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夫一愣,疑惑地看着荣少锦一会儿,见他眼睛里带着一点点心虚,才猛然反应过来他想问的是什么。
随即差点就失笑出声,咳了一下压下笑意,才说:“他现在脉中没有虚相。不过到底身体比常人弱,你还是要节制,细水方能长流。”
荣少锦吁口气,点头道:“嗯嗯,我会注意。”
随后两人就换了话题。
只是,荣少锦把他送到主院,再转身回姜闲院子时,才想起——什么程度才算是节制
但又不好再去找人问,只得自己琢磨。
荣少锦琢磨了一路,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既然姜闲并没有不适,华大夫也说脉象没问题,就代表目前这个程度是安全的。
不要超过就好。
荣少锦一下就心情极好,往回走的步伐都变得轻快。
第24章 好运
姜闲婚后的日子过得很悠闲。
京城里玩乐的地方多, 荣少锦隔三差五带姜闲四处见识,两人又一直同车共骑,“欣赏开阳侯夫夫”都成了京中新增的一景。
不过, 不管出不出门,两人都会和静宁夫妇一同吃午饭和晚饭。一家人相聚的时间所剩不多, 四人都很珍惜。
四月廿七, 兴乐帝办了个家宴为静宁夫妇送行。
荣少锦为姜闲挑出一件新衣裳,坐在一旁看云雁和花清帮他换上。
姜闲穿好衣, 坐下来让云雁重新梳头, 一边问:“进宫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家宴会不会很多人。”
荣少锦:“注意跟在我身边就好。以前每回爹娘离京圣上都会办这个家宴,人倒不是很多,但武敏吉八成会在。所以你别离开我身边,要如厕更衣或是干嘛的, 都和我说, 我陪着你。”
姜闲应声好。
荣少锦继续说:“备用的衣裳,和需要备着的东西, 一会儿云雁收拾好包袱,出发的时候交给我娘的侍女。只能带两个侍女进宫, 小厮不能跟进去。”
姜闲再应一声好。
一切收拾妥当, 静宁那边来人叫,姜闲就跟着荣少锦去了前院, 一家人分上两辆车,出发进宫。
待马车停下, 姜闲被荣少锦扶下车, 就见车前停着一顶肩舆。
静宁从旁边马车上来,看到那肩舆就挥手道:“说了不用准备, 我哪次坐过了,又没到走不动的年岁。”
候着迎接的宦官上前见礼,笑着夸:“长公主殿下自然是贵体康健。但特为殿下备肩舆,也是陛下一片心。”
静宁一笑:“走吧,早点过去,我还能和陛下多说会儿话。”
宦官打头领路,静宁和荣长生并排在前,荣少锦暗暗牵着姜闲跟在后方。
众人一路走进御花园,最后被领向一座宽敞的水榭。能看到里面已经坐了些人,有乐师坐在一端奏乐。
领路的宦官解释:“陛下说,天热了,在水边开宴凉爽。”
一行人进到水榭里,先到的人纷纷起身见礼,两厢寒暄。
姜闲认识大半。
四位成年皇子都带着王妃,只有端王是只身一人。
水榭里摆了两桌,因是家宴,没有男女分席。先到的人都围坐于一桌,另一桌旁只摆着四张椅子。
静宁跟侄子们说过几句,就和荣长生坐到另一桌。荣少锦也拉着姜闲在小辈这桌坐下。
交际的事有荣少锦,姜闲就静静坐着,微笑着听。荣少锦也没忘照顾他,一边说话一边就给他倒茶夹糕点,显得站在一旁的宫女都像个摆设。
刚坐一会儿,兴乐帝到了,还带着一位妃子。众人起身迎驾,随后就上菜开席。
荣少锦凑到姜闲耳边说:“那是崔贵妃。从娘这边算,是我的表姨母。”
姜闲略点下头,还突然反应过来,荣少锦那次化名的“崔”来自何处,想必就是跟随先皇后家里这个崔姓。
这一顿宴,主桌那边四位长辈聊得气氛很好,时不时发出笑声。不过小辈这一桌就完全不一样,荣少锦对众表兄展示了平等的客套和不熟。
据姜闲的观察,甚至四位皇子彼此之间都不是很热络。唯有武敏吉和宣王聊得多,有种毫不避嫌的亲密,难怪朝堂内外都把武敏吉看作宣王党。
