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小肥啾原始种田记(穿越重生)——清崽

时间:2024-12-03 09:36:23  作者:清崽
  最先挖的是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方,毕竟近处的可以从河里挑水过去,或者挖沟渠引水,但太远的地方两种方式都不适合,前者浪费太多体力,后者一路上弯弯绕绕浪费的水更多,还是挖水窖省事,趁早把生长季的水储存起来。
  从开始种植物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三个月,近处都是什么地形,白朔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很快就根据种植计划找了三处要挖水窖的地方。
  第一个是靠近另一座山的地方,在山后挖水窖,下雨后将山上流下的雨水全部储存起来,而背阴处温度偏低,蒸发量少,能储存的时间长一些。另外两处虽然不在背阴处,但周围是大片平地,很适合种植,建了水窖后方便就近取水。
  规划好位置后,白朔拿了麻绳、磨碎的木炭和砖块,让两个能飞的亚成年带他过去画范围。在选定的位置中间插一根木棍,将绳子系在木棍上,绷紧绳子绕圈,同时沿着麻绳的另一端撒木炭碎屑,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成的圆形,再根据木炭的痕迹用砖块围起来,这样是为了防止挖到一半下雨把木炭冲跑。
  三个地方都画好范围,剩下就是成年羽族要做的事情了,他可以带着幼崽做撒种子、移植之类不用太大力气的工作,需要体力的还是要交给成年羽族,好在现在部落的成员多了不少,加点工作对他们来说也不算累。
  白朔也不着急,只让大家慢慢挖,毕竟着急也没办法,捕猎采摘这种工作最重要,而且他们的工具比较简陋,效率也快不到哪里去。
  几天后,白朔这边几种种子的育苗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三个水窖也挖好了。
  水窖整体是一个圆柱体,其实上下窄中间宽更好,但白朔怕大家掌握不好方式挖塌了,所以采用了最简单的。
  现在的水窖还不能立马用,白朔找来一种颜色偏红的土壤,这种土孔隙小,有一定的防水效果,红土加水搅拌,做成大小一样的泥钉。在水窖中挖出大小一样的凹槽,将泥钉放进去,多出来的部分向外抹匀,直到水窖内部全部布满红泥。
  再次下雨的时候,白朔就开始试防水效果,在水窖周围挖几条沟,把地上的雨水引到水窖中,雨停后用草帘子盖住水窖开口,等了两天再去看,里面的水高度几乎没有变化。
  这就是成功了,白朔如法炮制,开始找其他盖水窖的地方。
  优先选择的还是距离河道远的地方,因为实验成功,白朔有了信心,这次画的地方稍微多了一些,旱季的两个月,一滴雨水都不会下,所以水窖多多益善。
  水窖储存的水全部是用来灌溉植物的,用雨水完全没问题,至于生活用水,他们部落后面的山上有一处泉眼,平时大家嫌弃那泉眼太小,流下来的泉水慢,而且去后面取水还十分麻烦,所以除了喝水,大家很少专门去接。但旱季,一直不会断流的泉水就十分可贵了。
  其实旱季期间旁边那条河也不会断流,但因为缺少补给的原因,水位会变低,同时水质会变得不如现在清澈,不能直接饮用,用来灌溉倒是可以,不过只能灌溉附近的植物,远处的这些,还是依靠水窖吧。
  只是白朔没想到,这边新的水窖才挖了两天,就有人来说挖不动了。
  虽然部落的工具都是木制品和石器,但羽族的力气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羽族都说挖不动,那就是真的不能挖了,白朔之前没发现那边有什么,听完后决定过去看看。
  听到他想去,过来传话的白良顺手把他放到背上,带着他就往挖水窖的地方飞。
  白良去的地方是一座山旁边,白朔选这边的原因是距离河道太远,虽然周围还没种上植物,但浇水这个问题也要先解决掉,没想到现在出师不捷。
  从白良背上爬下去后,白朔先查看挖的进度,这边总共二十多个羽族,都是狩猎队的成员,特点就是年轻力壮,两天的时间,已经挖出了三四米深,这次挖不动,是挖到了石头,较小一些的石头还能带上去,但这里面许多都是大石块,没办法往外搬。
  三四米也能储存不少水了,白朔拿起一块石头,往另一块石头上摔,想试试硬度,结果这一摔,发现了一件事情。
  这东西,有点眼熟,好像是他需要的东西。
  白朔怀疑自己看错了,细心分辨,发现确实是石灰岩。
  再看下面的情况,当时就高兴起来了。损失一个水窖算什么,他找到了石灰岩!
