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跟着陛下能吃肉,他们就算憋屈点听陛下的话又如何?
大部分人辛辛苦苦当官,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么!
至此。
楚国朝堂的官员,除去投靠世族的那些,基本都对谢文彦彻底臣服了。
谢文彦也没有再计较众人之前的小动作,只要是真心给他办事,他都不吝啬重用,以及给好处。
毕竟,没有人谁会无缘无故为谁白白奉献。
以前这些人跟他作对,是他的价值还不够大,现在他的价值足够,众人自然也就奉上忠诚了。
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忠心,只有永远不变的利益。
有海外赚钱门路吊着,楚国官员们对谢文彦的政令,基本都不再阻止,开始积极配合了。
在所有人齐心协力,和谢文彦的提前准备下,朝廷高效运转,楚国不到半个月,所有县镇及以上的城池,就全部铺设好了国有钱庄。
并且下发圣旨:凡在国有钱庄,存款达到1两银子的百姓,就能在官府购买低价官盐。
此举一出,楚国因私盐造成的动荡瞬间消失。
“真的假的?在朝廷钱庄存款达到1两银子,就能买低价官盐,跟咱们之前偷偷买的那个低价细盐,价格精细都一样?”
“肯定是真的啊,这是衙门亲自贴的告示……”
“虽然要在钱庄存1两银子,但如果能够一直购买这么便宜的细盐,倒也挺划算,我去试试看……”
百姓们喜出望外讨论着。
若是能够用买低价私盐的铜板,正大光明在官府买官盐,大家还是很愿意去钱庄存上1两银子做抵押金的。
毕竟购买私盐终究不合法,若是朝廷铁了心要追求,就算他们人多,也难免被收拾。
要知道,前朝为了镇压百姓,又不是没有屠村屠城的例子!
……
谢文彦的解决办法,传到王氏、吴氏、石氏三大世族耳中。
还等着抄作业的他们全都傻了。
万万没想到,谢文彦竟然如此豁得出去,没有强行镇压百姓,而是选择开办钱庄,自己拿钱贴补民间盐价。
这简直比出现低价私盐还可怕!
若是楚国的官盐价格被控制下来,以后一直都是这么低,那他们三大世族在楚国还有混的余地吗?
“谢文彦,这是一点活路都不给咱们啊……”
王族长气得差点没喘上气。
吴族长深吸口气道,“倒也不是没活路,既然谢文彦可以出海赚钱,咱们也可以,看来私盐的事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了,咱们想要活下去,必须另辟蹊径,重新寻到一条稳定的来财路。”
“出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谢文彦虽然狠辣,但他的确聪明,我们不妨效仿一二,慢慢以待时机……毕竟谢文彦的敌人,还有诸国呢。”
“此言有理,那就这么办。”
石族长点头同意。
他们家族现在内忧外患,不适合与谢文彦硬碰硬,慢慢等机会才是最好的选择。
—
谢文彦得到世族那边的消息,并未阻止。
只是轻笑摆摆手,“他们想组织船队出海,让他们出便是,无需阻止。”
反正这些人捞回来的金银珠宝,最后都是他的。
牛羊不养肥,哪里来的肉吃?
……
楚国情况迅速稳定。
其余几国就恼火头痛了。
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来贴补盐价,也不可能学谢文彦那般,以开钱庄的名义聚财暂时缓解私盐危机。
因为其余几国的皇帝,做不到像谢文彦这般,将满朝文武和世族势力都压制住。
所以。
最后几国皇帝,不得不采取最糟糕的解决方式,那就是强行镇压。
谁敢买卖私盐,就诛九族。
拉几个倒霉鬼出来杀鸡儆猴,百姓们惧怕之下,暂时就消停了。
只不过,让百姓心中生怨,留下巨大隐患就无法避免了。
几国皇帝只能下令。
“大力找出贩卖低价细盐的幕后之人,暂时禁止边境人员流动,务必不能让楚国朝廷贴补盐价,售卖低价官盐的消息在民间传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旦被民间百姓,知道楚国竟然跟着降低官盐价格,他们的强行镇压就没用了,只能暂时闭关锁国。
如此强压手段虽说有后顾之忧,但几国短时间内,确实是把私盐动荡给稳住了。
只有黎国不行。
黎国以贩卖海盐为国家支柱,如今诸国民间出现大量低价私盐,他们的海盐卖不出去,每耽搁一天,损失都无比巨大。
再加上国库被盗,朝廷想要拿银子出来稳住局面都做不到。
所以。
黎国民间很快就因经济崩溃乱了起来。
黎国皇帝慌得抓脑壳,忍不住双眼通红对着大臣们咆哮。
“朕用高官厚禄养着你们,你们都是吃白饭的吗?私盐之事到底怎么解决,今天必须给朕拿出个主意,否则别怪朕不客气,拿尔等头颅祭天!”
