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没骗他,尹小原真的找祝旭有事,虽然这么长时间祝旭一直处在复健状态中没参与训练,但游泳队队长的名头尹小原一直没舍得给别人,就连李自在这小孩进了国青队也是每天一个劲儿地吹嘘,说他以前学校的队长有多么多么牛逼,游得比他快多了。
和尹小原一起找上祝旭的还有李健指导,老头儿告诉祝旭,张伊娜教练动用了她在北京所有的人脉关系,帮祝旭联系到一位国内顶尖的复健师,对方看过祝旭的游泳视频,了解大致情况后,看在李健和张伊娜的面子上,他同意出山帮助祝旭治疗。
得知有重返游泳赛场的可能性后,祝旭长期无神的双眼忽然亮了一下,李健看到后和尹小原笑着说:“你看吧,我就说这小子还是有野心。”
那年3月中旬,祝旭终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他想,林微澜该走的路,自己已经替对方走过一遍了,现在,他也应该走走自己的路。
他想早一点回到赛场,早一点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人,早一点把握住自己的前途。
这样说不定就能早一点见到林微澜。
登机前,祝致理和宋梅开车来送祝旭,二人一阵紧张,生怕他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直到祝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手机交给他们检查,这对爱瞎想的父母才放下心来。
祝旭交给他们的是自己新换的一部手机,之前那部有太多林微澜的痕迹,自从林微澜消失,祝旭再没动过,他不再清理关于那部手机的任何消息,只是习惯了随身带着,闲来无事就翻一翻,回忆回忆往昔。
祝旭的复健进程十分顺利,他个人很配合复健师的指导,等到六月返回南原时,他已经能在水下进行最基础的短距离训练了。
高考结束当天,祝旭直接推了个小推车等在南原八中门口,上边放着四束鲜花,分别送给李牧、刘明杰、王媛媛和宋毅,他自己手里则举着一个大型定制木牌,上边写着四个字:爸爸在这。
四人出考场后立马对他进行一顿暴揍,同时好心避开了他的右臂,长期积存的压力在此刻全部烟消云散,他们不顾老师的阻拦,在高一高二补课期间擅自翻墙进入校园,被王主任发现后追着他们就是一顿狂奔,奈何现在他们已经解放了,就连王媛媛都懒得搭理王主任,直呼他这是泯灭人性的暴政。
毕业典礼上,高二五班全体同学都哭了个稀里哗啦,不管有仇的没仇的,此刻全都紧紧拥抱在一起,因为舍不得老吴和其他任课老师,更舍不得朝夕相处近三年的同窗。
正式离开学校前,祝旭最后回了一趟寝室,他收拾好自己和林微澜留在这的所有东西,然后让李牧帮自己拍了张照片留念,南八天团除林微澜外的所有人还一齐站在校门前合了张影,并约定这张照片一定要带到彼此的大学,祝旭私下悄悄印了两张,想着等林微澜回来了也给留他一份。
高考分数出来后,高二五班获得大成功,宋毅留在了市内唯一一所211高校,刘明杰和李牧成功拿到推免名额,考上了祝旭隔壁的体大,王媛媛则如愿走了师范,和祝旭等人去了一个城市报道,成为了那一年南原市为数不多的公费师范生之一。
时间的流逝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分分合合而停止脚步,似乎所有人都在卯足了劲向前走,而祝旭看似是众人当中走得最远最快的,实则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才是停滞在原地不动的那一个。
大学报道那天,祝旭独自一人拎着行李箱,茫然地站在Q大的校园门口,第一次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去哪里。
说来自己对Q大也算熟悉,曾经认识的游泳队前辈也对他很是照顾,可当他迈入校园的那一刻,他还是感觉自己心里空落落的。
就好像缺了点什么。
迎新的某位学长看他眼熟,将他送到宿舍楼下后,那位学长终于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你是前年来参加竞赛的男生,那年我刚好留校赚实践学分,引导过你们,我记得你,你是最喜欢跑食堂吃饭的那个!”
祝旭闻言笑了,原来他给别人留下的初印象居然是喜欢吃饭。
那学长接着问:“诶,那年和你一起的男生呢?他考上了Q大了吗?我记得他还挺厉害的,好像叫什么,林微澜?”
祝旭的笑容“唰”地一下消失了。
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细看之下,手背处已经隐隐蹦出了几条青筋,看起来像在极力忍耐什么。
报道当天是个大晴天,北京是标准的温带区域,一年四季的光照都无比充足,耀眼的光线透过树叶的间隙打落在祝旭肩上,衬得他整个人更加没有什么生机。
与周边热闹新奇的气氛相比,祝旭实在是有点格格不入。
“你,你没事吧?”迎新的学长被祝旭吓了一跳,哪里还顾得上和对方聊天,他赶忙支着胳膊把人架起来,“同学,医务室就在前边,你撑住,我扶你去!”
