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向阳说道这里,压低声音道:“我听说,也是听几个老人说的,瘦猴不是老太太亲孙子,是她当年伺候的小姐的儿子生的。不过这话不能拿出去说,否则瘦猴一家都得被抓。”
“识字还懂医术,那确实挺了不起的。”白清霖想起瘦猴曾经给过自己的首饰,也能看出来那老太太有点儿深藏不露的意思。
照顾完空间里的牲口,吃饱了饭洗漱完了,俩人躺炕上想起蔡师傅的那一番话。
“你说,沈书记会不会就是被腐坏了的啊?”白清霖就觉得这个沈书记是个炸弹,虽然现在没响,可早晚得炸。毕竟还有个徐江南虎视眈眈的呢,书里可写了,徐江南把沈书记弄进去了,影响特别大。但是书里没说因为什么事,但写了因为沈书记,整个村的大队部领导啥玩意的都被彻查,村里名声都烂了。
陆向阳翻了个身,伸手把白清霖盖的棉被往上抻了抻。小孩儿睡觉不太老实,总露出个肩膀头子来,这玩意冻一宿晃着筋,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不好说,如果沈书记真是被腐坏的坏分子,那咱们村真的得不着好。不过我那边兄弟还没来信儿,且等着吧,别着急。”
这年头很多时候,重要的事压根不敢写在书信里,因为防间谍防特务特别严格,很多书信都会被抽查。指不定你写了的东西就让人看了去,连你家里养的公鸡几根尾巴毛都门清。
想要查什么事,只能找人传口信儿,电话都不敢打。
陆向阳这边是打听好了,人托人的过去问。等那边查清楚了还得人托人的把消息递回来。这效率慢的比蜗牛好不到哪里,要做的只能是耐心等待。
东北这地界只要一入了秋,老天爷就跟翻脸似的,咔嚓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还不到十月份呢,阴了三天,扑簌簌下了一地小雪。
村里大白菜还没收,地里的萝卜红薯刚起完。下了雪这又开始忙。
砍白菜,往镇上送白菜,家家户户囤白菜。地窖里除了白菜就是萝卜,几口大缸也都洗刷干净了,开始腌咸菜积酸菜了。
大白菜萝卜大葱送去镇上,换来了一包包咸盐和一些现金。村里人按照人头去换盐,拿回来的盐赶紧把自家种的白菜啥的都腌上。否则再放一放,白菜冻了那就没办法腌制了。
白清霖院子里自然随大流种了不少白菜大葱萝卜啥的,大伯娘亲自过来帮忙腌咸菜积酸菜,说老三家的预产期快到了,那肚子大的吓人。
“那不得去医院?”白清霖说。
大伯娘笑了笑,道:“谁家生个孩子还去医院啊,没病没灾的。”
白清霖愣了,“可是三婶儿肚子里揣了俩呢,那不去医院能行?”
“咱这儿生孩子没去医院的,说出去让人笑话。”大伯娘叹了口气,低下头劈白菜帮子。她曾经难产,差点儿死炕上,就那时候家里也没想过要去医院那种地方。总觉得医院虽然好,但老百姓最好别进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也就是知青们到了之后,村里才弄了个小诊所,平日里就拿个头疼感冒的药,真有了大病,那就跟家里等着死呢。
“那不行啊,女人生孩子跟过鬼门关似的,不去医院咋成?”白清霖有些着急,他也知道自己说不通大伯娘,等陆向阳回来直接跟他说了。
“必须去医院,三婶肚子里有俩娃呢,万一有个好歹的,那家不得散了?能用几个钱啊?实在不行我掏了!”
“哎呀哎呀呀,我去说我去说,不就是去医院吗?”陆向阳也不知道白清霖为啥会因为这种事着急,村里生孩子都跟自家炕头,也没看谁去医院啊。
但陆向阳可是陆奶奶陆爷爷的金孙儿,被孙子反复来回的说,最终点了头,让三婶去镇上住陆向阳的那个小房子,陆奶奶和三叔也跟着去。那里离医院近,万一不好整了抬腿就能去。
得知三婶他们都住到了镇上,白清霖这才放下心来。不过村里人倒是把这件事当西洋景儿看,说什么陆家三婶太娇气,又不是没生过孩子,不就觉得自己肚子里揣了俩崽子,金贵了吗?
还要去医院,那得花多少钱啊?
医院,那是老百姓能进去的地方吗?
真的是,不知道日子咋过好了。
不过等第二场雪下来,白清霖正跟着陆家人跟地里刨棒子根儿呢,就看陆向阳骑着车急匆匆的过来了。
“三婶儿生了,可惊险了。”陆向阳没下车,单腿撑着车子,“说是胎位不正,生了一宿没能生下来,最后还是县里请了个医生过来开了刀才把孩子拿出来!”
“哎哟我的个天爷!”听到这个消息,大伯娘脸都白了,“那老三家的没事吧?咱要准备啥东西过去不?”
她是女人,最知道胎位不正有多危险了。弄得好就算生下来孩子,这身子也废了。弄不好就得一尸两命!
