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是在等它啊。”铁衣挠头嘟囔,终于明白萧燚在看什么。
飒在萧燚的手臂上稳稳降落,萧燚像以往一样伸手去抚摸它的毛羽,却忽然瞥见他的右爪上多了东西——一个用红线绑在它腿上的小竹筒。
萧燚的手在空中顿住,转向飒的右腿。
铁衣眼尖地发现了她的动作,忍不住驱马靠近,却被金甲调转马头拦住。
他瞪他:“拦我干什么?”
金甲给了他一个白眼。
“你瞪我干什么?”
“你说呢?”
“哎我……”
“滚。”
铁衣动作一顿,麻溜儿地牵起缰绳开始滚。
然而马儿还没跑起来,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疾呼:“回来!”
两人一起勒停,便萧燚疾声喝道:“召集八千精骑,立即赶往永安!”
话音落,金雕展翅,沓星已经载着萧燚飞驰而去,黑马紧随其后。
……
“啪!”谢昱手里的建盏打翻在地,他人也从榻上猛地站起,不可置信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喜云。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喜云在地上发抖:“方……方才万指挥来报,说禁军在城外三十里发现大批军队,分作数路,正在向永安包围。”
“哪儿来的军队?谁带来的?万三呢?叫他来见朕!”
“回陛下,万指挥如今往皇后娘娘那边去了。”喜云回答道,“奴婢听他说,好像是……是滇南瑞王府的旗帜。”
“瑞王?!”
谢昱的脸色在瞬息之间变了几变,随后慌张地推开喜云,向外疾奔而去。
“陛下!您去哪儿啊?”
谢昱一路跑到垂拱殿,正好看见万三跪在殿中。
“怎么回事?瑞王当真带兵过来了?带了多少人?为什么临到城下才有人来报,你们都是瞎的吗?!”谢昱弯腰抓住万三的领子,怒不可遏,“瑞王要干什么?他要造反吗!”
“陛下息怒!”万三只能告饶,道,“微臣已经知会侍卫步军司与侍卫马军司,调集三衙兵力入城增援。”
“他们还有多远?”谢昱知道此时就算杀了他也退不了兵,深吸一口气,放开了万三。
“回陛下,估计还有不到二十里。”
“二十里……”谢昱面色由红转白,腿一软,险些跌坐在地。
“陛下小心!”追进来的喜云连忙搀住他。
谢显此时才看向木良漪——她穿着家常衣衫,端坐在书案后,姿态如常,神色亦如常,既不见惊慌也不见恐惧,只是稍稍添了些严肃而已。
“你有办法退敌?”谢昱心中升起一丝希望。
“没有。”
木良漪的回答将他还未完全聚拢起来的希冀瞬间打碎。
“那还不走?你还在等什么?!”谢昱推开喜云,跑上前去拉木良漪,“三衙加起来有六万兵马,就算不敌滇南大军也能拖延一段时间。咱们往北去,北边有军队,他们不敢追。”
谢昱抓住木良漪的手腕,却感受到了她的抵抗。
他顿住,不解地看向她。
“我不能走。”木良漪道,“陛下,你也不能走。”
“为什么?”谢昱有些崩溃,“此时不走,再想走就没机会了。他们还有二十里,还有不到二十里就要把城围住了!”
“瑞王突然带兵出滇南,围永安,我总要知道他想干什么。”木良漪道,“况且,我是大周皇后,兵临城下之时抛下满城百姓逃跑,不应该,更不能。”
“陛下你身为大周之君,更加不能。”
木良漪的话让谢昱无法反驳。
“万三。”
“臣在。”
“不必在这儿跪着,去做你该做的事。”木良漪吩咐道,“待六万禁军全部入城之后,立即关闭四方城门。从现在起,你职升两级,位居都指挥使之上,三衙禁军由你统一调配。本宫予你先斩后奏之权,若有违抗军令者,立即斩杀,以儆效尤。”
木良漪话落,怜娘上前,将象征皇后身份玺印捧给万三。
万三双手接过,高举于头顶:“是!”