再耽搁下去,黎国就要完了,他就要成亡国之君了。
黎国官员们苦笑:……
他们倒是也想解决,但想不出办法啊。
谁能想到卖盐这种自古稳赚不赔的生意,竟然也会出问题,还突然出这么大的问题。
再加上国库被盗,两件事叠加威力,简直让人措手不及。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有人在背后整他们黎国。
就是不知道,这背后的瘪犊子到底是谁。
犹豫半晌。
最终一个黎国官员的站出来,拱手提议道。
“陛下,事情太过突然,国库的金银和粮食又全部丢失,如今想靠我们自己解决此事,实在难如登天。”
“臣觉得,不如让公主和公君们,与其余诸国联姻,我们陪嫁海盐,换取诸国的金银和粮食作为聘礼。”
“现在诸国也在为民间私盐发愁,想来他们应该会很愿意与我们相互帮助,共渡难关。”
黎国皇帝闻言皱眉,“和亲不是不可以,但诸国狼子野心,若是我们主动和亲,便是明明白白告诉对方,黎国危机迫在眉睫。”
“届时,诸国怕是会直接一拥而上,将我们瓜分!”
想要和亲,必须让其余诸国主动求娶才行。
那黎国官员笑道,“让诸国主动求娶不难。楚国不是送了一位李夫人过来吗?据微臣所知,那李夫人以前是个媒婆,不知何原因被楚国皇帝选中送过来。”
“既如此,那就让李夫人替吾朝公主,与楚国的郎君做媒,只要楚国答应和亲之事,其余诸国便会跟风。”
诸国之中,楚国和陈国最强。
只要其中一国异动,便会成为诸国的风向标。
黎国皇帝思索后觉得可行。
“那就召李夫人前来!既然楚国将人送过来,那肯定就是人才,事情办不好,那也不必留在咱们黎国吃白饭。”
他们给楚国送人没安好心,楚国回送一个李夫人前来,心思必然也相同。
正愁找不到借口把人赶走,这倒是个机会。
媒婆都是胆子大,脸皮厚的主儿。
李夫人被带到黎国皇帝面前也没有心虚,听对方要让自己给一国公主公君做媒,励志做天下第一媒婆的她,简直激动坏了。
“没问题,黎国陛下您放心,我一定给你们公主公君找门好亲事!”
李夫人爽快拍胸口保证。
反正她来之前,陛下就说过,让她好好给她们楚国宗室的未婚郎君们,物色黎国的姑娘哥儿。
原本她还愁差事怎么办,现在黎国皇帝亲自开口,正中下怀啊。
爹娘,你们女儿真是出息了,竟然能给两国的公主做媒。
李夫人神情喜气洋洋。
看上去特别不靠谱!
黎国皇帝:……
黎国官员:……
他们是不是误会楚国皇帝了。
哪家好皇帝,会送这么个玩意儿来当细作啊?
第189章 心狠手辣的和亲公主
虽然觉得李夫人看上去很不靠谱,但黎国皇帝和官员们,拿不准楚国送这么一个人过来到底想干嘛。
所以此次让对方说媒,促成两国和亲之事,更多也是想让对方知难而退,找借口把人赶走。
当然,如果真的能够促成和亲,自然最好。
李夫人对说亲之事简直太积极了。
根本不用黎国众人催促,回去后就捞起袖子,开始了解黎国推出来的和亲公主公君情况。
毕竟出发前,谢文彦可是再三叮嘱她,一定要选出黎国最为人品才情兼优的姑娘哥儿。
陛下如此看重她,她可不能让陛下失望!
于是。
不久后,谢文彦就再次见到快马加鞭而来的黎国使臣,以及一份李夫人挑选出来的和亲公主公君名单。
看着这份和亲名单,谢文彦不得不感叹一句。
他可真是太有先见之明!
