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GL百合)——瑟嫣

时间:2024-12-25 14:21:20  作者:瑟嫣
  辽东方面的军饷,不止包括钱还包括物资。一年四季的衣物,盔甲以及禄米等,都算在军饷内。
  相较钱财,其实军户们更喜欢按月发放的物资。哪怕发放的衣物,都可以带回家给家里人用。
  特别是禄米。是在给足钱财的基础上,特意发足的。普通士兵3斗米,稍微有点点官职的,比如伍长,则是5斗米。
  明朝的一斗米等于18斤。三斗米就是54斤米,5斗则是90斤米。当然如果当月发放福利的时候,大米或者糙米的数量不够的话,就会用红薯或玉米或土豆代替。
  当然如果发生玉米或土豆或红薯的话,就会加量给。比如玉米的话,是翻倍,红薯或者土豆则是翻三倍。
  最近两年,气候越来越变化如此,原本还算风调雨顺的南方都容易一个地方颗粒无收,何况是辽东这边。
  水稻已经不再种植,冬小麦倒是继续种。但种得最多的,还是玉米、红薯、土豆。
  这三样可是游健从小伙伴手中拿来的良种。一亩地几千斤的收成完全没有问题。即便整个大明的气候,已经越来越冷了。
  如果真出现大面积减产的问题,那么游健就再去’骚扰‘王者,让王者这位在霸总世界当之无愧的隔壁老王,给他研究处抗高寒的高产作物。反正霸总世界,连放原子弹为女主庆生的离谱事情都发生了,整个世界也都屁事儿没有,研究什么抗高寒的高产作物完全没有问题。
  卢象升很忧愁,忧愁什么呢!
  就是忧愁今年的气候太糟糕了,万一要是再发生点什么无法预料的天灾,那整个辽东只怕要出现粮食危机。
  再者棉花和后世的白糖一样,属于战略物资,卢象升打算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大面积种植一批。也好过上奏中枢朝廷,再从江南那边调拨。
  “话说回来,老卢你知道吗?”张瑞川突然道。“江南一带已经不再种植桑麻,全面改种棉花。听说这是万岁爷特意下的命令。”
  “具体理由?”卢象升问。“万岁爷给出了什么理由,让江南全面改种棉花。”
  “好像是梦入神机,得天启示,说是未来几十年,气候都会变化无常。还说什么按照玄学说法,这是上苍给与的考验。”
  卢象升:“???”
  “是你想说的话吧。”卢象升直接识破张瑞川不走心的伪装。“别把你的意思,借着万岁爷说出来。”
  张瑞川哎了哎,直说卢象升不懂幽默。
  卢象升冷笑,到底没有再说张瑞川装模作样。只是提示张瑞川正经起来,开始商谈辽东方面的农耕事宜。
  张瑞川一直知晓卢象升是搞农政的好手,基本卢象升说什么,张瑞川就应和什么,根本就没有自己出主意的意思。
  卢象升也算习惯了,干脆不管张瑞川,只将自己的打算都阐述了一遍。到最后张瑞川干脆就狂点头,甚至还说:“卢大人吩咐就是,张某是个粗人,只听吩咐就是了。”
  啊这,怎么说呢,反正不是一般人会表现得如此无所谓。卢象升自认是做不到的,索性把该说的说完了,接下来就是具体安排军户们种植什么。
  得好好的划分,这样一来,当真十分的好管理。而张瑞川呢,按照卢象升的吩咐,回到辽东后,就带着自己的手下,去统筹管理开荒事宜去了。
  有计划今年再开出千顷良田出来。
 
 
第127章 Chapter 127开荒以及被封……
  张瑞川的想法,并不是野望,而是绝对会这样。
  去年的时候,就是由张瑞川带队,开荒了差不多几千顷良田。大面积的种植冬小麦。
  收成只能说堪堪可以。不算好,也不算差。今年新开垦出来的千顷良田,张瑞川打算听劝,不单只种冬小麦,而是准备红薯、土豆甚至玉米都一起种。
  而这,其实是卢象升劝解的。
  说到底卢象升这个人真的超级给力,给与了张瑞川很多注意。
  张瑞川呢,身为锦衣卫驻辽东的指挥使,哪怕后续又尚了郡主,但本身算半个粗人。
  武者身上有的毛病,其实张瑞川身上也有。
  不过还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张瑞川特别听话。特指听卢象升的话,基本卢象升说什么,张瑞川就做什么。
  两人在辽东的几年,配合得相当默契。
  也就只有卢象升能劝到张瑞川,其他人的话,劝解都相当于火上浇油。
  其实仔细想想,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但是呢,仔细想想,还得是那个人。
  张瑞川就服气卢象升,别的人还真就没法儿让张瑞川,说什么做什么。
  开荒的过程,就不一一阐述了。反正就是挖地皮。砍树,撬树根,然后将土壤深耕一遍,然后撒上草木灰,既能杀菌又能给土壤反哺营养。
  至于粪便发酵而成的天然肥料,在种植种进土壤里的时候,也是要使用的。
