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萧沉吟一瞬:“你们世家贵族之间的恩怨与本宫无关,本宫也不会过问。”
“是吗?”倩嫔表示怀疑:“可本宫看的出来,您对淑妃还是心软的。不止本宫看得出来,陛下也看得出来。如果太子殿下不答应,本宫就大叫一声。让所有人都看看,当朝太子居然和后宫妃子在一起。也不知道陛下会有什么反应。”
白萧闻言面色一沉,想不到倩嫔的胆子还挺大的:“你敢威胁本宫?”
倩嫔睁大眼睛,无辜的摇摇头:“本宫只是一个弱女子。无亲无故贱命一条,哪里能威胁太子殿下呢?不过舍命一搏罢了。”
白萧点点头:“好。本宫答应你。”
倩嫔闻言眼前一亮:“太子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白萧眼睫轻抬:“你既不信我,又何必问我?”
“不是不信……只是本宫需要信物。”倩嫔眼眸一转:“不如太子殿下将您腰间的玉佩送给我。如果太子殿下出尔反尔,本宫也好留个凭证。”
白萧垂眸瞥了一眼腰间的玉佩,伸手将其解下,却并没有交给倩嫔。
“本宫原本以为倩嫔娘娘是个聪明人。信物这种东西,在你手中是刀,在别人手中亦是。难道倩嫔娘娘就不怕被别人抓住把柄,将你我二人一网打尽?还是谨慎一些吧……”
倩嫔听闻这话,觉得也有道理。
白萧收好玉佩转身离去。倩嫔看着白萧的背影,欲言又止。
白萧略略思索后又说到:“不过本宫还是觉得,如果倩嫔娘娘想报仇的话,对象不应该是淑妃。而是更大的……”
白萧没有再说下去。
倩嫔知道白萧是什么意思。这位‘懦弱无能’的太子殿下,果真和传闻中的不一样。她没有看错人。
她主动找上太子也不全是为了复仇,淑妃只是其一。宣仁帝年纪大了不可能再有孩子,太子才是北溟王朝的将来。她在皇城无亲无故,没有孩子也没有背景。如果宣仁帝死了,她极有可能被拉去陪葬。所以她需要给自己找个靠山。太子是最好的人选。
白萧疲惫的回了东宫。跳了一晚上的舞,他现在手脚都是软的。
“太子殿下。”路过的宫女微微福身。
白萧挥了挥手,迷迷糊糊的走进寝殿。却发现台阶上坐着一个瘦小的身影。
白松云靠在柱子上睡的正香,听到太子两个字立马跳了起来。
“白萧哥哥!”
白松云扑进白萧怀中。白萧没站稳,眼前一黑,被扑倒在地上。
“白萧哥哥,你怎么了?”白松云紧张的问到。
白萧抬手捂着眼睛,虚弱的摇摇头:“没事,扶我进屋。我要休息一下。”
“好。”白松云从白萧身上爬了起来。小心翼翼的扶着白萧的胳膊,亦步亦趋的朝寝殿里走去。
第238章 最终章:亡国之君(五)
白萧哥哥昨晚做什么去了?怎么会累成这样?
白松云担忧的看着白萧。白萧现在只想睡觉,并未注意到白松云这过于严肃的表情。他现在才十四岁,眼神里却有着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十四岁的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以前在皇子殿里,管事嬷嬷总是克扣他的份例,他也因此长的面黄肌瘦。现在跟着白萧哥哥住进了东宫,伙食一下子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身体有了足够多的营养,便开始迅速发育。身高如雨后春笋般,蹭蹭蹭的往上窜。半年时间,就从白萧的肩膀长到了白萧的下巴。相信不久后他就能和白萧哥哥一样高了,甚至比白萧哥哥还高。
只是因为长的太快,他的身体依旧很瘦。看上去干巴巴的没什么力气。
白松云扶着白萧上了床榻。白萧沾枕即眠,呼吸绵长。恬淡的睡颜,犹如稚子。白松云俯身给白萧盖上了被子。站在床边,静静的看着他。
府中的侍妾听闻太子殿下回来了,便立马赶了过来。
“哟,十二殿下也在呢。”侍妾微微一笑。
白松云恍然回神,冲着侍妾笑的没心没肺。
“苏姐姐,你也来啦?”
苏蝉衣点点头:“太子殿下怎么样?”
