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不是他大学学的是设计,他也不会这么知道这么东西,不会画图纸,自然这些东西想要做出来就艰难很多。
“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厉害的!”郑云看着宁启认真道。
“好啦,我知道了,你在我心里也很厉害!”看着郑云认真的表情,宁启回道。确实作为一个猎户,郑云已经比这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厉害很多。
张家村就在石溪村旁边,石溪村有了水车和水渠灌溉农田,他们是最先知道的,于是他们的里正找到了宁启。张家村的里正年纪也不小,有六十多岁,发须皆白。这次来是他儿子扶着他来的。
“夫郎,我是张家村的里正,我姓张,这位是我的儿子。”张里正介绍自己和他儿子。他儿子也向宁启问了声好。
“两位请坐,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宁启道。
“我这次厚着脸皮过来,是想请夫郎告诉我水车的制作方法,我们村里的农田,现在许多还没有种植,我看的心里也是很焦急。你放心,我已经和村里人商量过了,不让你白教,这是我们所有人兑的钱,数量不多,希望您收着!”张里正说着,拿出十两银子。
张家村有二百多户人家,能拿出十两银子,已经不是小数目。
“教你们是应该的,大家种地都不容易,不过不用这么钱,剩下的银子你们拿去做水车吧。而且挖掘水渠,我还要到你们村里看看,给你规划水渠的位置。”宁启意思着收了一点,从张里正手中接过银子,拿了一两,剩下的又还给他。
这水车的技术,宁启本来也没打算私藏,这是利民的东西,不应该拿这些来谋取利益,本来就应该共享。
“夫郎大义,我代张家村全村人多谢夫郎!”张里正说着,颤颤巍巍的给宁启行了一个大礼。
“张里正快请起,使不得!”宁启上前将他扶起。
就这样,宁启将水车的图纸交给了张里正,让他带着儿子去找木匠做这水车。并且亲自跑了一趟张家村,给他们规划水渠。
从张家村回来之后,附近其他的村子听到风声,也过来找宁启,宁启一视同仁,全部都收了一两银子,并且过去给他们规划水渠。
周围的村子知道宁启几乎是白教他们,都很感激。以前可能不知道石溪村有宁启这样一个人,经此一事,都知道了,并且对他很是维护。
好在天公作美,种下的种子发芽长了一些过后,终于下起了雨。这下再也不用担心谷子会长不好。
这次的干旱也总算是到了头,不过这次的事情也给宁启提了一个醒,得尽早做些准备,不然真的遇到旱灾,河道枯竭,到那时平时做饭用水都没有,更不用说灌溉田地,可能就真的颗粒无收。
雨过天晴,李复言和吴恒也考完院试回来了。吴恒也就是宁启请的夫子吴度的大儿子。
李复言回来后,到家里歇了一晚,第二天就先来拜访宁启和郑云。
“李书生,你和吴恒院试考的如何?”宁启问道。
“托郎君和夫郎的福,都考上了秀才,成绩也还不错。”李复言道。
“恭喜恭喜,那以后要叫你李秀才了。”宁启开口道喜,郑云也说了声恭喜。
“两位还是像以前称呼我即可,这一切都要感谢你们,请受我一拜!”李复言起身,给他们行了一个大礼。
如果不是宁启和郑云给他那么高的工钱,他也不能攒到足够的银钱到中州郡城参加院试,也就没有今日。李复言心里对宁启和郑云感激不尽。
而且这次回来,听到奶奶说,村里前段时间干旱,还是多亏了宁启和郑云,他们才能种上地。并且周围的村子,只要过来求教,宁启都尽心教他们,只取一两银子,绝不多拿。
李复言对宁启的敬佩又上了一个台阶。像宁启这样的人真的很少见,他这么多年都没有见到过一个。
以后如果他为官,也一定要向宁启夫夫一样,关心民生。
“李书生不要客气,都是你自己努力,没有我们,你一定也可以走到这一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宁启道。
“是啊,李书生,赶快起来!”郑云走过去,扶起李复言。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两位一定要收下!”李复言递上自己带的谢礼,是他在县里买的一些红枣和桂圆干。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郑云说道,接下这礼物,放到桌子上。
“李书生以后做何打算?”宁启接着问道。
“这次成绩不错,前五名可以到郡城的官学去读书,还可以免除学费,剩下秀才的也可以到县学去读书。我刚好排在第五,可以到郡城的官学去读书。至于吴恒,排在二十多名,只能到县学读书。”