  从开始制作陶器的时候,白朔就想找石灰的原料,只是这么久过去,带回去的石头都不是他想要的,没想到找了许久没找到的东西,这次因缘巧合,竟然发现了。
  有了石灰岩,就能烧制石灰,不少建筑材料都要用到石灰,另外就是水泥,水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也是石灰岩。
  越想越高兴,白朔指着下面的水窖道:“再往外挖,挖大一些,挖出来的石头不要扔,放到一起。”之前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白朔设计的水窖开口并不大,而是比较深,现在既然要从这边挖石灰岩,原本的地方就有些小了。
  以后从底下挖石灰岩,那附近就不适合种植了,白朔决定将烧制石灰的地方盖在这里,而原本计划种在附近的植物,也要换个地方种,反正还没开始动工,调整一下也容易。
  石灰岩挖出来后,附近盖起几个烧制石灰的土窑。第一批烧制出来的石灰,白朔用在了盖厨房上面。
  之前给刚加入的成员盖了厨房,部落里其他成员有些就觉得新盖的厨房更好,毕竟他们根本没有厨房,只是露天堆一个灶台。
  这段时间白朔就在想要不要再盖几个集体灶台,现在有了石灰,白朔就决定将部落做饭的地方进行了一下改造。
  首先就是位置,以前是一家一个或者两个灶台,位置就在大家原本生火堆的地方,一眼望过去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毫无规律可言。这次改造,白朔直接一步到位,在山下空地上单独围起一大块地方。
  用砖块垒出厨房范围,里面又隔出十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面是六个灶台,灶台分布在房间两侧,后面是烟囱。
  房间中间的空地上盖了两排橱柜,下面可以放碗筷,上面能用来切菜、放做好的食物。角落里还有放置树枝的地方,长短一致的树枝整齐地排列在厨房一角,取用方便,还不占地方。以后捡回来的树枝第一时间折断堆在厨房,以后下雨也不用再去搬树枝。
  厨房前面高后面矮,上面铺了干草和树叶,如果下雨,雨水会顺着树叶流到后面的屋檐,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怕,因为离上山的路近,就算下雨也能下山做饭。
  新盖好的厨房比之前那个简易的集体厨房要好很多,以后不管新成员还是老成员,都在新厨房做饭,这下谁也没有意见了。
  厨房的分配方式是四人及四人以上的家庭一家一个灶台,两人或三人的家庭两家用一个,单人的家庭四个人一个灶台,因为大家每天吃的食物差不多,做法相差也不大,完全可以把几个人的食物一起煮出来,然后再分一分,比以前每个人单独做饭还要省事。
  全部分完后,还剩下五个灶台,白朔干脆把自家分到最后一个厨房,然后征用了剩下的灶台,毕竟他每天除了做自己吃的食物,还要经常给幼崽和亚成年们准备零食,有时候尝试新的食物也需要锅灶,总不能每次都去借用别人的。
  新厨房开火当天做饭的时候,部落山下的空地外面空无一人,所有人都在厨房,瞻仰不会到处飘烟的灶台。
  不过很快,就有人出去了,因为厨房太热,最后只剩下负责做饭的人,剩下的人该干什么干什么,等食物熟了后厨房那边吆喝一声,外面很快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应答声。
  部落总共不到三百人,三岁以下的幼崽有四十多个,三岁到六岁的二十多个,真正一直在山下吃饭二百多人,还有不少是饭量小的幼崽,因此一排厨房完全够用。
  一群人本来打算在厨房吃饭,无奈里面温度太高,最后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厨房门口。二百多人或蹲或站,聊得热火朝天。
