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那你快去,我先洗着等你。”
林樾和沈凌之没洗多久,河边就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一边洗衣裳一边唠嗑倒也热闹,林樾见缝插针巩固了一下自己的人设,确保所有见过他的人都相信他是个温和无害,但不软弱可欺的人。
约莫两个时辰,林樾和沈凌之洗完衣裳就和她们告别了。
“婶子,你们洗着,我们就先回去了,改天得空来家里坐。”
今天恰好郝雨兰也来洗衣裳,她相对和林樾要熟悉一些,开口道:“好,一定去,你们要是得闲也来家里玩,你们嫂子一个人在家正无聊呢。”
“是吗?那得空了一定去。”
寒暄几句后,林樾和沈凌之就回家了,时候不早,两人就分了工,沈凌之去晾衣裳,林樾回灶房做午饭。
林樾一边烧火,一边想他爹娘今天会给沈淮之做什么,他想吃他娘做的辣菜饼了,下次回去一定要让他娘给他做。
第一次四个人吃午饭,林樾还有些不习惯,总往门外探头,试图看见沈淮之的身影,还被宋寻春打趣了几句。
时间一晃而过,忙忙碌碌就到了黄昏,下午宋寻春两人回来得早,晚饭就被她接手了,林樾跟在后头打下手。
宋寻春看他有些无聊,开口道:“这个点淮之差不多该回来了,你要是想可以去外头溜达一圈,顺道接他。”
林樾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答应了,也不知道沈淮之有没有问候他爹娘,他离家这么多天了,也不知道他们好不好。
“娘,那我去了。”
宋寻春笑着道:“快去吧,可认识路?别走岔了。”
“放心吧,娘,我知道的。”
林樾说完就跑出去了,接近路口处才停下慢慢走,今晚沈淮之回来得早,刚好和林樾在村口相遇了。
看见林樾过来他有些意外,上前一步道:“你怎么出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没事儿,就是来接你下学。”
沈淮之没想到是个原因,内心高兴的同时还是道:“下回别来了,从家里到村口也有一段距离呢,能多歇会儿就歇会儿,村外没什么人也不安全。”
林樾跟在沈淮之后头踩他的影子,“今天在家闲着才来的,农忙的时候肯定就不来了,我也不出村口,你放心吧。”
“也行,都看你的意思,多谢你来接我,我很开心。”
林樾耳朵痒痒的,总觉得沈淮之声音柔得快滴水了,不自在地轻咳了一声,改口道:“你去我家了吗?”
“去了,中午休息的时候弟弟特意来叫我了,娘也来了,我吃过午饭才回私塾的。”
林樾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追问道:“我爹娘看着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病?我弟弟呢?”
沈淮之安抚地拍了一下他的肩,低声道:“别急,慢慢说,爹娘身体都好,弟弟也好,还有绿豆糕他们都很喜欢,我也告诉他们你一切都好让他们别担心,你放心。”
说完掀开篮子上的布,递了个东西给林樾,“这是娘给你做的辣菜饼,她说你喜欢吃让我带的,她还给你绣了个帕子,是荷花的。”
林樾心酸极了,他现在好想回家,唉。
他接过帕子放进怀里,轻笑道:“我娘做的辣菜饼可好吃了,咱们等会儿晚饭吃。”
沈淮之见他不开心,又掏出一个布包递过去,“这是我在路上摘的桑葚和刺莓,很甜,给你吃。”
林樾眼睛都亮了,接过一个放进嘴里 “这条路上还有这个?好久没吃了,你也吃。”
吃了三四个才想起来问道:“给凌之他们留了吗?”
沈淮之:“……”
林樾:“你忘记了?”
“咳,第一次摘没想起来,下次一定给他们留。”
林樾横了他一眼,“还好我没全吃了,不然多不好啊,该影响我们关系了。”
沈淮之理亏,低声保证,“下回我一定记得。”
回家的路不长,两人说话的功夫已经看到沈家的屋顶了,林樾看了一眼炊烟催促道:“咱们快些,炊烟都快散了,娘肯定做好饭了。”
“好。”
果然,进门的时候宋寻春已经在盛饭了。
*
转眼进了五月,沈淮之依旧每天早出晚归,林樾则跟着宋寻春房前屋后到处忙活,把剩下的一些零碎活计干完。
到了初四这天下午,林樾才闲下来,准备包粽子。
“娘,咱们今天多包一些粽子吧,我听说粽子寓意着“功名得中”,咱们讨个吉利。”
宋寻春连连点头,“我还是第一次听这个说法,确实吉利,那咱们就多做些,到时候让他给老师还有你爹娘都送几个。”
林樾笑着回道:“那多做几个味道,甜的咸的都做。”
一旁发呆的沈凌之突然开口,“粽子还有咸的?这能好吃吗?”
