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很喜欢。这个床单被罩就是防止被褥脏的,脏了直接把床单被罩取下来洗了就行了,这样被褥就不用每年都拆洗。”宁启说道。
郑云也过来很新奇的摸了摸。
“这个是给你们做的两套衣服,娘先出去,你们试一试合不合身,不合身娘再改。”说完,王桂花就走出去,并且贴心的关上了房门。
宁启和郑云分别拿起自己的衣服,脱掉外衫,开始试穿。
宁启当时买的布料是一匹浅蓝色的和一匹黑色的棉布,本来是想着自己用浅蓝色的,郑云用黑色的,没想到他娘直接给他俩每人都分别做了一套浅蓝色和一套黑色。
“郑云,你先试试这个浅蓝色,哈哈哈……”没见过郑云穿浅色的衣服,宁启这时就想让他试浅蓝色的。
“好。”郑云对穿衣服没有什么要求,平时更多穿黑色也是觉得黑色经穿一些。现在看宁启想看,马上就同意了。
换上之后,宁启一看,出乎意料的,浅蓝色的衣服穿在郑云身上也很合身。
郑云身材高大,皮肤很黑,平时穿黑色的衣服显得很有压迫感,总是让人忽略他那俊朗的五官。
换上浅蓝色衣服之后,突然让人眼前一亮,使他的气质柔和了一点。这时便显出了他那俊朗的外貌,显得十分好看。
“不错,真不错,很合身,你以后可以多穿穿浅色的衣服。”宁启十分欣赏。
“真的吗?阿启,你也好看。”郑云夸道。
宁启:“我们试试另一套吧。”
另一套都是黑色的,也很合身。宁启没穿过黑色的衣服,这套衣服穿上之后,显得他腰身盈盈一握,皮肤更加白皙。
宁启感受了下:“不错,也很合身。”然后就打开门去叫王桂花:“娘,我们试好了,都很合身,你做的真好。”
“嗯。”郑云后知后觉的回答了一声。宁启不知道,郑云在后面时不时的就看一眼他白皙的脖颈。
王桂花进来看了看之后:“确实很合适,那就不改了,等会儿你们直接拿回去就好。”
“看你们都穿这黑色的衣服,看着真是般配啊!”王桂花感叹。
宁启和郑云嘿嘿一笑,没有回答。郑云是高兴的。而宁启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刚才只顾着看合不合身了,都没注意到,他娘做的这两套衣服款式差不多,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情侣装。
“你们做完这两套衣服,布料还剩好多,一起带回去吧,娘去拿来。”王桂花说着就要去拿布料。
宁启赶快拦住她:“娘,不用拿了,就放在你们这里,反正我也不会针线活,平时要布料也没什么用处,以后还得让你帮我们做衣服呢。”
“那行,你们想穿新衣服了就跟娘说。”王桂花看时间不早了:“行了,你们换衣服,我去做饭,中午你们留下吃饭。”
宁启赶快道:“娘,你先去,我换完衣服去帮你。”
换完衣服后,宁启去帮王桂花做饭,郑云去和弟弟妹妹们玩儿。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王桂花每天做饭也会做肉菜,况且今天宁启他们留在这里吃饭,做的更丰盛了。
王桂花先在大号的锅中加入水和淘洗好的小米,里面还放了点红枣和花生,这样煮好的小米粥香中带甜,营养又美味。等水开后,再把蒸好的馒头放在上面热一下。
至于菜,做了爆炒鸡肉、炒鸡蛋、凉拌豆腐、炒青菜,还切了一点卤猪肉配着吃。
做饭的时候,透过窗户看到郑云和宁强陪着宁春和小花玩。
许是宁春和小花想骑黄牛,郑云把牛牵到院子中,抱起宁春和小花放到牛背上,宁强牵着牛,郑云在旁边护着。看起来玩得很开心。
王桂花看到这个场景,很是高兴,对着宁启说道:“启哥儿,你看郑猎户这人虽然看着凶,但是相处久了就知道,人真不错。之前爹娘让你嫁给他,没嫁错吧?”
宁启无奈,怎么又提起这茬了:“娘~,是我以前不懂事,现在不是好好过了吗,这日子不也越来越好了。”
王桂花笑笑:“是这样,成亲后你也越来越厉害了。好了,娘不说了,只要你们这日子过得好,娘就开心。”
第18章 种高粱
晚上洗完澡之后,宁启就立马拿出了湛蓝色的床单和被罩使用。
套好被罩之后,没等郑云,宁启就开开心心的躺进去感受了下,果然好料子就是不一样,舒服极了。
看到郑云进屋之后,宁启掀开被子:“快,郑云,进来感受下。”
郑云看到宁启从刚才开始,笑意未完全散开的脸上盛放了更灿烂的笑脸。一双桃花眼盛着笑意,像是两道弯弯的月牙,认真的盯着你时,十分勾人。
郑云觉得下午时候看到宁启穿黑色衣服的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心脏跳动的厉害。
怔怔的走到床边,听话的躺下,像是被勾了魂,脑子里还是宁启刚才的笑脸。
宁启拉好被子:“怎么样,舒服吧?”