  以前空地上随便生个火就烤肉吃,到现在有了专门做饭的地方,总共才过去不到半年,这种变化让他们惊喜,惊喜中又带着兴奋,总觉得部落以后,会有他们想不到的发展,于是心情更加激动。
  白朔看到这个场景,当晚就指挥几个盖厨房的族人用剩下的砖块在厨房门口垒了一排桌子,桌子和厨房的橱柜差不多高,让大家吃饭的时候有地方放碗筷,不用一直拿着。
  几排桌子盖好后,看起来十分气派,白天还可以用来晒东西,一举两得。
  于是部落里最受大家欢迎的地方成了厨房以及厨房外面的桌子,无论成年羽族还是幼崽,都喜欢没事去厨房看看。部落里的老人以前做编织品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喜欢在山下随便找个地方,现在也变成了去厨房外面的桌子旁。
  还有人用树桩做了凳子,放在外面,方便吃饭的时候或者干活的时候坐。
  就连部落里通知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选择在厨房门口,以往商议事情,还要把部落里的人一个个喊过来,现在只要在开饭之前说一声,吃完饭不要急着走,吃完饭后就能凑齐整个部落的成员。
  白朔也很喜欢这个厨房,主要是他现在做零食的时候可以一次看六个灶台,不用像以前那样一次生几个火堆,也不用跟前段时间一样从这头跑到那头,因为整个厨房是一个方形的,十分方便。
  之前为了刚加入的成员盖的集体灶台,白朔也没有拆,毕竟现在不着急用砖块,这些锅灶,白朔用来蒸哞哞兽肉干和各种果干。
  从集市上回来以后,部落领地的各种水果像是不要钱似的拼命成熟,采摘队每天摘回来的水果越来越多,就连部落里不用干活的幼崽都能分到好几个,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以往,这些分到手的水果,大家会选自己最喜欢吃的吃,而那些不喜欢吃的,就放着,过段时间水果少了,如果有能吃的就吃点,不能吃的就扔了。
  白朔前几年下山的次数有限,虽然知道烂掉的水果会扔,但不清楚扔了多少,以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当然不能任由大家浪费食物。
  于是白朔把脆脆果之类的水果切成干,放在太阳下晾晒,晒干了之后上锅蒸,蒸熟了之后再晒干,然后放在陶罐或者编织的箩筐中保存起来,时不时打开查看一下情况,如果没有变质的趋势就继续保存,如果味道有变化,就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日期,以后同样的食物保存时间不会超过这个记录。
  最开始白朔让人把那些水果全部切成干晾晒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毕竟晾晒也需要时间,而且切水果也费事,直接吃最省事,但是当大家发现白朔做的果干能够存放二十多天甚至更久的时候,不用他说,所有人都自觉帮忙了。
  其实以往部落里收获的食物并不少,但难就难在绝大部分食物不容易保存。
  各种新鲜的水果就不用说了,保存时间超过十天的都很少,大部分水果摘下来两三天的时间就会开始腐烂,如果这时候不吃,腐烂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还会污染其他的水果。
  那些捕捉回来屠宰后的猎物,保存的时间也不长,熏制或蒸煮后稍微好点,但延长的时间也有限。
  绝大部分食物在雨季前期都会被吃光,不吃也腐烂了,而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要么自己去寻找其他食物,要么就硬扛着,靠那些少量的耐储存的食物度过艰难的雪季。