“我已经在郡城安排好了,以后边读书,边帮人抄书写信,赚些银钱,现在我是秀才,而且字写的不错,可以抄些要求严格的书,给的银钱会多上很多,而且这次过去也打算把我奶奶带过去,她年纪不小了一个人在家我不太放心,也不能一直托你们照顾。”
“其实,这次来,我也是想向夫郎和郎君辞行了。估计这次走了之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了,会在郡城一直住到下次乡试。”
李复言一股脑说了自己的以后的打算,如果是别人问,他也不会说这么多。但是对着宁启和郑云,他向来很坦诚。
“祝你前程似锦,早日金榜题名!”宁启和郑云道。
“也祝你们生意越来越好,日进斗金!”李复言拱手道。
聊完之后,李复言便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李复言还问了春哥儿、小花和铁根目前的情况,作为他的第一批学生,他还是很关心他们的。
听到小花还在学堂,铁根画画比以前更好,春哥儿现在做账房也做的很好,李复言很欣慰。特别是春哥儿,李复言看他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家里人也很喜欢,他更是高兴。
春哥儿一直很懂事,李复言一直对他都很偏爱,只是男子和哥儿有别,他不能表现出来,容易引人误会,对春哥儿不好。
第55章 养殖鸡鸭
几个学生听说李复言回来,也相约到他家里去拜访他。对此,宁家人都很支持,给他们准备好了礼物。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复言便带着奶奶前往郡城,开启新的生活。
------
一大早,宁启和郑云就到镇上牲畜市场去买鸡苗和鸭苗,樱桃树经过两年的生长,基本已经长高,可以买些鸡鸭养殖起来,在樱桃园养鸡鸭不仅可以去除地里的虫子,鸭子还喜欢吃草,可以去除地里的杂草。
另外,鸡鸭的粪便也可以给樱桃树提供必要的肥料,让樱桃树茁壮成长。这样养殖的鸡鸭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投喂,一举多得。
只是在果园养鸡鸭,不能养的太密,以免鸡鸭将地里的虫子和野草吃完后,开始吃树上的叶子和果子。
宁启和郑云目前打算现在樱桃园和连翘地里都养一些鸡鸭,一亩地养二十只,先买一千只鸡苗和一千只鸭苗。
“卖家,鸡苗怎么卖?”宁启看着眼前叽叽喳喳的鸡苗,感觉这个卖家的鸡苗看着个子大些,都很有生机,便开口问道。
“鸡苗三文钱一只,您随便看,这些鸡苗都喂了一段时间了,拿回去很好养活。”卖家是位四十多岁的男子,看到有人询问热情的上前。
“鸭苗呢?”宁启道。
“鸭苗四文钱一只。”卖家回道。
“郑云,你觉得怎么样?”宁启感觉这个价格可以,便询问郑云的意见。
“阿启,我看着这些鸡苗和鸭苗都不错,你决定就好。”郑云开口道。
“你这有多少只鸡苗和鸭苗,我们全要了,可以送货吗?”宁启开口。
“可以送货,我这一共有三百五十多只鸡苗,二百六十多只鸭苗,我给您按三百五十只鸡苗和二百六十只鸭苗,您要不放心的话,可以数数。”
卖家笑着道,他今天过来也只卖出去了几只鸡苗和鸭苗,数量自己记得都很清楚。现在碰到个大客户,一下子就把鸡苗和鸭苗买完了,开心的不得了。
“你过会儿送到石溪村郑云家,村口过去一点就是,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送到了我们再数,这些鸡苗和鸭苗数量还不够,我们去别处买点,一会儿就回去。”郑云对着卖家说道,并约定送了鸡苗和鸭苗之后再给银子。
定下这批鸡苗和鸭苗之后,宁启和郑云到牲畜市场其他地方去看看,将剩下的鸡苗和鸭苗买全。但是整个镇上没有那么多鸡苗和鸭苗,他们最终卖了九百多只鸡苗和八百多只鸭苗。这些鸡苗和鸭苗全部都让卖家送到家里。
这些鸡苗和鸭苗全部到了之后,宁启和郑云粗略的数了一数,一共鸡苗约九百二十只,其中母的约八百四十只,公的约一百一十只;鸭苗一共约八百六十只,其中母的约七百七十只,公的约九十只,基本达到宁启的要求。
鸡苗和鸭苗现在还小,不能直接放在地里养殖,宁启和郑云前些天和父母一起用竹子搭了一个简易的篱笆墙,还盖了一座木屋,在樱桃园边上,现在先将鸡苗和鸭苗放在那里养着。
他们也没有请其他的人去养,而是让张叔去木屋那里看着,打算以后养鸡鸭的事情都交给张叔,张叔听到之后,也很开心,他以前也养过鸡鸭,有一些经验。
“大哥,哥夫,我和三个过来看小鸡和小鸭!”宁小花下午下学之后,急急忙忙就拉着春哥儿过来。
小花以前在村里玩耍的时候,经常看到村里其他人家养鸡鸭的,他们家里的母鸡会自己孵小鸡,小鸡全身都是黄色的,叫起来“唧唧唧唧”的,听着很是软嫩,看起来很可爱,小花羡慕极了。
