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里?”
“看水系。”
于高处俯瞰,山脚下的土地一览无余,水系纵横交错,青露面露惊喜,他没进去过宫城,第一次见到它的模样。
可是,水系并无特别的地方啊,青露正在纳闷,忽然他悟了,猛地抬起头来。
如果遮蔽掉文邑城,只去观察水系网络的样子,会发现数条河流交汇在一起,河水下切很深,远远观看,形状就像鸟类长长的羽翼一样。
凤凰之翼。
“看明白了吗?”玄旸笑语。
青露猛点头。
过了一会,青露问:“玄旸大哥,你带我们爬崇山,就是为了看河流吗?”
“不是,你再仔细看。”
玄旸以手指描绘河山,他道:“文邑所在的这块土地看起来无边无际,但如果从四个方位进入文邑,会发现文邑四周都是高山峻岭。这样的环境,容易发生洪灾,但是文邑不曾有水患问题。”
“即便有山洪侵袭,洪水也会很快被河道疏导出去,这是一块被神明庇佑的土地。”青南不禁喟叹。
当他看见当地的水系时,便知道玄旸为什么带他爬山。
“不只是这样,如果文邑能完善北面的防御,把整块盆地收为己有,那么四周的高山将是文邑的城墙,高山外环绕的河,将是它的城池,以河山为屏障,这样的国家不惧怕外敌,除非从内部崩毁,否则谁也无法攻入。”玄旸眺望北面,所望之处天地成一线,碧空万里。
表里山河。
“我说的河,便是那条横贯南北,从西北奔流而下,从东方入海的大河。”
只有游历四方,心怀天下的人,才能在心中描绘出大地的样貌,才能窥见它们的奇妙之处。
从玄旸的描述中,青南见到了壮丽的山河,也意识到文邑人眼中的共主——帝徵,到底占据着怎样的一块土地。
“真是块好地方啊。”青露的眼眶微红,他想到受洪水与战争困扰的羽人族,也想到了逐渐被沼泽吞噬的羽邑。
“天下之中。”青南俯视下方,见到正在营建的观象台,众多匠人劳作其中,圭表台旁聚集着许多人,他们是巫祝、是旅人,他们来自四方,身穿各式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
人们参与其中,协力营建观象台,去见证一个时代的到来。
第41章
帝徵将陶土搓成条状, 粘附在未成型的泥胚上,又捏又抹,用竹片修整, 泥胚渐渐成型, 能看出来是一件瓶形器物,文邑的陶坊已经使用上快轮, 他似乎很喜欢用古老的泥条盘筑方法制作陶器,乐在其中。
“护卫说徵叔传唤我, 我去宫城不见人,果然在这里。”
玄旸跽坐在帝微对面, 他身子前倾, 打量木案上做工略显粗拙的陶瓶,瓶口稍显歪斜, 笑道:“徵叔制陶的手法还是不见长进,歪了。”
帝徵扔掉手里的泥土,把一双泥手放在水盆中清洗,等他抬起头来,一脸嫌弃:“你一个粗野武士, 也敢嘲笑我的手艺。别跪了, 随便坐, 我看你这几天在宫城里腿都跪麻了吧。”
“还真是。”
玄旸如获大释, 立即换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他念叨:“你们地中人喜欢跪坐, 我是岱夷人, 只喜欢把屁股搁在席子上。”
“你来, 将瓶颈扶正。”。
玄旸轻轻松松搞定帝徵为难的事,很快一件无可挑剔的陶瓶呈现在眼前, 岱夷天生就擅长弓射与制陶。
洗干净手,玄旸坐正身子问道:“不知道徵叔找我有什么事?”
“你别跟我装糊涂,过来,陪我到外面走走。”帝微起身,手指池苑外面的河堤,桑木郁郁葱葱。
帝微一起身,服侍的仆从纷纷俯伏在地上,对他像神明一般敬重。
玄旸陪伴帝徵,两人离开池苑,跨过木桥,来到相对僻静的桑林下,帝徵的两名侍卫被留在桥对面,没让他们靠近。
“徵叔烦虑时,会到池苑小屋制陶、做木工活,说是手里有活做,心里不烦躁,再烦恼的事也能在做活时捋顺。我想我拒婚的事,不至于令徵叔烦恼。”
帝徵冷哼一声,带着愠意:“阿瑤已经与我说了,说她前日见过你。你尽找些荒唐的借口拒婚,此事稍后再谈。”
“可是为了河东诸部内迁的事?我来文邑的路上,就遇到不少从脊山道逃进来的流人,这些时日应该更多,毕竟鹞城与鸱鸺氏的战争还没停息。”玄旸站在树荫下,仰头见树上桑果累累,他随手摘下一串。
池苑外的桑林也归宫城所有,没获得允许,他人不敢采摘。
“如今鸱鸺君遭杀害,鸱鸺族众四散,鸱鸺君的弟弟鸱鸺期想率领族人内附文邑,遣人向我献宝乞求收留,他们人数众多,进入文邑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必会生乱,我不敢允诺。鹞城士兵对鸱鸺人大肆杀戮,连孩童都不放过,做下人神皆憎的罪行,不只鸱鸺人失去家园,你也见到了,河东的部族纷纷外逃,都怕受到殃及。这么一大群人挤在脊山道上,又因为食物不足,互相攻杀,留下数十具尸骸,血染谷道。这些流人通过脊山道,进入文邑后,在南汾四处流窜,乱糟糟一片,如今连文邑都受到波及,我不能不管了。”
帝徵皱眉,他见到玄旸手中暗红的桑葚,大概是想到血液干涸后的颜色吧。
没搭理帝徵的小心思,玄旸递给他一把桑葚,不想他还真接过去,捻起一颗,放进口中。
“要是鸱鸺期能打回去,收复部分土地,河东诸族见时局平定了,会返回故土。人们总是思念故乡,何况他们流落异乡过着苦日子。”
“我可没打算派遣军队前去援助鸱鸺期,文邑的北面一直遭受靳人侵扰,南面还有好战的山楯人,眼下腾不出手去收拾鹞城。当然,如果必须出兵,我会征召国中青壮,训练他们,再叫国人赶制骨石武器,也能在六十天内装备出一支军队来。”
“这么说来,微叔是想让鹞城与鸱鸺议和吗?”
