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派对艾米是不参加的,艾米还有当天的工作要做,便也不再多寒暄,直入主题:
“Balram,我前几天给你发过一条招聘信息,有一个学吉他的孩子想考BC,家长托我联系一个合适的家教,我觉得你很合适。他们工资开得很慷慨,你有看到吗?”
柏然的表情稍稍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平素的温和:“Amy,谢谢你想着我。邮件我有看到,但我应该不准备去。我当时没看清楚,以为那是你群发的消息,所以就没有及时回复。”
“为什么不去?”艾米脸上的笑意瞬间散掉,变成一种不加掩饰的茫然:“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不是跟我说,你很缺钱?”
艾米的交流方式总是十分真诚、直接;以至于许多禁忌在这种纯粹的真诚面前,也变成了由衷的“设身处地”。好像要跟她计较“越界”的问题,反而是自己有点“不识好歹”了。
一开始柏然给BC投资料,艾米就主动邮件联系了柏然。她没有满口漂亮话想说服柏然选报BC,而是很中肯地说:“我认为你有去更顶尖的院校的实力。”并且附上了一个清单,告诉他想做音乐表演方向可以选什么,想做作曲编曲方向可以选什么,想做音乐研究方向可以选什么,想更综合性地接触一下可以选什么……
柏然的回复也很直接,说这些学校他都有考虑过,部分学校也投了申请,但它们在奖学金上都无法让自己满意。如果BC音乐学院无法提供全额奖学金的话,他也会拒绝。
话说到这里艾米也明白了。一周后BC向柏然发出录取信,并且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
柏然是天生不擅长掩饰的人,所以从最开始,他就没有向艾米隐藏过自己的经济状况。
虽然之前在希罗公学,每年交着三万镑的学费;可家里的古董家具生意出了问题,到柏然要读大学的这一年,情况已经很棘手。
柏然没有听父母抱怨过钱的事情,但看着自己家的房子被卖了抵债,一路由西向东搬迁,他已经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了。
他是学艺术的,在没有学历加持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立刻用艺术为家里赚钱。那么至少,他不能在这么艰难的时候,还要给家里制造额外的开支。
“BC音乐学院也挺好的,在那里学音乐不比剑桥差。”柏然跟家里宣布自己要去美国的时候,在饭桌上,就是这样说的:“对方可能觉得我是可造之材,还给了我全额奖学金。”
“真的吗?”母亲很小声地问:“可是,剑桥不是你一直想去的嘛……”
柏然埋头吃饭,一口青菜翻来覆去咀嚼了很久,才重重地咽下去。
柏然朝母亲笑了笑:“BC也很好啊。”
母亲静静望着柏然,神色很凄然,显然并没有相信。
柏然只能勉强撑出一个微笑,故作轻松地补充:“BC真的真的挺好的。你喜欢的那个歌手周雨,他就是BC音乐学院毕业的。”
母亲拿出手机,搜索确认过,才将信将疑地问:“BC也很好的话,为什么之前从来没听你提起过?”
柏然抿抿嘴:“之前不是……没有考虑过出国嘛。”
柏然没有告诉家里人的是,从始至终,他选择BC只有一个原因——不是因为想要出国,也不是因为那个叫周雨的歌手——从来都只是因为钱。
所以此时,面对艾米尖锐的问题,柏然无法否认。
“我是很缺钱,但是我已经拿到全奖了。”柏然看向艾米,决定也直白点回答:“既然全奖已经能覆盖我的生活所需、学习所需;那么目前,我没有其他需要用钱的地方了。
“在我看来,去当家教,不过是用我的时间和精力换取报酬的行为,对我自己没有多大提升。不是说我看不起这种行为,只是现在,在我不是那么迫切需要钱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时间可以更多用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如果您还需要找人做家教的话,可以再去问问其他人。”
艾米没有那么迅速地回答,张了张嘴,皱着眉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看着柏然语重心长地说:
“学音乐不比其它,之后你开始上课的时候就知道了。你要买书、买教材;为了应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作业要求,还要买新乐器、新效果器。录作业要租录音设备,租录音棚;学校排练室不够的时候,还要去外面借排练室,都要花钱。
“爵士吉他专业需要乐队配合,很多作业都是分小组在音乐厅呈现的;到时候你就会看到,大家为了好的呈现效果,会串联多少外接效果器,搬上来多少模块了。这些都是要用钱的地方,就算是全额奖学金也覆盖不了。到了期末,各种考试蜂拥而至,那时候再说缺钱就来不及了!”
