提着包,左手垂着,放在裤缝边。回国后,他去医院把假肢接上了,仍旧是哥哥买的那个。型号虽然旧,但当时的东西质量比较好,而且也用习惯了。因为脱落过一次,他不敢太用力,最近都让它闲着。
  在医院,他问过新型号的价格,吓了一跳。虽然知道涨价,没想到涨到如此离谱的地步。幸亏还有这个遗物在,否则他该怎么办呢?
  他拎着食物,在街上走着,忽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这声音莫名耳熟。他转过身,瞠目结舌地看到指挥官站在自己面前。
  “江记者,”来人问,“可以给我签个名吗?”
  过了两秒,他才想起来回应。“您……您认识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