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到北宋当权臣(穿越重生)——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08:41:35  作者:醉酒花间
  6楼:别光仁宗皇帝,真宗皇帝也逃不掉。
  7楼:那什麽,你们是不是把太宗皇帝给漏了?
  8楼:放心,这期从宋初建国开始讲,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一个都跑不掉。
  9楼:哦豁,宋初的皇帝造了多大孽啊,怎麽看你们的意思没一个好的?
  10楼:前面就不提了,太祖太宗虽然是毁誉参半,但是不管怎麽说功劳都在那儿摆着,咳咳,下面有请泰山封禅终结者真宗皇帝发言。
  11楼:泰山:呸!晦气!
  12楼:也不能这麽说,也许真宗皇帝打心底里认为他有封禅的资格呢。
  13楼:封禅什麽意思?登封报天,降禅除地。那是古代皇帝能举行的最高级别的大典,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久乱之後天下太平才能举行,他赵恒哪儿来的资格?靠他澶渊之盟花钱买来的太平?不会真的有人信那所谓的“帝自东封还,群臣献贺功德,举国若狂”吧?
  14楼:还真别说,澶渊之盟虽然既窝囊又丢人,但是真的让宋朝太平了好几十年。而且当时辽国一直在推行汉化,标榜他们契丹人才是华夏正统,为了和中原王朝争名正言顺甚至开始自称契丹本炎黄之後属华夏一脉,真宗皇帝用封禅来巩固皇权也说得过去。秦皇汉武封禅是告诉天地他们治下太平和乐民生安康,宋真宗那是借封禅来告诉天下人他们大宋是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用封禅来和辽国东拼西凑的正统说打擂台。
  15楼:有道理,宋真宗本人又不清楚後世怎麽评价他的封禅之举,估计他封禅完还觉得那是一次堪比秦皇汉武的封禅,意义深远足以流芳百世。是他!将封禅的意义拔高到新的高度!而且要不是辽国被大宋年年送银绢送的失了斗志,後面神宗皇帝也没法那麽轻松灭掉辽国。
  16楼:yue,得了吧,秦皇汉武得罪谁了要和宋真宗放到一起?就算澶渊之盟让大宋太平了好几十年,功劳也不是他赵恒的,要不是宰相寇准逼着他去前线,以辽国的攻势估计能打到黄河边儿。辽国拉胯那是辽国的问题,要是英宗神宗在位时辽国皇帝也锐意进取呢?大宋年年花钱培养敌人?
  17楼:“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就当时宋朝那德性,逃跑之後还能指望他们打回来?
  18楼:当时真要逃了的话,可能就没有後面的英宗神宗了。
  19楼:细思极恐!不是可能,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没有後面的英宗神宗!
  20楼:仁宗生不出孩子是因为汴京皇宫有毒,如果他爹真宗当时直接放弃汴京南逃,他那些早夭的孩子总能有几个活下来,看仁宗那几接几送的骚操作,但凡他的亲生儿子能有一个活下来,皇位都不会传到英宗手里。
  21楼:还好还好,幸好当时撑住了,不然大宋妥妥的“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话说仁宗的“仁”真的不是反话讽刺他的吗?
  22楼:立嗣是件严肃的事情,虽然礼法规定正式立嗣的嗣子在继承权上高于後出生的亲生儿子,但是亲爹大部分还是会向着亲儿子,过继後生出亲儿子时嗣子多半会被送还,话说宋朝後来用法律规定过继十年以上的嗣子即便送归本宗也有资格分财産是不是因为英宗本人吃过亏?
