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霖:……
就,又被诱惑住了!
第23章 新房上梁
白清霖这一觉睡的轻松又香甜,等睁开眼,外面都大亮了。
外屋传来压低声音的说话声,身子下面的炕还是热乎的,身边的被褥早就被迭好放进了炕柜,也不知道陆向阳是什么时候起来的。
他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起身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被放在炕头,摸着烘的暖融融的。
“哟,可算起了,我寻思着你一觉得睡到大晌午呢。”陆向阳撩门帘进来,见小知青已经穿好了衣服,便招呼着,“赶紧着吧,吃饭完得赶紧回去,我瞅着要下大雪了。”
外面大锅里留了热水,能舒舒服服的洗漱。
屋子里还多了个黑瘦的小子,看着也就一米六多的个头,身上穿的棉衣打了无数补丁,不过倒是洗的干干净净。
“这就是老大你带来的小知青啊?个头挺高啊这?多大了?”黑瘦小子蹲在灶膛前抄着手,冲白清霖笑出一嘴大白牙。
“才十四,比你还小两岁呢。”陆向阳掀开锅盖,拿出里面热着的包子,给白清霖舀热水,“一会儿我们吃完了就回去,这里你好好收拾收拾,天晴了记得拿被子出去晒晒。”
“没问题老大。”瘦猴的目光落在大包子上,撕都撕不开。
他一大早发现这里门没锁,就知道老大来了,等到院子里有了动静之后敲门,还没进门就被老大打发去国营饭店买了肉包子回来。
一两一个的大肉包子,咬上去满嘴油。还有几个煮鸡蛋,他都好久没吃到鸡蛋了。
买完包子剩下一毛五分钱,老大也没要,让他收着带回去给家里小孩买糖吃。
白清霖洗漱完了,掏出雪花膏仔仔细细的涂脸涂手,又把手擦干净这才过来吃东西。
别看国营饭店的炒菜不咋样,但是这包子确实不错,虽然肉不多,吃起来咯吱咯吱都是白菜馅,但馅料调的挺香,面皮发的也松软,还算可口。
吃了俩包子,又吃了个鸡蛋,白清霖就吃不下去了。
陆向阳嗤了声,“喂猫似的,”然后自己跟瘦猴一顿风卷残云,干掉了所有包子,留了俩鸡蛋让瘦猴拿着带回去吃。
外面的雪已经下了一层,陆向阳拍打着自行车座,招呼着,“赶紧着,收拾东西,走了走了。”
白清霖把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和洗澡的东西塞进布袋子,抱着窜上了后车座。陆向阳的脏衣服就扔外屋水盆里,估计一会儿那个瘦猴会给洗出来。
真不错,不亏是大佬,还有自己的小弟。
白清霖先去邮局打了个电话,他来了好几天了,家里担心的不行。说了地址,又说自己在这边过得挺好,好好的安慰了老妈和姥姥,光电话费就花了五块钱。
一路顶着风雪,到村里的时候雪已经下大了,鹅毛大雪铺天盖地的落下来,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一进陆家门,三婶儿就跟屋里迎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扫炕的扫帚,“我就寻思着你们也该回来了,赶紧把雪扫扫。你大伯娘一大早就把姜水煮上了,一会儿一人一碗啊。”
撩门帘子进屋,屋里烧的暖烘烘的,东屋热闹的很,下大雪了家里几个小孩也没去上学,就都在东屋里玩。
在农村,这样的情景很正常。冬天白天的时候家里老人屋里烧的暖和,大人孩子都跟这个屋里呆着,其他房间也烧炕,也是为了省柴火。
等晚上回去睡觉了烧几个劈柴,炕烧热了就成。
陆奶奶看着自家孙子冻红的脸,吐槽道:“我还寻思着这都下雪了,你不得跟镇上呆两天再回来啊。平时也没见你回来这么勤快。”
“嗨呀,你这老太太,我这不是舍不得您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陆向阳最甜,这种话张口就来。
“就你?拉倒吧!”陆奶奶能不知道自己孙子那点儿小心思?估计是怕自家人觉得小知青不靠谱,一出门就不回来了。
“小白啊,赶紧上炕,炕头暖和。”陆奶奶招呼着。
“奶奶等我放了东西,”白清霖笑出两个小酒窝,把脏衣服放进陆向阳屋里,又跟箱子里掏出半包水果糖拿了过来,“给弟弟妹妹们吃糖。”
“你这孩子,手咋这么松啊!赶紧拿回去,昨天你给的饼干我都分给他们吃了。”陆奶奶哪里好意思要这小孩儿的东西。
“饼干是饼干,糖是糖,奶奶吃糖。”陆向阳剥好了一块水果糖递到陆奶奶嘴边儿。
不就是哄老人开心吗?他也是专业的。
陆奶奶哈哈笑着把那块糖吃了,拉着白清霖的手不住的亲香,“哎哟你这孩子可真乖啊,比我那个大孙子强多了。要不你给我当孙子吧。”
“好家伙,人家刚来就得给你当孙子了。”陆向阳吃吃笑。
陆奶奶白了他一眼,正好大伯娘端了姜汤过来,“一人喝一碗,里面放了红糖,没那么辣。”
陆向阳一口气把热辣辣的姜汤灌进肚子,左右看看,“我大伯他们呢?”