“我确实有意派遣一位使者去鹞城,向鹞君施压,劝告鹞君要么退兵,与鸱鸺议和,要么我出兵帮他们议和。”
玄旸用手指轻蹭掌心染上的桑葚汁,像似一手血般,他淡语:“我知道有一位高地旅人合适出使鹞城,他人正好在文邑。”
帝徵挑了下眉头,他道:“我也可以收留鸱鸺人,并将逃进文邑的所有河东部族聚集起来,全部安置在北积,由你来治理他们,这些人只要被管住,既能耕种农田,输送文邑粮食,又能成为镇守北地的主力。玄旸,我将授予你玉圭一件,并封你为‘北伯’。”
玄旸似乎一点也不意外,他沉默着,在思考。
“你以旅人的身份拒婚,声称无法迎娶帝女,我以前说过,只要你想夺回玄夷王位,我会助你。如今,我分封你为北伯,你还有话说吗?”
玄旸将修长的身子往桑树上一靠,穿过树叶缝隙的阳光照在他肩上,他望着树上啄食桑葚的鸟群,鸟儿叽叽喳喳,在枝头跳跃、扑翅,过了好一会儿才回道:“我无法允诺。”
一阵沉默,帝徵面有愠色。
“你与你父亲玄倬很类似,有庇护他人的能力,却不愿担起责任,将上天赋予的才能掷之地上,毫不爱惜。”
帝徵喟叹,似乎还有些愤慨的情绪在里头:“你父终其一身,自晦避世,不愿有所作为,寿命又短暂,使得名声不能彰显。我与他是至交,每每想起,都为他痛惜。”
“玄旸,你明明具备他人不具有的勇气,面对权力却又比任何人都懦弱,你到底在惧怕什么?”
“大概……”
玄旸抚摸腰间佩戴的匕首,喃喃道:“是死亡吧。”
“这是个残酷的世道,如今一个聚落,一座城在朝夕之间被毁去,留下遍地尸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也曾卷入战争,从战场上回来,亲手缝合伤口,修理残破的武器,在入夜时,因伤痛无法成眠,想着混战中刺伤的敌人有张稚气的脸,他也是谁家的儿子,也有人在牵挂他。徵叔,我当不了君王,或者封伯,我可不愿意为成千上百人的性命负责,我只能为我自己负责,我无法允诺。”
“恐怕,人往往得去做不情愿的事,哪能事事随心意。玄旸,人们常说上天给予的赏赐不要,会遭到上天的惩罚,你好好想想,再答复我。”
“上天惩罚这句话怎么有点耳熟。”玄旸嘴角有笑意,同样的话,他舅父舒渎君也对他说过。
“徵叔,文邑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王族子弟中多有能力出众的人,身份尊贵能服众,又对国家忠心耿耿,可以派遣他们镇守北积。”
帝徵背着手,望向林间的鹿影,仿佛没听见,自顾念叨:“我多年前在池苑养了一头獐子,喜爱它灵巧聪慧,时常与它玩戏,一日喂饱后,忘记关上苑门,獐子毫不留念直奔向森林,再没回过头来,真可惜。”
“那头獐子肯定回来过,它心里有眷念。”
岱夷人喜爱獐子,认为它具有勇气,玄旸又是岱夷武士,有‘獐牙’之称,帝徵这是话里有话。
玄旸忍俊不禁,他继续说:“徵叔,我是位旅人,我愿意当文邑的耳朵与眼睛,当我走累了,我就会到文邑歇息,在宫城里向人们讲述外面的故事。”
“算了。”帝徵拂袖,不强求。
就是头天性爱自由的林鹿,只喜欢在广阔天地间奔跑,不肯为人所囿,留不住。
**
石磬的声音清脆,土鼓的声音浑厚,在帝徵的宫殿里,人们时常能听见乐声,文邑的音乐不只用来祭祀鬼神,也用在招待宾客的飨宴上。
远来的客人听得如痴如醉,当金声出来时,他们甚至忘记了饮食,惊诧地从席位上站起,踮起脚尖,身体前倾,试图看清楚演奏者手中执的那件金黄色的玲珑器物——它是用吉金(青铜)制作的乐器。
乐师不再摇动手中的铜铃,那般空灵的声音消失了,宾客顾不得礼节,纷纷朝乐师聚拢,争相观看他手中的稀世之宝。
青南仿佛见到第一次聆听金声的自己,当时也是这么惊诧。
青铜冶炼技术只被极少族群掌握,绝大部分人不仅没见过青铜,更不曾见过铃铛,文邑的金声,是这块大地上响起的第一个金声。