柏然咬着嘴唇,沉吟了一下:“之前我在中学的时候,也组过乐队在音乐厅里演出。我觉得并不是效果器越多就越好,只用我现有的设备,我也一样有信心呈现出好的音乐效果。”
艾米轻轻摇头,很疲惫地叹了口气。
她意识到自己今天大概率无法说服柏然。可柏然是她带进BC的,她自然惜才,不想已经足够可怜的柏然再吃更多亏。
“那要不这样吧,”艾米想起了另一桩合适的差事:“介绍你进乐队,总算是对你有提升的事情了吧?”
“乐队?什么乐队?”
艾米抬手看了看手表,稍稍加快了语速:“学校内网上有挂,最近辛西娅在找乐手。我可以帮你内推,但不保证成不成功哈!”
“啊可是……”
柏然还想说点什么,艾米却已经踏着一串清脆的高跟鞋声,快步小跑离开了。
柏然神色茫然,小声接上没说完的话:
“可是……辛西娅是谁啊?”
【作者有话说】
呜呜终于有时间写新章,谢谢还在给我评论催更的宝宝们~
投我点海星助力更新吧(眼泪汪汪.jpg)
第6章 “传说中的”辛西娅
辛西娅,是近三年从BC音乐学院毕业的校友中,在娱乐圈发展状况最好的艺人。
在校期间,辛西娅就以地下乐队形式活动过;毕业之后乐队解散,成员各谋出路。辛西娅加入彼时的初创厂牌Moon Record,半年后发行首张EP。同年,EP主打曲《As Chocolate》冲入Billboard年度Top 10。
自此开始的两年,辛西娅的歌手事业一路绿灯,连带着Moon也逐渐备受瞩目,体量扩大到辛西娅加入时的五倍。Moon之后也签了很多新人,有几个出道时颇有水花,但跟辛西娅比都望尘莫及,那点人气很快就也就过去了。
可两年后的某一天,辛西娅忽然宣布暂停一切歌手日程。许多已经定好的演出也取消了,只笼统说是健康原因。相应的,Moon也自此开始衰落,几次集中资源想推新人,也无法复刻辛西娅的辉煌。
这次辛西娅以乐队形式的复出,Moon自然十分重视。为了得到更多设施和资源上的支持,Moon还联系了BC音乐学院进行合作,双方一起做乐队企划,一起决定乐手;Moon承诺至少给BC的学生保留一个乐手席位,用作BC日后的招生宣传。
秋季学期开学一周后,学期初忙碌的高峰过去,BC音乐学院渐渐开始步入正轨。
这天上午十点,一辆黑色商务车从学院南门驶入,车门上印着一弯粉色的新月,最终在行政楼门口停下。
车上下来三个人,其中两个穿着成套的休闲西装,跟站在楼下迎接的老师一一握手。
余下的一个女孩站在他们身后,一头黑金画染的齐肩微卷发,戴着大方框墨镜和黑色口罩,身穿一件GAP的Oversize卫衣,两手插在衣服口袋里,并没有想要伸手握手的意思。
但一行人都没多见怪,一起搭电梯上了顶楼,进了那间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会议室。
“过去的两个月中,我们收到了很多乐手投递的资料;也在同步进行初审。整体上来说,还是BC的学生更符合我们的需求。初筛过后留下的资料里,BC的学生占到一半。
“辛西娅乐队的名字,我们希望能借用她自己名字里的要素。这样在后续宣传中,大家更能建立起乐队名字和辛西娅的联系,也方便链接到辛西娅之前的粉丝和流量。
“Cynchro,跟Cynthia(辛西娅)有相同的第一个音节。这是词根‘Synchro’的变体,意思是同步、同频;用在乐队里是非常合适的寓意。……”
讲到这里,项目经忽然停下,转头看向台下:“辛西娅,你觉得怎么样?”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后排,落在穿灰色卫衣的女孩身上。
辛西娅已经摘下了墨镜和口罩,她今天没有化妆,也没戴什么夸张的饰品,整个人看上去很素淡,甚至有些苍白的疲态。
完全不同于项目经的热情澎湃,辛西娅的语气淡淡的,声音也不大:“我?没什么意见。”
尽管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久经沙场,遇到任何变故也能时刻保持体面的人;可眼下,屋子里的氛围还是明显冷了一下。空气、声音、人们的表情都有了三五秒的凝滞,唯独辛西娅本人一脸漠然,目光定定落在正前方的投影仪幕布上。
“哦……好,那我们继续。”台上的项目经下意识抬手揉了揉鼻尖:“Cynchro除了辛西娅本人之外,所有的乐手都是学生身份;这也很符合我们想做的乐队概念——代表着青春活力的美式校园乐队。”
幻灯片翻到下一页,排布着各种照片拼成的视觉风格参考。
有扎着马尾辫的啦啦队员健康明朗的笑;还有一手提着滑板,一手正在墙上喷彩绘的穿帽衫的少年。脸上稚气未脱的少年们背着乐器,在落日的海滩奔跑玩闹,或在学校的排练室里通宵写歌,脸上洋溢着近乎虚幻的单纯和快乐。
“真美好啊……”辛西娅的经纪人萨曼莎不由感慨,微笑着指着幻灯片上一张照片:“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在摄影社,校庆演出之前去拍幕后排练照,那时候看到的校园乐队就是这样。或许他们的技术算不上多好,但那种几个好朋友凑在一起玩乐队的感觉,那么纯粹,那么热烈;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动人。”
项目经并没有因为被打断而感到不悦,相反地,在美国的社交环境里,人们认为被打断是对方感兴趣的表现。
项目经点点头,接上萨曼莎的话:“没错。我们做市场调研的时候就发现,目前攻击现实黑暗,表露内心痛苦的乐队风格太泛滥了;我们要硬去挤这个热门赛道,一是不符合辛西娅的艺人形象,二是不一定能做出差异化。
“但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走一种青春活力的风格,或许反而能勾起听众对青少年时期,那种纯真又充满希望的状态的回忆,或者憧憬。越是经济下行的时候,越需要繁荣美好的幻想;我们认为这种风格很有潜力!”
