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事都有意外,这不出意外,那就要出意外了……
尤其是还有谢文彦这个满腹坏水的家伙在其中搅局。
所以。
诸国仅仅是和亲半年后,南国就率先吹响了诸国之争的号角。
“报——”
边关士兵快马加鞭抵达京城,连口气都来不及喘,将八百里加急送到金銮殿上。
南国在半月前突然集结军队,趁夜偷袭黎国边境。
并且在黎国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势如破竹直接拿下黎国靠近边境的三座富饶城池。
“南国怎会突然对黎国发兵?”
“南国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厉害了?”
“南国短短时间就拿下黎国三座富饶城池?”
楚国官员们闻言皆是震惊地长大嘴。
不能怪他们如此表情,实在是南国的国力,一直都是诸国最差的。
再加上南国历代皇帝昏庸,都喜欢炼丹求药,不仅对朝政疏忽,还因大量修建道观佛寺,浪费不少人力物力,没钱养军队。
所以,南国军队的质量可想而知。
若不是诸国局势需要平衡,南国根本不可能存活至今,早被收拾了。
结果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南国竟然雄起了!
急报士兵禀道,“是的,南国趁夜偷袭黎国,军队气势如虹,短短几天就拿下黎国三座城池,边关将士们亲眼所见。”
“几位将军派遣斥候打探,南国军队之所以突然变得如此厉害,是因为陛下送过去的那位方道士,是真正的修道高人。”
“对方能够撒豆成兵,掌控天雷,做法让南国军队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变强……”
总结下来就是,南国之所以如此厉害,就是因为找方道长搞了封建迷信。
楚国官员:……
真的假的?还真有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高人啊?
最重要的是,这高人还是他们楚国送去的!
楚国官员不约而同看向谢文彦,目光齐刷刷,痛心疾首瞪眼:陛下,咱们亏大了啊。
谢文彦神色不变。
亏什么亏,那就是假道士,撒豆成兵,掌控天雷,都是朕让封夫人带兵在后面帮忙呢。
势如破竹拿下黎国城池的是南国军队吗?
不,那都是朕的娘子军!
谢文彦好奇追问,“那南国,为什么突然对黎国发兵?”
“据打探消息,是因为黎国公主嫌夫君长得丑,南国和亲的宗室嫌公主脾气泼辣,夫妻双方关系不和,成亲后经常吵架打架。”
“南国宗室忍不了,就纳了妾室;黎国公主不服气,也跟着养了面首,因此惹怒夫家……”
“南国宗室一家觉得黎国公主不守妇道,要狠狠教训对方,结果反被黎国公主给收拾了,一家人被公主囚禁起来,砍了手脚做成人彘。”
“然后黎国公主在事发前,带着奴仆逃之夭夭,顺带还给南国皇宫放了一把火……”
士兵抹着汗禀报。
这么心狠手辣,压根不管自己国家亲人和臣民的和亲公主,真是长见识了!
第190章 又挑拨离间了
谢文彦虽说早就料到黎国那几个,被李夫人精心挑选出来的和亲公主公君,肯定会搞事情,但也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不愧是上辈子有黑寡妇之名的人,果真没让他失望。
谢文彦露出笑容追问,“那其余诸国的边境,现在是何反应?”
“其余诸国边境严禁,但三军已经整装待发,粮草准备齐全,约莫随时加入南国和黎国的战场。”急报士兵道。
“既然如此,朕大楚自然也不能落后,户部尚书霍明朗听令,即日起三日内与兵部完成军饷粮草筹备,随时支援边境军队。”
“黎国城池,大楚至少拿下十座城池。”
谢文彦大手一挥下令。
霍明朗和兵部尚书积极站出来,“是,陛下!”
其余朝臣也都没有反对意见,皆是满脸的激动兴奋。
原因很简单,有南国带头,其余诸国是绝对不会错过瓜分黎国疆土机会的,此时出兵,摆明了就是捡便宜。
当皇帝想要开疆扩土的功绩,他们这些臣子又何尝不想?
名留青史可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
谢文彦早就在暗中做好了开战的准备,所以命令下去后,楚国的粮草和军队行动速度非常快。
在其余国家还在犹豫时,楚国出其不意从另一边攻打黎国。
诸国见此,当然不能再落后。
陈国和吴国紧随跟上,黎国一下子被诸国包围,1v4的局面哪里抗得住?