“不用,母子平安,奶奶让我回来报个信儿。对了小白跟我去镇上不?奶奶说幸亏是你张罗着去医院的。”陆向阳一头的汗,“赶紧走,过去看看,晚上我在送你回来。”
“快去吧,快去看看!”大伯娘只觉得肝颤,腿软的站都站不住,也没想到过自己妯娌生孩子为啥要让小白知青过去。就算是白清霖张罗的,那等孩子们回来再看也成啊。
第73章 小白说了
都到半道上了,白清霖也琢磨过味儿来,“为啥让我去啊?”
陆向阳闷头蹬车蹬子,半晌道:“三婶状态不太好,失血还是多了。弄点儿灵泉水给她喝看看管用不管用。”
白清霖心里一抽抽,“那你还不骑快点儿?”
把车蹬子都快踹冒烟的陆向阳:???
陆三婶状态确实不太好,要不是之前天天喝灵泉溪水顶着,估计这时候怕会更加恶化。
白清霖立马喂了一杯灵泉水,又跟陆向阳回家挤新鲜牛奶搭配空间大米,放了泉水煮成粥,拿去给陆三婶吃。
剖腹产和顺产不一样,孕妇起不来床,只能吃点儿流食。
喝了灵泉水,三婶苍白的脸色总算好转起来。等再吃完一碗粥,就连胸口都开始发胀,这是奶水充足的表现。
三婶儿生了一对儿龙凤胎,小男孩比较壮实,小姑娘就小了很多,跟只小猫儿似的,哭声也细声细气。大家伙儿都喜欢壮实的小小子,虽然有些重男轻女的因素在,但这也是因为自然淘汰的原因。
毕竟家里情况不如那些城市人,所以会更加照顾健康的孩子。
但白清霖却挺喜欢那个小姑娘的,陆家基因都不错,这小姑娘虽然还皱皱巴巴红彤彤的,可是眉眼已经十分清晰,以后绝对会长成个大美女。
为了让小姑娘更健康的成长,白清霖还专门跑去找大夫要了玻璃奶瓶,给小姑娘用灵泉水煮了牛奶喝。
小家伙也不挑食,吧嗒吧嗒喝的可欢实了。
“以后你每天带牛奶跟灵泉水过来,专门煮牛奶粥给三婶儿喝。如果奶水不够,就给丫丫吃牛奶。还有,现在天冷了,你去找点儿好的棉布什么的,我给俩孩子做点衣服被褥。还有记得,尿戒子得用大锅煮开才能消毒,别稀里胡涂的凑合用。家里就一口大锅,你再去买个新的。”
“知道了……”陆向阳被念的头疼,“你放心吧,这些我奶奶都知道。”
“反正小孩子的衣服都得消毒,用滚水煮了晾干才能用,知道吗?啊,如果丫丫不爱吃牛奶了,咱家也有羊奶,我看有个小羊快生了……”白清霖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焦虑,冬天生孩子的人不少,虽然坐月子方便,可是天气冷,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生病。
那两个小宝宝太娇嫩了,个头都不算大。小小子五斤半,小姑娘还不到四斤。
现在人们养孩子都养的粗糙,有的奶水也没有,就喝米汤。其实也不是他们就要这么粗糙的养,主要是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太穷了。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哪怕全家都努力的供孩子吃喝,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
如今白清霖空间里有鸡蛋有牛奶,营养上是绝对亏不了的。既然这样,那就得好好的把孩子养好。
陆向阳每天去上班都带着两个水壶,一个装牛奶,一个装泉水。然后耳提面命的告诉已经从医院回了镇上小院的奶奶,小白说了,新衣服尿戒子都得用开水煮,锅也买了,煤炭也买了,别舍不得用。
小白说了,坐月子也得讲卫生,否则对孩子不好。屋里烧暖和一些还是可以擦洗的。
小白还说了,让三婶别亏了嘴,想吃什么就说,他想办法弄来。
陆三叔:……
这事儿闹的,显得我这个当爹的一无是处。
剖腹产的三婶儿做了四十天的月子,身体养的棒棒的,每天都有牛奶喝,有大米白面吃,有鸡蛋吃。还有一只一只的小公鸡,猪蹄膀,锅里恨不得天天炖肉。
幸亏陆向阳这院子左右没有太近的邻居,否则非得把人馋的天天举报不可。
等三婶做完月子回了村,整个人养的白白嫩嫩,还胖了一大圈。就连那两个孩子也都张开了,甚至都看不出来小姑娘曾经是个不到四斤,虚弱的哭都拉不上嗓子的小可怜。
不光三婶胖了,三叔也胖了,陆奶奶脸蛋子也圆了一圈。没办法,那么老些吃的喝的,三婶吃不完最后都进了俩人肚子。想要剩下第二天吃都不行,因为第二天还有新鲜的。
“这得多少钱啊!”陆奶奶都不敢算这个账。
“没多少钱,小仙童的本事……哎,不如多砍点柴火,我最近忙,都没工夫砍柴。”陆向阳含含糊糊的暗示爷爷奶奶,他也不敢说太明白,毕竟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砍柴你放心,你大伯跟你爷爷天天去砍柴,都给富裕出来了。”陆奶奶想要念一声佛,又怕小仙童不属于佛系系统,但这个她也不太敢问,反正就知道她家这个小知青似乎有着天大的本事。