  24楼:应该是,既然人心靠不住,那就用律法来保障嗣子的权益。英宗当时主要是仁宗一直不肯立储,要是正规走过流程立他当太子,就算之後仁宗生了儿子也不妨碍他的继承权。
  25楼:你也说了一旦立储後面仁宗想让亲儿子继位就没那麽容易,那会儿仁宗又不知道他生不出儿子是皇宫有毒,也不知道他会死那麽早,肯定不乐意早早的就把储位给养子。
  26楼:其实过继养子後又有了亲生儿子然後把养子送很常见,但是正常人就算过继再送走也只会干一次,不像仁宗那样生了儿子就把人遣送本家,儿子没了又把人接回宫,英宗就算不当皇帝也是一辈子不愁吃穿的近枝宗亲哪儿受得了这麽折腾,能理解他继位之後拼着政局不稳也要尊生父为皇父。
  26楼:就是就是,童年生活对小孩儿的影响那麽大,英宗当皇帝後只是要尊生父为皇父而已,他没发疯当暴君已经很不错了。但凡仁宗当年对他有一点儿父子之情,英宗继位後也不至于那麽不给他面子。别说英宗君臣力挽狂澜止住了大宋的下坡路,就算他是个平平无奇的皇帝我也能把错处都归到仁宗头上。
  27楼:得了吧,也就是英宗的实绩站得住脚,真换个平平无奇的皇帝你们骂的比谁都狠。
  28楼:嘿嘿,没办法,谁让咱种花家全员慕强嘞。
  29楼:英宗也是不容易,据说他继位的时候大宋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光辽国西夏年年犯边,连南边的番邦小国都敢摸老虎须,能在那种情况下变法成功不光要有实力还得有运气,简直就是在亡国的边缘大鹏展翅。
  30楼:不变也不行啊,变法是在亡国的边缘大鹏展翅,不变是随时都有亡国的风险,我们现在隔着一千多年看宋朝觉得治平变法那十几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变法成功就迎来了飞速发展的盛世,当时的人可不那麽觉得,你们看当时的史料,英宗和主张变法的几个大臣都被骂成什麽样了。
  31楼:得亏那个时代的私家史学发达,很多正史不记载的事情都在别的地方留了下来,不然真有种英宗朝的变法顺风顺水的感觉。
  32楼:得了吧,看英宗在位时开发了那麽多偏远山沟沟就知道朝堂肯定不安稳,正史上那麽多被贬到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官儿,总不能都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才被贬的吧。
  33楼:好问题,不过以英宗登基时的情况还真不是没这个可能。
  34楼:宋初不抑兼并,当官的可着劲儿买地,宗亲权贵更是毫不遮掩的直接划地盘,不客气的说,一块陨石砸到正在开朝会的紫宸殿里,砸到的所有人家里都有一书房的地契。
  35楼:也不能这麽说,宋朝奉行高薪养廉,官员的待遇特别特别特别好,还是有一部分清正廉洁只靠俸禄过日子的官员的。
  36楼:就是就是,看包拯王安石还有咱大名鼎鼎的苏家三兄弟,多清廉。
  37楼:拜托,前面俩就算了,後面那仨皇帝已经给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他们还需要自个儿搞钱?
  38楼:人家能让皇帝亲自安排是他们有本事,别人想要这待遇还没有呢。英宗朝还好,看看神宗朝咱们小小苏的待遇,那才叫一个前无古人後无来者。
  39楼:啧啧啧,你推到底是朝堂万人迷还是朝堂万人嫌吵出来了吗?
  40楼:你推!
  41楼:你推!
  42楼:你推!
  43楼:你推!
  44楼:吵什麽吵?这时候就别谦让了,那是大家的推!
  45楼:楼主在吗?楼主不在我就来断个案,那是楼主的推。
  46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101楼:别哈了,再哈帖子要无了。
  102楼:平时在外面吵架没见你们收敛一点儿,都是自己人闹腾什麽,有本事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别一句不好的都听不得。
  103楼:我推那麽优秀凭什麽要挨骂?就不就不就不!
  104楼:我推那麽优秀凭什麽要挨骂?就不就不就不!
  105楼:我推那麽优秀凭什麽要挨骂?就不就不就不!
  ……
  145楼:我说……你们是不是有什麽大病?
  146楼:习惯就好习惯就好,这就叫粉随正主。
  147楼:可不是吗,从正主到粉丝凑不出一个正常人、啊不、正经人,指望他们正经不如指望天上下黄金。
  148楼:黄金呜呜呜呜呜呜,金价呜呜呜呜呜呜,147哥你为什麽要提我的伤心事呜呜呜呜呜。
  149楼:黄金呜呜呜呜呜呜,金价呜呜呜呜呜呜,147哥你为什麽要提我的伤心事呜呜呜呜呜。
  150楼:黄金呜呜呜呜呜呜,金价呜呜呜呜呜呜,147哥你为什麽要提我的伤心事呜呜呜呜呜。
  151楼:……
  152楼:麻蛋,一群智障。
  153楼:我是楼主,我回来了,请问楼为什麽歪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要讨论的不应该是熙宁盛世前面的治平变法吗?
  154楼:讨论了呀,可是你推一出场就歪啦[呲牙]。
  155楼:讨论了呀,可是你推一出场就歪啦[呲牙]。
  156楼:停!是你推!
  157楼:果然一群智障。
  158楼:就喜欢咱这开得起玩笑的气氛,极致的松弛背後是优秀的正主带来的底气,不用别人阴阳怪气的冒犯,正主自己就是最懂得冒犯的那个人。
  159楼:唉,就没见过哪个喜欢拿自己当主角写话本子的,就他不合群。
  160楼:哪儿不合群了,他又不光写他自己,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哪个名臣逃过去了?而且他写之前又不是没和人家打招呼,还有上赶着想当主角的呢。
  161楼:此时,一只比猫还厉害的锦毛鼠骄傲路过。
  162楼:皇家御用笔杆子,用过都说好。
  163楼:有文化就是好,走遍天下都不怕,用来搞宣传安定民心简直绝了,也就是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不然以小小苏的本事他能提前五年、不、十年让辽国百姓满心都是大宋。
  164楼:身在辽国心在宋,怎麽不能说是大宋的子民呢,都是一家人。
  165楼:真宗仁宗朝被周边番邦折腾的焦头烂额,估计根本不敢想後面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能争着抢着学汉话成为大宋子民。别说当时,现在看史书上都有种史官在瞎写的感觉。
  166楼:经济战是个好手段,朝廷在西北种棉河北种粮,周边缺什麽大宋就限制什麽,时间长了别说百姓受不了,那些部族首领也受不了。跟着大宋有肉吃,反正已经臣服,是自由自在的挨饿还是听人话有饭吃很好选,就算真有那些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温水煮青蛙也能把他们煮熟。
  167楼:所以问题来了,有人知道为什麽玉米、土豆、花生、棉花、红薯等一页写不完的作物忽然出现在大宋爆炸式出现吗?