祝旭摆摆手,拒绝了学长的好意,只任由对方给自己指了宿舍楼的具体方位,然后一言不发地拎着行李箱离开了。
祝旭的宿舍又被分在了三楼,这是一个刚好可以听到楼下的吵闹声,但又没那么嘈杂的位置。
如果林微澜还在,他或许也会是底下吵闹的一员,祝旭安静地想。
他到得很早,除自己外宿舍还是空无一人,祝旭依照宿管大爷的名单找到自己的床号,随后拉开座位,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大喘气,好像危难过后握住救命稻草的溺水者。
原来他还是没有习惯。
他忘不掉跟随那个人前进的感觉。
他不是找不到方向。
他只是找不到林微澜。
他需要的,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林微澜而已。
作者有话说:
忍住!马上就不刀了!马上就不刀了啊呜呜呜!!!
第103章 烈火
升入大学后,祝旭的生活更加忙碌了。
想到之前还在南原八中念书时,王主任总在课堂上念叨,说辛苦只是暂时的,等将来上了大学,大家就解放了。
当时祝旭还信以为真,现在想想,这话简直等同于放屁。
出于保送原因,祝旭刚上大学时学的是数学专业,可明眼人都知道,祝旭不喜欢数学,他对数学竞赛展现出那么大的兴趣也完全是因为另一个人,对于这门令人头大的科目,祝旭起初也努力过,可Q大毕竟是全国TOP1的高校,里边人才济济,最不缺的就是全国各类竞赛的获奖选手,老师们讲起课来也经常让祝旭觉得神乎奇技,于是乎,在他和这门高深的科学互相折磨了大约一个半月后,祝旭终于想通了。
反正他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那个人也不会,自己又何必要在这里勤勤恳恳地挑灯夜读,就好像换了个地方,又度过四年高中生活。
他大胆接受张伊娜的建议,提前小半年被特招进了校游泳队,虽然复健效果不如预想中的显著,但他也终于在大一结束前成功拿到了片区校际联赛的100米自由泳冠军,顺利以术科生身份转进了同年级的体育经济与管理班,管院的院长当时听说祝旭要转来,笑得嘴都合不拢,连转院必备的例行谈话都是草草收尾,生怕这尊可以提高管院学科成绩的小佛一个后悔就呆在数科院不肯走了。
几番周折之下,转院确认书终于发送到了祝旭邮箱里边,这事尘埃落定后,张伊娜直骂祝旭有病,说分明当初高考的时候就可以靠高二那年的市青赛金牌认证术科生身份,之后直接降分录取到体经管,现在非要绕这么大一个弯,还白白被数学折磨了那么些日子。
她骂,祝旭就全盘接着,也不反驳,只说了句“你不懂”。
张伊娜听到这话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嗯,是是是,我不懂,您多厉害啊,好好的捷径你不走,非要爬那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当时没有在Q大公示的降分录取名单里看到祝旭,张伊娜气得差点晕倒在泳池边,后来才知道这小子压根儿就没报名,天知道她为培养出这么一个难得的好苗子花了多少心血,本以为祝旭是瞅上隔壁体大了,亦或是因为自尊心不想再游泳了也有可能,种种原因张伊娜都猜过,唯独没有想到祝旭是真的想走竞赛保送这条路。
北京和南原毕竟隔着十万八千里,张伊娜总不可能顺着网线逮住祝旭问个清楚,况且祝旭当时的情况她也了解个七七八八,身为长辈兼旁观者,她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替祝旭决定未来,只是她想了半天实在气不过,当晚还是给祝旭发了条微信,以示关心。
张伊娜原话是这样说的:
“别玩脱了,来不了Q大就给老娘滚去复读吧(微笑.jpg)。”
祝旭难得没有已读不回她的消息,而是认认真真打了三个字:
“来得了。”
祝旭一向言出必行,所以他真的来了。
转院后祝旭的生活好过了不少,Q大的管院基本都是由术科生组成的,虽然他们在体育领域硕果累累,但学科成绩也是真的一言难尽,祝旭转来后不久紧接着就是期末考试,为了不至于在学院里垫底,那段时间他总是踩着图书馆熄灯的时间学习,紧赶慢赶,终于在考试前成功自学完了本学期的全部课本内容,本以为自己只是凭着自主理解勉强行走在及格线边缘,没想到期末题目出乎意料地简单,少了数科院那群逆天人类的压制,祝旭居然一跃考了个绩点第一,奖学金、优秀学生之类的奖项更是哗哗拿到手软,再加上他礼貌的性格和良好的外貌加持,很快就在学校里出了名。
李牧等人发现这事的时候已经是大二了,他们一边跟祝旭抱怨,说这么大的事情祝旭竟然都不和他们分享,一边又是回到南原八中的同届年级群一番吹嘘,特别是李牧,一直说他旭哥有多么多么牛逼,即便去了Q大,年级第一的身份也依然屹立不倒,甚至还能在学期末稳稳转个专业,简直不是人类应该有的大脑。
祝旭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刚从游泳馆训练出来,他刷着宋毅发给他的截图,脸部一时僵硬得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
他承认自己自从上了大学后就不太记事,比如这次,他分明记得这事情自己和李牧等人说过,而且他们还给出自己相应的回馈了,怎么几人会完全没印象。
话又说回来,他觉得李牧才是最牛逼的那个,这些年来,不管朋友们搞出什么成就,不论大的小的,都能被对方捧到天上去,就比如现在,他是全然不提自己大一上学期还在数科院时差点考了全班倒数的惨烈战况。
和宋毅简单聊了几句后,宋毅又问他最近训练忙不忙,他马上有事飞趟北京,有没有时间约饭,他说自己馋Q大的食堂好久了,祝旭简单回了个忙,然后问他什么时候来,有空就陪他一起,没空就把饭卡押在门卫大爷那,等他自己来拿。
这两年来祝旭已经习惯将自己的饭卡外借了,刘明杰和李牧偶尔会约他一起吃饭,王媛媛因为学校离得有点远,和他们不在一个区,来的频率倒是不高,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他们定好时间一起来Q大,因为隔壁体大只有一个三层的食堂,几人早就吃腻了,如果不是出于学校的规定,他都想悄摸给几人多办三张卡,直接让他们混进食堂来得了。
想到这里,祝旭又忽然愣一下。
自己以前是这么守规矩的人吗?
