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炮灰在70年代发大财(穿越重生)——江湖太妖生

时间:2024-11-29 09:24:53  作者:江湖太妖生
  这婶子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就坐在大姑娘旁边,一晃一晃的闭目养神呢。
  “村里人不少都会编,你想要?”大婶儿撩起眼皮子看了看白清霖,“你就是那个刚十四岁的小知青?哎哟,长得可真白净,瞅着确实小,不过这个头可不矮。”
  白清霖个头确实不矮,毕竟小时候也没吃过苦,外家总是给拿好吃的来,营养上面不缺。同样是十四岁,村里不少小伙子可都没这么高。
  白清霖讨喜的笑了笑,他一笑,嘴边就有酒窝,瞅着特别招人待见,“婶子这话说的,高能换工分还是粮食?”
  婶子哈哈笑,连那个大姑娘都跟着笑。
  “你去镇上买东西不带背篓?”大姑娘也抻着脖子聊了起来,“买的东西多不?实在不行我跟我娘帮你背回来?”
  “挺多的,我自己背就成,可是忘了带家伙事儿了。”
  不止他没带,来的知青都没带。
  吴长青也没提醒,可能是觉得白清霖被来的包裹里面东西已经很多了。这次去镇上买个暖壶也就足够,暖壶有把手拎着就能回来,还带什么背篓呢。
  大姑娘娘俩对视了一眼,大婶儿低声道:“你能买着肥皂火柴不?我给你钱,帮我买块肥皂,我给你个篓子。我这个篓子还是新的呢,可结实了。”
  肥皂火柴都得用票买,村里吃粮吃菜方便,可是没有票。每年大队上会把白菜萝卜这些任务菜送去供销社换票回来,但是那些票得用工分来兑,谁家都兑不了几个。
  肉票,工业票,布票,是村里最缺少的东西了。
  “能,我能买着。”白清霖摸了摸兜,掏出两张票来。一张写着肥皂六块,一张写着火柴一包。
  这两张票都算得上是面值很大的票了,不少票只能换一块肥皂或者半块肥皂,那都是好东西。更别说火柴了,火柴票大多都是一盒一盒的买,一包火柴二十盒,那就是家里一整年的用量。
  白家老太太怕他出来吃苦,把好票子都给他带上了。
  那婶子一看这个票,双眼冒光。
  她左右看看,声音更低了,“白知青,等到了镇上,俺们跟你一起走。我这个篓子里还放了……”最后鸡蛋两个字没出声,只有口型。
  她闺女要出嫁了,家里得张罗点儿嫁妆。好东西实在买不到,就想用鸡蛋换点儿实用的东西。这年头,一对儿枕巾就是上好的礼,若是能有两块肥皂几包火柴,都是嫁妆里特别能看的东西了。
  至于三转一响……
  那是普通老百姓能惦记的东西吗??能有几条腿的嫁妆都已经很拿得出手了!
  白清霖点点头,他们不再说话,都开始闭目养神。
  朱正民坐在车头那边,身下是一堆乱糟糟的稻草。就这稻草在村里也是好东西,但是他只觉得这辈子没这么难受过。
  再看看白清霖,以前被自己哄的一口一个朱大哥,手里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他。可是这时候俩人正不合,自从过来,白清霖都没看自己一眼。
  朱正民真的头疼,他早就忘了当年下乡时候白清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态度了。在乡下的那几年完全是他不愿意提起的,毕竟他为了以后过上好生活,手里确实不太干净。
  可谁知道,以前的好日子还没过够,竟然又回到了这种地方。
  老天爷到底再开什么玩笑!
  身边的王巧云还在唧唧咋咋的抱怨,不是说住的不好就是吃的不好,然后各种委屈的暗示都是为了朱正民。
  女知青只有两个新来的要去镇上,男知青里面多了王建国和王爱民。这俩人因为名字相似又是同姓,进进出出都跟兄弟一样。这次是去镇上拿包裹和信,每隔一段时间,知青们都会有几个人去镇上帮忙带信和包裹。
  因为去多了耽误事,所以基本两个人结伴,东西多有俩人也能帮忙拿。
  这兄弟俩刚来了一年多点儿,身上那股劲儿还没磨光。现在看着王巧云那个样子,就低着头偷着笑。
  知青点真的是太枯燥了,多来几个能折腾的,好歹也热闹热闹不是?
