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穿越重生)——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9:17:12  作者:云依石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时间并不远了。
  秋华年满脸通红,却在慌乱之后,不可否认的期待起来。
  ……
  那天之后,秋华年刻意清减日程,放缓了一点脚步,不过事情还是在他的规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所有事务中,首先要办的自然是宴会。眼下正是最合适的社交时机,如果距离获封乡君的日子太久,会让人觉得他傲气了些。
  秋华年写了帖子,让金三挨个送上门去,又请来黄大娘做主厨,定下了宴会菜单。
  两三日后,送出去的帖子挨个回了过来,有二十三家答应届时前来赴宴,其他人家找得体的理由回绝了。
  秋华年开始安排座次,把身份近的,关系好的人安排在一处。
  对他来说,这些事做起来很简单。作为曾经的大厂pr,开拓与维护友好的媒体关系是他得心应手的本职工作之一,换成古代各家贵眷,也没什么大区别。
  秋华年的年纪和身份摆在这里,回帖里来赴宴的都是小辈,没有长辈。身份最高的是苏信瑶,比较特别的是清风书院山长家的闵乐逸。
  闵乐逸之前在辽州按察使家的宴会上和人大打出手,一战成名,后来襄平府的宴会都刻意避开了他,但秋华年给他送了帖子。
  与闵乐逸有夺猫之仇的辽州按察使家的人不来,苏信月还被拘在家里禁足,也来不了,不用担心闹出矛盾来。
  除了安排宾客,主人家自己也要好好打扮一番。
  苏信白把那一匣子首饰交给祝家懂行的管事卖了,换了三十两银子,给了秋华年。
  秋华年现在每月都有月俸领,还可以做生意赚钱,手头宽裕,直接带着全家去城里风评极佳的成衣铺子买衣服。
  成衣铺子可以挑款式和样子订做衣服,也可以选已经做好的改尺寸。
  时间紧张,秋华年选择后者。
  他自己和杜云瑟选择了两件配色和刺绣都堪称情侣款的衣服。
  主料都是上好的季青色连云纹提花缎的料子,杜云瑟订的是道袍,外面罩一层白雾色的半透鹤氅,秋华年的是上衫下裙,外搭对襟褙子,领抹上绣着水仙花。
  两人换上衣服出来,让铺子伙计量尺寸改进时,铺子里的人都惊呆了。
  饶是在襄平府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见过无数的美人贵眷,他们也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
  当真是天造地设,一对神仙眷侣。
  九九挑了一件褪红色的襦裙,上衫是洒金贴里的琵琶袖,领抹和袖口都绣着迎春花,穿上俏生生的可爱又活泼。
  春生选的是窄袖束腰曳撒,黑底锦缎上绣着金色的虎豹纹补子,样式有些像现代世界的飞鱼服,春生一穿上,个子都拔高了几分。
  铺子伙计量好身材尺寸,记下他们的地址,约好三日内改合身送过去。
  这四身衣服都是用了上好的绸缎面料,重工刺绣的,漂亮好看的同时,价格也十分美丽。
  四件加起来,总共花了十二两银子,几乎值乡下一院砖瓦房了。
  曾几何时,秋华年连镇上铺子里棉布都买不起,现在花十几两银子买衣服,竟也不觉得心疼了。
  出了成衣铺子,今日的事还没办完,秋华年又带着大家去了隔壁的首饰店铺。
  秋华年不喜欢戴太多首饰,给自己只选了一支镶玉鎏金钗,一对珍珠耳珰,看起来没那么素就行了。
  九九挑了两支缠花,一支是玉兰的,一支是桅子的,好的缠花使用昂贵的蚕丝线制成,上面光华流彩,价格不比一般金银首饰低。
  秋华年又给她选了一只鎏金臂钏,一个八宝璎珞,一对打成铃兰花样式的白玉耳坠。
  九九觉得太多了不好意思,秋华年让她只管戴着。
  九九爱美,秋华年也喜欢打扮她。给自家小姑娘买新衣服、新首饰,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秋华年自己也开心。
  这些首饰加起来,一共花了八两银子,三十两银子己经花了大半。
  之后就是给院子扎起彩棚,购买食材、点心、茶叶、酒水……零零散散加起来,最后十两也花完了。
  一场中规中矩的小宴,就花了三十两银子,秋华年体会到了富人家花钱如流水的感觉。
  好在随着身份的提升,花的钱多了,赚钱的机会也多了。
  宴会当天,杜云瑟专门和清风书院请了假,陪秋华年一起接待客人。
  一大早,金婆子和金三就清扫干净院子,再次确认各项东西都是齐全的。
  两人之前在南边的通判府上经手过许多宴会,熟门熟路,这就是经验的好处。
  黄大娘和黄二娘也早早来了,这是秋华年的大事情,姐妹二人停了一天鲜味居的生意也要来帮忙。
  黄大娘是主厨,黄二娘打下手,卫栎和卫婆婆待不住,也到厨房帮忙。
  巳时之后,陆续有宾客上门,金婆子把客人们迎接进门,金三则指引马车去后街上停放。
  家里一进院子的会客厅和二进的两个花厅都布置了茶水,供宾客们休息闲聊。
  秋华年和杜云瑟忙着和客人们说话,九九接待年纪小的客人,春生亦步亦趋跟着他一起。
  孟圆菱也来帮忙,他活泼开朗会说话,又有秋华年的介绍,很快就和一些人聊热络了。
  有些自持身份的,和秋华年打过招呼,便与交好之人找个地方闲坐了。
  有些想讨好秋华年和杜云瑟的,则一直在他们附近搭话凑趣。秋华年把人认了一遍,一切都看在眼里。
  主院中搭了彩棚,摆了五套租来的精致的黄花梨木雕花桌椅,预备着宴请客人。
  后面罩房前的空隙也摆了几个桌子,用来招呼宾客们带来的下人。
  九九带着年纪不大的客人们去一进院子玩秋千,有祝娴和苏信瑶帮忙,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此前与秋华年家不熟的人看见,心里都对九九有几分赞许,有些还动了心思打听,秋华年一律回绝了。
  开什么玩笑,九九才十岁出头,他才舍不得,只是定亲也绝对不行!
