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退婚嫁给书生做夫郎后(古代架空)——山间柳

时间:2025-01-05 08:09:50  作者:山间柳
  周问兰拉着他的手臂,横了他一眼,“早饭刚吃完你就惦记上午饭了?吃那么多也不见你长肉。”
  林樾哼哼了两句,周问兰就改口了,“都是你爱吃的,南瓜花酿肉,薄荷炸排骨,菠菜豆腐汤,凉拌黄瓜,香肠焖饭,有的菜昨晚就备下了,等会儿你和淮之去外头转转,娘去给你做饭。”
  林樾高兴道:“我和您一起做,这两天我都没做过饭,再不做该手生了。”
  “哪有两天不做就手生的,都回家了就好好歇着,不差这一顿。”
  林樾不依,“那我给您打下手,我想陪你。”
  周问兰一下就说不出拒绝的话了,“那让你弟弟和你爹陪着淮之。”
  “那我也想陪我爹和我弟弟啊,让他也跟我们一起在灶房,就算我们都陪他了。”
  “哪有这样的,忙起来该顾不上他了。”
  林樾理直气壮回道:“那他就应该来帮忙啊,回门的日子他表现表现不是应该的吗?”
  “就你有理。”
  周问兰懒得理他,甩了下袖子就去灶房了。
  林樾跟在后头偷笑,直到迈进灶房才正色道:“娘,我来帮忙做饭。”
  说得活像是突然决定的一样,眼角余光还要瞟一眼沈淮之,见沈淮之也跟着起身,并且带着笑意:“娘,我也来帮忙。”
  林樾有些得意,这人和他果然很有默契嘛,改天给他做一个好吃的点心犒劳他,然后美滋滋地又凑去他娘身边了。
  许是高兴的时候就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林樾明明感觉自己才回家,转眼就是黄昏了,两个村子虽然隔得近,但也该回去了,总不能天黑才到家,显得他很不愿意回去一样。
  林樾揉了揉自己的脸,重新扬起个笑,“爹,娘,我们先走了,过几日闲了就回来。”
  “林杨,你要听爹娘的话,不要调皮。”
  周问兰看着林樾的脸,摆摆手,“去吧,再晚该看不清路了,路上慢些,稳稳当当地走。”
  林樾使劲朝他们挥手,“放心吧娘,等我回来。”
  沈淮之轻轻揽住林樾的肩,朝周问兰夫妇二人道:“爹,娘,过几日我就会来私塾,小樾有什么事我都会和你们说的,你们放心。”
  对面林远还绷得住,林杨已经开始抹眼泪了,怕他哥担心一直缩在林远背后。
  林樾心里难受,也知道再看自己更不想走了,拉了沈淮之就往村外走,一直过了路口才松开。
  路上零星几个人,沈淮之也不方便拉他,只能弯腰附在他耳边低声安慰:“过几日得了空就回来,爹娘不会说什么的,你别难过。”
  林樾摇头:“田里的活计还没忙完,明儿该下地了,哪能时时惦记回家。”
 
 
第22章 
  夏日里天亮得早,房前屋后的鸡叫蛙鸣连成一片,还夹杂着几声刺耳的蝉鸣,格外扰人清梦。
  林樾惦记着昨晚说的事情,早早就起床了。
  他一动,身侧的沈淮之也跟着醒了,“天色还早,怎么就起来了?”
