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古小渔有相公啦(古代架空)——Romanticrose

时间:2024-12-16 09:45:30  作者:Romanticrose
  冬日里时鲜的瓜果少,这冬枣虽不多稀罕,平日里抓两颗来消遣也是极好的。
  古小渔说着,看着不远处的枣树,还真是有些馋了,但是身上没什么力气,撑着倒也能上树,但是莫名的他今日偏不想去。
  本来赵锦用这个哄古小渔起来,也不是为了让他上树打枣的,不过是借这个让他起来玩罢了,古小渔身子不适自然是赵锦去了。
  搬了长梯来,赵锦上树摘枣,古小渔跟赵婶子在下头接着。
  冬枣不大,圆圆的,小巧的很,古小渔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又甜又脆,味道好极。
  “我瞧着墙角的缸里泡的是辣子,这时候还能找到这些,怕是在山上摸寻了不少时辰。”赵婶子跟古小渔说闲。
  古小渔点头:“是呢,这几日里嘴越发叼了,吃什么都没味,也就是吃些辣子才觉得爽口。”
  “我尝了一个,只咬了一点儿便辣的不行,你吃着如何?”赵婶子听古小渔这么说便问道。
  古小渔:“辣么,我吃着还好。”
  “竟是个能吃辣的。”赵婶子摇摇头,他们年纪大了,可吃不了那么辣的。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见有人叩门,古小渔便放下篮子去开门,来人是赵老太和娄娇。
  古小渔喊了人,赵老太不咸不淡的应了,娄娇倒是勾唇浅笑,见着古小渔很是欢喜。
  “姑母来了,快到家里坐。”赵婶子看见赵老太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篮子上前去搀扶。
  赵老太见着赵婶子倒是软和了些:“听闻江小子从镇上回来了,我过来看看他好些了么。”
  赵婶子扶着人进屋,赵锦也从长梯上下来了,看见家里有客人来了,将篮子递给古小渔,自己去灶房里烧水。
  娄娇跟着进屋说了会儿话,借着透气出来找古小渔。
  古小渔正在院外洗枣,瞧见她出来,先抓了几个给她,笑着让她先尝尝,娄娇也没推辞,吃了一个觉着十分不错。
  “这大冷天的,表哥么何不用温水洗?”娄娇瞧见古小渔被凉水浸的微红的手皱起眉头。
  古小渔:“凉水洗了脆些,只一会儿的事,不打紧。”
  洗好了枣,古小渔拿碗装了端进屋,见赵老爹,赵婶子和赵老太围着火盆说话,便将碗放在桌上,让几人吃枣。
  “这样的天儿,浸了凉水的东西,你不知道你公爹病着?”赵家夫妇还没说话,赵老太便冷哼道。
  古小渔还没说话,赵婶子便拉着古小渔在身边坐下:“难为你洗了,这手冻的通红。”
  “姑母这话严重了,渔哥儿是好意,这枣就是冷水洗才脆呢。”赵老爹笑了笑,伸手拿过一个枣。
  见赵家夫妇如此护着,赵老太就是再看不惯古小渔在这事上也没在多说,但是还是没什么好脸色。
  古小渔不愿看人脸色,跟赵婶子说了一声,便起身出去了。
  “这婆母还在里面坐着呢,人不在跟前伺候,竟出去躲懒了,真是不像话。”古小渔一走,赵老太忍不住又说道。
  赵婶子无奈,也不知这赵老太为何如此不待见古小渔:“我们家没有这样的规矩,他们也有自己的事,咱们胳膊腿脚也都是好的,不必说什么伺候不伺候的。”
  赵老太更不满了:“都是你惯的。”
