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组合解散,我爆红了!(近代现代)——远上天山

时间:2024-12-15 10:07:06  作者:远上天山
  魏忆也不敢想象镜头中俏皮灵动的小狗被杀死做成狗肉的场景,人类或许还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当小狗蹦蹦跳跳到食盆前,它怎么知道,不是所有人类都对它那么友好。
  但因为太爱主人,爱主人家的小朋友,小狗天真地以为,所有人类都会喜欢它。
  然后,它在不知不觉中迈入了死亡。
  这是黄路宁改变的命运。
  但死亡曾真实存在过。
  “能改变真是太好了!!”——这一天,魏忆忍不住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剧有感。
  郑骁先点了赞,几个和她玩得好的圈内小姐妹也点了赞:“姐子,是不是看《18岁那年》了?”
  “+1+1+1。”
  《识骨之途》里,俞一没能改变队友们的命运,虽然他最终报了仇。
  《尸声》里,江霖和苏阳成功找出了凶手,让真相得以大白,可死亡依然没有改变。
  尽管回到过去不会真实发生,可剧中的情节却让人看到了希望。
  黄路宁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努力而已,他没有改变世界的格局,没有阻止战争,没有征服世界,他依然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他就好像真实存在、是会出现在每个人身边的路人甲。
  因而即使剧集一开始就讲明了黄路宁回到了18岁,可它却比那些强调自己是现实主义的剧来得更真实。
  《18岁那年》播到一半时,剧集的热度仍是14000+,它不像《尸声》一个案子结局就能飙一波热度,可论影响力,《18岁那年》却胜过陆煦参演的任何一部剧。
  陆煦和韩霄周琳的配合也是业内人士和观众们讨论的热点。
  用某些专业人士的话说,《18岁那年》里,陆煦的演技是不外露的。
  他收起了《识骨之途》里的锋芒,让人觉得黄路宁这个角色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可正是因此,观众的代入感才会那么强烈。
  《尸声》里,陆煦对江霖的演绎也是同种风格,到了黄路宁,他“已臻化境”了。
  ……
  《18岁那年》开播之前,剧组众人完全没有想过,它会对《侠客》的上映产生什么影响。
  《侠客》早早就在影院预热了,章澈在预告片中的完美侧脸被无数粉丝选为头像,章澈某位大粉更是把昵称改成“距离《侠客》上映还有XX天”,每天准时播报《侠客》的上映时间。
  时间就是那么巧,《侠客》正式上映前,《18岁那年》开播了。
  陆煦在剧中的造型不帅不美,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而相比《侠客》这部高贵的电影,《18岁那年》只是一部“低廉”的电视剧罢了。
  “低廉”是章澈粉丝用的原词。
  加上穆迁和金木两人加起来都不敌张治珍业内地位的十分之一,《18岁那年》自然又被嘲了。
  总之就是“前途无亮”、“在电视剧圈打转”这些破词,陆煦都听腻了。
  就算陆煦已经进组拍《诡诈》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他拍《诡诈》的这种行为,也被章澈粉丝总结为“因章澈参演大导电影产生的危机感”、“对章澈拙劣的模仿和追逐”。
  陆煦:“?”
  学点好的,谢谢。
  幸亏《18岁那年》首播热度就过万,后续稳在14000+,给陆煦“挽尊”了一把。
  陆煦已经不想吐槽了。
  许闻这个中年人一向不爱对粉圈发表什么意见,看到这些言论也忍不住朝陆煦吐槽:“年度热度第一只是勉强挽尊,他们眼光到底有多高?”
  “只是对我严格罢了。”
  总之,章澈粉丝满心满眼期待着《侠客》能够火爆,最好是大爆特爆,让章澈抢回被陆煦抢走的一线小生top位置。
  张治珍在电影圈的人脉还在,加之暑期已至尾声,各大电影公司推出的佳片有限,《侠客》拿到了相当不错的排片。
  《侠客》登陆各大院线的这个周五,同期的新片只有一部悬疑片和喜剧片,都是新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演员阵容也只是平平,远不能和《侠客》比。
  可以说,论投资、论阵容、论排片,《侠客》稳赢。
  投资方显然也对《侠客》寄予厚望,电影还未上映,热搜已经一个接一个,什么“章澈找到了他的人生镜头”、“最会拍帅哥的导演”、“武侠最后的余晖”,不要钱似的往《侠客》身上套。
  陆煦都开始怀疑了:“张治珍会不会大改过剧本?”