  开垦千顷良田,大约花费了三日。主要张瑞川带的人比较多,并且三天里,张瑞川和手下并没有怎么休息。
  “种植棉花。”
  卢象升在张瑞川将千顷良田开垦出来,准备种植的时候,不合时宜的出来说。
  “理由?”张瑞川好奇的问。“先前是你说开垦出来良田,然后种植红薯的吧,怎么现在又变了。”
  “万岁爷让人快马加鞭送来棉花套种技术。”卢象升好脾气的解释。“所以还是种棉花,套种其他。”
  “我看看。”张瑞川顿时好奇满满的接过资料,翻阅起来。
  棉花可以与多种植物进行套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比如和豇豆、芥菜的套种。
  这种套种方式,豇豆3月上旬至4月上旬育苗移栽或4月上旬植播,7月中旬收获。棉花5月中旬前植播,11月中下旬前收获;芥菜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育苗移栽或10月20日前植播,次年3月上中旬收获,形成一年三熟。
  还有方式就是和西瓜套种,以及和辣椒、绿豆等植物套种,甚至小麦、大蒜、玉米都可以套种。
  卢象升觉得棉花套种方案太厉害了,都想要试一试,干脆就’叫停‘张瑞川开荒完成就积极播种的行为,想试试套种。
  “方法挺多的。”张瑞川感叹。“万岁爷真乃神人也。”
  “千顷田野,可将方法都试试。”
  “的确,是该都试试。”
  这么说着,两人都决定要将资料上提到的套种棉花方法,都试一遍。之后先千顷良田按照百顷的方式,分别将棉花套种豇豆、荠菜、西瓜、辣椒、绿豆、大蒜等
  之后剩余刚好四百顷良田,分别两百顷土地,棉花套种玉米和小麦。
  卢象升过了一段时间查看发现套种棉花的植物,都长势良好,干脆就又另外划拨千顷田野继续和棉花套种玉米、小麦。
  详细的种植过程就不一一阐述了,反正等收获的时候,成果很喜人。而这个时候,属于崇祯5年的第一场雪开始出现。
  整个秋冬季,都在下雪。
  有的地方雪势很小,有的地方则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冷得滴水立马成冰。关外的大漠,同样被积雪覆盖。
  特别是沙漠地带,皑皑白雪覆盖,根本就分不清白雪和沙子的区别。
  沙漠地带,在全球都称得上危险地带之一。被积雪覆盖的沙漠,那就更是了。平日里哪怕在大漠纵横惯了的人,都不会轻易进入黄沙地带,何况是下雪的时候。
  由于气候实在恶劣,像边陲小镇,很多从中原跑来关外做生意的游商们,都聚在关卡处。
  他们在议论纷纷,一整年的时间,整个依附关宁防线保护的边陲小镇,都被关闭了对外,主要是对关外的贸易。
  不准关外的人来到大明这边贸易,更加不许大明这边的人外出。而且关闭的理由合情合理,特殊时期还要跑到关外做生意,十有八九肯定是探子。
  一整年的时间,按照这个逻辑,辽东方面抓了不少人,里面大多数还真就是间谍。
  这样的事情一出,谁还敢就关闭对外(关外)贸易通道的事儿发表异议。
  心里没鬼的商贾不敢,心中有鬼的商贾,就更加不管了。
  之所以聚集在进出边陲小镇的关卡处,主要是看张贴的告示。
  也没有写什么,就是写眼瞅着距离过年没几天了,关外又气候更加恶劣,为了想要到关外经商的游商性命着想,未来一两年内,就不开放对外贸易的关卡,任何人包括大明人,都不得从关卡进出入关外。
  这样的公告,可不就让一心想让认的主子摆脱困境的狗奴才,心生不满嘛。
  大明这样搞,他们还怎么帮助认的主子。
  越想越激动,以至于脑子一抽,准备联络同样甘愿当狗的游商,向大明官府抗议。
  不得不说,这样的行为,跟送菜完全没有区别。
  这样用自己的生命,持续以恒为关外的后金蒙古等异族拖后腿的行为,何尝不是另类的爱国。
  卢象升知道后夸奖了一番他们敢于作死的精髓,然后就干脆利落的把他们全部给杀了。
  另外家人也受到了牵连,一起为辽东方面的采石场’黑煤窑‘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后金方面知晓这事儿后,皇太极的脸色十分诡异。
  好像难受,又好像挺高兴的。反正挺复杂,一时根本就形容不出来,总之皇太极最近几年经常这样,估计伺候他的人,都习惯了。
  “大明皇帝这是想将咱们困死在关外。”一干八旗老爷们聚在一块儿,纷纷向皇太极进谏。
  皇太极:“朕知晓。”不用特意提醒朕。
  知晓的大明方面打的怎样恶心主意的皇太极,到底还是忍不住生气,并且超级绝望。
  太恶心人了,怎么会有皇帝这样恶心。并且手下还有样学样儿,比皇帝还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恶心。