第24章
林樾点头, “有的,咸口的粽子有很多口味,比如鲜肉、火腿、咸蛋黄, 还有菌菇,都很好吃, 只是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
沈凌之眼一下亮了,“肉怎么做都好吃, 我肯定吃得惯, 咱们快做吧。”
宋寻春也没有扫兴, 接话道:“可惜家里没有鲜肉了,倒是有火腿和去年晒的干菌菇, 那肉馅的就做这两个口味。”
林樾笑着应了, 又接着道:“那甜口的就做蜜枣馅和豆沙馅, 加上白粽, 现在泡黄米来不及了,今年就先做糯米的, 明年咱们再做几个黄米的, 那个滋味也好。”
糯米和芦苇叶、箬竹叶都是早上一起床就浸泡上的, 把糯米分成几份, 火腿和菌菇分别清洗干净后切丁调味后倒进其中一份糯米里拌匀,再熬豆沙和蜜枣,馅料就备齐了。
虽说要包的粽子比较多,但现在时候还早, 所以宋寻春没有和林樾哥俩儿一起包粽子,而是去院子里拿了竹筐上山去了,家里的柴火虽然还有不少,但忙起来就顾不上了, 现在得空得多背一些回来预备着。
林樾和沈凌之这些日子熟了不少,俨然已经是无话不谈的密友了,此时一起包粽子也是乐陶陶的,青翠的粽叶折叠后填充进满满的糯米和馅料,怕窜味儿,林樾上锅蒸的时候特意分开蒸的,随着水汽的升腾,粽子的味道开始散发,一锅清香甜蜜,一锅咸香诱人,勾得人食指大动。
虽说明日才是端午,但没有人能抵挡刚出锅的粽子的魅力,所以晚饭林樾就只煮了一锅杂粮粥,一碟腌黄瓜和咸菜,今晚沈家人就吃上了粽子。
肉香浓郁的火腿粽赢得了一致好评,尤其沈正初格外喜欢,见他们做得多,还提议送一些给沈奶奶。
宋寻春一拍脑门,懊恼道:“差点儿把娘给忘了,是该送一些过去,咱们吃过饭就去。”
沈正初摇摇头,“咱们之前也没在端午的时候去过,是我突然想起来,等会儿咱们一起去。”
其他人也没有意见,只是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沈家二老虽然是和老大住一起,但平时并不在一个屋里吃饭,林樾也就按照交代只准备了老两口的,糯米吃多了不克化,不好多吃。
父子是有孝道压着,至于兄弟没那么多讲究,沈正初也不愿意和他多接触。
沈德初正在院子里纳凉,见老二一家上门,不咸不淡道:“今儿吹的哪阵风?你们来作甚?”
“来看娘的,还有爹。”沈正初接了话,目不斜视地进了沈家二老的屋子。
刘氏正在洗碗,见他们来了也有些惊讶,“怎么这么晚过来?”
沈正初有些含蓄,以往都是让宋寻春回话,或是让两个孩子,今天也一样退到了后面。
林樾本来没想着接话,但发现他们都看着自己,估计是想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就上前一步帮沈奶奶洗碗,然后道:“明儿就是端午,我们做了些粽子,送来给奶奶尝尝。”
刘氏嗔怪道:“我什么都不缺,你们留着自己吃。”
林樾乖巧道:“家里还有,送的也不多,就是给奶奶尝尝味道,您吃着好我们也高兴。”
说完看了一眼沈正初,故作低声道:“爹爹惦记着您呢,您就当是孝心收下就是。”
刘氏也跟着看过去,看着自家老二的神情,不由笑了出来,“好好好,你们都孝顺,奶奶收着,明儿就尝尝。”
一旁沈平见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瞪了一眼就出去了,可惜屋里的人都没有在意,林樾还说起了俏皮话,把刘氏哄得高高兴兴的。
直到夜幕降临,天色昏暗,沈家一行人才回到家,端午私塾并不放假,沈淮之还要继续去上学,洗漱后就回屋了,林樾把明天要带的粽子装好也跟着回屋了。
翌日一早,林樾就跟着沈淮之一起回了榆水村,两人出发得早,还没到沈淮之读书的时间,便一起去了林家。
端午节对村里人来说并不算什么重大的节日,以往林樾在家的时候还有心情折腾,今年林樾不在,林家便没打算过,早早起床准备下地,林杨开门的时候差点和林樾撞了个正着。
“哥,你怎么回来了?沈哥也来了,快进屋。”
林杨高兴极了,回过头大喊,“爹,娘,我哥他们回来了!”
周问兰几乎是小跑过来,“怎么这么早就过来?可是发生什么了?”