只是他们家里以前没有银钱和粮食养小鸡,现在听到大哥买了小鸡和小鸭,小花很是兴奋,一下学,就拉着三哥过来看小鸡和小鸭。
“小花,小鸡和小鸭都在那里,你们自己过去找张叔看。”宁启指了指篱笆围着的地方道。
“张叔,我来看小鸡和小鸭了!”宁小花听了之后,蹦蹦跳跳的过去,大老远就开始喊张叔。
“小花小姐,您在这边看!”张叔将小花带到一个缝隙处,透过缝隙,刚好能够看到小鸡和小鸭。
“张叔,小鸡和小鸭好多啊,它们好可爱,我想摸摸他们!”小花看着那么多小鸡和小鸭,一个个都小小的,毛茸茸的,很想摸摸,她感觉一定很好摸。
“行,张叔给你抓几只出来!”张叔对小花也很宠溺,主要是小花在家里最小,见人就爱撒娇,家里人都喜欢她。
说着,张叔打开篱笆门,先是走到小鸡群里,抓了两只小鸡,又走到小鸭群里,抓了两只小鸭,用手捧着,出来递给小花。
“小花,手张开,我把小鸡放在你手里。”张叔道。
小花伸手,准备接过小鸡和小鸭,但是还不等他捧住,小鸡和小鸭便从张叔的手上跳到地上,不给小花触摸的机会。
“张叔,小鸡小鸭不给我摸~”小花有点伤心,连说话声音都可怜兮兮的。
“没事,张叔再抓一只给你。”张叔又捉了一只小鸡,放进小花手里,小花的手小小的,两只手刚好能捧住一只小鸡。
小花轻轻地摸了摸小鸡的绒毛,果然如她所想,摸起来软乎乎的,手感很好。
“张叔,我好喜欢,我以后要天天过来和小鸡小鸭玩!”宁小花爱不释手,开心的对张叔道。
“行,只要你想来,张叔一直在这里。我要去拿麦麸和水喂小鸡了,你先自己在这里玩,记得要轻轻的哦,不然小鸡和小鸭会痛的,就不和你玩了。”张叔道。
“好,张叔。”小花正专心玩小鸡,头也不抬的道。
等张叔将泡水的麦麸和给小鸡喂的水拿过来,小花也很好奇,抓了一点泡好的麦麸放在自己手上,让这几只小鸡和小鸭吃,小鸡和小鸭见到食物,便在她手上啄食。
这个时期的小鸡小鸭啄起来力气不大,痒痒的,小花被啄的咯咯笑。
另一边,春哥儿对于小鸡和小鸭的兴趣不是很大,便没有和小花一起过去,他留在宁启和郑云这边,给他们帮忙。
宁启和郑云正在樱桃园搭鸡棚和鸭棚,提前为小鸡和小鸭以后转移做准备。
“春哥儿,最近在酒厂记账怎么样,感觉好做吗?”趁着这个功夫,宁启问问春哥儿最近的情况,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忙,都好久没有关心过春哥儿最近的情况了。
“大哥,我可以应付,你不用担心。我很喜欢记账,看着我们酒厂的钱越来越多,我很开心。”春哥儿微微一笑,声音温和又坚定。
“行,你喜欢就好,要是有什么困难及时和大哥说,大哥给你想办法,不要自己扛着。”宁启道。
“我知道了大哥,不过目前没有什么困难。”春哥儿道。
春哥儿自己很喜欢记账,自从接手了酒厂的账务之后,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大哥一直觉得他年纪还小。但是春哥儿知道,是因为大哥为这个家扛了很多,他才能去读书,现在还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村里的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得帮自己家里干活,他这个年纪,在许多家里都是必要的劳力,所以他不觉得他的年纪小。比起许多人,他有大哥和支持自己的家人,已经幸运了很多。
“小花,要是村里有人欺负你,也要及时对大哥和哥夫说,哥夫去揍他们。”郑云说着,举了举自己的拳头。
郑云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小花现在十三岁,和他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有些家人没教好,就喜欢欺负哥儿和女子,况且小花长的也很好看,虽没有宁启那样漂亮,在石溪村也是能排上号的。
“现在哪里有人敢欺负我啊,不过还是谢谢哥夫。”春哥儿温柔一笑。大家都知道他是宁启的弟弟,酒厂有那么多护卫,对他好还来不及呢。
“小花,回家了!”眼看天色不早,宁启和郑云便喊小花回家。
“小鸡、小鸭,你们要好好吃饭哦,我明天再来看你们。”小花依依不舍的和小鸡小鸭告别,走过去牵住宁启的手。
“张叔,辛苦你了,我们先回去,等会儿让铁柱给你送饭。”郑云道。
“好,郎君、夫郎,你们快回去吧。”张叔道。
鸡苗和鸭苗安顿好,接下来需要忙的事情还有许多。第二天开始,宁启和郑云就请村里的人上山砍树木和竹子,在樱桃园和连翘园周围都围上一圈篱笆,免得鸡鸭长大以后到处跑,养着养着都跑丢了,到时再亡羊补牢,就得不偿失了。
35/68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