  皇太极自认自己乃枭雄,可以放低身段礼贤下士,但也做不到像大明皇帝那样灵活的让人恶心。
  总之一点都不令人意外的,皇太极神色越发凝重起来。
  “气候越来越不对了。”皇太极压抑下怒意,还算平和的开口说话。“朕心惊胆战,总觉得这不对劲的气候,会持续很久。”
  关外的大漠,并不全是漫天黄沙的沙漠。有点缀在沙漠中的绿洲,还有大范围的草原。
  历来地广人稀,关外人靠着放牧为生,种地的很少。风调雨顺的时候还好,养的牛羊马儿有足够的口粮吃。
  可一旦气候恶劣,植被根本就没有长出的机会,养的牛羊马儿没有食物,那就只能饿死,从而导致放牧的牧民缺乏食物,极有可能熬不过漫长的冬季。
  再者改草场种田的话,说老实话,关外百姓之所以被称为游牧民族,顾名思义,就是逐水而迁徙放牧的民族。
  一般跟着水源,赶着牛羊马儿移动生活,完全定居不下来。一年四季总有两三季在迁徙。
  并且说句大实话,游牧民族被称为长在马背上的民族,并不擅长耕种。哪怕努尔哈赤建国后开始搞种田,也是利用他们数次南下打草谷掠夺来的汉人,女真或许会打猎挖人参以及捕鱼,但就是不会种田。
  哪怕近几年在大明境内横行,饱受百姓们追捧的土豆、红薯以及玉米,偶尔还是有流入关外的,后金也没有搞明白到底怎么种植的。
  玉米除外,自从插杆栽培法儿盛行后,大明百姓都很少保存种子,直接就用发芽的土豆、红薯切块栽种。
  甚至像红薯,切块的根茎发芽长出红薯藤后,还掐藤进行移栽,并且还会使用简易的肥料,以便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收获。
  可关外百姓怎么种植的粮食,就简单的播种。随意将种子撒在地里,就不管了。
  偶尔想起来照顾一下,想不起来就任由种下的农作物自由生长。而在才是完完全全的靠天吃饭。
  天公作美,或许会有收获,如果天公不作美,就像这几年的气候变化多样的话,那么颗粒无收是基操。
  像大明的山西陕西两地儿,连续多年干旱且颗粒无收,游健说了什么?没有,并且一遇到上疏说山西陕西两地儿出现流民逃荒现象,就立马安排钦差赈灾。
  可以说,这两年中枢朝廷往山西陕西两地儿派出的钦差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但好在大明疆域面积大,又往自己的版图添加了倭州郡,寮州郡以及蒲甘郡。
  倭州郡就不提了,要求自给自足就不错了,而寮州郡和蒲甘郡,连同安南郡,这三郡都是大明特意开辟出来的粮仓。
  反正最近一两年,在南方都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位于热带的寮州郡、安南郡、蒲甘三郡,为大明全境提供了至少三分之二的粮食。而且都是一年三熟,且产量不错的占城稻。
  另外西域那边,青稞的收成很不错,于是乎,干脆就让西域都护府的卫所,开垦大量良田种植青稞。
  然后将青稞酿制的青稞酒,以及青稞大批量的运输回大明。就连身处宫中的游健,都吃了用青稞煮的粥以及青稞面粉制作的馒头。
 
 
第128章 Chapter 128罪己诏!
  味道挺不错的,特别是御厨还根据小麦的多种食用做法,开发了很多以青稞为主材料的美食。
  游健吃得挺满意的,于是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算是和青稞制作的美食杠上了。
  今儿吃青稞面,明儿吃青稞馒头,再后天青稞鱼、青稞叫花鸭都弄了出来。
  之后游健还将有关青稞的制作方法传了出去。不止大明百姓,就连西域那边的诸国都受益颇多。
  时间很快来到崇祯七年,气候依然有种四季颠倒的感觉。夏季的时候,有可能不会下雪,但绝对会下冰雹。
  崇祯七年四月初,除山西陕西两地儿,出现*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冰雹,砸回无数房舍,倒是田野并没有被摧毁多少,总归只减少了大概五分之一的产量。
  依然除山西陕西两地儿以外。
  全国范围出现规模大小不一的冰雹后,没隔几天,山西、陕西两地传来大饥的消息,给事中吴甘来请发粟以赈饥,游健允之。
  其实去年的时候,游健利用人工降雨装备,远程遥控人工降雨,前前后后吧,下了10场雨,但依然没球用。
  山西陕西上空是有云的,但是吧,即便有云,那云的规模也很小,如果不是游健食用的人工降雨设备过于先进,并且药剂的话,也是超级精良,这才人工求来了10场雨。
  结果还是那句话,没球用。区区10场雨根本就缓解不了山西陕西两地儿的干旱,山西陕西两地儿依然该干旱就干旱,该闹饥荒就闹饥荒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