“嗯。”郑云回过神,答道。
看宁启面对自己躺着,郑云扭过去抱住他,平复自己心脏跳动的速度。
以前对着宁启虽然也有欲望,但是除了上次接吻的时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脏跳动的这么频繁,像是要坏掉了一样。
麦子收割完,属于农民的忙碌日子并没有过去,紧接着就是秋作的时间。
村里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秋作,有的种谷子,有的种高粱。
宁启和他爹娘家也不例外,不过今年有了牛大力的加入,不用人力耕地和拉耧车,比起往常轻松了许多。
好在这时已经有了曲辕犁和耧车,用牛耕种会轻松很多。
不过曲辕犁和耧车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宁柱子是和三花婶他们家合伙买的曲辕犁和耧车,两家轮流使用。今年是三花婶家先用,用完了宁柱子家里接着用。
因为宁启买的地多,自己家一个牛耕种起来还是很慢,就找了李大牛家,租了他家的牛、曲辕犁和耧车一起耕种。
他们分成两拨,宁柱子和宁强一起,郑云和宁启一起。用了十天的时间,先用曲辕犁把一百多亩土地全部翻了一遍,方便后面用耧车种种子。
宁启爹娘家的地少,准备种谷子,几人就先给宁启爹娘家里的地种上谷子。
“郑云,耧车的间距我已经调好了,种子不用装太满,不然等会儿容易从上面晃出来。”
“你先看一遍我怎么摇耧车的,先学学。”
因为郑云之前没有种过地,就没有摇耧车的经验,宁柱子特地教他。曲辕犁比较好用,有把子力气就好,犁地的时候就没有特意教。
只见宁强牵着牛,宁柱子在后面握着耧车两边的把手,一边前进,一边规律的晃动耧车,并使劲让耧车腿埋进土里,让谷子种子均匀的从耧车的缝隙漏进地里。
耧车经过之后,两边的土自然地滚落合拢把种子覆盖。
“爹,我来试下。”宁柱子耕种了一段距离之后,郑云觉得自己学习的差不多了,就准备自己上手。
宁柱子停下应声停下:“行,你来。”
郑云学着宁柱子一样用力握着耧车,慢慢晃动,但是因为他没有经验,晃动的不是很有规律,种子也播撒的不均匀。
宁柱子看到后,过来握着耧车的把手,慢慢的调整,让郑云感受晃动的规律:“你看,就像我这样,照这样慢慢晃动就可以。”
带着郑云耕种了两行之后,郑云慢慢的走上了掌握了技巧:“好了,郑云已经能够上手了,你和启哥儿慢一点耕种,没关系。”
宁启给郑云竖了一个大拇指:“你学的真快!”
宁强也点点头:“是啊!”
郑云嘿嘿一笑。
看郑云学会了之后,宁柱子开始分工:“你和启哥儿从地这头开始种,我和大强从地中间开始种,你们看着到中间有耧车的走过的痕迹之后就停下,这样你们这半块地就种完了。”
郑云和宁启回道:“好的,爹,你们过去吧。”
说完后,宁柱子和宁强牵着牛,带着耧车和种子走到地的另一头,开始耕种谷子。
宁启牵着牛,郑云在后面规律的摇晃耧车。耧车中的种子快下完时两人就停下加一些谷子种子。
牵牛也是需要技巧的,要让牛按一定的速度走,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不然都不能达到很好的种植效果。
在牛不想走的时候还得使劲牵着让牛听话的走。
牛用的时间久了,还得适当的让牛休息一下,吃点草,不然牛还容易罢工。
用了两天时间,宁启爹娘家里的十四亩地终于耕种完了,开始耕种宁启买的那一百亩地了。
宁启买的这一百亩地准备全部种植高粱,等秋天收割了之后,这些高粱就是做酒的良好原料了。
其实宁启他娘王桂花这两天除了在家里做饭,其他的时间全部都用来收村里人的高粱种子了。
宁启种植一百亩地的高粱,大概需要两百到三百斤的种子,考虑到出芽率,宁启打算先收三百斤的种子以防万一,能多不能少。
村里每家都没有那么多高粱种子,只能和村里人透个风声,让那些家里有质量好的种子的人家,拿着种子到宁柱子家里卖,按照市面上同等的价格。
晚上回到爹娘家里,宁启倒了一碗水哐哐喝完后,先关心高粱种子:“娘,高粱种子收了多少斤了?”