  杜云瑟虽然没出声,但也是一个意思,有想法的人只好歇了心思。
  来参加宴会的人都带了恭贺的礼物,孟圆菱自告奋勇帮忙登记造册,东西暂且收进库房,回头闲了再看。
  闵乐逸除了带正经礼物,还带了许多给猫的玩意儿,进门聊了两句,就直奔奶霜而去。其他贵眷们不爱和他说话,他也乐得如此。
  宴会几日前,清风书院的山长闵太康纠结犹豫再三,厚着脸皮找到杜云瑟,请杜云瑟给自家夫郎说好话,稍微带一带闵乐逸。
  秋华年听得好笑,决定回头单独请闵乐逸出来聊聊。
  闵太康是杜云瑟目前学校的校长,对杜云瑟一直赞赏有加,多有关照,这个面子秋华年还是要给的。
  午饭时候,真正的重头戏来了。
  黄大娘自从拿到蚝油这种调味品,便彻底沦陷进去,根据秋华年的叙述,寻找改进出了好几道将蚝油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菜品。
  方才鲜美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就已经有许多宾客注意到了。
  矜持的尚且等得住,性子大方且和秋华年聊熟了的人,已经忍不住问了。
  秋华年卖关子道,“这是我自个儿研制的一种私房调料,味道鲜美非常,可以加在许多菜里,这次是为了款待大家才专门拿出来的。”
  秋华年强调了私房,也就是说不卖,打听的人都有些可惜。
  他们知道,目前府城十分流行的秋记红腐乳就是秋华年研制的。
  秋记红腐乳在襄平府打开销路后,陆续有商人从京城附近买到方子,也做这门生意,但味道就是不如秋记的,销量也没有秋记的好。
  如果新调料也和红腐乳一样售卖,他们就能买回家了。
  品尝过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后,有此遗憾的人更多了。
  许多菜品他们明明常吃,但一加那种名为蚝油的调味品,味道立即不一样了。
  就连最上乘的海鲜也没有这种鲜美!
  吃过加了蚝油的菜,此前吃的那些菜瞬间黯然失色。
  有些爱吃的人忍不住劝秋华年,希望他能把这蚝油做成生意。
  秋华年笑眯眯的打着太极,没有否认,但也没有答应。
  既然要饥饿营销,那就得一开头就把胃口吊足了。
  秋华年不松口卖蚝油,反而会让今日品尝到美味的人更加念念不忘,将它当做新奇珍贵的体验,口口相传出去。
  这和现代那些外国奢侈品走的是同一个路子,明明能做许多,但就是要限量,就是要限制身份购买,让人们趋之若鹜的追求溢价商品。
  与那些华而不实的奢侈品相比,秋华年的蚝油至少用量扎实,也实实在在的好吃。
  吃过午宴,撤了桌子,宾客们又在院里闲聊游玩了一会儿,申时之后才陆续告辞离开。
  秋华年已经累得站不动了,让金三他们看着收拾院子,自己脱了外面衣裳,半倚在炕上看今日收的礼。
  上门来赴宴的人送的礼比之前厚许多,种类五花八门,有香料,有绸缎,有屏风摆设,还有名贵的笔墨纸砚。
  所有礼物加起来,价值超过了办宴的花费。
  不过这也意味着以后他们宴请秋华年,秋华年也得带差不多价值的礼物去。
  许多人家都是把收到的礼物收起来,需要时再拿出来送给别人,只起一个中转作用。
  家里读书人多,秋华年把笔墨纸砚拿出来用,再留了一个精致漂亮的苏绣炕屏摆在炕上,其余的都收进了库房里,妥善保存起来。
  不出秋华年所料,蚝油的名字,短短几天就传遍了襄平府上层圈子。
  在秋华年的有意推动下,它一时成了琼浆仙露的代名词,没有吃过,简直是人生一大遗憾。
  许多人明里暗里给秋华年递话,希望能讨要一些蚝油,有的人甚至神通广大的找到了那日的主厨黄大娘,想从黄大娘口中探听风声。
  因为秋华年明说了蚝油是哪两个字,还有的人试图用生蚝来仿制。
  但他们中真正吃过宴会上菜品的都是少数,更没有一个人见过黑色粘稠质地的成品蚝油,怎么可能仿制得出来。
  只能徒劳的浪费材料,始终不得其法。
  就这样发酵了十来日,递上门的帖子越来越多,秋华年终于“勉为其难”的松口了。
  他拿出五十两银子的积蓄,在襄平府繁华路段买了一间四十平左右的铺子。
