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铁三角大家已经很熟悉就不介绍了,登州三剑客大家同样很熟悉但是还得再介绍一下。】
【苏景殊,小团队的脑力天花板,遇到事情负责出主意;白玉堂,小团队的武力天花板,遇到事情负责物理镇压;沈仲元,小团队的江湖百晓生,後来发展成江湖朝堂双线包打听,有什麽要打听的找他准没错。】
【有的人初入官场里外不是人,有的人到地方历练里外都是自己人,很明显,苏相属于後者。】
【当时包大人到登州要查的是宗王谋反的案子,虽然不知道那一任的登州知州到底是怎麽想的,但是他上来就把苏相拉进他的贪官同盟里不得不说是帮了大忙。】
【根据小道消息,那位登州知州是庞籍庞太师的外甥,庞太师的儿子庞昱是老来子自小娇生惯养,京城人称庞衙内。庞衙内是苏相的好朋友,那位登州知州估计是觉得他们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所以直接当苏相是贪官。嗯,也不知道他心里的庞太师是什麽形象。】
【总之就是,苏通判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知州给烧没了。】
所有人:……
虽然没听明白这把火是怎麽烧的,但是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仙人的意思是,庞醇之的外甥参与宗王谋反?”
“他还把小儿子养成了纨绔?”
“不能吧?”
还有那位苏姓宰相,刚到任地就被贪官觉得是同夥真的没有别的原因吗?
这位苏相……他正经吗?
状元郎出身的进士刚到地方就被当成贪官令鬼震惊,有“天子御史”之称的庞籍养了出了个纨绔儿子令鬼震惊,大宋有宗室王爷造反更令鬼震惊。
大宋都那样了还有宗室闹事?疯了吧?
熟悉民间情况的老臣们都觉得造反的宗室王亲多少有点大病,不熟悉宋朝民间情况的历代皇帝却没那麽多想法。
皇家嘛,是个男的都想当皇帝,哪个皇帝在位时没处理过几个想造反的亲戚?
【旧的知州被一把火送去刑场,新知州许遵很快上任,这位新来的许知州是从大理寺外放到登州,在律法上造诣颇深。】
【然後,登州就发生了拉开变法帷幕的阿云案。】
【登州阿云案讲的是一个叫阿云的女子在母亡服丧期间被叔叔许配给一个姓韦的老光棍,她不愿嫁人选择杀人却因年幼力弱未能杀死,之後到县衙後如实供认罪行,许遵判她流放,而京城刑部大理寺却执意判她死刑。】
【律法是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完善的,谋杀已伤到底该怎麽判?阿云的情况到底能不能从律法上从轻处罚?】
【朝中因此吵的不可开交,英宗和王安石本来就想变法图强,单纯的案件争执逐渐演变成刑律之争、慎刑派和重刑派之争乃至变法派和守旧派之争。】
【阿云的案子赶在变法之前,变法肯定要得罪人,有利益冲突也有对失败的恐惧,对那些守旧派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打压变法,案件的本身如何不重要,只要是王安石支持的他们就反对,于是英宗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整日和那些掉进钱眼里的蠹虫打交道治不好国,他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说什麽就是什麽。】
范仲淹听到这里只有叹气,“官家左右摇摆,变法如何能成?”
天下终究还是皇帝的天下,只要皇帝态度坚定,路上遇到的难题能少上九成。
可惜……
滕宗谅耸耸肩,“仙家说了,庆历年间的新政虽然失败,但是为治平年间的变法攒了教训,能给後辈当教训也是有功。”
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失败,多看看後面的成功,虽然後面的成功和他们关系不大,但是仙家都说了他们的失败给後头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所以後面的成功依旧和他们有关系。
别管其他人怎麽说,他们只要认定大宋的繁华昌盛他们功不可没就行。
对,就是这样,没毛病。
其他人:……
如此自欺欺人,岂是君子所为?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挺有道理。
【在万衆瞩目之中,治平年间的变法在争吵中开始,所有政策都先在京东、河北、淮南三路试行,苏相所在的登州正好归京东路管辖。】
【实干派难得,有能力的实干派更难得,虽然变法初期苏家人的立场能跳踢踏舞,但是苏相一直都是坚定的“管他能不能行试试再说”派,再坏也不能比现在更坏,试试还有好转的可能,干了不亏。】
【正如前面所说,苏相更擅长和民间百姓打交道,青苗法在试行的三路引起轩然大波,登州试点的成效甚至远超王安石自己在地方的成果。】
【政策制定的再完美也都是想当然,究竟可不可行要看在地方的成效,只老王一个人觉得行不行,连着多个地方都可行才是真的行。登州试点的成功给京城的皇帝和老王带来更多的信心,多个地方都因新政策变得更好,那些说新法不好的要麽是特殊情况要麽是当官的自己不行。】
【变法开始前几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露出马脚导致被朝廷查出贪官本相的官员数不胜数,都知道变法是烧钱的活儿,治平年间的变法因为抄贪官的家愣是没缺过钱。】
【根据不靠谱的小道消息,抄贪官的家来补国库的缺这个主意是苏相回京後提出来的,不管是不是真的,这个法子都完美的解决了国库缺钱的问题。】
【苏相的万人嫌之路由此开始,中间打仗那几年好点,後期回京继续万人嫌。】
【不错不错,皇帝开心,清廉的好官开心,百姓开心,只有贪官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皇帝们:羡慕.jpg
能臣不嫌多,虽然他们生前有很多能干的左膀右臂,但是看到别人家的能臣还是会眼馋。
“抄贪官的家来充实国库,皇帝得罪的人不少吧?”