王桂花指了指屋里的堆着的高粱种子:“你们看,已经收了差不多两百斤了,村里人基本上都把种子拿过来给我看了,有些种子不是去年的新种子,我怕种了不会发芽,就没收。”
“村里这几年种高粱的人家不是特别多,大家基本上都是种的谷子和小麦,吃起来更好吃一些,拿去卖价格也会高一些。我们村里能收的基本都收完了,还是不够。”
这点宁启没想到,其实三百斤的种子不算多,奈何村里人种的少,种子就少了:“娘,那我们几个明天先拿这些种子去种,辛苦你到别的村里收一点了,肯定能收够一百斤的。”
王桂花觉得也是:“行,我明天到张沟村去看看,争取这两天把剩下的一百斤收够。”
张沟村是石溪村的隔壁村,离石溪村很近,两个村里的有些田地都挨着,平时种地的时候经常能碰到那个村里的人也来种地,一来二去两个村里好多人都很熟悉。
第二天王桂花就到张沟村收高粱种子,一天的时间就把剩下的一百斤收齐了。
令宁启感到惊喜的是,张沟村还收到了一种红高粱,很适合酿酒。
“娘,这些红高粱是在哪里收的?”宁启抓了一把问道。
王桂花回道:“这个是在张沟村张大爷家里收的,其他人家都没有,我看这些和其他的品种不一样,就单独放了一个袋子。”
“这种红高粱虽然籽大,但是比起其他的高粱皮厚,不知道你酿酒行不行,娘就只收了十斤,拿回来给你看看。”
宁启赶快道:“多亏了娘,这红高粱最适合酿酒了,酿出的酒品质很好。不知道张大爷家里还多不多?”
王桂花:“我看他家里应该还有几十斤,既然好,我明天去一起收了吧。”
宁启:“好的,娘。”
现在没有高粱酒,宁柱子听到宁启对哪种高粱制酒好都这么清楚,便问道:“启哥儿,你咋知道红高粱做酒好呢?”
宁启心里暗叫不好,觉得是不是最近暴露的太多了:“哈哈哈,爹啊,我也是最近一直研究怎么赚钱,又在做酒,突然发现的。”
说完,还推了一下郑云,让他帮忙解释。
郑云也赶快解释:“对啊,成亲后阿启一直在研究,这也是最近才发现的。”
其实郑云虽然看着糙,但是他不傻,知道应该是宁启对他们隐瞒了什么。
不过现在的宁启郑云越来越喜欢,不止是对刚见时的忠于外貌,其他方面也都很喜欢,自然也乐意替他遮掩。
现在郑云只希望宁启能够喜欢上自己,和自己好好过下去。
不然以宁启的能力,感觉以后会越走越远,自己永远也追不上。
王桂花这时说道:“咱们哥儿成亲后不比以前好多了,知道的多还不好啊?”
看王桂花一直把自己的转换归咎于成亲,宁启心里安定了很多。
王桂花第二天去把这家的红高粱全部都收了过来,一共五十多斤,种了三十多亩地。
高粱地种植需要隔一段距离种一个种子,不像谷子地那样需要连着,因此高粱地耕种起来相对较快一些,忙了六天之后,宁启买的一百亩地终于种植完成了。
村里人种地一般都会看时间,都差不多在这个时间种植完成。
现在只需要一场大雨,种子就可以发芽了。
好在天公作美,两天后,大雨如约而至,连着下了三天。
每个人看到这场大雨都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前段时间的忙碌没有白费,等雨后天晴,种子都可以借着这场雨水冒出尖牙。
不然的话,雨下的晚了,好多种子都不会发芽,就需要去补种子。
邻水的田地还可以灌溉,但是远一些不好灌溉,只能重新忙碌一次。
而且补的种子晚,还会影响收成。
第19章 大曲成
几天前,在宁启和郑云忙着种植高粱的时候,宁启做的第一批大曲已经发酵完成了。
由于忙着种植高粱,并不能第一时间做高粱酒,宁启索性把制成的大曲晾晒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屋子中存储起来。而且陈化后的大曲更适合制酒。
雨后天晴,宁启今日起来后就开始着手酿酒。先酿几坛试一下大曲的效果。
目前还没有人用高粱酿酒,宁启准备制作的酒主要原料是高粱,他准备做几种看看风味,一种是纯高粱酿制,一种掺入少量的小麦和大米。
宁启和郑云用一上午的时间,把高粱、小麦和大米分别放进蒸锅中蒸煮,让其达到糊化的状态,以便后面更好的发酵。
弄完之后,刚好中午:“郑云,中午了,想吃些什么?”
“今天想吃红烧肉,我去切肉。”郑云是顿顿都要吃肉,自从宁启有次给他做了红烧肉之后,他就忘不了这个味道。
10/68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