李媒婆那双眼睛,果真不愧是“鉴渣之眼”,对方选出来的黎国公主公君,在他前世记忆中,无不是黎国后来闻名的黑寡妇、黑寡夫……
这些姑娘哥儿心那叫一个黑,手那叫一狠,反正谁娶谁倒霉。
心中有了思量。
谢文彦面对黎国使臣很是和蔼点头。
“早就听闻黎国风水养人,姑娘哥儿都是顶顶好,若能迎娶贵国的公主公君,倒是喜事一件。”
“不过,朕大楚的儿郎们也都是青年才俊,和亲之事可以,但朕要你们黎国的陪嫁海盐,再增加两成。”
“并且和亲人选,除了这张名单上的人,都可以。”
他的要求并不过分,如今诸国仍在为私盐的事情发愁,楚国想要增加海盐数量,在情理之中。
只是,他最后一句话就让众人摸不着头脑了。
黎国使臣疑惑不解,还有点生气,“这张和亲名单乃是吾朝陛下,与贵国送来的李夫人共同挑选,皆是吾黎国最为优秀美丽的公主公君,楚国陛下此言何意?”
是不是瞧不起他们黎国,刻意羞辱!
谢文彦保持温和笑容,“黎国使臣多虑了,正因为这些是贵国最为优秀的公主公君,朕才有此言,因为朕大楚目前并没有适合和亲的宗室子弟,和亲人选只能从官员家的郎君中挑选。”
“一国公主公君至少也该亲王郡王相配,朕让官员子弟迎娶贵国公主公君,岂不是有辱贵国颜面?”
黎国使臣:……
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又说不上来。
谢文彦的话有理有据,还表现出来大大的谦虚,以及对黎国的重视,使臣虽觉得奇怪,但又无法反驳。
“此事臣一人无法做主,还请楚国陛下见谅,待臣回去与吾朝同僚商议之后,再给陛下您答复,可好?”
黎国使臣最终只能点头。
谢文彦很爽快答应,“可以。”
说罢让人下去,就继续和官员讨论朝政。
黎国和亲之事着急的不是他们,还没必要让他们楚国严阵以待。
黎国使臣回到驿馆后,就把谢文彦的意思告诉了同行的其余黎国官员,众人对此展开猜测讨论。
尽管从表面上看,谢文彦的要求没什么问题。
但傻子也知道,以诸国现在的关系,要是没有好处,楚国怎么会如此心平气和接受与黎国和亲,还提出如此要求?
不过。
众人讨论了半天,还是没猜出谢文彦到底怎么想的。
最后只能道,“无论楚国皇帝有什么猫腻,目前来说,这已经是对吾朝最好的局面,如若和亲不成,黎国就将面临诸国直接围攻瓜分。”
左右都是糟糕局面,自然选择稍微好点的路。
不出意外。
最终黎国使臣答应谢文彦的要求,两国成功进行和亲事宜。
消息传回去。
黎国皇帝和官员们松口气。
只有李夫人很郁闷,觉得自尊心大受打击。
“陛下不是让我挑选黎国最优秀的姑娘哥儿吗?黎国使臣带回去的和亲名单,可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结果一个都没选上,陛下说好看重我的呢?大骗子!”
李夫人哭唧唧,死活想不明白自己眼光为什么被嫌弃。
那些被她撮合成亲后鸡飞狗跳的夫妻:……你给我们滚。
……
有了楚国作为风向标。
黎国再与其余几国商量和亲之事,就容易很多了。
因为如果楚国不参与瓜分黎国的行动,诸国也不敢轻易出手,就怕他们前脚派兵攻打黎国,后脚楚国就跑来偷家。
“楚国这个新皇到底在想什么?如此好瓜分黎国疆土的机会,他不出手就算了,竟然还与黎国和亲?”
诸国皇帝气得不行。
他们国库东西丢失,又碰上私盐动荡,就等着发一笔横财解决难题。
如今瓜分黎国多好啊,楚国竟然不配合,真是脑子进水了!
只不过。
任由他们如何生气大骂都没用,谢文彦不配合,他们也没办法。
最后为了局势平稳,只能紧跟楚国的步伐,暂时与黎国和亲。
好在和亲也不是没好处,有黎国陪嫁的大量海盐,诸国的私盐问题就没那么恼火了。
而与诸国和亲的人选,自然是李夫人挑选出来的那些公主公君。
毕竟这些人在明面上,的确是黎国皇室非常优秀的姑娘哥儿。
现在黎国需要讨好诸国,送去的和亲人,无论是相貌还是才情,自然都不能差。
诸国与黎国和亲,获得海盐;
黎国与诸国交好,获得钱财和粮食;
这场和亲总的来说,算是皆大欢喜,诸国紧张的关系暂时平和下来。
不出意外,接下来几年天下应当仍旧太平。
129/137 首页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