  林樾穿衣裳的手停了一下,压低声音道:“估摸着快到卯正了,娘昨晚说咱们今早得去扯秧,下午就要插秧,我先去把早饭做好,吃饱了好下地。”
  沈淮之跟着起身,凑过去在林樾肩膀上蹭了一下,随后若无其事地拿过一旁的衣裳,“那我和你一起,给你打下手。”
  林樾前一刻还想问他凑过来作甚,下一刻就被带偏了,“也好,这样我能做快点。”
  天气越来越热,早上洗脸也无需再烧热水,省时省力,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沈淮之已经坐在灶台前烧火了,按照林樾的交代,得先把杂粮粥煮上,随后换一个灶开始蒸包子。
  面是昨晚揉好的,加了老面引子,这会儿已经蓬松到装满整个盆了,林樾预备多做几种馅料,早上吃剩的中午还能吃,也省了做午饭的功夫。
  酸辣土豆丝馅,酸菜肉末馅,红糖馅,白菜馅和花卷,再加上几个馒头,各种口味,充分满足一家人的口味。
  林樾还在剁馅,宋寻春几人也从屋里出来了。
  宋寻春还没洗漱,从灶房门口探头进来,“樾哥儿,怎么起这么早?”
  再一看灶台上的碗碟,惊讶道:“这是预备了好几种馅儿?等娘洗把脸来和你一起包。”
  林樾回头笑道:“娘,你不用急,我马上就做好了。”
  宋寻春摆摆手,“哪有让你一个人忙的道理。”说话间已经蹲到墙角处刷牙了,水还是方才沈正初倒好的。
  沈凌之洗漱完就见灶房里两人忙得热火朝天的,自家哥哥也被使唤得团团转,在门口偷笑了一声就跟着沈正初收拾农具去了。
  捆扎秧苗用的稻草得用水泡软后才能用,还有放田水会用到的锄头,竹筐秧马这些也得准备好,以免下了田还得再回来拿。
  不过半个时辰,热气腾腾,暄软可口的包子就出锅了。
  杂粮粥里林樾事先加了一勺糖,喝起来有一丝淡淡的甜味,比不加糖的好吃多了。
  吃过早饭,一家人锁上院门就下田了。
  今年选的秧田就在路边,而且在沈家其他几块田的中央,无论背秧苗去哪块田都十分方便。
  他们来得不算早,旁边的田里已经有人在忙活了,见他们过来还直起身和他们打招呼。
  “哎呦,一家子都来了,不是我说,寻春,你家这几个孩子就是勤快,连新夫郎都来了。”
  说话的叫沈芳林,按照辈分是沈正初的隔房堂姐,当年招婿在家,她家就在沈家斜前方,两家算是邻居,关系也不错,前两天沈淮之去迎亲的时候她儿子沈茂之也跟着去了。
  宋寻春拉着林樾过去,笑着接话道:“堂姐这话说的,你家茂之和元哥儿难道就不勤快了。”
  “樾哥儿,叫姑姑,旁边那个是大伯。”沈芳林的夫婿是上门女婿,但沈家人称呼起来是按沈家的辈分,并不称呼姑丈姐夫,而是直接叫叔伯哥哥,显得更亲近。
  林樾嘴角扬起浅笑,大大方方道:“姑姑,大伯,我是林樾,改日得空来家里坐。”
  沈芳林和尚成业都笑着应了。
  两家人没寒暄多久就停下各自低头忙活起来,沈家的秧田不大,但田力很肥,撒秧的时候又施了几次肥,所以秧苗长得十分茂盛,绿油油的一片,根须也粗壮。
  扯秧不算技术活,再加上水田偏软,只要握住秧苗偏根部的地方一拽,再在水里打个转把根上的泥土洗掉就可以了,一般是右手拔秧,洗过后放左手里,满一把就捆扎起来。
  捆秧稍微麻烦一些,得保证秧苗中途不会散开,但又不能过紧,会影响插秧的效率,捆好的秧苗放进沟里泡着,以免被晒蔫了。
  早上扯的秧苗至少得够一下午用,所以沈家一行人动作都很快,手上几乎没停过,两个时辰不到,已经扯完快一半了。
  因为秧田里水不多,所以中途沈淮之还背了几筐苗去另一块田里,去的时候发现田里水不够多还把沟挖开了。
  估摸着秧苗够了,宋寻春起身招呼林樾,“樾哥儿,走跟娘出去一趟,让他们先干着。”
  林樾闻言抬头:“娘,稍等我一下,我把手里这一把捆上。”
  片刻后,林樾和宋寻春各背着半筐秧苗出去了。
  “娘,咱们去哪儿啊?”
