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到北宋当权臣(穿越重生)——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08:41:35  作者:醉酒花间
  苏景殊:呆滞.jpg
  一瞬间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不是不想兵不血刃收复幽州,如果辽帝走的时候能提前打声招呼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就更好了。
  苏秘书看着幽州的户籍册子眼含热泪,这次来到幽州城的心情和上一次截然不同。
  不是说燕云地区主要由汉人官员做基础工作吗?怎麽十六个州的卷宗存档一个能入眼的都没有?
  这这这这这!这些都是什麽?!!
 
 
第298章 
  *
  苏景殊不是第一次接手从外族手上抢回来的地盘,那些落入党项人手里的城池没个章程他能理解,燕云地区由契丹人汉人共同治理怎麽还能弄成这个鬼样子?
  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是吧?
  苏大人很生气,後果……唔……暂时没有後果。
  大宋的臣子管不到辽国的朝廷,辽帝已经带上他的朝臣跑的远远的,他只能对着足足十六个州的烂摊子无能狂怒。
  不然能怎样?把本来负责干活的辽国官员抓回来问罪?
  人都跑到临潢府了他抓的回来吗?
  苏秘书在心里给辽国朝堂所有人都狠狠的记了一笔,虽然没啥用,但是也不能忘掉记仇。
  燕云十六州占了辽国五京中的两个,连最富庶的都城和军事重镇都潦草成这样,其他地方能好才怪。
  潦草好,希望他们能继续潦草下去,早晚有一天打的他们连潦草的机会都没有。
  幽州怎麽说也是辽帝经常待的地方,城里的百姓对大宋军队的态度并不友好,但是耶律洪基跑的太干脆,一下子将他们为大辽效死的心打击的哇凉哇凉。
  大宋军队进城多日,百姓只是非必要不出门,倒没像他们预想中那样激烈反抗。
  苏景殊将城里几个重要的衙门逛过来一遍儿,再次在心里骂骂咧咧。
  辽国能活到现在周边邻居都有责任,朝廷乌烟瘴气下面衙门也乌七八糟,也就是他们大宋官员足够多,换成其他政权都没法一下子填上那麽多空子。
  谁能想到大宋的冗官冗兵能这麽解决?
  太子殿下亲临河北督军,督着督着就到了幽州城。
  差点没把狄青吓死。
  当朝储君在大宋境内都不能随意外出,何况刚收回来的燕云地区。
  虽然幽州明面上已经回归大宋,但是谁知道这儿藏着多少危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子殿下不打招呼就过来不是闹着玩吗?
  赵顼笑眯眯回道,“我是悄悄来的,幽州除了你们没人知道我是谁。”
  他有分寸,来时带了足够多的护卫,也把消息瞒的死死的,只要和他见面的几个人不说漏嘴就不会有事。
  太子殿下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对狄元帅的沉重心情没有任何缓解作用。
  说的再轻松也没用,最多三天,连人带护卫都得回雄州。
  苏景殊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热闹,看完之後感觉这些天的烦恼一扫而空。
  人果然还是需要娱乐活动,看他们家元帅无能狂怒比他自己对着满屋子乱七八糟的公文卷宗无能狂怒快乐多了。
  狄青的确拿太子殿下没办法,太子殿下听他的还好,要是不听他的他也没法将人绑回雄州。
  很明显,太子殿下不是听话的人。
  他都大老远跑过来了,只待三天多亏,怎麽着也得待半个月再走。
  元帅放心,他出来的时候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雄州有两位宰相坐镇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左右他已经在河北守军面前露过面,大家知道他在河北就行,具体在河北哪儿不重要。
  燕云地区离开大宋的时间不短,他身为当朝储君理应来看看这片土地在契丹人手上变成了什麽样子,了解全貌回京之後才好和他爹商量怎麽用最快的速度让燕云百姓归心。
  西北太远他去不了,河北再不能亲眼看看还能得了?
  苏景殊幸灾乐祸的问道,“官家知道您来幽州了吗?”
  太子殿下理直气壮,“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回去再说也一样。”
  苏景殊撇撇嘴,确定他们家小金大腿不带弟弟一起来是为了单独行动的时候不被拖後腿。
  二殿下跟来肯定按捺不住到处跑,到时候哪儿有他们太子殿下的用武之地,所以直接不让二殿下来,这样他就能亲自到处跑。
  绝妙。
  他们家腿腿可真是个好哥哥啊。
  棒读。
  来都来了也不能闲着,既然腿腿自个儿撞上来说要了解幽州以及整个燕云地区的情况,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干活吧亲。
  看看辽国治下的官员有多离谱,他们大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省得到时候乱到自家头上还不知道为什麽乱。
  契丹人也是,都学大宋搞南北面官制了就不能多学学,卷宗格式一个衙门一个样,他们平时办公都不觉得难受吗?