  商铺比宅子贵一些,好地段的商铺更是难买,但听说秋华年要用铺子卖蚝油,许多家资丰厚的人直接上赶着要卖给他,只盼他早点开起来。
  秋华年不着急,又花二十两银子,在府城偏僻的地方买了一座小院作蚝油工坊,同时与一家在宴会上聊得不错的,在海边有大渔船的商人约好大批量购买生蚝。
  这七七八八的花下来,家里储蓄的银子没了大半,但秋华年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
  铺子和院子的所有权自然是秋华年的,这点裕朝的法律不会管。
  秋华年让金三象征性的把这两个地方从自己手中租下来,以他的名义开铺子和工坊,但金三的身契又在秋华年手里,所以产业实际上一直属于秋华年。
  这样就规避了商户的问题。
  其实裕朝法规允许奴仆经商,本就是开给达官贵人们的后门。
  只有普通人会受到商户的限制,哪怕经商发达了,也世世代代脱离不了商户的身份。
  院子买下,原材料也到位,正式制作提上日程。
  制作蚝油的第一步是把生蚝肉从壳里取出来,然后用刷子刷的干干净净,让上面没有一丝黑色杂质。
  这是所有步骤中最耗时,最耗人工的,秋华年雇了几个有担保的、住在附近的人做这个活。
  接着把生蚝肉切碎,放进锅里加水加盐熬煮,熬煮上数个时辰,生蚝肉会渐渐缩小,锅里的液体变成深褐色的粘稠物质。
  到了这一步,锅里的已经是最简单的手工蚝油汁了,但拍摄过蚝油制作视频的小卷王秋华年自然不会止步于此。
  他在现代,一向是以卷闻名,能做到极致的绝不敷衍,才在人才济济的生活区里杀出一条血路。
  虽然古代没有味精能加进蚝油里增鲜,但其他香料并不少。
  秋华年按照记忆写了能配齐的香料方子,实践调整了几次,确定了最好的配比。
  这第三步,就是把香料熬煮成汁,与过滤出来的蚝汁混合在一起,重新放进锅里熬煮浓缩,直到成为半流不流的质地,再起锅装瓶放凉。
  与红腐乳一样,整个配方的精髓与不传之秘也在香料配比上,只要无法破解香料方子,哪怕照猫画虎的学去其他步骤,也复刻不出一模一样的美味蚝油来。
  秋华年吃一堑长一智,在高粱饴配方泄露后,更加注重自己产品的“独特性”。
  这个独特性不只指产品本身,也指外在的附加价值。
  比如身份加持、比如捆绑销售、比如饥饿营销,比比皆是。
  秋华年现在是皇帝亲封的乡君,不必担心因此得罪人,遭遇不好的事情了。
  遇到不长眼的,实在不行,他就往后一躲把圣旨供出来。
  第一批蚝油做好后,秋华年买下的铺子也简单装修好了。
  他翻开历书,选了一个宜开张的黄道吉日。
  铺子的匾额依旧是请杜云瑟写的,古朴遒劲的字迹被能工巧匠翻刻在黑漆实木上,上面挂着鲜艳的红绸。
  随着鞭炮声响,红绸落下,新铺子的名字落入所有围观者眼中。
 
 
第79章 秋记六陈
  随着红绸落下,黑漆实木牌匾上的描金大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秋记六陈”。
  六陈铺子是粮食店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杂货店,柴米油盐、小吃调料,乃至日用百货,无一不包。
  秋华年给铺子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不打算只卖蚝油。
  秋记六陈是一个总名称,以后他还会添加新产品,开设更多分店。
  目前六陈铺子里除了噱头最大的蚝油,还有高粱饴、爆米花、一品烤鸭辣条,以及从祝经纬负责的红腐乳坊那里进来的红腐乳。
  铺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柜台专门定做了现代蛋糕房里常见样式的柜子,没有玻璃就用薄纱糊上可推拉的柜门,将美食直观地展现在客人面前。
  府城的什么都比县里乡里贵,秋华年给高粱饴和爆米花都提了价,高粱饴零售两文一条,八条一整包卖十五文,爆米花十五文一包,一品烤鸭也是十五文一包。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