  168楼:海上贸易呗。大宋开国时陆上和外国交流的通道被党项人堵住了只能发展海运,那会儿海上贸易之发达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这是什麽?好东西,带走。这是什麽?好东西,带走。这是什麽?好东西,带走。无限循环,然後好东西就都到大宋了。
  169楼:不可能。根据最新考证,大宋的那些高産物种和原産地的物种完全不一样,原産地亩産十斤大宋亩産一千斤的那种区别,没道理那些物种在原産地种不出东西到大宋却是高産种子。
  170楼:不是海上贸易还能从哪儿来?你说你说你说!
  171楼:我只能说肯定不是海上贸易带回来了,具体怎麽来的有待考证。
  172楼:考证不出来那就是海上贸易带回来的,好,这题过。
  173楼:……
  174楼:就不能是你推得神农传承化腐朽为神奇让大宋在危难之际获得高産的棉种粮种各种种子吗?话本子是这麽写的,鉴于当时很多文人都喜欢把自身经历加工一下写成话本,我选择相信你推亲手写的话本子。
  175楼:太好了,是神农转世小小苏,大宋有救了。
  176楼:额,这栋楼貌似还有一点点正经,要不楼上两位拿着你推的自传去隔壁乐子楼笑?
  177楼:正经?你确定?看看上面几十楼的“哈哈哈哈哈哈”再来说话。
  178楼:咳咳,你们不觉得神农转世的说法很有道理吗?当时的人不知道海外的粮种是什麽样所以能轻易骗过去,小小苏先悄悄留下一点点种子,感觉能骗过去後就越来越大胆,最後大胆到直接在自传里实话实说。嗯,很有道理。
  179楼:这麽说的话,小小苏单人单骑打蒙古也是真的了?
  180楼:这麽说的话,大宋军器监的火炮炸药都是小小苏捣鼓出来的也是真的了?
  190楼:这麽说的话,西北贺兰山马场的极品战马都是小小苏变出来的也是真的了?
  191楼:你推写话本子写腻了改写玄幻小说换换口味而已,真能当真啊?
  192楼:不当真也行,来解释一下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为什麽忽然爆炸式出现在大宋。
  193楼:历史未解之谜你让我解?得嘞,我选择相信你推的玄幻小说。
  194楼:所以他一个权臣哪儿来那麽多时间写东西?纯爱好写那麽多年也爱不下去了吧?
  195楼:能写下去啊,你看他哥的作品集,再看看同时代其他文人的作品集,各个都是厚厚一摞,只不过他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在题材上不太一样而已。
  196楼:还别说,看他们吵架还怪有意思的,尤其是治平变法刚开始那几年,骂的那叫一个花里胡哨,我现在有需要阴阳怪气的地方都还是翻前人收录的《治平变法吵架合集》,除了你推含量过低之外没毛病。
  197楼:他倒是想被收录进去,他也得会写啊[恶魔低语]。
  198楼:好歹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看他後来几十年操纵舆论的本事,诗词这种基本功肯定不在话下,人家不写不代表不会写,家里已经有个文学上非常出彩的哥,他写他喜欢的东西还省得别人拿他和大苏比。
  199楼:都名臣了比什麽文学,比政治影响力不行吗?
  200楼:大宋背诵默写天团is watching you。
  201楼:NONONO!!!退退退!!!
  202楼:我不明白,不是说仕途不顺才有写诗词文章的灵感吗?不是说出将入相忙起来就没空写东西吗?怎麽他们大宋的文人和其他朝代不一样,都忙成那样了还能写那麽多需要全篇背诵的东西?
  203楼: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要不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呢。
 
 
第302章 
  *
  旁白:
  这是一个乡野殷实、文化灿烂的繁华盛世。
  这是一个国力强盛、国威远播的强大王朝。
  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万里河山铺锦绣,千秋岁月颂无穷。
  欢迎来到假装我们很正经的历史大讲堂,这一期我们将继续了解宋朝的熙宁之治——那个波澜壮阔的盛世。
  *
  “观衆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的主讲人醉花花,这期我们继续来讲宋英宗和宋神宗,讲那个奇才辈出的时代和那群扑朔迷离的人。”
  “上期讲到英宗继位时的情况和治平变法,这期就来着重讲熙宁盛世。”
  “宋英宗在位时力排衆议推行变法,可以说是将大宋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