林樾走近前拉着她的手臂,“娘你想多了,我就是想你们了,今天端午我们做了些粽子,和淮之一起送过来给你们尝尝。”
周问兰放下心,笑容满面地招呼他们进屋。
没过多久,沈淮之就起身告辞,“爹娘,时候不早我得走了,晚上我再来接小樾。”
林远和周问兰知道他是要去读书,也没有拦他,只询问道:“可要让樾哥儿和你一起过去?”
老高秀才与他们是邻居,又是沈淮之的老师,林樾以弟子夫郎的身份过去一趟也是应该的。
沈淮之沉吟片刻,望着林樾道:“你可愿意过去?若是不想也无妨。”
林樾跟着起身,“既然来了是应该去拜见一回,走吧,再耽搁就晚了。”
林家和老高秀才家来往不是很多,但也算相熟,小时候林樾还去他家玩过,此时也是熟门熟路的。
因为办了私塾,高家早上院门一直开着,沈淮之和林樾便径直进去了。
老高秀才的夫郎早早就去世了,此时出来迎接他们的是他的儿夫,也姓林,按辈分林樾应该叫他叔叔,当时林樾成亲的时候还去他家吃席了。
“樾哥儿,快进来坐,好久没见你了。”
林樾含笑道:“叔叔好,今儿来是和淮之一起拜见高爷爷的,高爷爷在吗?。”
林夫郎本来还疑惑沈淮之怎么没进学堂,听到这才反应过来,“在呢,那你们先在屋里坐会儿,我去叫你们老师过来。”
片刻后,林夫郎就扶着一个发须皆白的老者进来了,林樾和沈淮之连忙上前去迎,一起把老高秀才扶上座位。
老高秀才已近古稀,尤其这两年身体衰败得厉害,耳朵也不太听得清了,沈淮之和他说话也特意加大了声音,“老师,今日端午,我夫郎做了些粽子,特意来拜见您。”
“是小樾哥儿啊,两年没见都这么大了,你们都是好孩子,既然有缘分走到一起,以后要好好过日子。”
“也多谢你们还惦记着我这老头子,以后常来高爷爷家里坐。”
林樾恭恭敬敬地应道:“等得空了一定来拜见爷爷,您多保重身体。”
难怪这两年没见老爷子出门转悠,原来是身体不大好了,要知道之前老高秀才可是榆水村有名的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起路来举步生风,现在竟然离不开拐杖了,真是让人叹息。
略坐了片刻,眼看已经过了沈淮之他们上课的时辰,林樾便告辞离开了,路过学堂恰好和屋里的人对上眼,林樾淡笑着行了个礼才出去。
来之前沈淮之和他提过一嘴,说是有个同窗前两天就没来私塾,没想到今日还没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出了高家,林樾三步做两步跑回了家,哐一下推开门,“爹,娘,杨杨,我回来啦!”
周问兰从灶房里出来,笑骂道:“在门口叫唤什么,回来就赶紧进屋,你弟弟拉着你爹去河里给你摸鱼去了,说是这个时候的河鱼肥,你爱吃。”
林樾脸上的笑意压都压不住,“嘿嘿,那我去找他们,我也想抓鱼。”
“快别折腾了,你是去抓鱼还是去给他们添乱,不带你他们能抓一斤,带你最多抓二两。”
林樾:“……”
“娘你怎么这样,我哪里不行了。”
周问兰也不和他掰扯,招手道:“刚发了面,中午给你蒸包子吃,咱娘俩现在再去河边挖点茜草来染红鸡蛋,也过个节。”
附近几个村过端午的习俗也有些差异,有包粽子的,蒸包子煮红鸡蛋的,林家便是后者。
红鸡蛋用线编的网袋挂在小孩儿脖子上,有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平安安之意,年长的就只是吃个蛋,没有编网袋这个环节了。
鸡蛋对于农家人来说像肉一样珍贵,一年能吃上几回就是难得的富裕人家,所以能吃红鸡蛋的端午节也是小孩儿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林樾记得小的时候最爱在这天挂着鸡蛋到处去玩,和小伙伴比哪家的鸡蛋大,谁装鸡蛋的网袋好看,红鸡蛋也舍不得吃,要一直等到天黑才吃。
“早知道方才就拔了,我们回来的时候还在路边看见了,长了一大片呢。”
周问兰解下身上的围裙,上前道:“现在去也不晚,中午才吃呢,一会儿你去接淮之过来吃午饭。”
林樾一早上就跟在周问兰后头转悠,直到林远父子拎着桶回来。
两人都高挽着裤腿,脚上的草鞋一路走一路滴水,看见林樾,林杨拎着桶就飞奔过来,“哥,快看,我和爹捞到好多小鱼和小虾米,还有泥鳅呢。”
林樾拍手夸夸,“是吗?我们林杨这么厉害啊。”
17/121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