不出意外。
拼命抵抗了半年时间,四国军队就一起打到了黎国皇都,黎国皇帝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率先攻进皇宫的陈国将领斩杀。
这次围攻瓜分黎国。
陈国不负骁勇善战的威名,虽然出兵晚,但攻打下的城池是最多的,也是最先进入黎国皇宫,收获绝对是诸国最大。
吴国和南国也差不远,同样收获颇丰。
只有楚国攻打下的城池数量,以及抢夺到的金银珠宝最少。
因为在谢文彦的要求下,楚国军队从来都不会用蛮力强攻,打下城池后,也不会在城中烧杀抢掠,反而会花时间和物资,进行安抚百姓。
如此,楚国军队攻打速度自然落后。
但有得有失。
虽然楚国得到的城池数量有限,可楚国却获得了民心,黎国因战乱惊慌的百姓,大量都逃到了楚国军队占领的城池。
面对这些难民,楚国不仅全部都接收了下来,还从后方调动了不少物资和金银过去帮忙安顿。
如此举动,让被占领城池的原黎国百姓迅速归心。
让陈国、南国、吴国很是嗤之以鼻。
“虽说如此楚国确实得了好名声,可在诸国现在的形势下,为了一群贱民耗费如此多金银物资,实在不值得。”
“有这么多金银和物资,还不如投进军队,只要军队守得住城池,里面的百姓迟早归心……楚国新皇到底年轻,心性终究稚嫩了些。”
诸国皇帝同时感叹。
其实他们说得也没错,黎国已经被灭,诸国混战随时都可能打响。
如今粮草物资乃重中之重,实在不能轻易浪费在其它地方。
只是。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楚国的高产粮种,可不仅仅只是表面的红薯土豆,穿越堂兄谢文齐的空间中,还有更多没拿出来的粮种。
早在决定抢皇位时,谢文彦就一直在准备粮草了。
如果不是有充足的把握,他怎么会这么快就挑起诸国战争?
不管其余几国怎么看,谢文彦都面不改色按照自己的计划走,派遣官员好好安顿民间百姓,并做好思想工作。
……
瓜分完黎国后。
诸国原本是打算暂时停手,休养一段时间生息再说。
因为先前国库被盗之事,实在让诸国手中银钱有点紧张,如今虽说已经从黎国瓜分中找补,但还是需要时间缓缓。
可谢文彦怎么会允许他们停下蓄力?
既然战争号角已经吹响,那就没有停下来的道理。
所以。
之前派出去的郭明熙、方道长、张和尚三人也跟着发力了。
方道长因为帮着南国皇帝,成功攻打黎国,如今深受南国皇帝信任,他只是稍稍挑动几句,南国就决定乘胜追击,向吴国亮出爪牙。
“国师说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国师的撒豆成兵和天雷术法,是我们南国崛起之时了!”
“打,诸国瞧不起咱们,这次咱就狠狠打他们脸,下一个就拿吴国开刀!”
南国皇帝现在自信心爆棚。
—
吴国。
南国想对他们下手,他们肯定不能坐以待毙。
郭明熙见此,也趁机鼓动那些被自己美貌吸引的吴国官员。
“南国军队如此勇猛,依仗不过是那位国师大人,只要我们派人牵制住国师,南国军队就是纸老虎。”
“既然南国现在送上门,我们不如声东击西,贵国与我朝陛下合作,咱们一面应对南国,一面偷袭陈国,打陈国措手不及!”
吴国众人很心动,但又犹豫,“陈国将士骁勇善战,他们又是出了名的记仇,若是此次偷袭不能让陈国大伤元气,回头我们怕是承受不起报复。”
“这有什么?陈国再厉害,还能跟咱们两国同时作对?”
“迟早都要兵戎相见,为何不抢占先机?就算到时候失败,陈国要反扑报复,第一个针对的也是我朝,你们吴国怕什么?”