“你……你……”万三走后,谢昱用复杂到难以描述的眼神看向木良漪,他的手在颤抖,声音也在颤抖,“你简直是个疯子。”
他控制不住自己,“嘉宁之难”四个字一直在他脑中盘旋。他很害怕,很恐惧,他不想那样的事降临到自己身上。
这就是他跟木良漪最不一样的地方,他没有她那样的野心,也没有她的勇敢和狠厉,也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自认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安安稳稳过一生。他并不想当皇帝,这个皇位,从来都不是他想要的。
“木良漪。”他开口道,“朕真的很讨厌你。”
“很遗憾,陛下不得不与我共事。”木良漪冷静到近乎冷酷,对喜云道,“陛下累了,送他回去休息。”
“是,是。”喜云忙上前去搀扶谢昱,“陛下,咱们先回去吧。”
谢昱又死死地盯着木良漪看了片刻,但是没有得到她的丝毫回应。
“哼!”他推开喜云,拂袖而去。
喜云要跟上去,却听他道:“你既这么听她的话,还跟着朕做什么,不如跟着她!”
喜云顿时不知所措,既不敢跟也不敢应,只能跪下。
他看着谢昱几快步走出垂拱殿,欲哭无泪地看向木良漪。
“娘娘……”
“我给你的命令,就是看好陛下。”
喜云先是为难,愣了片刻后,忽然福至心灵,明白了木良漪这是顺着谢昱的话,要收下他。
“……是!奴婢遵命!”
福祸相依,不到最后谁能断定是大难临头还是天赐良机,当然要搏一把!
第109章 清君侧
“这是怎么了?街上怎么这么多的官兵?要打仗了吗?”
“要打仗应该往外调兵,但这些人都是从外面往城里进,难道又有兵变?”
“哎哎哎,你们听说了吗?关城门了,东南西北八个城门全都关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闲杂人等,速速归家,不要在外逗留!”红衣黑甲的官兵敲着锣鼓在街上一边游走一边高喊,“闲杂人等,速速归家,不要在外逗留!”
“这是禁军吧。”
“军爷。”有大胆的上前追问,“出什么事儿了?哪里打起来了?”
“上头的吩咐,具体我也不清楚。”提着锣鼓的是一名面庞十分稚嫩的小兵,被人拦下也不见不耐烦,解释完后催促道,“快些回家吧,听上头的吩咐准没错。”
“那城门……”
这人话没说完,忽听有人喊道:“有敌军攻城,要打仗了!”
小兵一听不好,忙去制止,但已经晚了。
“敌军攻城”几个字像是一颗石头投入了原本还算平静的湖水,惊恐与躁动的情绪顿时像涟漪般不断向外扩散。百姓像是失了方向的蚂蚁,顷刻间乱作一团。
“哎别挤!”小兵的锣被挤落在地,他弯腰去捡,刚有动作就被人挤得站立不稳。
“哎我的手?别踩我!让我起来,让我……”混乱的人群里终于伸出一只援助之手,将他从无数只脚下拉了起来。
“多谢多谢,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小兵连道感谢,抬头一看,愣住了,“齐……小齐大人?您怎么会在这里?”
小兵转头,又看见木良江提着他方才被人挤没了的锣鼓走了过来。
“木大人!”
小兵连连躬身行礼:“二位怎么会在这里?”
“闲来无事,过来给你们万指挥使打下手。”木良江已经一手提锣一手拿锤敲起来,高声道,“不要惊慌!城门关闭只是一时之需,眼下无人攻城,来的也不是敌军!大家先各自归家,官家与娘娘还有六万禁军定会护大家周全!”
“愣着干什么?”齐辙唤醒呆愣中的小兵。
“哦,哦哦哦!那个……大家不要惊慌,带着父母孩子快些回家,没人攻城,大家不要慌乱!”