他记不太清了。
祝旭正想得出神,突然感觉鼻尖上有一股凉凉的温度,他抬眼望去,发现居然下雪了。
他惊讶于这个季节的北京也会下雪,想着自己也算见证了今年的初雪,兴冲冲地拿手机拍照记录下来以后,他却不知道要发给谁。
从小到大,在这些时而短暂时而漫长的的岁月里,他只和一个人共同见证过初雪。
这是他们彼此的秘密。
他不想分享给其他人。
却也不敢分享给那个人。
最终,在原地静立五分钟后,祝旭还是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他重新将手机塞回兜里,然后大踏步向前走了。
他第一次发觉北京的初雪天居然该死的冷,冷得让人生厌。
体经管的课程排得并不密集,相比之下,祝旭反而要花很多时间在训练上,复健的进程起初还是顺利的,但自从训练量逐步恢复之后,祝旭总会明显感受到右大臂的肌肉酸痛程度比以往严重,最开始他以为是后遗症,直到某天复健师在国外看了他近期的游泳视频,发现他的两侧打水有差异,于是便询问他关于肌肉劳损的感受,出于职业生涯的考量,祝旭不敢隐瞒,他直愣愣地说:“速度方面倒是没影响,就是酸痛程度比以前高。”
然后张伊娜就依照复健师的指令,马不停蹄带祝旭去了医院,严密检查以后还真发现了问题。
祝旭的四肢肌肉要比寻常人发达不少,这也是他为什么接触游泳的时间晚,却能异军突起的原因,但是现在不同,原先的右大臂肌肉产生过损伤,多多少少会留下一点影响,一旦祝旭没有控制好身体,出现四肢受力不均衡的情况,反而会大幅缩短他的职业生涯,为了祝旭的身体健康考虑,医生给出的建议是转项,选择仰泳,或许可以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张伊娜听到后心情沉重,她让祝旭自己决定,如果真的决定转项,以祝旭的天资,现在开始特训也完全来得及,谁料祝旭十分干脆,还没踏出医院的门就直接说了个“不”。
对他来说,自由泳和仰泳就好像有糖可乐和无糖可乐,看似没什么太大差别,但是一个气更足,能让他获得更多体验感,一个却甜得发齁,喝多了,只让人觉得腻味。
自由泳就是那个气更足的。
李健在知道他的选择后找他谈过不下三次心,最后祝旭实在没辙,干脆主动反问他:“老头儿,你还记得我高二那年出事,你是怎么和我说的吗?”
高二在北京住院那阵子,李健和张伊娜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看过他,祝旭记得清楚,李健当时就站在病床前,反复端详着自己那份病情诊断书,旋即叹了口气,他对自己说:“祝旭,心中的那团火太烈,迟早会把自己烧掉。”
祝旭当时的回答十分横冲直撞,他说:“烧就烧了。”
他满不在乎,并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
现在他20岁了,看问题也更加客观全面,他的回答变了。
他对李健说:“有总比没有强。”
仗着这团火,他就还能看清四周的环境,虽然昏暗,但走一步算一步,他做得了主。
况且这团火早就不烈了,在那个人离开以后。
如果现在直接熄了,那他就真的什么都抓不住了。
祝旭不转项的态度坚决,张伊娜和李健也拿他没办法,只好一边盯着祝旭不让他训练过劳,一边给他搜罗各种缓解肌肉酸痛的方法,为了保证成绩的有效回升,祝旭就这样辗转于宿舍——教室——游泳馆——训练房,四点一线,每日从无懈怠。
83/103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