  赵老爹知道这姑母的性子,最是喜欢挑刺儿的,家里几个孙媳孙夫郎都让她管的服服帖帖的,但是古小渔不是那边的,不必受这样的管教。
  赵老爹也怕赵婶子受委屈,让她去外面跟着古小渔他们说话,不必在这里照顾着,万事有自己呢。
  赵婶子明白赵老爹的意思,找个借口也出去了,踏出门时,还听见赵老太又念叨起来。
  摇了摇头,赵婶子也懒得计较了。
  有客来,自然得备些吃食,古小渔他们几个正在灶房里烙糍粑,见赵婶子也过来了,忙招呼人过来吃。
  糍粑糯香,入口绵软,蘸上白糖,更是好吃得紧,赵老爹脾胃弱,不怎么吃这东西,赵老太牙口不好,他们也就不拿去招人了,另煮了碗甜汤端过去。
  “姑母向来就是那性子,渔哥儿别放在心上。”赵婶子悄声宽慰古小渔。
  古小渔摇摇头,那么大年纪了,他还怕自己说两句给人说出好歹呢,反正平日里接触不多,赵家又这么护着他,他心里倒是没多少气。
  但是瞧着赵锦的脸色,倒是比他气的厉害。
  赵婶子看着儿子的黑脸,也是好笑,平日里说他便罢了,倒是说他的夫郎不行,瞧给人气的。
  赵锦能不气么,他放在心上护着的人,只一眼没看住,就叫人受委屈了,若不是想着人是长辈,换成旁人,早被赶出去了。
  “下回再来,你只管做自己的事,其他的有我呢。”赵锦没避着人,直接对古小渔道。
  赵婶子无奈:“你这孩子,叫人看笑话。”
  别的不说,娄娇还在呢。
  娄娇倒也不避讳:“从不知表哥如此护短,今儿个倒是见识了,怪不得表哥么这样一人,平日里的目光啊只放在表哥身上呢。”
  若是得人这么护着,谁心里不妥帖,娄娇这回看着她表哥和表哥么啊,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古小渔看了赵锦一眼,唇角牵起。
  从前有爹和哥哥护着,如今有公婆和相公护着,古小渔长到这么大,闲言碎语听过不少,但是气是一点儿没受。
  赵老太年纪大了,精神也不多好,跟赵老爹说了会儿话便乏了,不知在屋里跟赵老爹说了些什么,反正出来的时候,眉眼压得不那么低了。
  这外人无论说什么,一家人只要齐心又怎么会被外人几句话离间,这人啊还是要实实在在的相处了,才知道是好是坏。
 
 
第31章 
  后来古小渔才得知,赵老太过来是让赵老爹带着一家人去她六十的寿宴。
  农家能活到六十,可不是大寿了么,趁着儿孙都在,赵老太也想好好办个寿宴。
  赵锦的爷奶都已故去了,老一辈的唯剩着赵老太一个。
  赵老太膝下三个小子一个姐儿,唯一的姑娘就是娄娇她娘王佩,剩下的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小时候不幸夭折了,赵老  太如今是跟着老二家。
  孙儿辈的,老大家有一个儿子一个哥儿,老二家两个姐儿一个幺子,老四也就是娄娇家就她一个独女,平日里最疼的就  是她。
  还真是一大家子呢,念着赵老爹是哥哥家的独子,赵老太这才时时念着,知道赵老爹身子不好,赵老太更是心疼了。
  那边人多的厉害,光是听着古小渔便觉得头晕,幸而离赵老太的寿宴还有一月,暂且不需费什么心神。
  冬月中旬,古小渔便将卤煮铺子关了,冬日的生意本就不好做,左右也不争这几日。
  在家里窝着,有时逗逗乌圆,有时在院子里架起柴烤地瓜吃,荤腥吃腻了,便上山挖些野菜。
  铺子关了,人却不闲,古小渔在家里成天捣鼓吃食。
