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到北宋当权臣(穿越重生)——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08:41:35  作者:醉酒花间
  177楼:惨!狄元帅!惨!
  178楼:你们说的是那个、算了、仁宗朝的狄元帅确实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79楼:仁宗朝的狄元帅已经那麽惨了,你们怎麽还能笑的那麽开心[谴责]。
  180楼:仁宗朝的狄元帅惨和英宗神宗朝的狄元帅有什麽关系?咱元帅可是青史留名的杰出人物,年轻时候的磨难根本不是事儿。
  181楼:征贺兰、收幽燕、闯漠北,哪个单拎出来都是能让史官写好几页的赫赫战功,年轻时候的那点磨难的确不是事儿。
  182楼:才怪,文人才没那麽多笔墨写武将的辉煌,秦始皇一统天下也就得了“六王毕四海一”几句,文人更喜欢写武将打了多少败仗。
  183楼:顺便碎碎念一句,苏相的人脉到底有多广?怎麽治平年之後随便查哪个文臣武将的史料都能有他出现?
  184楼:因为你推万人迷[骄傲挺胸]。
  185楼:因为你推万人迷[骄傲挺胸]。
  186楼:因为你推万人迷[骄傲挺胸]。
  ……
  251楼:真的,之前有人做小小苏的人际关系图,比被猫玩过的毛线团都乱。
  252楼:老苏和大苏小苏的也不逞多让,或者说,宋朝文人的人际交往都这麽乱。
  253楼:不一样,其他文人的人际交往仅限朝堂,包括老苏大苏小苏,他们仨的人脉也基本都在朝堂。小小苏的人脉上到朝堂下到市井,中间还夹着个神秘的江湖,就差没把天上的神仙给拽下来了。
  254楼:有有有,神仙也没躲过去,你看同时期文人记载的那些文曲星君武曲星君各种星君转世,哪个和他没关系?
  255楼:正经着呢,别拿玄幻故事出来凑数。
  256楼:玄幻故事怎麽了?只要作者明确,玄幻故事也是史料。
  257楼:唉,都是你推造的孽。
  258楼:能带歪一个朝代的文风,除了他也没谁了。
  259楼:带歪了,又没全带歪。大佬们写诗词策论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正常,就那麽几个学他用化名写话本子,主要还是个人的问题,不算带歪宋朝文风。
  260楼:我就想知道小小苏和当时的隐世宗门有关系吗?宋朝的史料和其他朝代相比已经很齐全了,但是学界研究到现在都说缺了点关键的东西,一条线索研究着研究着戛然而止,那滋味儿别提多难受了。
  261楼:也不知道同时代的大佬们压根没写还是写了但是资料缺失,那些江湖秘闻不止一次提到隐世宗门,按理说正史应该有记载,不知道为什麽这块儿缺失那麽多。
  262楼:有没有可能,所谓的江湖秘闻都是後人杜撰的。世上没什麽江湖高手,也没什麽人能凭借肉体凡胎上天下海,都是那些崇拜六扇门的中二病编出来的。
  263楼:有可能,且可能性不小,不然不可能就那块儿的史料缺的多,合理推测应该是压根就没有那方面的东西。
  264楼:如果压根就没有那方面的东西,为什麽学界大佬也都说史料有缺失?总不能是宋朝人故意藏起来一部分逗咱们玩吧?
  265楼:嘶,也不是不可能。
  266楼:嘶,是啊,宋朝史馆的史馆都很正经,但是宋朝官修史书和私家史料都留存衆多,官方偶尔会春秋笔法,私家时不时也会爆些大料,两边互相参考才能考证出真实情况。官修史书以简略着称,要是私家史料再故意把後世的人往沟里带,研究起来肯定费劲。
  267楼:谁这麽缺德啊?![骂骂咧咧]
  268楼:……
  269楼:……
  ……
  300楼:助力翻页
  301楼:翻页成功。
  302楼:别啊家人们,你们沉默的令人心慌。
  303楼:擡头看看标题,嗯,是他们能干出来的事情。
  304楼:……
  305楼:不是!他们图什麽啊?!好不容易让大宋由衰转盛,不多留笔墨写他们的文治武功也就算了天天就知道写话本,谁家正经人把自传都写的神神叨叨啊?
  306楼:正常来说,实干名臣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连写诗作赋都得趁放假得闲才有心情,像英宗神宗两朝名臣其实政治声望应该比文名更盛,但是看他们在语文课本和各大学科的基础课中出现的频率,嗯,这两朝的名臣都不怎麽合乎常理。
  307楼:有什麽不合理的?不过是他们一天二十四个时辰我们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而已,本气血超足一天只需要睡四个小时的工作狂一点儿都不羡慕[咬手绢儿]。
  308楼:开疆拓土治理天下已经那麽忙了,他们竟然还有空捣鼓这些有的没的,苍天啊,您那时候是不是忘了睁眼了?