白松云挠挠头:“我也不知道,白萧哥哥从宫里回来就睡着了。”
苏蝉衣闻言走到白萧的床边坐了下来。伸手摸了摸白萧的额头,见白萧面色如常便松了一口气:“可能是太累了。”
白松云默不作声的看着苏蝉衣的手。
苏蝉衣抬眸看了白松云一眼:“十二殿下先去休息吧,太子殿下由妾身照顾就行了。”
“不行。”白松云倔强的席地而坐:“我要等白萧哥哥醒过来。”
苏蝉衣:“……好吧。”她还不至于跟个傻子计较。
东宫的姬妾不算多,加上苏蝉衣一共有六位。都是宣仁帝送来的,被白萧安排在别苑里。只有苏蝉衣有自己独立的寝殿,而且离太子殿下最近。虽然这些姬妾都没有被册封,但苏蝉衣无疑是最受宠的。所以在东宫没有正经女主子之前,她就是女主人。
白松云不喜欢这些侍妾。她们都是来和他抢白萧哥哥的,有她们在,白萧哥哥都不能经常跟自己玩了。每到这种时候,白松云都无比庆幸自己是个傻子,不用伪装自己的情绪。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谁也不能勉强他。
白松云冷哼一声。坐在地上仰头看着白萧,像一只气鼓鼓的小狗。
苏蝉衣让下人端来一盆热水,给白萧擦了擦脸。
白萧一直睡到傍晚才起来。他一睁开眼,就看到两张大脸。一张苏蝉衣,一张白松云。
“白萧哥哥!你终于睡醒了!”白松云扑进白萧怀里。
白萧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苏蝉衣莞尔一笑:“太子殿下要不要吃点东西?”
白萧点点头:“自然是要的。”严格来说,他已经一天一夜没吃过东西了。
“那妾身去传膳。”苏蝉衣微微福身,转身离去。
白松云赖在白萧怀里不肯起来。白萧也懒得动,就随他了。
之后的日子相对平静。但没过多久,宫里又开始闹腾起来。因为宣仁帝要选秀了。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皇帝选秀原本是件好事,但他们却觉得无比压抑。没人想送自己的女儿进宫。
宣仁帝的眼光极为挑剔。送上的秀女虽然个顶个的漂亮,但他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选了半天,居然一个都看不上。
就在众大臣一筹莫展之时,一幅画像送到了宣仁帝跟前。据说是邻国公主,长相倾国倾城不说,还生的一副好歌喉,跳起舞来颇具异域风情。
宣仁帝看着画像眼前一亮,当即便要向邻国要人。
邻国在宣仁帝的印象里只是一个小国。国号为渊。前些年每年都会给北溟上供金银财宝,如今问他们要个公主应该不成问题。
第239章 最终章:亡国之君(六)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渊国拒绝了北溟王朝的和亲邀请。宣仁帝怒不可遏,觉得丢了脸面。当即下令,派兵攻打渊国。
朝野上下惊诧不已,纷纷劝阻北溟帝:现在国库空虚,不可贸然出兵。皆被宣仁帝驳回。
区区一个小国,竟也敢如此猖狂。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有辱我国国威!
宣仁帝大手一挥,发兵数十万。然而此次出兵,师出无名。百姓们怨声载道,士兵们也没什么斗志。如果宣仁帝只是为了一个女人攻打邻国,那他们这些冲锋陷阵的算什么?算助纣为虐吗?
百姓们不想打,士兵们不愿打。此次发兵的结果可想而知。但皇帝已经下令,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毕竟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渊国却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北溟这些年狂妄自大,工业发展停滞不前,对周遭事物的变迁也不甚敏感。渊国盘踞在侧,趁此机会壮大了起来。三十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有野心的国家焕然一新。
北溟王朝兵临城下,渊国却丝毫不惧。他们的将士饶勇善战,竟让北溟王朝进退两难。如今战况焦灼,就算想退兵议和也迟了。
宣仁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我泱泱大国,竟无人可用了吗?竟被一个小国钳制至此?”
大臣们闻言面面相觑。不是无人可用,是可用的人差不多都死光了。老将军年纪大了寿终正寝。留下的残部功高震主不好控制,被宣仁帝使计分散。就算把他们重新召回来,作战能力恐怕也大不如前。老将有的死了,有的告老还乡。新兵因为帝王昏庸无道不肯入仕。北溟王朝的文人将才,早就已经青黄不接。
这是北溟长期积弱造成的,无人可以改变。早年曾有文臣死谏过,除了真的死了,并没有让宣仁帝醒悟。所以大家认命了。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他们心中只有深深的无力。
“怎么都不说话了?朕选秀的时候你们不是挺能说的吗?”宣仁帝怒吼到。
“礼部尚书,听闻你熟读兵法。朕便封你为骠骑大将军,由你带兵去打仗。”
礼部尚书闻言一惊:“陛下,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宣仁帝厉声责问到:“朕命骠骑大将军领兵两万,即刻出发去战场,退朝!”