  “相公,”古小渔端着碗黑乎乎的汤去院子里找赵锦,见着人在劈柴,笑眯眯道:“劈了那么久的柴,定是累了,快来喝口汤歇歇。”
  半个时辰前赵锦才吃过古小渔做的新菜,用面粉裹着的炸茄片,满满的一整盘,这才没多久,古小渔又煮了一锅汤来。
  赵锦还不饿,但是见古小渔的脸上都沾了柴灰,便将碗接过来,喝了一大口。
  “怎样?”古小渔蹲下身盯着赵锦。
  应当是用胡麻磨碎熬煮的,黏黏糊糊的,有一股醇香,除了甜了些,还算不错。
  “甜?”古小渔就着赵锦的手喝了一口:“我吃着倒还好。”
  两人便一人一口,将这碗黑乎乎的胡麻粥分吃了,吃完古小渔便搬个小凳来要跟着赵锦劈柴。
  “成天不是吃就是睡,老爹说了,做人家夫郎可是要勤快的。”古小渔撸高了袖子,看起来颇有干劲。
  赵锦拦不住,只能让人先劈两块儿试试。
  古小渔先前在家时不是没劈过柴,但大多时候还是古老爹做的多,一口气劈了十几块,古小渔倒还有力气,赵锦却不让了。
  “谁说哥儿不如男,瞧瞧我,怎样?”古小渔被赵锦赶到一旁还得意道。
  赵锦只能夸道:“小渔最厉害了。”
  古小渔没了事做,也不想回屋待着,就在外面跟着赵锦说话,劈了柴赵锦要去给菜园浇水,古小渔也屁颠屁颠的跟着。
  菜地里的萝卜长的好,古小渔拔了一个,舀了水洗了,咔擦咔擦的吃起来,腮帮子鼓鼓的,跟个小兔子似的。
  赵锦看了一眼,唇角微微勾起。
  “你做什么笑我?”古小渔歪着头含糊道。
  赵锦笑:“能吃是福。”
  古小渔哼了一声,乌圆原本正在屋檐下窝着,听见古小渔的声音,便摇着小尾巴跑过来。
  “猫崽儿能吃萝卜么?”古小渔说着,咬下一小块萝卜,试探性的喂给猫崽儿,乌圆凑上前嗅了嗅,咬了两口又将萝卜吐了。
  古小渔笑了两声,摸了摸猫崽儿的头:“还挺挑。”
  吃完了萝卜,古小渔帮着拔了拔草,顺便拔了颗菜回屋了。
  去灶房里,赵婶子正在做响午,古小渔探头:“娘,今儿吃什么?”
  赵婶子见古小渔拔了颗菜便笑:“就着这个炒个肉片怎样?”
  “当然好了,能多放些醋么,再放些辣子。”古小渔说着还真有些馋了:“才吃了个萝卜,这么说着又饿了。”
  “莫非是还要长个?”赵婶子也注意到了古小渔最近的饭量,玩笑道。
  古小渔摆摆手:“可不要了,若是能多长些肉倒是好的。”
  赵婶子听古小渔这么一说,还真细细端详起古小渔的脸来,许是这几日吃的好睡的香,脸蛋白皙细腻,眼睛也是水亮水亮的,气色不能再好了。
  只是一日三顿的养着,也不见古小渔的脸上多长些肉。
  “今日不是冬至么,咱们晚上包饺子吃,到时候让锦小子去将亲家他们请过来。”赵婶子切着肉片笑着对古小渔道。
  古小渔一听拍了一下脑袋:“前几日我还跟相公说这事呢,怎么真到了日子却忘了。”
  听着清脆一声,赵婶子忙道:“轻些,仔细拍坏了脑袋。”
  古小渔不好意思的笑笑,他就是下意识这么一拍,又想起昨日上山挖的野菜已不多了,要是包顿饺子定是不够,看来今日还得多去寻些。
  打定主意,古小渔立即帮着赵婶子涮锅切菜,没一会儿几道菜便好了,用碗先替赵老爹捡了一些,接着三人便在灶房里坐下吃起来。
  乌圆也有自己的食盆,古小渔用清汤泡了饭,倒进乌圆的小碗里。
  今儿一共有三样菜,萝卜汤,菘菜肉片,炸豆腐,在寻常农家能得这几样已是很不错了。
  炉灶前暖和,三人挨在一起,吃着饭说起闲话,赵婶子见古小渔一味的只挑菜吃,夹了一筷子肉片给他:“这孩子怎么只吃菜呢?”