“被迫让出利益的权贵高官不会不反抗,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那些家夥可比兔子难缠的多。”
“似乎找到了他英年早逝的原因。”
“我刚去查了下,宋朝优待士大夫,只有少数太过分的才会砍头,大部分都是流放到穷乡僻壤,人活着就还有希望,抄家流放并不算逼太急。”
“……”
“别说了,越说越他娘的眼馋。”
【苏相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哪儿需要往哪儿飞,京城有英宗和一班子理政经验比他丰富许多的朝臣坐镇,他就能毫无顾忌的在地方历练。】
【也有说他回京後因为某个政策和老王吵的吵的不可开交于是被老王一脚踢出了京城,不过可信度比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还低,暂且忽略。】
【接下来有近十年的时间苏相都在军中打转,大宋攻灭西夏收复幽云乃至降服吐蕃都和他有脱不开的关系。】
【虽然他当时官小,但是他脑子活络,还有愿意听他出注意的上官。在苏相的努力之下,周边的游牧民族久违的感受到来自中原人的威压,大宋的军队也久违的开始打“朝中有人撑腰”的仗。】
【苏相早年参与军事活动几乎都跟在狄王爷身边,当年朝廷清剿无忧洞的时候正巧狄王爷在京,是他亲自带领禁军配合开封府彻底铲除了无忧洞的隐患。根据不靠谱的小道消息,狄王爷那时候就看中了苏相。自己挑的文官就是好,後来他俩配合打西夏打幽云打辽国乃至平定蒙古草原都完美的说明了什麽叫“文武搭配干活不累”。】
【武将在前冲锋陷阵,文臣在後方操持粮草稳定民心,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搭配。】
【可惜古往今来那麽多年,能让武将没有後顾之忧冲锋陷阵的情况寥寥无几。】
此话一出,带过兵的皇帝都深有同感,谁不想打没有後顾之忧的仗?
角落里,曹操抹了把眼泪,“文若啊……”
第307章
*
可以交付後背之人可遇不可求,有的看着别人回味自个儿昔日的辉煌,没有的就只能默默眼馋,本来有後来又没有的……
在场的观衆都知道光幕里的仙人说话很缺德,看热闹的时候不知道什麽时候就会波及自身。
还是那句话:所有人都在看乐子,所有人都是乐子,是哭是笑全看仙人心情。
没办法,人生一世谁还没碰到过几件糟心事,只要他们不放在心上,别人笑的再大声都影响不了他们。
哼,跟谁没被笑话过一样。
衆人看着光幕上风云变幻,小小少年从初入官场到游刃有余好像只过了一瞬间,然後就是从折腾大宋到折腾周边各国。
所有人:……
赵宋真真是得了个鬼才。
【苏相初到西北只是个机宜文字,别看这差事品级不高,掌握的机密却不少,正好狄青当时是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俩人凑一块儿可以说整个西北横着走。】
【咳咳咳,玩笑话,反正就是英宗对西夏不满已久,又正好赶上西夏幼主继位太後辅政还对大宋虎视眈眈,今时不同往日,英宗朝可不会像仁宗朝那样被区区党项打的落花流水。】
【苏相的统战工作很多,主要就是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包括敌人。得民心者得天下,西夏朝廷并不得民心,常年都有党项部族首领到大宋的堡寨投降。】
【优待俘虏极其瓦解敌人的意志,只要投降有好处,西夏军队便会有投降的倾向,打了败仗回国是死当俘虏却能被优待也让西夏军队见着大宋的军队下意识的不出全力。】
【早在苏相前往京兆府之前,王韶便在《平戎策》中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并被英宗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和西夏硬刚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按照他们最初的计划,大宋会先收复河湟招抚吐蕃孤立西夏,然後联合河湟的吐蕃各族一起灭夏,万万没想到西夏小皇帝要和太後夺权,于是灭夏反而赶在了前头。】