 
 
第9章 供销社
  牛车晃晃悠悠,天都大亮了才来到镇上。
  看看表,其实也不过才上午九点多钟。
  赶车的王大爷笑呵呵道:“两点我在这里等你们,最多等半个小时,过时不候啊。”
  “三爷爷,有啥让我跟我娘帮你带的不?”大姑娘利落的从车上蹦下来,笑嘻嘻的看着王大爷。
  他们都姓王,在村里有着亲戚关系。
  “带啥带,跟你娘好好转转,等过几天三爷爷去喝你的喜酒。”王大爷挥了挥旱烟袋,笑眯眯的赶着牛车走了。
  镇上有专门存放大牲口的地方,王大爷的大闺女就嫁到了镇上,他赶车从不会在中午就回去,因为要去大闺女那边讨口酒喝,帮着干点儿活儿,再好好的睡个午觉才走。
  这里说是镇,但一切也都是十分陈旧的。放眼望去大多数都是平房,几个二三层的小楼都十分惹眼。
  镇上有几个厂子,能在厂里上班那都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王大爷的女婿就在镇上的机械厂上班,是在仓库看料子的。别看就是个看仓库的,那也是个正式工,一个月能有二十七八块的工资,以及三十斤定额粮食呢。
  之前就有知青娶了村里的姑娘,然后走后门进了镇上的厂子,再也不用下地干活了。
  这算是知青里面混的最好的了。
  镇上的供销社并不大,而且也没有百货大楼之类的,要买东西就只有供销社。
  临街三间大平房,门窗都刷成绿色的油漆,外面砖墙上用红油漆写了供销社三个字。所有人要买东西都会来这里,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供销社里什么都有。
  白清霖只在电视或者图片上看过这个年代的供销社,如今看见真的了,忙不迭就想往里走。不过袖子被拽了一下,跟着一起下车的婶子冲他直使眼色。
  “忘了忘了,不好意思。”白清霖连忙跟着婶子走到角落,“您就是要肥皂和火柴是吧?”
  婶子点头道:“是呢,俺们没票,原本带了鸡蛋想去换点儿,这不是你有票吗,我给你钱,这篓子和鸡蛋也都给你,能不能多给带块肥皂火柴啥的。俺家春妮儿还有十天就成亲了,俺这不是想给她多弄点儿嫁妆嘛。”
  白清霖看了看篓子里的鸡蛋,差不多能有十五六个。大冬天攒鸡蛋可不容易,估计也是这婶子跟村里换出来的。
  他看过小说,直到这里的鸡蛋目前是五分钱俩。这些鸡蛋能有个四毛多钱。可别小看这四毛多钱,能换好几斤粗粮呢。若是扯布也能扯挺大一块,做个褂子足够了。
  “就要肥皂跟火柴是吧?别的还要不?就当我给春妮儿姐添个妆。”白清霖笑眯眯的,他知道在乡下这个地方什么都缺,想要跟农村人打好关系,添妆是绝对不会错的。
  只要你给点儿象样的,人家一家子都会把你当好人。
  挺淳朴的。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婶子脸都笑出褶子了,连旁边的大姑娘春妮都羞红了脸。
  “那我就看着买了,婶子……嗯,我得跟婶子咋称呼啊?”白清霖问。
  这婶子大笑道:“你叫俺花婶儿就行了,俺男人姓王,跟村里周木匠家隔着两户。咱家种了不少菜,你们知青点儿平时没啥菜吃就去婶子那里拿。”
  要不说这东北人能聊呢,一个咱家,俩字就显得特别近乎。
  “那成,花婶儿,我买的东西比较多,可能得转上一会儿。你们是跟这里等还是等我买了回去给你们拿过去?”
  “哎呀你这小同志就是敞亮,”花婶儿很是开心,“我跟春妮先回去,家里还一堆事儿得忙呢。到时候你过去,婶儿给你贴棒子面饼子吃。纯棒子面的,可香了。”
  这年头,愿意拿出粮食来招待客人,可真的是上上等的了。
  毕竟城里人都吃限额,村里也就在丰年能多口粮食吃。各家各户吃粮食都是搭配野菜什么的,吃纯粮食那都得招待贵客。
  “花婶儿客气了,那到时候我给你们拿过去。”白清霖接过背篓,也没要钱,“用鸡蛋和篓子换了,如果钱超了,我就跟婶子家多喝碗汤补回来。若是有富裕,我就给您退回去。”
  “别退别退,票也是值钱的。”花婶儿连忙撕吧,“你这孩子太客气了,其实这鸡蛋能换点儿火柴,换肥皂老难了。你能给换两块你婶子我心里都妥帖。行了赶紧转去吧,我跟你春泥姐先回去了。”
  说完,花婶拽着春泥,头也不会的走了,那架势生怕白清霖给她退钱。
  白清霖跟脑子里翻找半天,没怎么找到关于花婶和王春妮的情节。估计就是在村里十分普通的村民,不涉及剧情。
  他背着篓子进了供销社,早前来的知青已经在里面买东西了。
  供销社一进门,是砖砌的一溜柜台。前面三组柜台上面是玻璃面儿,能看见里面的东西。后面挨着墙的一面大木头架子,放了不少油盐酱醋,烟糖酒茶之类的东西。
  柜台里面则是针头线脑,还有本子,笔之类。玻璃柜子上还放了好几个大玻璃缸,里面装着各色的散装糖果。