到了晚上,陆向阳又遮遮掩掩的拎过来一大篮子鸡蛋鸭蛋鹅蛋,“小白说了,可劲儿吃,全家都吃,别省着。”
空间里的各种蛋都泛滥了,他每天早餐就是煮俩大鹅蛋外家一大碗牛奶,吃了这段日子都觉得裤腰紧了不少,身上的肌肉都变大了。
俩宝宝穿着小白做的新衣裳,带着软乎乎的小棉帽子,长得白白胖胖的,眼睛又大又亮。
这一对儿龙凤胎可让村里人都稀罕的不行,不少人过来看,想要蹭点儿福气。
这当然是福气了,龙凤胎本就少见,还能养的这么好。听说为了生孩子肚皮上还拉了个大口子,听上去就凶险。
然后跟镇上做了个月子回来,人竟然变得精神了不少,也不像别的孕妇那样,哪怕休息一个月也养不出来。
其实,这是白清霖弄了空间这么久,露出的第一个破绽。
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因为难产肚子上挨了一刀的陆三婶能养这么好,都是靠空间里的东西支撑着。
不过在徐江南的概念里……不,他压根没有关于孕妇的概念,至于坐月子长胖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剖腹产又不是多难的手术,后世不少女人都剖腹产呢。
所以,他完完全全无视掉了这件事。
朱正民倒是关注了几天,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这个陆家三婶好像是因为在村里生孩子,最后大失血人都没了。俩孩子活了下来,但没有母乳吃,全都病病歪歪的。
不过这次养得好,估计都是因为白清霖让他们去了医院吧?村里人都说了,是那个小白知青非让去医院的,一开始大家还议论呢,生个孩子去医院干嘛?浪费钱。
但到了后面看到陆三婶的状态,顿时就觉得去医院也挺好的。虽然挨了一刀,但母子平安啊。
朱正民把这件事都归结于去了医院,所以也没有能及时抓到这个漏洞。
白清霖后知后觉的吓出一身汗来,但现在大家都开始猫冬了,除了砍柴极少会有人出门。不过这漫长的冬天也不会全都闲着,林场,砖窑厂和采石场都会招一些短工,村里的壮劳力照样要去工作。这种工作没有工分,但是给现钱,还包吃住,算是冬季打工最好的去处了。
等村里农活全部都结束,大队部就要开始分粮食了。
村里不少人都能分到足够吃上一个冬天的粮食,手里还能多那么二三十富裕钱。这半年的辛苦劳作给了足够的回报,几乎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意。
是的,几乎。
每个村都会有倒欠户,他们村也不例外。
沈大脑袋家就是个倒欠户,不但拿不到钱,就连想要领足够的粮食工分都不够。沈大脑袋这个壮劳力半年的工分还不如他家十四五岁的妹妹多,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独苗,就算不怎么干活,家里好吃好喝也都以他为主。
没了这个壮劳力,干活的就是沈大脑袋他娘,他奶奶跟他妹妹。三个女人赚的工分要还清前一年的倒欠,剩下的哪怕都分了红薯和最差的粗粮,都不够吃一个冬天的。
没办法,还得重新跟大队部借粮,不但要借粮还要借钱。因为沈大脑袋要相看对象了,全家拿不出一身囫囵衣裳,所以他娘要跟大队部借五块钱和布票,要给儿子从头到脚做一身新的。
还有两个倒欠户都是祖孙组合,家中没有顶梁柱,连半个壮劳力都没有。这种也属于没办法的,总不能看他们饿死。
另外就是知青了,老知青们基本算是熟练工,不但能分到粮食,多多少少的还能分到十几块钱。新知青里面也只有马素云和宁家兄妹工分够了,宁家兄妹肯干活,虽然来的晚,但工分没少赚,也一人分了五块钱。
马素云工分足够换粮食,钱没得分。但人家有外快,这半年帮着白清霖做衣裳,里里外外兜里都存够了二十块钱的巨款了。
二十块对于城里人来说都不够一个月工资的,但是在村里,这二十可是有很大的购买力,非常值钱。
最令人吃惊地就是白清霖的工分竟然也能换足够吃上一冬的粮食,虽然换的都是棒子面棒茬子和高粱米,但人家才十四岁,干活却没有落了下风。只要是上工基本上都能赚五六个工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垫底的也都是新知青,王巧云兜里有钱,工分就换了五十斤棒子面。省着吃应该能吃俩月。朱正民和徐江南的工分更惨,五十斤棒子面都换不了,想要吃饱就只能换杂面或者红薯土豆。
那杂面里面都是什么高粱面红薯面,还掺杂着不少麸子,做熟了吃到也能填饱肚子,可拉嗓子啊。
换,咽不下去。不换,就得饿肚子。红薯那玩意也不能多吃,吃多了烧心,还得吃粮食才能顶饱。
53/143 首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