  白朔第一批制作的果干是在去集市之前做的,那时候只是为了尝尝,做的数量并不多,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留下来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味道和刚做出来的时候差不多,看样子还能储存一段时间。
  如果这些食物能够储存到旱季以后……一群人都有些不敢想象,今年雨季他们会有多少食物。
  除了果干,那些吃不完的叶菜,白朔都做了梅干菜,做好后全部储存起来,这些都是雨季和冬季的储备粮。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部落尤其忙碌,挖水窖的挖水窖,种植的种植,晒果干菜干的晒果干菜干。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采摘队和狩猎队也没有忘记自己本来的任务,特别是狩猎队,之前只需要捕猎就行,现在是尽量抓活的。
  原本用渔网抓的大部分是哼哼兽和咩咩兽,而现在,在熟练使用渔网,又有新的帮手加入后,几个狩猎队开始尝试捕捉哞哞兽。
  一些飞行速度快的羽族先抓着石头或树枝之类的东西,故意飞到哞哞兽上空扔下去,先把兽群分成一个个的小群体,等这些猎物受到惊吓,四散逃开的时候,选择那些带小哞哞兽的母哞哞兽去追,有时候能抓到小哞哞兽,如果运气好,连大的也能一起抓了。
  哞哞兽性格暴躁,那是针对于一整群而来,如果只有一只或两只性情还是比较温和的,不会随意发怒,特别是母哞哞兽,而且幼崽就在旁边,没有受到伤害,比较好控制。
  所有的猎物中最好养殖的还是咯咯鸟,既不像咕咕鸟那样小,又不像嘎嘎鸟那样吵闹,只是最初捕捉的数量还算多,后来每次就只能抓到几只,因为小咯咯鸟被雨水淋了也容易生病死亡,所以野外一窝咯咯鸟是越长大数量越少,刚破壳的时候有十几只,后面就会变成几只,后面数量就更少了。
  白朔算了算时间,距离雪季还有小半年,又看看最近收获的咯咯鸟蛋,决定试着孵化一下。
  在养殖区抓了几只不怎么下蛋,喜欢在巢穴里蹲着的咯咯鸟,白朔找了几个大号的背篓,每个背篓放了十个咯咯鸟蛋,然后把咯咯鸟放进去,咯咯鸟果然趴在上面一动不动。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白朔记得小时候听别人说孵鸡蛋的方式是三天给母鸡喂一次食物,白朔也不清楚咯咯鸟孵蛋期间几天吃一次,干脆把它们关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然后往旁边放上食物,明天过来检查一下,如果吃了就再添一些,如果没吃就换上新的。
  他不知道咯咯鸟的孵化时间具体是多少天,就这样慢慢等着,反正还有其他的事情做。就算最后孵化失败了,损失的也不过是几十个鸟蛋而已,而如果成功的话,明年生长季前期,能大批量地孵化小咯咯鸟了。
  一开始喂养的那一批小咯咯鸟现在个头已经有成年的咯咯鸟一半大,虽然还没有开始下蛋,但看着那一只只肥嘟嘟的样子,白朔就满意,如果明年生长季开始就孵上几百只,还怕没有食物吃?
  所有养殖的咯咯鸟中,白朔最喜欢的是最先破壳的那一只,这一只特别聪明,有时候还会撒娇,在它的带领下,同批小咯咯鸟长势最快,所以他决定这一批咯咯鸟都留着做种鸟。
  养殖区的猎物数量越来越多,堆积的粪便数量也多了起来,白朔让人又挖了几个坑用于堆肥。
  以前领地内的植物都是自由生长的,作物的密度比较低,而且大家也是哪里有就去哪里摘,所以不用考虑土壤肥力。但是现在开始种植,而且尽量往离部落住处近的地方种,几茬种下来土壤肥力肯定会下降,所以下次种植时,就要给作物施肥了。
  部落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白朔越看越满意,对即将到来的旱季也没有那么恐慌了,毕竟比起另外两个季节,旱季还是比较友好的,至少还能找到食物。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