  对他的疑问,经纪人轻轻摇了摇头:“以他的性格来说,不会。”
  张治珍他们这批导演的脾气和本领一样大。
  陆煦估计,如果《侠客》仍维持原剧本的话,按电影目前拥有的排片数,上映的第一个周末好歹是能骗一波票房的。
  反正章澈的粉丝一定会进电影院支持《侠客》,张治珍此前多少也有一些影迷基础,就算他水平不比从前,应该还是会有影迷愿意支持的。
  但事实证明,他高估了《侠客》,也高估了观众的容忍度。
  “……一边看电影,一边怀疑自己的智商,我是一个人吗?”
  “美好的周五晚上,我没在家追《18岁那年》,来电影院支持‘武侠最后的余晖’来了,怎么,我脸上写着冤大头三个字?”
  “我在看什么?这什么??”
  “……用兑换券看的,自己只花了5块钱,现在一想,这5块钱也亏了,应该它给我钱!”
  还是那位点评《18岁那年》的剧评人话语直接——“史。”
  一字之诗。
  字字皆经。
  精华皆在史字中。
  这一晚,热搜爆了。
  热搜榜一——“史。”
  堪比每次演唱节目后神出鬼没的“难听”。
 
 
第93章 093 发酵
  《侠客》是周五当天登陆各大院线的,上映不满24小时,热搜榜上还挂着电影相关的各种词条,可各大影视论坛里,关于《侠客》的吐槽已经铺天盖地。
  最早的一条是某位潜水在影视论坛的网友发的:
  【话说,有人看懂了《侠客》吗?】
  【下午有别的安排,特意赶在上午买了最早场的《侠客》,在电影院坐了144分钟,愣是没看懂电影想表达什么。】
  楼主发帖的时间实在太早,一开始回复她的人并不多,直到某一层阴阳怪气地回复了一条“又是ZC的批皮黑吧”,这条帖子才热闹了起来。
  【看不惯章澈演大导电影请直说,酸味都快溢出来了,不好意思章澈就是这么红捏,戳到某些人肺管子了吗?】
  【《侠客》也没上多久吧,黑帖这么多我真是服了,楼主上能不能先上个自证?】
  楼主只是想理性探讨一下《侠客》的剧情,因为她确实没看懂,可自从她被打成“章澈黑”,短短半小时不到,楼里居然多了上百条回复,都是围攻她一个人的。
  这原本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帖子,没过多久就被顶成hot上了首页。
  【《侠客》画面巨美,电影里那种哲学的韵味普通人当然理解不了,修养没到那一步嘛毕竟,但是自己看不懂就评判电影不好看,未免也太高高在上了吧?】
  【+1。】
  【比起快餐式电影,《侠客》内核更深刻一些,但我觉得,现在业内缺少的就是这种电影,我们的品味已经被快餐式电影pua了,先反思一下自己吧。】
  批评楼主的回复一条接着一条,有喷她没品味的,有喷她是黑《侠客》的水军的,楼主后来都不敢出声了,对她的人身攻击却一直没有少过。
  然而,当帖子成为hot飘在首页后,一位网友顶起了多条回复——
  【章澈麻烦上大号说话!】
  【今天不管谁说什么,在我这,《侠客》就是史!】
  【史!】
  【史侠客,侠客史,史史史史史!】
  同音词还嫌不过瘾,发现论坛开发了表情包功能之后,这位网友开始铺天盖地发[屎][屎][屎][屎],最多的一层发了一百个,整个帖子的氛围都因为她被改写。
  到后来,只要任何人露出一点“正义路人,只是看不惯章澈被黑”的苗头,他的回复绝对会被铺天盖地的[屎]淹没。
  【花钱看史,我的愤怒谁懂?】
  【张治珍这电影绝对不是用脑子拍的,是用他下面那根拍的吧?什么艺术裸露癖啊,史!!!!】
  【退钱!赔偿我宝贵的时间!】
  【我绝对没说错,微博搜关键词“史”或者“屎”,实时都是《侠客》。】
  【楼主你看不懂很正常,因为你是人不是畜生。】
  【张治珍这种水平不如退休,看了成片不觉得丢脸吗?还要去国外评奖,怎么,要全世界屎尿均沾,一个都不放过吗?】
  【哈哈哈哈楼上骂得好啊!《侠客》这剧情,和“侠”这个字有一毛钱关系吗?说实话,就算《侠客》已经烂成了一坨屎,我都不明白章澈演的角色在电影里存在的意义,他就是那一坨屎上的苍蝇,有他也可以,没有他更好,什么玩意儿!】
  【养女真的是日了狗了,怎么就遇上了主角这么个癫公?】
  【……《侠客》真那么烂吗?还打算买票去看来着。】
  【千万别!有这钱不如买杯奶茶喝。】
  章澈粉丝的战斗力确实非同寻常,一群人骂得楼主不敢冒泡,然而,从那位愤怒网友发声之后,整条帖子几乎全是《侠客》受害者们的发言。
  而或许是章澈粉丝围攻楼主的行为激起了众怒,自那之后,影视论坛首页一条接一条地冒出和《侠客》相关的帖子,无一例外都是骂《侠客》烂的。
  营销号们一贯爱搬运影视论坛的帖子,过了一个热闹的下午,到了晚上,就有营销号把论坛的言论原封不动地转到了首页。
  “《侠客》真有那么烂吗?”