  309楼:你们是不是忘了,神宗登基後不是所有人都忙,还有个退居二线的英宗皇帝。
  310楼:有些不靠谱的野史说,英宗皇帝对大苏的文章爱不释手,还非常喜欢用小小苏的话本子来解闷。
  311楼:喜好跨度还挺大。
  312楼:还有些不靠谱的野史说,魏王赵頵端重明粹年幼好学,成年後博通群书,虽居紫禁之严却颇得西岭之趣。
  313楼:苍天啊,您是真的忘了睁眼啊。
  314楼:细思极恐,我们该不会是发现了真相吧?
  315楼:怎麽可能,科班出身的正经学者研究一辈子都研究不出来的东西让咱们几句话猜出来了,各大高校都欠咱们一人一个荣誉教授。
  316楼:宋朝离现在已经那麽多年,除非造出时光机不然谁都不敢说自己推测的完全正确,真相如何不重要,知道宋朝在熙宁年间进入全盛时期就够了。
  317楼: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古代王朝文治武功登峰造极还得看赵宋。
  318楼:强汉盛唐,还有咱大宋又富又刚,舒坦。
 
 
第303章 
  *
  旁白:
  宋朝,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在经济文化方面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那时人才辈出,群星荟萃。
  有婉约与豪放并存的宋词,有题材不拘一格的戏曲话本,有风格各异的散文书画,有对儒学经典的深入阐释研究,还有衆多不拘一格的怪才大家。
  欢迎来到假装我们很正经的历史大讲堂,这一期我们将深入了解的是的在宋朝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眉山四苏。
  *
  “观衆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的主讲人醉花花,这期我们要讲的是文坛上赫赫有名的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政坛上赫赫赫赫赫赫有名的苏景殊。”
  “史上父子兄弟皆出色的家族很多,但是像苏家这麽出彩的仅此一例。”
  “诗词文章可供当世後世欣赏,政治才华可以造福整个时代,鱼与熊掌难兼得,但是只要人才足够多,二者得一也能打造盛世。”
  “锦绣人才,风云奇士,宋朝的确是个传奇的朝代。”
  “嘉佑元年的腊月,汴京城张灯结彩迎新年,就在这时,一户人家搬到了素有不夜城之称的繁华都城。”
  “腊月进京的是苏家女眷和年龄尚小的小小苏,在此之前,老苏大苏小苏已经先一步离开眉州前往汴京。”
  “当时在位的是仁宗赵祯,朝堂似乎已经从庆历新政失败带来的阴影中走出来,欧阳修重整旗鼓改革贡举,谁都不知道那一届的春闱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惊喜。”
  *
  【标题】口花花你什麽意思?我们小小苏就不配在文坛上留下名字吗?
  主楼:他是文人,他写的东西流传至今,怎麽不能说是文坛留名?笑笑笑笑什麽笑,我又没笑看我干什麽?!
  1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楼:还鱼与熊掌难兼得,明明只是老苏家有短板,看看前头的范仲淹,再看看同时期的王安石,哪个不是二者兼备的全才?
  4楼:再说一遍,我们小小苏也是文采斐然的读书人!强调!文采斐然!
  5楼:就是就是,虽然有点歪,但是的的确确是文采斐然!宝不怕,麻麻为你正名!
  6楼:你们也没放过他哈哈哈哈哈哈哈。
  7楼:不就是写诗作赋方面有点短板嘛,咱小小苏的政治才华足以补上这个短板。
  8楼:说了多少遍了那不是短板,能考上状元的人会在写诗作赋方面有短板?还不准人家不爱写吗?
  9楼:敲黑板,自从嘉佑二年欧阳修改革贡举,诗词写的不好已经不算大缺点,苏轼春闱第一场诗赋还不合格呢,也不妨碍他考中进士。
  10楼:诗词歌赋是完全不一样的类型,看曾巩,人家完全不会写诗词照样才名远扬。
  11楼:大苏:吵架归吵架,不要动不动就翻黑历史。
  12楼:黑历史也是他自己作出来的,春闱考试那麽严肃的场合他都敢胡来,还“大丈夫顶天立地岂可屈折于作赋”,可把他能耐死了。
  13楼: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大苏的才华,他不是不会,他就是不想写。
  14楼:由此可见,大苏可以,小小苏也可以。
  15楼:小小苏还真不可以,他春闱主要是靠策论,殿试又钻空子仿大苏的风格,再加上英宗刚继位想培养新人,各种原因加持下才让他成为最年轻的大三元,换个时间考的话状元大概率不会是他。
  16楼: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能模仿一次就能模仿第二次,就算换个时间考他未必当不上状元。
  17楼:小小苏殿试的时候有人污蔑说殿试的题是大苏提前押题写好让他背的,结果他当场模仿晏殊的风格又答了一遍。能模仿一个是钻空子,能模仿无数个那不叫钻空子叫能力。
  18楼:这倒是,晏殊和苏轼完全不是一个风格,殿试现场能那麽翻盘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
  19楼:诶嘿,咱苏相瞧着不正经,但是该有的本事那是一点都不虚。
  20楼:家里已经有人能在词赋上大出风头,他再挤进去也没什麽意思,不如发展爱好开辟新赛道。
  21楼:宋朝的词赋大家可不止苏家人,翻翻文学史看看那厚厚厚厚厚厚的书,以他对写作的热爱程度再挤进去的话学生就真的没法活了。
  22楼:说的跟他不写词赋就让学生好过了一样,戏剧史小说史哪个绕得过他?