在文邑的宫廷里,人人重视礼仪,穿上最好的衣服会客是礼,按尊卑长幼次序去安排座次是礼,落席时整理席子,端正姿势是礼,不放纵饮酒,酒后喧哗、不在席位间奔走是礼。
盛行礼乐是文邑留给每位旅人的印象,在这里人们优雅、平和地生活,以克制和内敛去要求自已,以友善与宽容去对待他人。
阿九仔细端详乐师手中的铜铃,语气淡定:“我看它通体光滑,腹部中空,腹腔悬着条铃舌,料想发声的部位便是那条舌头。吉金我见过,金声今日才第一次听见,真是令人难忘。吉金质地坚硬异常,不是自然之物,听闻吉金石本为绿色,需要经过烈火炼烧,才能呈现出金色。”
他说岱夷语,有位懂岱夷语的文邑王族问他:“九神使对吉金如此了解,大岱城也产吉金石吗?”
“至今未发现,吉金石藏于深山内部,不愿被人窥视,即便探寻到吉金石,想开采它不是易事,想冶炼它,更是困难。哪怕是文邑这样的大邑,吉金也是稀罕之物。”
“帝徵爱民,不愿倾尽人力用在吉金冶炼上,地中有吉金矿,也不缺冶炼吉金的匠人。”那人面露微笑,举起酒杯饮口酒。
阿九与那人对话,用的是岱夷语,有宾客显然听得懂岱夷语,将两人的对话转述为地中语,向周边人陈述,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四方来客坐在一起交流,经常需要一次次转述。
隼跖没参与讨论,自顾饮酒吃肉,忽然听见有人问他:“你们高地人擅长冶炼,到底是哪个人最先发现吉金石,并将它铸为器用?这样的人堪比神明,应该每年用牺牲祭祀他。”
将切完肉的吉金匕首用布擦拭,隼跖边擦边说:“我倒觉得这样的人不仅不该享有祭品,还是个罪人。”
他的话,让对方愣住了。
“以前人们用木石骨头制作武器,这些材料不坚固,容易破碎,杀人不是件轻易就能办到的事,自从有吉金,高地每一座石城都有铸造吉金武器的石范,人们互相杀戮,互相仇恨,曾经通婚的邻友纷纷化为仇敌。”隼跖把吉金匕首收进匕鞘,将它别在腰间,他看向台上的石磬、土鼓与及摆放铜铃的漆盘,他赞语:“我钦佩帝徵,只有他将吉金从给人带来痛苦的杀人武器,化作使人欢愉的美妙乐声。”
听见这句赞语,那人立即起身,向隼跖行了个礼,然后朝帝徵大声转述隼跖的话。
人们议论纷纷。
“隼城的隼跖,请上前来。”帝徵抬起头,召唤隼跖。
帝徵身边都是他最亲近、最重视的人,隼跖受到邀请,与帝徵同席,他没有受惊若宠,而是很从容。
帝徵命人为隼跖倒酒,又赐他食物,才开始询问他:“人们跟我说,你是隼君之子,因为贤能而遭到长兄排挤,不得不离开隼城,一直在地中游历。隼跖,我想听听你的看法,高地人互相攻伐,战争已经打了许多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不和?隼城与鹞城相邻,你肯定知道鹞城与鸱鸺氏为什么结仇,对于化解他们之间的仇怨,你有什么想法?”
“高地气候日渐干寒,尤其北境,北境近些年庄稼收成都不好,许多人在挨饿,强壮者抢掠瘦弱者,早已经成为习俗。人们围起石城,希望能保护家小与财富,一旦城破,便没有活路。是上天在叫人受苦,本来能养活人的土地,再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帝徵点下头,示意隼跖继续往下说。
“鹞城与鸱鸺氏为世仇,本来是隔河而居的邻居,却从来就没有和平相处过,鸱鸺君名字叫岂,岂的祖父在盟会上杀死鹞君的祖父,背弃誓言,鹞君发誓要灭掉鸱鸺。两族之间积怨太深,无法化解。近来鹞城军队在对鸱鸺氏的战争中多次取胜,听闻鸱鸺氏的部族已经被打残,这场战争惊动了河东诸部,不少人背离故土,往别处逃生。”
隼跖稍作停顿,声音低沉:“我来文邑的路上遇到过不少河东人,他们没有像样的屋舍,和禽鸟一样居住在湿地里,四处寻觅食物,也见过饥饿难耐的孩童采摘嫩叶煮食,令人怜悯。”
40/57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