  宋寻春:“方才淮之去放田水,咱们去瞧瞧水够了没,也顺带给你介绍一下咱家的田,还能歇会儿。”
  沈家只有八亩田,家门口那块田有两亩,秧田半亩,另外村口处的两块田有三亩,剩下两亩半稍远一些,在去镇上那条路的路边,距离临水村约莫有一里路,他们现在去的就是村口处那两块。
  看到田水宋寻春就皱了下眉,嘴里念叨道:“不应该啊,昨儿你爹才来放过水,方才淮之又来了一趟,怎么水还是不够。”
  林樾四处看了一眼,开口道:“娘,会不会是哪里田埂塌了?水流到其他田去了。”
  “有可能,咱们娘俩转一圈,瞧瞧是哪里有问题,要是塌了得赶紧堵上,不然等会儿没法插秧了。”
  林樾把筐里的秧苗都扔进田里,扛着锄头去了右边,一路走一路看,瞧着矮的田埂处就顺手填一锄头土,但一直走到另一头也没发现哪里漏水。
  再一抬头,宋寻春在斜侧方的田埂上和人说话,林樾没在意,顺着田埂继续往下检查,直到她们说话声越来越大,林樾才意识到不对劲。
  她们不会是在吵架吧?
  不是吧,谁家好人刚嫁人就三天吵两回啊!这个频率会不会太高了,林樾这回已经不是怀疑了,他真的觉得算日子那人是个骗子,不然还是去找个寺庙拜一拜吧,他娘之前好像说过镇上哪里有个庙来着,还挺灵的。
  眼看宋寻春对面那人手都插上腰了,林樾再顾不得其他,大步跑了过去。
  “你哪只眼睛看见田埂是我挖的,再说了,田埂又不是你家的,就算我真的挖了又怎么了,不然你来咬我啊!”
  嗓门大,声音尖,一看就是吵架的老手了,然而对面的宋寻春说话还是慢条斯理的,“我并没有说是你挖的,我只是说你家水都快漫出来了,而我家的还没有手掌深,而且这个口子一看就是用锄头挖开的。”
  林樾跑到近前,定睛一看,下面那块田水白茫茫一片,眼看要没过侧边的田埂了,而自家的田水浅得都能看见底,也就是两块田之间有高度差,不然早漫过来了。
  偏偏那妇人还要嘴硬,“你说是就是,你以为你是谁啊。”
  林樾实在等不及宋寻春那慢吞吞的语速,扬声道:“这位婶子,种这么多年地了连插秧需要多少水还不知道呢?还是今年不种田改养鱼了?早说啊,到时候一定光顾您家生意,我还没见过稻田里养鱼,稀罕极了。”
  问完也懒得理她,一步跨过去,抬起锄头狠狠向下一挖。
  林樾抬起锄头的刹那,周秀莲就着急忙慌地后退了两步。
  林樾捞起一大块土,一甩就堵住了缺口处,看见她的动作,温柔地问道:“婶子这是怎么了?莫不是水溅您身上了,哎呀,真是不好意思。”
  周秀莲:“你……”
  林樾笑容一凛,“没溅你身上你看我作甚?”
  “你抬着个锄头干嘛?难不成还想打我。”说到这她话音一顿,一边拍大腿一边往四周看,“没天理啦,这里有人想打人了,你们快过来看看啊!”