“盖房子那边呢,说是下雪又不下雨,不需要停工,早点儿整出来小白也能早点儿住进去。”三婶儿抬腿坐上炕尾,手里还拿着几根棒针在织毛衣。
不过那毛线看上去很旧了,估计是拆了不知道几水的毛衣,重新开始织的。
“那怎么好意思,这么大的雪。”白清霖一听就有些坐不住了,下雪天多冷啊,怎么能让别人跟外面干活呢。
陆向阳道:“这时候的雪留不住,又不是三九天,下来就冻了。我去看看。”
“我也去,”白清霖又从炕上下来。
陆奶奶也没挡着,只是叮嘱道:“裹严实点,看两眼就回来。金宝儿你照看着点儿,别把人摔了。”
“知道啦!”陆向阳反手搂住白清霖的肩膀,“走了走了!”
外面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也能看见几个半大小孩儿跟雪地里嗷嗷的疯玩。
积雪在脚底下咯吱咯吱的响,绕过半个村子才来到知青点。
那个房子水泥砖的地基不用动,现在都快收拾干净了,露出压在土墙下面半米高的砖。
收来的土坯高高的摞在一旁,十来个大老爷们吭哧吭哧的干活,忙乎的头顶直冒烟。
“下雪了,各位叔叔伯伯早点儿回去吧。”白清霖作为主家,最适合张这个嘴。
“你们怎么来了?”陆大伯抬头看见自己大侄子和小知青,往外轰道:“回去回去,我们忙乎到晌午也就散了。这雪留不住,别看现在大,明天能化一半。赶紧走吧。”
“小知青这不是怕你们冻着吗?一回来就赶紧过来看看。”陆向阳笑嘻嘻的嚷嚷,“我觉得各位也赶紧散了,省的小孩跟屋里坐不住,光担心呢。”
“有啥担心的?”王二驴也知道这小知青帮自家闺女换嫁妆和送了陪嫁的事儿,如今看这小孩儿怎么看怎么顺眼,“春雪不冷,俺们都习惯了。金宝,赶紧带小知青回去,别冻着了。”
白清霖跟外面一会儿就冻的不行,被陆向阳连拖带拽的带回去了。
大雪当天晚上就停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化了一半,屋檐上稀里哗啦往下流水。
陆向阳跟家里呆了三天,镇上来人喊他说来了活儿要出车,就忙不迭走了。陆奶奶远香近臭,这两天没少数落他。
白清霖跟陆家人相处的还不错,也知道他喜欢睡懒觉,起来晚了灶上还给他温着吃的呢。这整的白清霖老不好意思了,偷摸的往陆家存水的大缸里放了不少融了灵泉的溪水。
只能说不亏是灵泉,这些天的饭菜味道都好了不少,大伯母还说她手上的冻疮似乎也要好了,估计是天暖的缘故。
白清霖深藏功与名。
空间里仍旧光秃秃的,主要就是还没弄来种子。不过这场雪化了之后天气开始正式的升温,白天热的大棉袄都穿不住。家家户户把农具收拾出来,大队部的农具也都拿出来,该磨的要磨,该规整的药规整。估计再过些日子,就要开始正式春耕。
房子眼瞅着就要上梁,王春妮的婚事也筹办好了,花婶儿专门来陆家请人,跟白清霖说了让他那天必须过去吃席。
上梁的那天,陆奶奶专门帮着蒸了一锅二合面馒头,又抓了两把白清霖给的水果糖,拿去上梁散喜。
陆三叔蹲在横梁上,拿着馒头和糖果往下扔。下面不少小孩和村里大姑娘小媳妇,连知青点的都过来凑热闹了。毕竟是馒头和糖,知青们也是很喜欢这些东西的。
吉祥话一句句的说,等馒头和糖果都扔完了,上梁仪式才算正式结束,下面就是要铺瓦片了。
等铺完瓦片,周木匠就要带着自家儿子给屋里盘炕和灶台。这些活儿一天就能搞定,火炕烧几天烧干了,就可以住人了。
至于要进的家具,那得慢慢打,反正白清霖也不着急。
这边房子弄好了,王家喜事儿也开始了。
白清霖算是娘家且,跟在陆奶奶后面上了桌,王家席面做的还成,一个酸菜炖大骨头棒子,一个茄子土豆豆角干乱炖,一个茄子炖河鱼,一个经典的酸菜猪肉炖粉条子。最后还有个凉拌菜,是糖醋白萝卜丝,虽然只是白萝卜丝,但是里面放了糖,吃起来酸甜爽口。
现在家家户户都穷,席面只讲究实惠,量大有肉。菜都是用大搪瓷盆子上的,白清霖怀疑这些盆子都是各家的洗脸盆,否则也没这么大的菜盆用。
知青那边马素云和吴长青来的,因为吃席得随礼,吴长青算是知青点管理,村里人有事儿也会过去请,就随了两毛钱。马素云是有一天偶尔遇到王春妮,知道她在做嫁衣,帮着做了几个好看的包扣。
俩人成了朋友,自然也被请了过来。
这倒是省了白清霖去知青点跑一趟了,“我明天请个假,后天去镇上住两天,买点儿我那个屋里的东西。”白清霖对吴长青说,但是给马素云示意了一下。