  评论区一开始还有不少章澈粉丝控评,说章澈第一次出演电影,还是大导电影,被对家和黑子盯上很正常,可慢慢地,粉丝控不住了。
  “……章澈粉丝不会真的对章澈在《侠客》里的戏份很满意吧?”
  “两个多小时的时长,章澈出来有20分钟没有?”
  “《侠客》的烂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两个多小时讲了一堆没用的废话,主角雷啸就跟在土里埋了几十年的老僵尸似的,都腐烂了,我完全不懂这种角色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而就在营销号们纷纷转载抨击侠客“烂”的各种影评时,那位剧评人的“史”字上了热一。
  于是,“史”和“烂”成为了《侠客》的代名词。
  甚至还有网友表示,《侠客》这片子看起来就臭烘烘的,充斥着老人味。
  ……
  等《侠客》剧组意识到的时候,形势已经扭转不过来了。
  倒是有博主忍辱负重分析了《侠客》全篇,挑出了电影中几个看得过去的点,但对于早已被各类精品作喂叼的观众而言,这些可看的点不过是聊胜于无。
  何况抨击《侠客》的要比夸赞《侠客》的人数多得多,章澈粉丝为挽救章澈的声誉各种着急,然而,章澈粉丝内心对《侠客》也并不满意。
  电影中章澈的戏份少得可怜,唯一称得上高光的,居然只有预告片那个转瞬即逝的镜头。
  谁想得到,《侠客》居然会烂成这样?
  粉丝满世界发的《侠客》的“深沉”、“哲学”、“对世界的思考”、“韵味”这些词,都是大粉一早写好叫他们发出去的。
  说实话,他们根本没看懂《侠客》这片子在表达什么。
  粉丝们甚至隐隐觉得,章澈这个角色是可有可无的,有他也可以,没他也可以,电影中并未给章澈太多高光镜头,准确地说,这个角色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但问题在于——由于开拍前张治珍对章澈很“重视”,章澈为此解锁了顶刊封面、拿下M牌的代言,粉丝们也满世界嚷嚷章澈成了电影咖,以至于到现在,在片中只是一个配角的章澈存在感相当之高,甚至超过了主角卫侨。
  很多人恐怕都没有意识到,《侠客》的主角其实是卫侨。
  电影圈内不是没有烂片,客观来说,每年上映的数百部电影中,堪称佳作的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大半是平平无奇、没什么优点的作品,当然,也有那种烂到让人以为剧组是在洗钱的电影。
  在这些烂片日复一日的摧残之下,观众的容忍度其实已经很高了。
  除非这部片子烂到救都救不了,属于那种再过十年提起时依然会被唾弃的那类,观众们才会忍无可忍。
  遗憾的是,《侠客》似乎刚好属于这一范畴,甚至可以说,《侠客》挽救了好几位濒临失业的影视博主——在当下电影圈大多出产无趣作品的当下,《侠客》横空出世,在这天晚上,影视博主们编出来的段子比春晚还多。
  “看段子比看电影还有意思。”
  “哈哈哈哈我已经追了一晚上的《侠客》段子了,从这个角度看,张治珍还是有贡献的,快乐傻了我。”
  “……所以这周真没有值得看的电影了吗?还打算明天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的。”
  “其实另外两部新片挺不错的,虽然是新导演的作品,但能看得出来很用心,演员也很卖力,比《侠客》强太多了。”
  “+1+1,纯粹是不爱武侠去看了喜剧,比预期好。”
  ……
  事实上,这个周五,《侠客》的票房成绩还算不错。
  院线给的排片足够多,章澈粉丝也鼓足劲狂买预售票,电影上映后,粉丝们更是私下组成一个个观影团,就为了章澈首部电影作品能有好成绩。
  口碑发酵开来之前,《侠客》票房早早突破了六千万,在当日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张治珍因此安心了不少。
  他虽然被称为大导,票房成绩却一直只是平平。
  张治珍个人对奖项更看重,但近些年,想随心所欲开戏,票房是无法忽视的一环,票房不高就没人愿意投钱,导演自身的想法就无法得到表达,长此以往只会恶性循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