  太子殿下跟着小夥伴转了几个衙门後也沉默了,只能说辽国官员都不讲究,放到大宋别说堆那麽多了,连当年的考核都过不去。
  希望辽国继续保持,最好他们的北面官系统也这麽潦草,大宋不介意帮他们收拾烂摊子。
  嗯,前提是地盘都是大宋的。
  虽然有点难,但是目标得有,他弟还成天想着他们能像唐时打突厥人那样把不愿意降服的契丹人赶到看不见的地方眼不见心不烦呢。
  现在只是让契丹人回他们老家,离最终目标还远得很。
  苏景殊探头,“所以殿下,您想过二殿下知道您悄悄来幽州後会是什麽反应吗?”
  太子殿下眉头一竖,“我是哥他是哥?”
  苏景殊:……
  很好,看来没想过。
  “难得来一趟幽州,不说烦心事儿。”太子殿下大手一挥略过那些说出来伤感情的话题,成功收复失地要说点开心的,比如回京後的论功行赏。
  王韶拓边两千里以军功进枢密院,同行的文臣武将全部升官加爵。
  对大宋而言收复燕云十六州比吐蕃臣服更有意义,大军班师回京受到的奖赏肯定不会比熙河诸军少。
  狄元帅在前面冲锋陷阵,他们子安在後方稳定民心,不说能和狄元帅一样封异姓王,怎麽着也得给个开国公吧?
  要是连个开国公都不给,皇帝未免太小气。
  苏景殊:???
  腿!慎言!
  虽然官家不在跟前,但是他们也不能乱说。
  身为一名优秀的预备役皇帝,您应该任人唯贤,不能和谁关系好就向着谁。
  大宋爵位十二等,开国公排第六,再上头就是几乎只封给宗室的王、郡王、国公之类的爵位,他这才哪儿到哪儿,官家敢封他都不敢受。
  真的,他要是敢和王子纯一样扛着刀往敌人堆里冲,论功行赏的时候官家不给他功劳他都不愿意。
  问题是他虽然在前线但是一直没在正面战场露过面,都是仗打完了他才出现,升官加爵都可以,但请别加的那麽明显,让他和王子纯一样进枢密院就可以了。
  能稳定後方也是本事,他这些天也不是白做工,团长带兵打仗政委也很忙的。
  所以他觉得他冲进枢密院完全没问题。
  都是实打实的功劳,怎麽查都不怕。
  旁边路过的狄元帅:……
  这有比太子殿下低调吗?
  爵位还有只拿食邑的虚衔,枢密院那是正儿八经的实权大臣,进枢密院可比封开国公难多了。
  不愧是他带出来的小崽子,就是有志气。
  所以官家会让那臭小子进枢密院吗?
  狄元帅想了想,想不出来。
  年轻人是敢想敢说,他们官家是敢想敢做。
  正常来说那小子进枢密院也是凭本事进,想当宰相需得有治理地方、出使他国、出镇带兵的履历,他们子安年纪虽小履历却齐全,别说是进枢密院,就是进政事堂当副相也使得。
  治理地方,他治理过的地方是朝廷推行新政的典范,时至今日都没有那个州县有当年登州做出来的政绩。
  出使他国,上次随使节团到幽州也是圆满完成任务,甚至还脱离大部队去了趟女真人的地盘,别人出使一家他出使两家。
  出镇带兵,一般两府宰相都是出镇边关,他们子安是跟着大军深入敌境,算起来比留在边关坐镇更危险,功劳自然也更大。
  最最最重要的是,平定西夏、降服吐蕃、重啓河西走廊、收复燕云十六州等诸多大事中都有他的影子。
  寻常人能有一件相关的功劳就足以青云直上史书留名,他是功劳十二卷卷卷有他名。
  履历如此丰富,他不升官谁升官?
  但是有一点不太好,他们子安年纪太小,很容易被朝中官员以年轻为由压下来。
  官场上莫名其妙的避讳多的很,有时候连父亲名中“晋”与“进”同音都能被说成犯忌讳不让考进士。
  臭小子这些年看似小心翼翼谁都不敢得罪,实际上得罪的人能挤满大半个朝堂,要是有人嫉恨他平步青云未必不能弄出个稀奇古怪的罪名安到他身上。
  不过他们官家也不按常理出牌,大概率、不、肯定不会让稀奇古怪的罪名坐实,甚至还可能把搞事儿的人给处理掉。
  具体怎麽个平步青云法儿还得回京才知道,以他正常的脑袋瓜根本猜不出他们官家的打算。
  不管了,反正怎麽升都轮不到他,让能升官的家夥自个儿头疼去。
  狄元帅已经位极人臣没有继续往上升的空间,再多功劳都只能是银钱上的赏赐,所以这次扫荡燕云十六州能让底下将领打就尽量让底下将领打,功劳只有那麽多,要尽可能让给有上升空间的兄弟。
  嗨呀,世上哪儿找比他还好的元帅?