  23楼:戏剧史小说史先让让,宋史方向的学生有话说。
  24楼:宋史呜呜呜呜呜,政治史方向的想哭的心都有了。
  25楼:个人感觉经济史也没好哪儿去,苏相看似在政治领域深耕,然而政治经济不分家,宋代本就经济活跃,他主张推行的那些政策又把宋代经济推上新的高峰,有时候都怀疑他的脑袋瓜是不是和一般人不一样,怎麽那麽多奇奇怪怪的点子?
  26楼:别不拿那些点子当回事儿,苏相刚开始混朝堂那些年宋朝看着花团锦簇,实际上也乱的可以,能安稳过日子的是少数,大部分都还挣紮在温饱线上。
  27楼:也不怕丢人,本人今年博二,至今还在宋代主客户的坑里没出来,感觉这一个课题足够我从入学到入土。
  28楼:[震惊]我就说论坛里卧虎藏龙!
  29楼:[震惊]我就说论坛里卧虎藏龙!
  30楼:[震惊]我就说论坛里卧虎藏龙!
  31楼:27哥!学界最近有啥最新成果没?有的话您先透露透露给姐妹们高兴高兴~
  32楼:27哥!学界最近有啥最新成果没?有的话您先透露透露给姐妹们高兴高兴~
  33楼:27哥!学界最近有啥最新成果没?有的话您先透露透露给姐妹们高兴高兴~
  ……
  55楼:我们组没啥消息,不过我室友是考古学的,她说最近在山沟沟里挖了个宋代墓葬,看陪葬品应该是个大官,目前还不确定墓主是谁,反正我导已经连夜飞过去了,现在大佬们都在那边盯着,就等陪葬品整理出来开始抢课题。
  56楼:哪个山沟沟[竖起耳朵]?
  57楼:眉山吗?是眉山吗?苏家人的墓葬?
  58楼:不可能,苏家父子几个除了老苏的墓葬在眉山其他分散在全国各地,小小苏是没成亲,大苏小苏是直接官儿做到哪儿就在哪儿安家,眉山没啥挖头。
  59楼:这话说的,老苏的墓葬在眉山,怎麽叫没啥挖头?
  60楼:虽然老苏没考中进士,虽然老苏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建树,虽然老苏……但是他也是凭真本事扬名天下的大才子,他的墓葬怎麽就没挖头了?
  61楼:不是,楼上,你还真想挖啊?
  62楼:咳咳,口误口误,我是说老苏也很有研究的价值。
  63楼:可别再挖出来他的手稿了,我承认老苏的文采好,但是他写的那些也是真的难懂啊。
  64楼:也不知道他是怎麽教的,大苏小苏写的东西都各有风格,就小小苏学他学了十成十,一个赛一个的难学。
  65楼:有没有可能,小小苏不光在殿试上模仿别人,秋闱春闱也都是模仿别人,只是模仿的人从他哥换成了他爹,他真正的文风是那些话本子。
  66楼:而且本来就没那麽多人能有自己的风格,写诗作赋本来就是从模仿开始学,学深学精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小小苏是老苏一手教出来的,文风什麽的从小模仿到大,别人看了也只会说他爹教的好不会怀疑太多,妙啊!
  67楼:不愧是苏相,就是与衆不同。
  68楼:英宗神宗: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69楼:英宗神宗:感谢上天馈赠。
  70楼:小小苏自个儿的确没多少诗词流传下来,但是他会催亲朋好友写,四舍五入也算为各家的作品集做贡献了。
  71楼:是的,离得近就每月一封信,离得远就半年一封信,不管能不能见面反正要常联系,後来大苏都跑到琼州了还月月给他写信汇报近况。
  71楼:琼州算什麽,老王家的王雱还跑去高昌国当了三年的大宋驻高昌国使臣,待在高昌国国都都挡不住他月月拜托商队往汴京送信送特産。
  72楼:知道知道,就是大苏和小王争差事的那回,大苏没抢过小王气的夜作诗篇三百首,篇篇都在diss小王,还督促俩弟弟赶紧当宰相好让他能走後门去出使他国。
  73楼:咱苏相还是个醋罐子,大苏给小苏写信就得给他写信,小苏给大苏写信也得给他写信,少一封都不行,让他发现哪个月来自各个的信少了立刻就开始卖惨装委屈。啧啧啧,比小孩儿都能闹。
  74楼:感觉小小苏後来不再满天下的跑而是回京老老实实当京官大苏居功甚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