吃这一顿宴,荣少锦重点防着武敏吉。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御前,还有静宁和荣长生在席间,武敏吉没有作妖,除了开头寒暄时有两三句话带到姜闲,后面都没再提。当然,期间总免不了会有一些眼神扫过,但都算不上出格。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姜闲吃得不多,此时基本停了筷。
荣少锦凑到他耳边问:“要不要四处走走这池里有条金色鳞片的鲤鱼,我带你去找找,看能不能见着。”
姜闲诧异:“会不会不太好大家都还坐着。”
荣少锦扬唇一笑:“有什么不好的。我去和圣上说。”
说完,牵着姜闲的手拉他起身,一同去了主桌。
主桌四人见他俩过去,都停下话转过目光。
兴乐帝看见两人相牵的手,打趣道:“朕都听说了,最近你二人出门,总能收获不少巾帕香囊。这种百姓争相投物的盛景,除了状元郎跨马游街,京中可是有一段日子没出现过了。”
荣少锦跟着笑:“幸好扔的不是水果,不然往后我们出门就只能坐车,不敢骑马了。”
一句话说得桌旁四人都笑起来,兴乐帝笑得越最欢快,显然心情极好。
趁着他高兴,荣少锦开口请求:“舅舅,我想带姜闲去找找这池中的金鲤,看有没有好运能见着。”
兴乐帝答应得很干脆:“知道你们年轻人坐不住,自去玩吧。”
说完,又回头对身旁伺候的吕宦官说:“找个人带他们去,也拿些鱼食给他们。”
吕宦官便点了个旁边的小宦官。
小宦官先领着荣少锦和姜闲沿湖边走,一段距离之后,水面变窄,他又将两人带到一座小拱桥边:“时常能在桥下见着。开阳侯先在这儿看着,小的去拿鱼食来。”
荣少锦挥手让他去,再牵着姜闲慢慢走上小拱桥。
微风吹拂,波光鳞鳞。水道再往前更窄,并且变得弯弯曲曲。两旁都是大可坐人的光滑圆石,还错落地垒着一座座假山,其间种着花草。
荣少锦指着前面说:“那一段据说是为了曲水流觞才特意搞成那样,不过那种文人会我都不来凑热闹。”
姜闲顺着望过去:“看着是挺好玩,弯弯曲曲别有意趣。”
荣少锦:“你要喜欢,家里也可以挖一条出来。”
姜闲失笑:“那也不用,家里的景又不比这儿差。”
荣少锦扬扬眉。哪怕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但听到姜闲夸家里,他还是会很开心。
两人聊过一会儿,小宦官拿着鱼食跑回来。
荣少锦托在手中,让姜闲抓起一点往水中撒。
没多久,水面就变得热闹,红的白的花的鲤鱼在水中翻腾争食。
不过,撒了几轮,都没见到荣少锦说的那条金鲤。
荣少锦挠挠头:“运气不太好啊。”
姜闲忙说:“见不到也没什么,这些也很漂亮。”
小宦官提议:“要不再顺水边往前走几步那条鱼好像偏爱水边那些石头,总能在石边上见着。”
荣少锦牵着姜闲下桥:“走吧,反正都出来了。”
三人顺着水边慢慢往前,走进那一片弯曲的水道。
还是小宦官眼尖,突然指着前方一块大石:“那里!小人刚才看到有金色闪过!”
姜闲和荣少锦顺着他所指看去,起先没见异样,不过片刻之后果然见到一抹金色若隐若现地晃动。
荣少锦拉紧姜闲的手:“我们轻点走,别吓到它。”
姜闲点点头。
荣少锦又对小宦官说:“你在这儿等,少个人少点动静。”
小宦官也点点头,再叮嘱:“石头滑,两位当心。”
荣少锦和姜闲放轻动作,几乎没发出一点脚步声。
也就十几步,来到一块大石边。
两人探身越过大石往水里看,又见一道金色闪过。
荣少锦连忙将鱼食递到姜闲面前,姜闲抓起一点往水中撒。
鱼食刚入水,两人就看见那条金色鲤鱼浮上水面吃食。整条鱼约长一尺余,通体金光闪烁,美丽非常。
荣少锦小声说:“漂亮吧”
姜闲看他一眼,笑意盈盈:“嗯。还是见到了,会有好运气。”
荣少锦:“上去坐一会儿。”
他小心地踩上大石,再拉姜闲上来,两人一同小心坐下。
姜闲靠着荣少锦,继续往水中撒鱼食。
金鲤在水里吃得满足,就像一道金光在两人眼前不断划过。
之后又有别的鱼游过来抢食,在一片红白、红黑的花色间,金色更是亮眼。
直到姜闲的鱼食都撒完,聚在一起的鱼群才渐渐散开。
两人刚要起身,突然俱是动作一顿,对视一眼。
他们耳力都好,能听见轻微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是武敏吉的声音,在小声说:“这里,旁边看不到。”