……
宸元殿。
谢昱坐在龙椅上捏着额头不说话,挤在殿内的官员们却叽叽喳喳一直没有停下。有的在讨伐瑞王谢庭,有的在争论瑞王突然向永安发兵的缘由,还有一少部分人在商议该如何退敌。
“此事事先毫无征兆,瑞王突然发兵,定然有缘由。若想要退敌之策,也总该先知道他发兵的目的是什么。”
“都出兵围攻都城了,还能有什么目的?”
“不该如此武断,瑞王驻守滇南二十余年,对大周忠心耿耿,从未生过二心。他若要……”
“都兵临城下了,你还要替他辩解?”
“我只是就事论事。”
“事实就是他带着大军直逼永安,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为了什么目的,都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呵,眼下的情况,谁生谁死尚说不准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在替逆贼说话?”
“你少污蔑我,我只是……”
“报!”一声高喊,瞬间压住了殿内的争吵。
侍卫从外奔进来,跪在地上向谢昱禀报道:“启禀陛下,东、南两方的城门已经有军队驻扎,部分军队正在向西、北两面包围。对方主帅是瑞王谢庭,他请求陛下登上城门与他交涉。”
谢昱终于抬起头来,问道:“要朕亲自过去?”
“是。”
“不可!”立即有人制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若那谢庭趁机使用阴谋诡计,谋害陛下性命,届时悔之莫及啊。”
“是啊,陛下绝不可以身犯险!”众人纷纷附和。
“海相,你怎么不说话?”有人提出,众人才忽然发觉,海山青自站到这里似乎就没有开过口。
一时间,他站的地方成了众人目光汇集之处。
海山青镇定自若,见谢昱也望过来,才缓缓开口道:“依老臣之见,陛下应当应邀。若避而不应,两军尚未开战,我方便已落了下风。”
“臣附议!”沈冰玉道,“海相所言有理,陛下乃一国之君,岂有畏惧藩王的道理?”
丁坤等人纷纷附和。
谢昱一下子就被架了起来,虽没说话,面色却无比难看。
若是木良漪,她会怎么办?此时他心中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乎,他有了答案。
“朕不去。”
不只是海山青,殿内所有人都惊讶地望向谢昱,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们不必这副表情看着朕,朕承认朕害怕,朕惜命,所以朕不去。”
此言一出,满殿文武的表情精彩极了。
……
木良江提着官袍前摆,踩着夕阳的余晖,几乎奔跑着进了垂拱殿。
“七哥?”木良漪从堆得高高的奏章后抬起头,问道,“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你竟还在批折子?”
木良漪微笑,道:“闲着也是闲着。”
“宸元殿那边怎么样了?”
“我正是为此事来的。”木良江跑得满头大汗,“你可知谢庭说了什么?”
木良漪将笔搁下:“看来是与我有关了?”
“谢庭命人传话给管家……”木良江又急又怒,少见地对情绪失去把控,“他说……他此来不图皇位,而是为了清君侧。”
最后几个字,他是咬着后槽牙说出来的。
“清君侧。”木良漪轻声重复完这几个字,继而望向木良江,缓声问道。“他要清的,是我?”
木良清面沉如水,道:“谢庭戍守滇南,极少过问京中之事。如今突然发兵永安,定是朝中有人与他暗中勾结。”
而这个人是谁,显而易见。
“而且参与其中者,绝非一人。”木良江接着道,“否则滇南千里之遥,若无人暗中相助,数万大军不可能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永安城下。”
“如今宸元殿情况如何?”木良漪问。
“谭尚书与希文正在带着咱们的人据理力争,官家……官家尚未表明态度。”木良江不大担心朝堂,他更担忧的是民间,“娘娘,朝堂之上尚能一搏,但若是此事传到民间……”
而且这个可能性非常大,如此好的机会,海山青等人怎会放过?或者说,他们原本的目的就不在朝堂,而在民间。
民心可用!
“青儿。”
“姑娘,你说。”
“去告诉万三,叫他派人守住四方宫门。从此刻起,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外出。”
“是。 ”
“这只能解眼下一时之急,若要彻底解决危机,根本办法还是要说服谢庭退兵。”木良江道,“娘娘,微臣请命……”
79/120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