宣仁帝拂袖离去。
礼部尚书:“陛下——”
朝堂上的事情传到了东宫。白萧眉头一皱:“礼部尚书年事已高如何能去的战场?”
就算礼部尚书肯去,他的身体也支撑不住。说不定还没到达战场,就死在半路上了。更何况礼部尚书是文臣,自古以来文臣武将多有不合。他虽熟读兵书,但却从未实战过。那些久经风霜的将士未必肯听他的话。毕竟在战场上,实战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苏蝉衣早就知道宣仁帝的昏庸,却没想到他能昏庸至此。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太子殿下,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白萧眼眸半垂,掩下一抹深思。
“先静观其变吧。”他们现在能做什么呢?什么都不能做。连规劝宣仁帝都做不到。他身份敏感,一劝就是一个死字。
苏蝉衣闻言微微颔首。
“白松云最近在做什么?”白萧问到。
“十二殿下最近在锻炼身体,他说他长高了,所以要变得更壮。”苏蝉衣说起白松云就忍俊不禁。在北溟王朝,当个傻子倒还挺好的。
白萧赞同的点点头:“是该锻炼锻炼,他太瘦了。”
半个月后,礼部尚书顺利到达边关。边陲战事越发胶着。朝堂上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变成下一个礼部尚书。白萧不被允许上朝,所以朝堂上的事情只能从别人口中知道。
礼部尚书带来的援兵让边关的将士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很快又节节败退。
渊国的人似乎对北溟王朝很是了解。上到官员百姓,下到丘陵地形,他们无所不知。
北溟王朝的将士在前方奋勇杀敌,渊国的士兵借由地形的优势,潜入后方烧掉了北溟将士的粮草。让北溟将士陷入了被围困的窘境。就算他们没被敌人打死,也快被饿死了。
没了粮草,军中将士一蹶不振。这场战争,几乎是必输的局面。
礼部尚书无奈,只能派人快马加鞭,请求陛下支援粮草。但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他今年七十有三了,光是到达战场就要了他半条命。他身为两朝元老,自知北溟王朝大厦将倾。但能死在战场上,也不算辱没了他的名声。
宣仁帝接到边关急报,看到支援粮草便眉头一皱。
“十二万兵马,就打成这个鬼样子,支援什么粮草!莫不是这骠骑大将军不满朕的安排,不肯用尽全力!”
大殿中的大臣们相视一眼:“陛下,不管骠骑大将军在打什么主意。但这支援粮草是重中之重,不然将士们就危险了。”
宣仁帝闻言有些犹豫。
就在这时,角落里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支援粮草之事还得从长计议。诸位可是忘了?再过半个月就是万寿节了,若是支援粮草,那这万寿节恐怕就办不成了。”
万寿节是宣仁帝的生辰。
宣仁帝原本还在犹豫,听闻这话立马坚定的说到:“支援粮草之事,改日再议。”
“陛下!”其他大臣急了。转头看向角落里的那个大臣。
“张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若不及时支援粮草,国亡了,你担待得起吗?”其实他想说的是,国亡了,你这万寿节还怎么办?去地府里办吗?!
张大人闻言表情无辜:“李大人说这话可是抬举我了。万寿节就在半个月后,只要骠骑大将军撑过半个月,一切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样万寿节也办了,剩下的粮草也能支援了。”
“半个月,你说的好听。如果他们撑不过来怎么?你能跪下向列祖列宗叩头请罪吗?”
“为何不能?”
“够了!”宣仁帝气愤的一拍桌子:“你们当清平殿是什么地方?酒馆吗?再多说一句,朕就把你们拖出去砍了!”
“骠骑大将军有十二万兵马,朕就不信他们撑不过半个月。退朝!”
……
宣仁帝离开后,大殿中沉寂半响。一声叹息将众人的神智拉回现实。张大人混在人群中冷哼一声。
白萧听闻朝堂上的事情,诧异的回眸:“半个月?!”
苏蝉衣点点头。
“……撑不过去的。”
父皇不知道,十二万兵马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粮草。让他们等半个月,无疑是让他们等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边关急报一封接着一封。三天后,边关就撑不住了。七天后,边关陆续有人死亡。
礼部尚书心灰意冷,写下血书。若陛下再不支援粮草,他就自刎在军营里。
宣仁帝收到血书只觉得晦气。临近万寿节了,让他看这么不吉利的东西。七天都撑过来了。最后七天难道就坚持不下去了么?
再等等吧。
等?礼部尚书收到回信时,整个人都在颤抖。
161/171 首页 上一页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