  赵顼看到狄青风风火火离开摇摇头叹道,“幽州有狄元帅坐镇无人敢反,其他各州还是是不是有小规模闹事,稳定民心任重道远。”
  “纯属闲的。”苏秘书冷笑一声,在统计好的农田数量上重重划下一笔,“殿下放心,很快就让他们没空搞事。”
  打仗劳民伤财,百姓胆战心惊不敢出门,可想而知今年春耕的收成会差成什麽样。
  现在仗打完了能恢复正常了,种小麦之前正好能再种一轮玉米,壮劳力全都回家开荒种地去。
  西北都能种出来的作物燕云一带更没有问题,别问为什麽要种这麽奇怪的东西,问就是“邪恶”的朝廷强行摊派的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小可怜都得倒霉。
  咳咳,恢复正常,总之就是,春耕很重要,夏耕也很重要。
  大部分的闹事都是人闲着没事儿干所导致,只要给他们找到正经活儿,想闹事也没有闹事的时间。
  腿腿放心,问题不大。
  他隐约记得历史上的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遭到了燕云地区百姓的强烈反抗,前车之鉴後事之师,上辈子的历史也能拿来当错题本。
  既然已经知道燕云地区的百姓反抗大宋收复失地的原因,那就根据原因一点一点的破题。
  从京城到幽州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来都来了就努力将所有明面上的问题都解决掉,失地已经收复,不能让百姓还觉得他们是辽国人。
  还有就是,辽国为了笼络燕云地区的百姓在政策上非常放松,除了两属地的两属户需要同时向大宋与辽国纳税过的凄惨,其他大部分燕云百姓在政策上都比大宋境内的百姓轻松。
  如果直接按照治理大宋州县的法子治理燕云各州,燕云地区的百姓肯定不愿意,但是按照辽国治理燕云的法子继续治理肯定不行。
  别的不说,就朝廷允许百姓贩卖私盐这一条就绝对不能允许。
  赋税方面看在刚回到大宋的份儿上可以减轻,律法必须按照《刑统》来,可以因地制宜,但是还没到一国两制的程度。
  具体怎麽处理还得官家来决定,他能做的就是让官家知道他的想法然後让官家和两府相公们讨论。
  相公们虑无不周比他有经验的多,就算不能讨论出万全之策,在处理燕云地区的政务时也会注意避开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了,腿腿走之前记得帮他带封信,他写了两个版本的心得,一份走正经流程送到政事堂,另一份劳烦腿腿帮忙带给官家。
  如果有人问就说路上捡的,和身在幽州的苏子安一点关系都没有。
  太子殿下:……
  说实话,小夥伴每次这麽说的时候都能一下子猜出来那东西到底是谁手里出来的,真的有必要找借口掩盖吗?
  他觉得没必要,但是看小夥伴那麽认真,那就礼节性的遮掩一下吧。
  虽然没啥用。
  苏景殊不管有用没有,反正他很认真的遮掩了。
  狄元帅和麾下将士打完仗不会在燕云停留太久,他们要回京城听安排,稳定燕云各州不能全靠军队,主要还是看新上任的官员的本事。
  好在蒙古和女真各部还在锲而不舍的给辽国找麻烦,辽国朝廷短时间内没功夫也没实力卷土重来,他们只需要镇压境内的小规模叛乱。
  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政权一百多年,能被派来成为一州主官的都是久经地方理政经验丰富的老臣,早年间大宋境内那麽多贼寇闹事,哪个官员没镇压过叛乱?
  问题不大,问题不大,总之都是问题不大。
  一点一点慢慢解决,燕云百姓很快就会和他们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不管能不能做到,先把话放下,要是连自己都骗不过去还怎麽让燕云百姓改变心态?
  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让整个大宋都热闹的跟过年似的,大军班师回朝,从雄州到京城沿途都有百姓欢庆,各州官府也不拦着,官吏衙役都加入了庆祝的队伍,愣是这麽一路庆祝到了京城。
  京城的欢庆更夸张。
  官家高兴到了什麽程度呢?对他的好大儿一声不吭跑去幽州只是口头上说几句就翻篇了。
  不怪他崽按捺不住,是他他也忍不住,太祖太宗在位时无时无刻不在筹谋收复燕云,祖辈的愿望实现在他们这一代如何让他不激动?
  是他他也偷跑。
  皇宫之中,赵小二凑到他弟赵小四跟前,“弟,戏本子写的怎麽样了?”
  赵小四皱着眉头,写写画画怎麽写都不太满意,“二哥,太难了,要不让苏大人回来自己写吧。”
  他喜欢看话本子,也喜欢和二哥一起去瓦子里听戏,但是让他自己写怎麽写都感觉不对味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