“何况,现在不趁机在陈国身上咬下一口肉,等你们吴国与南国打得如火如荼时,陈国必然抓住机会偷袭……别忘了,黎国例子还摆着呢。”
郭明熙舌灿莲花劝说。
吴国众人想想也是,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选择。
如果他们不跟楚国合作,等吴国和南国打起来的时候,楚国和陈国肯定就会像瓜分黎国那样,在后面捡便宜。
与其防备楚国,还不如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浑水才能摸鱼……
这般想,吴国就和谢文彦暗中达成了合作。
为防止楚国有诈,他们确定楚国把军队调遣出去后,才松口气行动。
但很显然。
吴国这口气松早了。
楚国的确是把军队调遣了出去,但根本没打算真的对陈国出兵,只不过在边境做了个样子。
等吴国和陈国军队交上手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楚国,尔敢食言!来人,快去把郭明熙那贱人给朕抓住。”
吴国收到边境消息后,气得差点没吐血。
赶紧让人去抓郭明熙,但为时已晚,郭明熙早就跑路了。
最后吴国没办法,只能硬抗陈国的报复,以及南国的入侵,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
—
而陈国这边。
张和尚也没闲着。
他倒没有挑拨离间,谢文彦也没敢让他这个励志渡化世人的“圣僧”去做坏事,只在临行前,吩咐他此次前往陈国,劝说陈国皇帝和太子向善即可。
陈国凶名在外,张和尚对这个渡化任务很是积极。
自从到了陈国后,仗着陈国暂时不敢杀他这个来使,见天的就寻机会,去找陈国的皇帝和太子,一起讨论佛经。
众所周知,张和尚他不会说话。
他渡人向东,那人家绝对向西!
所以。
原本脾气就不好,野心勃勃的陈国皇帝和太子,在他渡化下,戾气就更重了,誓不拿下诸国成为统一赢家就绝不罢休。
这结果让张和尚那叫一个急,一个慌。
他明明是想阻止陈国野心,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的,怎么越说陈国皇帝打仗的心越坚定啊?
众生,贫僧对不起你们啊!
张和尚有点心虚。
见没办法阻止陈国野心,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没用,他只能重选赛道,决定“好心”帮陈国皇帝和太子,缓和紧张的父子关系。
来都来了,他怎么都得做出一点成绩,才有脸回家吧。
然后……
然后结果可想而知。
在张和尚的渡化下,陈国皇帝父子关系急速破裂。
陈国太子,他弑父上位了。
张和尚:我说我真不是故意的,求你们再信贫僧一次!
第191章 楚国娘子军
陈国太子弑父上位,完全在谢文彦的预料之中。
因为上辈子对方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今生提前了而已。
而这个陈国太子,就是后来他投靠的陈国新皇,对方野心比老皇帝还要大,上位后根本无需再让人挑拨,就继续积极筹备下一场战争。
其成为天下之主的心思,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此。
谢文彦并没有严阵以待,也没有跟风加入几国战争,而是只增加了边境的士兵数量进行防备。
一副诸国随便打,我楚国不加入,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小日子,闭关锁国的模样。
他这态度不仅让诸国皇帝疑惑不解,也让楚国不少官员觉得不妥,纷纷上奏谏言。
“陛下,如今诸国争斗已起,其余几国不断相互蚕食壮大,若我楚国不加入其中,必定落后于人啊……”
诸国皇帝都想统一天下,楚国是绝对不可能置身事外,安居一隅的。
但谢文彦很坚决。
“如今楚国虽说有高产粮食,可百姓还未完全解决温饱,现在出兵打仗,劳民伤财,百姓刚刚好一点的生活,又将回归原地。”
“朕不管其余诸国怎么想,比起开疆扩土,朕更愿百姓安宁。”
“至于诸国威胁,爱卿们不必担忧,朕不会主动出兵,但若有人胆敢来犯,朕也必让对方付出代价。”
朝臣们还是担忧,“我朝兵力虽强盛,可若是等陈国吞并了南吴两国之后再对上,恐不敌。”
“士兵贵精不贵多,与其囫囵吞枣吸纳其余诸国的疆土和士兵,不如趁诸国乱战之时,好好将朕大楚的将士们,培养成以一敌十的威猛之军。”
“何况接下来几年,陈国一直征战,必定消耗国力,就算吞下了其余诸国的疆土,想要一口气再拿下朕大楚,恐怕也有心无力。”
“须知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太大,怕就是空中楼阁。当陈国吞并其余诸国,便是最强盛也是最虚弱的时候。”
“届时,才是我楚国事半功倍的出兵之机。”
谢文彦一副自信爆棚的模样侃侃而谈。
楚国官员们表示:这话虽然有道理,但风险很大啊。
130/137 首页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