  古小渔伸碗接了,虽没拒绝但笑道:“也不知怎的,许是吃多了肉,尝着这菘菜酸辣爽口,竟比肉好吃。”
  “也就是你了,别个若是听了,还不知怎么说呢。”赵婶子听古小渔这么说便由着他了。
  古小渔说这话也不假,不说古小渔,就是她也有些腻味了。
  古小渔嫁过来之后,古老爹三天两头的拿肉来,赵婶子去送了几回钱都被人劝回来,他们家虽也时常送豆腐过去,但豆腐哪里能跟肉比。
  家里若得了些稀罕的东西,挑着好的送去古家,如此,她和赵老爹的心里才能心安呐。
  吃过了响午,古小渔本是想立即就上山的,谁知一连打了几个哈欠,赵锦见她如此困倦,便将人劝去睡了。
  横竖午后没什么事,山路赵锦也熟,不必如此赶。
  被赵锦一劝,古小渔也半推半就的去里屋睡了。
  古小渔进屋之后,赵锦就进灶房帮着赵婶子收拾,碗筷先前古小渔已洗了,就是些杂物需要打整。
  赵婶子擦着灶台,忽然越想越不对劲,古小渔今日口味重,饭量也增了,还嗜睡,虽说冬日里人大多如此,但是赵婶子不免还是有个猜测。
  压低了声音,赵婶子悄声问赵锦:“渔哥儿最近身子可有什么不适,有没有犯恶心之类的?”
  赵锦疑惑:“家里就属他胃口最好了,夜里也睡的香,没见着有什么事。”
  就知道这傻小子还是个木头,赵婶子咬牙:“呆头呆脑的。”
  “过两天,你带渔哥儿去方郎中那里看看。”赵婶子也只是猜测,还不想声张,毕竟渔哥儿嫁过来还没多久,若没有,未免怕人失望。
  “好好的去瞧郎中做什么?”赵锦不解,古小渔的身子他时时注意着,一点儿磕磕碰碰不曾,好着呢。
  赵婶子懒得跟他扯,他不去,赵婶子自己带去,就只说替古小渔抓些药补补身子。
  午觉醒来,古小渔精神百倍了,背上箩筐就要上山,赵婶子心里有了猜测,自然是不放心两人去的,她也借口上山转转跟着,怕赵锦大意照看不好古小渔。
  古小渔还没怎么跟赵婶子一起上山,挽着人的手倒是开心,徒留赵锦一人跟在后面。
  “这冬日冷是冷,景色却也别致。”古小渔眺望远方,呼出一口白气:“若是下了雪就更好了。”
  他们这儿不是年年都有雪的,古小渔记得前年就没有下。
  赵婶子也许久没出来走走了,大渔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年轻时只知一味的忙碌,那里有时间停下来看看景。
  如今年纪大了,享了儿孙的福了,也得空出来像这样慢慢走走,看看熟悉的村里,倒也有趣。
  “仔细脚下,山路石子多,当心崴着。”赵婶子嘱咐古小渔。
  古小渔:“没事,娘,这条路我可熟了。”
  赵婶子看着古小渔飞扬的眉眼,心里轻叹,要是真有了,这么大大咧咧的能照顾好自己么,好在赵锦是个心细的,到时候定能将古小渔照顾妥帖。
  “看着周围的野菜都是被挖过了,向来今日吃饺子的人不少。”走了许久也没挖着几根,古小渔有些郁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