【大家对王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起他大宋版霍去病一命肯定都有印象。西夏覆灭之後,王韶率军奔袭两千里,短短五十日收复熙、河、洮、岷、宕、叠五州,让青唐邈川再次成为大宋版图的一部分。】
【顺便一提,苏机宜和王机宜在经略西北的同时顺便重新经营陆上丝绸之路,正是因为他们合力重啓陆上丝绸之路,灭夏之後朝廷才能迅速接收西北的生意。】
【这时候重新掌握丝绸之路看似只有经济上的用处,等後期大宋绕开辽国从西北联合蒙古时才能发现那是准备已久。辽国对蒙古人严防死守,怎麽也没想到蒙古人能到回鹘人的地盘上和汉人做交易。】
【都是人才。】
刘彻笑眯眯,“大宋版霍去病,听着是个厉害人物。”
旁边几个人瞅了他一眼,好悬没把“你家正版霍去病英年早逝”说出口。
今天主要是看老赵家的笑话不是打架,虽说他们基本上都武德充沛,但是汉武帝他带挂,能不招惹最好还是不要招惹。
李世民看着光幕中逐渐扩大的大宋版图有些手痒,“好後生啊,都是好後生啊。”
版图越大越难治理,离京城太远的地方大部分还是地方部族自治,朝廷顶多派点兵马或者几个官员过去坐镇,并不能像治理中原那样治理偏远地方。
能不能治理先放在一边,先把地盘拿到手再说。
车到山前必有路,只听说过打不下来的地盘没听说过打下来之後管不住的地盘。
瞧瞧赵宋的地图,再打一会儿就赶上他们大唐了。
【打仗消耗国力,以大宋的风格打完一仗接下来肯定要休养生息,但是英宗朝是大宋除开国那些年外和其他政权交战最多的时候,灭西夏收河湟的同时还在西南把不老实的交趾安南打的爬都爬不起来。】
【多线开战不可取,但是在绝对的实力之下,四面八方同时开战也不妨碍大宋大胜仗。嗯,人家打仗的同时还能军队改革把开国时将兵法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弊端彻底改掉。】
【都说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契机是辽帝扔骰子决定南下攻宋,但是看开战後北边蒙古东北女真以及西北党项人那比大宋将领还积极的打法,合理怀疑英宗做法让辽帝的骰子听他的命令行事。】
【玩笑玩笑。总之就是,即便辽帝的骰子不听话,以英宗朝君臣当时的势头也能让辽帝主动开这个头。】
【华夏是礼仪之邦,从不打没理的仗,实在要打的话就让对方先出手,没毛病。】
观衆席中,中原王朝的君臣齐齐点头。
是的是的,就是这样,没毛病。
不错不错,这小赵瞧着比他前头几位有出息多了。
“有野心还不拘小节,这性子最适合当皇帝。”
“话说小赵庙号都有了怎麽还不见人影儿?该不会被老赵家那几个没出息的围起来群殴了吧?”
“唔,像他们家能干出来的事。”
“喂,始皇帝,你功力最深推算推算呗,别让那有出息的小赵真被揍了。”
“就是就是,虽然仙人口中的英宗朝文治武功都很厉害,但是那位英宗皇帝看上去文文弱弱很不能打,真要打架的话肯定吃亏。”
“始皇帝始皇帝,快算算人到地府了没。”
嬴政额头黑线落下,“人还活着,来什麽地府?”
都动动脑子,想想凡间现在才什麽时候!
其他人:……
好像也是。
凡间的英宗皇帝才即位没几年,算算时间才到那位小小苏相考状元,离後面的开疆拓土还早着呢。
那麽问题来了,凡间还没进行到那个时候,仙家为什麽早早给他们看後面那麽多年的发展?
总不能是为了炫耀吧?
刘邦搓搓下巴,“咱们过来应该是看乐子的,不是看他老赵家有多辉煌,仙人偏心眼儿。”
【英宗朝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後便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苏相先去云州再去幽州,让已经被游牧民族同化的幽云百姓再次感受汉家文化的魅力。】
【左三年右三年,零零散散又三年。十年的时间听上去不长,却也足以让幽云地区重开日月换新天。】
【等到神宗登基,年轻的神宗皇帝召苏相回朝拜为参知政事,苏相正式进入宰执行列,君臣由此开啓一个前无古人後无来者的盛世。】
401/415 首页 上一页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