  白清霖看了看,没看到卖手表的。不过倒是有钢笔,英雄钢笔,据说笔尖含金量很高,十分值得收藏。
  钢笔不用票,五块钱一支。但是他不需要,因为包裹里带了两只钢笔,都是舅舅给的。
  玻璃柜台旁边的柜台也是砖砌的,不过是石头面,靠近玻璃柜台的几个摆放了一些布匹,都是青色的蓝色的。最里面的柜台则是放了蔬菜鸡蛋和猪肉。还有几个大簸箩,里面装了江米条桃酥槽子糕之类的点心,上面用白色棉布盖着。
  朱正民他们一群人围着点心簸箩,正在称点心。不过掏钱的基本就是王巧云,这个大冤种一样买了一斤,拎在手里满满的,拿着一包桃酥非要往朱正民怀里塞呢。
  朱正民推拒了几下,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白清霖翻了个大白眼,心说:茶男。
  火柴一盒两分钱,肥皂贵一点儿,一毛多。
  白清霖直接把那两张大票都换了,买了六块肥皂,一大包火柴。火柴也算是硬通货了,拿来送礼十分有牌面。
  还拿出一张工业票买了个暖水壶,暖水壶也分种类。最便宜的是竹编壳的。贵的是铁壳,上面还印着大红大绿的图案,有的印着双喜字,看着就喜庆,都能算得上供销社里面十分难得的颜色点缀了。
  买了暖水壶,想了想又买了几根针,两卷白线两卷黑线。
  针也得用票,不能多买。最多一张票能买五根针。线要用布票,一卷线一尺的布票。
  白清霖打算用两根针和两卷线给王春妮做添妆。针线这东西实用,家家户户都补补丁,最不能缺少了。
  王建国和王爱民也买了针线,不管以前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到了这里也得自己补补丁,针线活怎么也练出来了。
  “买了暖壶?”王爱民看着那个新暖壶,爱不释手,“挺好挺好,以后你有热水喝了,我到时候帮你灌水。”
  吃了人家的饼干,帮点儿小忙还是没问题的。
  “谢谢爱民哥,你们一会儿还去哪儿?”白清霖也不客气。
  “去邮局,”王建国对着白清霖挤挤眼,“我刚买了点儿骨头,晚上炖菜吃。”
  骨头不要肉票,是村里人难得能买的东西。但是这时候的骨头剃的可干净了,光溜的,一点儿肉都没有。
  王建国打开手里的布袋子让白清霖看,三根大骨头棒子,雪白雪白的。
  “那可真好,晚上我得多喝一碗汤。”白清霖笑嘻嘻的。
  “啧啧,别人买的骨头,你倒是跟着喝汤。白清霖我记得你挺有钱的啊,也有票,咋不自己买?”王巧玲扣着纸包里的江米条吃,临出来还不忘挤兑一句。
  “管你屁事,又没喝你的。”白清霖可不惯着她,虽然这位炮灰女配下场很惨,但也是因为自己眼瞎心盲不做好人闹出来的。
  他可一点儿都不想跟王巧云有什么牵连。
  不过刚来的时候马素云还挽着王巧云的胳膊,现在倒是走在后面,似乎两个人闹了矛盾。
  想想也不意外,王巧云这种人,这张嘴,可太容易得罪人了。别人若是无所求,也不是她爹妈,没必要上赶着。
  “清霖,你怎么能对女同志这么说话。”朱正民又冒出来主持正义了。
  白清霖直接翻了个大白眼,道:“咋了?吃人嘴短了?帮人说话了?我才十四,她都十八了不照样挤兑我?我还不能说回去?”
  “行了行了,你们吵架出去吵,别跟门口堵着!”
  供销社的服务员可不是什么善茬,能跟这种油水多的地方上班的那都得有点儿后台。
  不过这个女柜姐也挺有意思,她圆乎乎的脸儿看着挺喜庆,说出来的话却噎人,“多大人了还跟小孩子犟嘴,人家小孩儿没吃她的没喝她的,好意思上来埋汰人?”
  王巧云没讨着好,嘴也笨,只是气的跺脚,一转身跑了。
  朱正民一副痛心的样子叹气,“清霖,你,你怎么变成这样了?”说完也跑了。这种茶男,都不给人留回嘴空间的吗?过分!
  等那俩人都走了,马素云才过来,细声细气的问道:“同志,有没有……有没有不要票的布头?我想买点儿,回去补个东西。”
  马素云家条件一般,这年头所谓的一般就是一般穷的意思。衣服破了也得补,而不是直接换新的。
  圆脸儿柜姐看了看她,板着脸点点头道:“布头有,你等着。”
  她也知道这来的人一看就是知青,跟知青说话到也客气。不过想要笑脸服务是没有,能给你拿点儿布头都是因为看你顺眼。
  “姐,多拿点儿,我也想买点儿布头。”白清霖抻着脖子喊了声。
  他年纪小,长得漂亮,一声姐也带了甜度的。
  那圆脸柜姐扭头对他道:“知道了,别嚷嚷!”说完推门去后面了。
 
 
第10章 裁缝
  供销社会有自己内部存留的一些瑕疵品,这些东西都是十分抢手的。不过布头算不上抢手货,大卷的布在运输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勾丝擦蹭,别人花钱花票自然不会买这样的地方。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