  还是农忙的时候,田里有不少人,听见吵闹声都抬头看着他们,有两个已经在往这边过来了。
  林樾杵着锄头,右手从怀里掏出预备擦汗的帕子,半遮着眼,像是被欺负狠了,语气里都是哀求,“婶子,我今日才第一次见您,真不知是哪里得罪你了,只是见您家的田水放满了,想堵上从我家田里排水出去这个洞而已,竟被您如此羞辱……”
  周秀莲气得半死,大声喝骂道:“你放你娘的屁,谁羞辱你了。”
  此时被周秀莲大声吸引过来的人已经到了,一看这阵仗就自觉发现了真相,本来不想管,但看这小夫郎的可怜样还是不忍心,才嫁来几天,要是就被村里人骂跑了,多影响他们村的名声啊。
  这秀莲也是的,之前就因为那点屋檐滴水的小事和沈家吵过几回,也就是她们不想说,不然谁不知道是她家盖房的时候故意想占沈家后院的地,被正初兄弟呛回去了,没占到便宜不高兴,这才时不时地找寻春麻烦,大家乡里乡亲的也不好帮忙说话,但现在找人家新夫郎的麻烦也太不像话了。
  “秀莲,这是怎么了,大早上的和小年轻吵什么,走走走,咱们去那边瞧瞧,你家那边的田水还不够呢,下午可插不了秧。”
  林樾顺势感激地望过去,眼睛亮得像是看见了救世主,“婶子,您真是个好人。”
 
 
第23章 
  这个婶子名叫郝雨兰, 是村长的媳妇,一向是个热心肠,再一看林樾的神情, 油然生起一股莫大的责任感,哎呀, 这小夫郎长得可真乖,今天我得帮帮他才行。
  郝雨兰觉得自己的身形瞬间高大了不少, “秀莲, 咱们走吧, 和小孩儿闹什么?再耽搁下去,秧该插不完了。”
  “哎, 你别拉我, 等一下, 我……”
  周秀莲还想再说什么, 就被郝雨兰拉走了,旁边的几个妇人也在念叨,
  “该不计较的就别计较, 怎么能占人家小孩儿的便宜?”
  “平时和寻春拌个嘴就算了, 怎么还和新夫郎吵起来了?新夫郎脸皮都薄, 你看你骂得那么难听,万一人家受不得气,你这不就坏人家姻缘了。”
  周秀莲气得不行,大声嚷嚷道:“明明是他先和我吵, 先挑衅我的,他牙尖嘴,怎么还怪上我了,你们是不知道, 沈老伯那天还和我爹唠嗑,说新夫郎和他吵架,一点儿不孝顺他。”
  她完全忘记了是自己先挖的田埂,一门心思认为是林樾先挑衅的她,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没错。
  她们才走出几步,说话声音又大,后头林樾听得清清楚楚,当即道:“婶子,你怎么能这样胡说八道坏我名声,连不孝这样的恶名也要安在我头上,我虽是小辈,今日也得掰扯清楚才行。”
  林樾早就知道那天和沈老头吵架的事是个隐患,现在说出来也好,省得一直记挂着,有沈奶奶在,再加上他新夫郎的形象,不说十拿九稳,也有七八成的把握不会传出不孝的名声。
  果然,郝雨兰带着疑惑开口了,“真的吗?沈家婶子前两天遛弯遇到我们还夸了人,说她孙夫郎又嘴甜又孝顺,是淮之小子有福气呢,难不成婶子还会说瞎话?”
  这话一出,周秀莲都愣住了,不是,这家老两口怎么还各说各的。
  林樾一听就放下心,面露哀伤,“那天去拜见爷爷他就不喜欢我,也不知道是哪里让爷爷不开心了,都是我的不好,唉。”
  林樾没说别的,但郝雨兰等人已经自动脑补了,沈老伯肯定是还过不去当年正初分家的事儿,这不找正主的麻烦却为难孙夫郎,真是一点儿都不讲究。
  “秀莲,许是你记错了吧,再说了,就算拌两句嘴也是正常的,哪家没有个吵吵闹闹的时候,哪能说人家不孝呢,以后可别说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