坐在会议室另一边的,BC音乐学院的负责人一直没说话,听到这里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到台上Moon的项目经投来的眼神,也还是固执地凝神沉默着。
“辛西娅,”项目经有些局促,双手十指交叉扣在一起,看向辛西娅:“这个乐队概念,你觉得怎么样?”
辛西娅像是看不清投影似的,缓缓眯起了眼睛,歪了歪头,随后又恢复了原先淡漠的表情,轻轻吐了口气:“我没什么意见。”
萨曼莎有些看不下去,看向辛西娅的眼神变得有些凌厉:“辛西娅,这是你的乐队。你如果什么都没意见的话,这个乐队还有什么组建的必要呢?”
辛西娅全然忽视了萨曼莎眼神中的警示,只是轻轻挑起一边的嘴角,无所谓地冷笑了一声:“反正你们也不会听我的意见,还装模作样地问我干什么?”
站在台上的项目经闭了闭眼睛,强撑着保持耐心,解释道:“辛西娅,我解你的心情,但是请你不要太情绪化。我们Moon内部开过五次乐队概念的讨论会,每次你都在场。一切都是大家商量着,一点一点改,最终才定下来的。我们是有充分考虑和尊重你的意见的。”
“是吗?”辛西娅丝毫不怵,仍旧没有要急眼的样子,淡淡地抬起眼皮看向项目经:“真的充分尊重我的意见了吗?我们是开会讨论过五次,我也说了五次我觉得这个概念很蠢;可你们又会说我不懂市场,然后又吵起来……
“明明不管我同不同意,结果已经定了;还要一次一次演这种戏码,有意思吗?”
萨曼莎抬了下眉毛,眉眼间似乎有些惊讶,探寻地朝项目经看过去。
项目经却没看萨曼莎,只是低着头在操作演讲台上的电脑:
“概念的问题很难达成一致的话,我们就先放一下,之后慢慢商量,总有调整的空间。现在我们先看乐手视频吧,把要招募的乐手确定下来,就不拖延进度了。”
辛西娅脸上的笑意发冷,耸耸肩道:“我无所谓。”
项目经没再回应辛西娅的话,也没抬头看她;只是插上移动硬盘,打开了里面的一个文件夹:“先从吉他手看起吧。”
一个乐队除了主唱,吉他手往往会成为最受关注的那一个。吉他手的位置在现场表演中是最容易出彩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主唱本人还要更直接地,影响着整个乐队的音乐风格。
对于以辛西娅为主轴的乐队来说,一个好的吉他手不是要处处完美,更重要的是“恰如其分”。
“这个不错啊,k97号。”辛西娅不知道看到第几个才总算有了兴趣,坐着的上半身稍稍向前倾,用手里的墨镜指向墙上播放的画面:“他很有镜头感,面对镜头非常放松;虽然就是普通排练室里录的,但感觉他已经站在聚光灯下面了。天生的舞台体质,很难得的!”
萨曼莎却有点犹豫:“唔……表现力确实没的说,可是他技术没有很好吧。这首歌和弦跑动比较简单就算了,他solo的时候指弹的部分也很少,只一个劲儿地拽拉杆,我没看到他演奏上的亮点。”
项目经顶了顶腮帮子,没说话,直接切了下一个视频。但这个k97已经是最后一个人了,黑屏中间弹出窗口,询问是否要从头播放。
“哎怎么……就这么切了?”辛西娅惊讶,瞪着眼睛看着台上的经:“刚不是说要做校园乐队风格吗?曲子又不会写得多难多刁钻,技术跟台风相比,还是台风比较重要吧?”
4/7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