马素云松了口气,这段时间白清霖一直住在陆家,俩人见不到,她挺担心白清霖去镇上做衣服不带她的。
毕竟是能赚钱呢,她现在就是想多赚点儿,就怕以后干不动活儿粮食不够吃。
第24章 夜晚身边人
王春妮的婚礼挺热闹的,新郎就在隔壁大队,两家离的也近,日后走亲戚回娘家都方便。
临走了,花婶儿硬塞给白清霖两碗菜。这两碗可不是席面上的折箩,而是后厨自己留的。毕竟白清霖随的礼比那一毛两毛的多不少,又实用。再加上自家男人儿子给白清霖盖房也赚了不少,花婶儿是很舍得这两碗肉菜的。
菜都被陆奶奶拿了回去,白清霖来到大队请假,说是快春耕了,他要去镇上买点儿东西给新家添置,顺便跟亲戚那边住一宿。
没想到这小知青在镇上还有亲戚,大队长心里琢磨了一下,不过也没问。小知青有亲戚好啊,干不了什么活儿至少还有人帮衬,饿不死。
只要别饿着,就不会闹幺蛾子,毕竟他们大队还想拿先进大队的奖状呢。去年他们拿到了一次,整个大队都开心的不行。有了先进大队这个称号,公社发东西都会提前给他们的。
请好假,白清霖就回到陆家。
陆向阳出车还没回来,不过陆家习以为常了。
对陆奶奶来说,她大孙子主意正,脾气又倔,胆子还大。跟外面行走并不会让人担心,毕竟老太太现在最操心的就是要挑个能让大孙子入眼的孙媳妇。
只可惜大孙子心野了,左一个看不上,右一个看不上,还非要找小知青这样的。
于是陆奶奶每次看到白清霖的时候,目光惋惜又慈爱,恨不得小知青就是个小姑娘,养上几年开开心心的嫁给自己大孙子,那多好呢。
白清霖可不知道陆奶奶心里想什么,他乖乖巧巧的陪老太太和老爷子聊了一会儿,就回到里屋。
之前给白家人打电话,要了原主上学的课本笔记什么的,说自己在这边无聊,看看能不能继续学习,或许还能跟这边考个高中什么的。
反正家里人很是高兴,说让他别担心,很快就会把东西寄过来。
现在这个年代,寄信和东西慢的不行,一封信省内至少七天,省外那就得奔着半个月去了。
不过白清霖也不着急,毕竟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和原主的家庭融合呢。毕竟他算是个“外人”,突然占了别人的身体,还有了疼他爱他的父母和其他长辈,让他略有些不太习惯。
吃晚饭的时候,白清霖说自己明天要去镇上,第二天再回来。
“不就是买些东西,让金柱陪你去,他力气大还能帮你拿着。”陆奶奶不放心小知青一个人往镇上去,更别说住一宿了,现在这个世道看似安稳,但哪里都乱,万一小知青遇到个坏人,他们离这么远都帮不上忙。
“我住镇上亲戚那里,第二天下午就回来了。”白清霖给陆奶奶夹了一筷子菜,笑眯眯的解释。
陆奶奶对他确实是真的好,中午吃席的时候估计也是看出他有点儿嫌弃那个搪瓷盘,夹菜只给他夹盆子中间的,怕他没吃饱,回来还给他热了个大红薯。
听到有亲戚,陆奶奶这才放了心。也怪不得小知青会来到这么老远的地方下乡,估计是家里觉得有亲戚能帮衬一下。
否则这么小的岁数来这样辛苦的地方,爹妈都得心疼死。
第二天白清霖起的挺早,主要是这些日子睡得好,而且睡得早。从未想过自己还有早睡早起的一天,毕竟人不熬夜枉少年啊!
估计这一脑袋头发是保住了。
张凤天天站柜台后面,跟望夫石似的,脖子都伸长了。她只恨自己当初没有详细的打听到小知青的下乡地址,这一天天的没看见人来,真心着急的不行。
她妈都快放弃了,说再等两天见不到人,就把布料拿去给裁缝做。
倒也不是嫌弃小知青说话不算话,主要是他们也知道下乡的知青来镇上得请假,怕是没能把假请下来吧。
正想着呢,就看见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
“小知青!小白,白同志!”张凤兴奋的差点儿从柜台后面蹦出来,“你可算来了!周姐帮我盯一会儿,我去去就回来。”
周姐还没应声呢,就看张凤从柜台里冲出去,她抻脖子看看外面那个小知青,忍不住撇撇嘴。
这几天光听张凤说那个小白脸子会做衣服,做的特别好看。她就不信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能做出什么好看的衣服,值得天天说。
16/143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