荣少锦没动,姜闲装作帮他整理头发,顺势看一眼,发现那里被假山挡住,的确看不见。
随后,是一道略细的男声问:“端王,那个登仙极乐丹,可还能弄到”
应该是个宦官。
武敏吉:“圣上用着感觉如何”
宦官:“效果非常好,圣上很满意。但只剩两颗了。”
武敏吉:“这东西不好弄,我会盯着。你也别总给圣上用,就得让他不满足,他才更离不开。”
宦官:“我知道,但也不能真断了。”
武敏吉:“弄到我会再给你。”
两人快速说完这几句,又马上离开。
姜闲听得脸色微妙,也看到荣少锦眼中露出嘲讽。
从刚才听到的对话中,不难猜出武敏吉弄来的是壮阳药。
不过,只有姜闲知道,自己的惊讶和荣少锦不一样。
那个“登仙极乐丹”,正是他原先最大的进项。但在成婚之前,他决定结束这个买卖,这次刘山带回华泽出手的,就是最后一批药。
姜闲知道那药极好卖,不少达官贵人都是常客。却没想到,竟然还流到皇宫里来,让皇帝给用上了。
荣少锦不知其中内情,就只是单纯地鄙视武敏吉偷偷进贡那种药。
确定那边的两人离开,荣少锦起身下了石头,再扶着姜闲下来。
金鲤已经见到,两人心满意足,携手返回水榭。
对于他们听到的秘密,吃完宴后返回家中,荣少锦都没有特意提,姜闲也就当作不知道那事。
第25章 安慰
四月廿九, 是荣长生和静宁离京的日子。
一大清晨,长公主府中就一片热闹。
哪怕到了四月底,清早的天气还是透着凉意。
姜闲加了一件斗篷, 走出屋来。云雁进小厨房拎上厨子备好的保温食盒,跟着姜闲往前院去。
荣少锦起得更早, 此时已经去了爹娘那边。
队伍要赶路, 马上就要出发,走到城门差不多正是开门的时候。
时间太早, 本来荣少锦和静宁夫妇都让姜闲不用去送, 如常休息就好。
姜闲当然不会不去,难得坚持要送。荣少锦也就随他了,只是也坚持要他坐车,还让他在车里吃早饭,这样能多睡一会儿。
荣少锦和静宁夫妇都骑马, 姜闲自己坐车, 说是送人,其实也只是尽一份陪伴之心。
姜闲在中途遇到从主院出来的荣家三人, 两边会合。一家子说着话来到前院,上马的上马, 登车的登车, 整队出发。
如今姜闲出入用的都是荣少锦的马车,和他原先那辆小马车相比, 不仅舒适,功能还多。
云雁放下贴着车厢壁而立的折叠桌, 再打开食盒, 从里面取出茶壶茶杯摆上。
这张桌子是磁石所制,而食盒中所有器具都套有一层铁底, 能吸附在桌上,以防止马车颠簸时倒下。
云雁倒了杯茶递给姜闲,又问:“郎君想先吃什么,都拿出来怕一会儿凉了。”
姜闲看一眼食盒,发现里面摆着包子、兜子、毕罗、糖饼,每只碟子都叠着摆满三四个,每个的个头都不小。
他不由得失笑:“怎么带这么多,我俩哪儿吃得完。”
云雁:“厨子装好的,我也说不用这么多,他说反正是坐车,让都带着,可以回程时给开阳侯和花清吃。”
姜闲便道:“那你腾只碟子,每样装一个吧,我们分着吃。”
两人饭量都不大,而且哪怕京里路再好,车子也免不了会晃一晃,吃太饱会不舒服。
姜闲挂起一边车窗帘子,靠在窗边,看着车外景色下早饭。
就可惜荣家三人都在车前,看不见。
不过倒是能看到路两边的百姓也在送别,或是挥手或是作揖,还有凑上来给亲兵送东西的,当然也都被拒收了。
看得出来,百姓对守卫西陲的荣长生夫妇很是敬重。荣少锦虽是京中有名纨绔,但没犯过百姓,名声也不坏。
马车一路出了城,姜闲看见外面官道上往来的众多行人车马,沿道摆的小摊子,和夏日里路边繁茂的草木。
云雁突然感慨一句:“我们来京就过去一个月了,好快呀。”
姜闲笑笑:“是呀,真快。”
马车经过了五里短亭,离十里长亭也越来越近。
送君千里,终需一别。车子终于在长亭处停下。
姜闲下了车,向着前方已经下马等着他的三人走去。
荣少锦和爹娘的话大概一路上已经说尽了,此时沉默地走过几步来接姜闲。
姜闲伸出手,主动握住荣少锦垂在身侧的手掌。
荣少锦有些诧异地看过来一眼,反手回握。
22/40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